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新能源产业投资分析报告一、全国新能源行业发展概况和存在问题(-)全国新能源行业发展总体概况1. 新能源行业的介定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它的各种形式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 阳或地球内部伸出所产生的热能,包括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和海洋能 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图1)yrr. >WT能源天阳能地热能水能氢能核能k阳热能卡阳光能骑汐能淤浪能污浪能仆水盐度图1 新能源涵盖范围•般地说,常规能源是指技术上比较成熟且已被大规模利用的能源,而新能源通常是指 尚未大规模利用、正在积极研究开发的能源因此,煤、石油、天然气以及大中型水电都被 看作常规能源,而把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以及核能、氢能等作为 新能源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树立,过去一直被视做垃圾的工业与生活有机 废弃物被重新认识,作为-种能源资源化利用的物质而受到深入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因此, 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也可看作是新能源技术的一种形式新近才被人类开发利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发展的能量资源称为新能源,相对于常规能 源而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科技水平情况下,新能源有不同的内容。
当今社会,新能源通 常指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气等2. 我国新能源重点发展领域概况水电2010年以后水电建设的重点是金沙江、雅碧江、大渡河、澜沧江、黄河上游和怒 江等重点流域,同时,在水能资源丰富地区,结合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和实施“小水电代燃料” 工程需要,加快幵发小水电资源到2010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9亿千瓦,其中大 中型水电1.2亿千瓦,小水电500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2000万千瓦;到2020年,全国 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亿千瓦,其中大中型水电2. 25亿千瓦,小水电7500万千瓦开展西藏自治区东部水电外送方案研究,以及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上游和雅 鲁藏布江水能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利用规划,做好水电开发的战略接替准备工作生物质能重点发展生物质发电、沼气、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和生物液体燃料到2010 年,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550万千瓦,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100万吨, 沼气年利用量达到190亿立方米,增加非粮原料燃料乙醇年利用量200万吨,生物柴油年利 用量达到20万吨,到2020年,生物质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生物质固休成 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5000万吨,沼气年利用量达到440亿立方米,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 达到1000万吨,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200万吨。
风电(1)到2010年,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重点在东部沿海和“三 北”地区,建设30个左右10万千瓦等级的大型风电项目,形成江苏、河北、内蒙古3个 100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建成1〜2个10万千瓦级海上风电试点项02)到2020年,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在广东、福建、江苏、 山东、河北、内蒙古、辽宁和吉林等具备规模化开发条件的地区,进行集中连片开发,建成 若干个总装机容量200万千瓦以上的风电大省,建成新疆达坂城、甘肃玉门、苏沪沿海、内 蒙古辉腾锡勒、河北张北和吉林白城等6个百万千瓦级大型风电基地,并建成100万千瓦海 上风电太阳能发挥太阳能光伏发电适宜分散供电的优势,在偏远地区推广使用户用光伏发电 系统或建设小型光伏电站,解决无电人口的供电问题,在城市的建筑物和公共设施配套安装 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扩大城市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量,并为太阳能光伏发电提供必要的市场 规模为促进我国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发展,做好太阳能技术的战略储备,建设若干个太阳能 光伏发电示范电站和太阳能热发电示范电站到2010年,太阳能发电总容量达到30万千瓦, 到2020年达到180万千瓦其它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地热能和海洋能的开发利用。
合理利用地热资源,推广满足 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保护要求的地热供暖、供热水和地源热泵技术,在夏热冬冷地区大力发展 地源热泵,满足冬季供热需要在具有高温低热资源的地区发展地热发电,研究开发深层地 热发电技术在长江流域和沿海地区发展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浅层地热能进行建筑采暖、 空调和生活热水供应到2010年,地热能年利用量达到400万吨标准煤,到2020年,地热 能年利用量达到1200万吨标准煤,到2020年,建成潮汐电站10万千瓦二)全国新能源行业存在问题《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到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政策及激励措施力度不够在现有技术水平和政策环境条件下,除了水电和太阳 能热水器有能力参与市场竞争外,大多数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成本高,再加上资源分散、规 模小、生产不连续等特点,在现行市场规则下缺乏竞争力,需要政策扶持和激励目前,国家支持风电、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体系还不够完整, 经济激励力度弱,相关政策之间缺乏协调,政策的稳定性差,没有形成支持可再生能源持续 发展的长效机制2) 市场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长期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 没有形成连续稳定的市场需求,虽然国家逐步加大了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支持力度,但由于 没有建立起强制性的市场保障政策,无法形成稳定的市场需求,可再生能源发展缺少持续的 市场拉动,致使我国可再生能源新技术发展缓慢。
3) 技术开发能力和产业体系薄弱除水力发电、太阳能热利用和沼气外,其它可再 生能源的技术水平较低,缺乏技术研发能力,设备制造能力弱,技术和设备生产较多依靠进 口,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同时,可再生能源资源评价、技术标准、 产品检测和认证等体系不完善,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市场快速发展的要求,没有形成支撑可再 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服务体系二、安徽省新能源行业发展概况和存在问题(一)安徽省新能源行业发展概况新能源产业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分布范围广、带动效应强,不仅涉及钢铁、建材、 化工等传统产业,而且与新材料、生物科技、新一代信息等高科技技术密切相关新能源产 业是安徽省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中之重,是安徽省“十二五”时期实现转型发展、 加速崛起的产业脊梁安徽省具备大规模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条件和市场空间,目前正呈现出 加速发展态势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方面,通过招商引资和着力培育本土企业,安徽省已拥有赛维LDK、 三安光电、海润光伏、阳光电源、颐和新能源、聚能新能源、普乐新能源、铜陵天奇、长航 风电、方圆支承、金鼎锅炉、精大仪表、国轩高科等一批优势企业,在光伏组件、兆瓦级风 机、逆变器、生物质锅炉、动力电池、核级仪表等研发和制造方面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形 成合肥、芜湖、蚌埠、滁州、安庆、池州等新能源产业集中区,江南、江北产业集中区也将 新能源产业园作为发展重点,预计“十二五”每年可实现产值千亿元以上。
风电开发方面,2010年,国电龙源来安电场10万千瓦首批机组建成投产,实现了安徽 省风力发电零的突破预计明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可达50万千瓦根据初步估算的风能资 源情况,估计全安徽省“十二五”风电开发潜力可达300万千瓦以上太阳能利用方面,建成蚌投首座兆瓦级(2兆瓦)非晶硅薄膜电池太阳能电站;同时, 安徽省合肥高新区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25. 9兆瓦、一期14. 6兆瓦)、海润光伏、安 徽超群、黄山善孚、铜陵中海阳等一批用户侧光伏电站项目列入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总装 机容量约32兆瓦;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约400万平方米,“十二五”期间有望翻番生物质能发电方面,国能生物质发电集团、凯迪电力、光大国际等国内新能源和节能环 保龙头企业在安徽省建成生物质电厂7个,总装机容量16. 3万千瓦,目前总休运彳亍状况良 好;核准、在建生物质电厂13个,总装机容量32. 7万千瓦芜湖绿洲环保垃圾焚烧电厂已 运行十多年,累计处理垃圾近500万吨;安庆、合肥垃圾焚烧电厂的建设将有力促进城市垃 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改善城市生态山鹰纸业、合肥新冠、宿州优能、安特酒厂 等一批污泥和沼气发电项目的建设,将有力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
生物质燃料开发方面,目前丰原生化依托自主技术,产能迅速扩大,燃料乙醇达到60 万吨/年,非粮燃料乙醇达到0. 5万吨/年;淮北中润、安徽易能、安徽舜杰等一批具备自主 知识产权企业的生物质液体燃料技术完成中试,即将大规模产业化,预计到2015年,产量 可达4万吨/年;此外,合肥天朕、安徽晔城在生物质气化和生物质成型燃料技术应用方面 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地热能开发利用方面,2010年安徽省地热能应用面积达到620万就,其中合肥科学家 园20万itf和南屏家园6万rtf大面积试点示范工程运行良好,为进一步推广地源热利用创造 了经验预计到2015年全省地源热泵建筑应用面积可达2800万川绿色能源县建设方面,霍山、青阳、休宁、肥东以及潜山5县可再生能源年开发利用总 量达到15万吨标准煤以上或户均1吨标准煤以上,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绿色能源示范县十二五”期间,将继续组织实施第二批示范县、示范村建设示范建设将重点发展小水电、 风电、沼气及生物质气化和生物质发电、生物质成型燃料、生物液体燃料、太阳能发电、太 阳能热利用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建设方面,合肥、铜陵、芜湖、黄山等城市入选,将极 大地推动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地源水源热泵技术等可再生能源在城市建设领域的推广应用, 为节能环保和新兴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核能方面,借助国家打造“东中部核电带”机遇,安徽省核电建设将进一步加快中广 核芜湖4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已被国家纳入“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池州、安庆核电项目 前期工作正在抓紧推进二)安徽省新能源行业存在问题1、 安徽省新能源占传统能源比例太小安徽省煤电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93.82%,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滞后,比例偏低这种单一的煤电结构无法长期支撑能源大省的地 位2、 新能源技术的产业化障碍有待破解目前,安徽省在太阳能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利 用等领域虽拥有国内国际先进技术,但和兄弟省市相比,这些技术的产业化发展相对较慢, 其大规模产业化面临三个方面的困难:即缺乏政策支持、缺乏规划指导、缺乏规模效益安 徽省各地虽在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的上下游均有企业布局,但在如何整合、帮助做大规模、形 成产业链等方面力度明显不够3、 生物质原料的供给保障体系有待建设由于安徽省玉米多由农户采用人力收割,玉 米秸秆和玉米芯被泥土污染,不能作为乙醇、木糖醋的生产原料,现需玉米芯主要从东北采 购,此外,农作物秸秆资源的供应和保障体系建设、收购成本偏高等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制 约了生物质发电项目的建设,虽国家每度电补贴0.25元,仍不能保证生物质电厂项目盈利。
4、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支撑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在行业管理上缺乏行业管理组织,统计 数据不全不准行业自律若有若无,导致产业不良竞争企业与政府的沟通渠道似通非通, 往往有些问题不能及时向上反映在产学研结合上,深度不够,缺乏战略性、紧密性、系统 化合作,往往是一事一议、一事一办在人才培养上,没有学校设立专门的专业、学科;也 缺乏培训机构,企业深感人才匮缺在宣传舆论上缺乏系统的报道,社会认知度不够高等三、安徽新能源行业企业发展概况“十二五”规划提出后,国家大力提倡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 兴产业很重要的一部分,安徽省必然加快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各种新能源企业在这种大好背 景下,自然会迅速的壮大自己的实力,尤其是以新能源汽车为发展重点的企业安徽省新能源行业非上市中小企业简介1. 光伏领域合肥阳光电源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1997年,主要研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