高一语文《赤壁赋》教案 新人教版(推荐) 《赤壁赋》教案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学问,驾驭一些基本文言句式;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品尝课文精致的语言 2、了解文中苏轼情感改变的过程,体验苏轼如何在逆境困苦中运用理性思辩使自己走出悲情,从而感受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过程与方法 1. 培育学生通过诵读体悟和鉴赏美丽、形象语言的实力 2.培育对精晶诗文的整体把握实力,能知人论世领悟文旨,理通思路,赏析表现手法,辨别高下优劣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主动意义,培育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学问,学习文言句式 2、了解情感基调在 主客问答之间的跌宕起伏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人生“最难耐的是孤独,最难抛的是荣华,从来学问欺富贵,真文章在孤灯下”这段话是今年已入选为国家优秀经典剧目《班昭》中的一段精彩台词。
我认为它同样可以用来概括苏轼在黄州期间那段苦难而又不平凡的经验苏轼因“乌台诗案”含冤身陷囹圄一百三十天后,他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被人押着来到满目荒芜的黄州,一代名人与鱼虾麋鹿为友,与樵夫渔民为伍,苏轼感受到了有生以来从未有过的孤寂和悲苦于是他多次来到人们传闻中的古战场赤壁,去寄情山水、凭吊古人在赤壁下,他一次次看穿生命的短暂,一次次悟透生命的永恒他用《念怒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为他苦难多变的人生作了最精彩的诠释那么今日就让我来观赏其中的《前赤壁赋》这篇千古美文,共同感受这位大文豪的心路历程吧!(注:①关于乌台诗案 ②此处“赤壁”) 写作背景 关于乌台诗案乌台,汉书《朱博传》记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数千栖居其上,因称御史台为“乌台” 元丰二年,( 1079 )七月二十八日,御史台的官吏奉命从汴京赶到湖州衙门,当场逮捕了苏轼,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从六月以来,权监察御史里行(权,代理;里行,见习)何正臣、舒亶 ( d ǎ n ),国子博士(教化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的官员)李宜,权御史中丞李定等人曾先后 4 次上述弹劾苏轼他们摘出苏轼的一些诗文认为是“讥讽文字”,“愚弄朝廷”,“指斥乘舆”(皇帝的代称)。
无尊君之意,亏大忠之节”宋神宗不得不下令御史台审理这就是著名于世的乌台诗案宋神宗熙宁年间,苏轼反对新法,恳求外调出京,后屡遭贬官元丰三年春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实则等于充军元丰五年七月和十月,苏轼曾先后两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矶漫游,写下了赤壁赋宋代的黄州,就是今日湖北黄冈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耸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态有些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鼾矶;又因为山崖陡消如一而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所以这里所说的赤壁,不是三国时赤壁之战的赤壁周瑜破曹兵的赤避在今湖北省嘉鱼县东北作者在这里只是触景生情,借题发挥而已 作者介绍: 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眉山(四川)人,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成员他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中了进士后,登上仕途,早年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而受到排挤,后又因写诗讽刺而被以“诽谤新法罪”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到司马光执政时,尽废新法,苏轼也激烈反对王安石、司马光死后,他又因统治集团内部的倾轧而被一贬再贬,最终贬到了海南岛,直到63岁遇赦北归,其次年在常州病逝在文学艺术领域里,苏轼诗词、散文、书画无一不精。
他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齐名,号称宋代四大书法家他论画主见神似,擅长画竹 在思想上,苏轼博通经史,一方面,他仰慕屈原、贾谊、诸葛亮等经世济时的人物曾多次上书朝廷,要求改革弊政他在长期担当地方官期间,在“仁政爱民”的思想指导下,做了很多好事另一方面,他又酷爱陶渊明,喜读《庄子》他一生政治生涯,先后经验了两次沉重的打击,对庄子的思想简单产生共鸣,表现在:一是旷达超脱,一是玩世不恭,甚至消极出世这也是形成苏轼世界观困难化、常常陷入“入世”和“出世”的冲突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家的世界观必定会影响到他的创作实践,从而形成自身的艺术特性和艺术风格在苏轼的文学作品中就明显地留下了庄子影响的痕迹庄子散文洋恣肆,富于浪漫主义色调,而苏轼散文也具有纵横捭阖、挥洒自如的气概,他的《前赤壁赋》就是一篇有代表性的作品,苏轼散文还在《孟子》、《战国策》以及贾谊、陆贽等人作品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特色他的论政、论史的散文,大多笔力雄健,有行云流水之势,因而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宋代欧阳修领导的复兴古文运动的主将 文学成就: 文: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苏黄”(苏轼、黄庭坚) 词: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辛”(苏轼、辛弃疾)等 文化遗产: 书画成就 :“宋四家”(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 《前赤壁赋》被董其昌誉为“《兰亭》之一变也”) 食文化(东坡肉等) 酒文化(自酿养生酒) 茶文化(自制紫砂壶) 服饰文化(东坡帽、东坡巾等) 为官政绩: 疏浚西湖、修建苏堤、兴办医院、学校等为民办的实事。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泽被后世 二、听课文录音,作标记:听读过程中留意订正字音,划清句读,标注节奏,体会其中的抑扬顿挫 A、(因为这是一篇散文赋)“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赋是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讲究文采,以铺陈为能事赋体经验了长期演化的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影响下,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求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爽流畅的气概,叫做文赋象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都是文赋的佳作《前赤壁赋》是散文和韵文的结合,既有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和情韵,同时又汲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笔法句式有长有短,既整齐又参差,同时又以赋的形式出现,如通篇换了12 次韵,以主客问答的形式表达作者的思想,主见,也采纳了不少对偶排比的句式等使文章既富韵文的声韵之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可以说这是苏轼对赋体的一个创新和突破 B、字词注音: 1、壬戌( rãn xū) 2、桂棹( zhào) 3、余音袅袅( niǎo) 4、幽壑( hâ) 5、嫠妇( lí) 6、愀然( qiǎo) 7、山川相缪( liáo) 8、舳舻千里( zhú lú) 9、旌旗( jīng) 10、酾酒( shī) 11、横槊( shuò ) 12、渔樵( qiáo) 13、扁舟( piān ) 14、匏樽( páo) 15、蜉蝣( fúyó) 16、无尽藏( zàng) 17、狼籍 ( jí) 18、枕藉 ( jiâ) 三、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并对文章有个整体的感知。
1、自由散读:①留意读准字音,读对句读,读清节奏; ②借助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积累文言词汇;③弄清文章大意 2、勾画圈点:勾画重要之处、观赏之处及不懂之处 3、理清线索:找出作者感情改变的内索?可分为几部分? 乐甚 —— 愀然(感悟 )—— 喜而笑 (乐)————(悲)———(喜) 三、作业:熟读课文,以书面形式把课文翻译一遍 其次课时 教学要点:文言学问积累 大家一起来尝试背诵《赤壁赋》 重点字词 1、一词多义 (1)歌 A、扣舷而歌之动词,唱 B、歌曰名词,歌词 C、倚歌而和之名词,歌声 (3)下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克,打下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方位名词,位置低的,与“上”相对 (4)如 A、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B、纵一苇之所如往,到,动 (5)之 A、哀吾生之须臾助词,主谓之间不译 C、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B、惟江上之清风结构动词,的 D、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不译 (6)乎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动词,形容词词尾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语气助词,用于句末,相当于“吗” C、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 (7)于 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助词,表被动 C、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8)固 A 固一世之雄也 (原来) B 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险 固) (9)适 A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享有) B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到) C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女子出 嫁) C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使动,使„„稳固) D 汝心之固,固不行彻 (顽固) D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山丘 (适合) E 适得君府书,明日来临汝 (刚刚, 才) F 适大病,不能行 (适逢) (2)望 A、七月既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远眺 (10)逝 A 逝者如斯,而未尝为也 (消逝) B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通“誓”,发誓) (11)曾 C 淑尔远逝,往来翕忽 (去,消逝) D 时不利兮骓不逝 (跑) A 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 B 曾不知老之将近 (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 (12)苟 A 苟非吾之全部 (假如) B 欲苟顺私情 (假如) (13)虽 A 虽一毫而莫取 B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虽然) 2.通假字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属”通“嘱”,读zhǔ,劝人喝酒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冯”通“凭”,乘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缭”,盘绕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籍”通“藉”狼藉,凌乱 举匏樽以相属 (通“嘱”,劝酒; “尊”同“樽”,酒杯)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籍”同“藉” 击空明兮泝流光 ——“泝”同“溯”,逆水而上 3.词类活用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方位名词“西”“东”作状语,可译为“向西,向东”) 舞幽壑之潜蛟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挚友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向南,名词作状语 顺流而东也 (名作动,可译为“向东进军”)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破:形容词做动词,大破,攻下;下:名次做动词,攻下.) 正襟危坐(使动用法) 二,句式和修辞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句式:介宾后置) ②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修辞:对偶) ③月出于东山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