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离骚》节选教案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3994257 上传时间:2022-01-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离骚》节选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年《离骚》节选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2年《离骚》节选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2年《离骚》节选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2年《离骚》节选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离骚》节选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离骚》节选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5. 离骚节选教案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明白作者屈原的生平事迹及主要作品. 明白离骚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位置.2. 技能目标明白“骚体诗”的主要特点,懂得离骚中对比,象征手法的作用.背诵部分章节内容.3. 情感目标分析并感悟作者在诗中显现出来的满腔爱国热忱.走向高考识记文学常识,积存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学习运用对比,比如等手法.明白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鉴赏重要语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教学难点关键词语的疏通懂得.观看诗中的比如手法,明白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教具预备多媒体,幻灯片 课时支配: 2 课时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形,激情导入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同学观看影片屈原的几组镜头:屈

2、原被越王放逐,形容枯槁,行吟泽畔,抱石沉江,并配以主题歌曲.提问:你们知道屏幕上这位历经坎坷, 照旧忠君爱国的诗人是谁吗? (同学答:屈原)端午节时民间有一个习俗:吃粽子,赛龙舟(放出粽子,赛龙舟图画)就是为了纪念屈原的.二. 自主 合作 探究1. 关于作者及离骚让同学结合课文注释及有关工具书介绍屈原, 老师予以补充, 多媒体出示有关屈原的镜头及生平简介.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 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 与怀王同祖. 屈原学识渊博, 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 都很熟识, 善外交辞令.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

3、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猛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他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谈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 对外参与合纵派与秦斗争, 两度出访齐国. 因受小人陷害, 他两次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以明忠贞爱国之怀.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代表作离骚本文选自楚辞 .(投影)“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 离骚,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 .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 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那么“离骚”是什么意思呢? 离通“罹”

4、,遭受.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受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2 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 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国之思的作品.2. 整体感知诵读课文放录音或老师范读第一遍:要求同学留意听准字音及句子的节奏.其次遍:让同学轻声跟读.第三遍:让同学大声朗读.指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指正读音及节奏.老师总结骚体诗的诵读节奏.一般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集体朗读,要求读出语气.提示:“兮”字,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齐读时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疏通诗句,初步感知. (要求同学默读课文并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边读边归纳,老师巡察作必要点拨,解答

5、同学的疑问. )质疑释疑(要求同学四人一组,把不懂得的地方写到纸上,并由一名代表提出,老师可让其他同学一起争论,如如较难,就由老师分析.)重要词语(投影)苗裔(y):后代子孙孟陬(zu):正月揆(ku)揣度扈( h)被,披辟芷( zh):香草名,即白芷汨(y):水急流貌搴( qi n):攀,折阰p : 山坡,岭上骐骥( qj )骏马申椒( ji o) 申地产的椒蕙茝( chi 香草名昌被( p :穿衣而不系带的样子,比如狂乱不羁惮( dn):可怕捷径:比如政治上的邪道 踵( zhng):脚后跟荃(qun):香草名,喻楚怀王謇謇( ji n):忠贞的样子羌( qi ng)楚辞中所特有的语气词灵修

6、:神明,有远见的人,喻楚怀王通假字肇锡余以嘉名:锡通“赐”赐给来吾道夫先路也:道( do)通“导”向导指九天以为正兮:正 通“证”同类活用名余曰正就兮.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字余田灵均.名词用作动词给人取表字特别句式恐年岁之不吾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应为“不与吾”全句译为, 只怕年岁不等待我.主旨把握课文节选部分表达了屈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同学争论老师作适当点拨) 明确:节选部分, 诗人自述身世, 品质,政治抱负以及自己的忠诚不为君王懂得的苦闷之情,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 ,至死不悔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抱负的爱国情感.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3. 研读探究在

7、你的想像中, 屈原有怎样的外貌, 怎样的风度? (可先让同学发挥自己的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然后再用课文中的诗句来说)明确:“扈江离与辟芷兮, 纫秋兰以为佩”,“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寻道夫先路也” ,诗人身披香草用以说明自己高洁的品质,诗歌从第一句“帝高阳之苗裔兮”开头,诗人使用大量笔墨, 从多方面描述自我的美好而崇高的人格. 他骄傲地说明他是楚王同姓之臣, 既指出自己有宝贵的身份, 又表示自己对楚国的兴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记叙自己降生在一个祥瑞的时辰(寅年寅月寅日 被卦兆赐命以美好的名字,又强调自己禀赋卓异不凡. 在此基础上, 诗人进一步表达自己准时修身, 培育高尚的品德,锤炼出众的才能,

8、迫切地期望献身君国,令楚国振兴,使楚王 成为“三后”和“尧舜”一样的圣明君主.总之诗人自我的形象,代表着美好 和正义的一方,作者信任他的抱负和三张,能够把楚国引向康庄大道.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 “美人”来比如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抱负,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也叫“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 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 ,可言难言之语,可抒难抒之情.例:“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小流” ,(出示投影)唐朝杜甫这两句诗借用对柳絮与桃花的描写, 表达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及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

9、的痛楚和愁闷.请找出相关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运用这些比如来表达政治抱负的.(同学小组争论老师作适当点拨明确:“恐美人之迟暮”一句中“ 美人”喻指楚怀王“固众芳人之所在”一句中“众芳”喻指群贤,用“椒,桂,蕙,茝”四种植物喻群贤,用香草“荃”喻楚怀王 等等,文中用“香草美人”说明对君王的忠诚,对古代君王举用群贤的佩服以及 表白自己的高洁情操, 期望君王能够抛弃秽政, 不要听信小人谗言, 像古代贤明君主那样,以社稷为重,举用群贤,明白自己的忧国忧民的良苦专心.文中除了使用比如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仍使用了什么手法?请举例说明.明确:仍使用对比手法.如:古代遇明君王举用群贤“遵道而得路”与昏庸君

10、王狂 乱不羁“路幽昧以险隘”形成对比,以此警告楚王要任人唯贤:“党人”贪图个人享乐与自己为国为民不惜身遭灾祸形成对此,表达自己九死不悔, 献身抱负的爱国情感.4. 品读鉴赏你对离骚的语言有什么感受? 明确:吸取散文的笔法,行文灵敏多变.句式以六言为主,加上对偶修辞,使整首诗整齐而节奏鲜明.大量用“兮”字,不仅加强了生活颜色,而且使诗歌的调子回荡顿挫,动听动人.齐读全文,找出文中能表达屈原宝贵品质的诗句,并摘抄.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明确:“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维灵修之故也”忠君报国,虽死不悔.“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 , 忍而不能舍也”坚持真理,永不言弃.

11、这些感天动地的诗句,令我们感受到诗人宝贵的品质,宁死不屈的精神.正 如司马迁所赞:“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而从今,一种永世不曾毁灭的信念对真理的信仰和对抱负的追求, 一种千古不变的情愫对祖国的宠爱和对乡土的依恋,深探注入到中华文化中来,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光辉传统.分析特色:谈谈你对离骚艺术特色的懂得.浪漫主义手法的奇妙运用. 诗人纵情地发挥出他那奇妙的想像力,用奇妙的爱好表达心志.“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把现实的背景与虚设的幻境奇妙地融为一体, 显示了深厚的浪漫主义气息.而其宏大的人格, 为追求真理至死不悔的高尚品德,又向人们显现了诗人的坚贞

12、不屈的精神.比兴手法的运用.依诗取兴,引类比如” 诗经中的比兴传统在离骚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进展,而以比如最为突出.如文中用“美人”喻指楚怀王,用 “众芳”喻指群贤,用“椒,桂,蕙,茝”四种植物喻群贤,用香草“荃”喻楚 怀王等等,把比兴与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使诗中的意名胜具有了象征意义.对偶句式的运用.如诗中的“名余曰正就兮,字余曰灵均”“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等句,句式整齐情文并茂.屈原对南方民歌的吸取和进展, 在诗中大量锤炼的对偶句, 是对诗歌语言进展的重大奉献, 对后来的诗赋词曲等各种文学样式的语言运用都有着深远的影响.5. 探究阅读(多媒体课件播放

13、屈原行吟泽畔,抱石投江的镜头)面对屈原抱石沉江,你赞成这一举动吗?(可在班内开放辩论,只要同学言之成理即可明确:不赞同: 屈原虽遭楚王放逐但楚国人民并没有抛弃他,他自感面君无望, 心中的抱负无法实现, 便抱石沉江, 这其实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现. 他应顽强地活下来,活着便有期望.可以懂得: 作为那个时代的文人, 即便他出身贵族, 他和君王仍是附庸和主人的关系, 他的抱负只有在君王赏识并支持下才能实现, 他的高洁的节操只有君王帮他力排众议时才能保持, 当君王不赏识他, 不支持他, 他便失去了支撑他的柱石,如不想改节,不想转变自己,那么,他只有走这一条路.我想屈原走向这 条不归路是无奈的,并不是他真

14、心所愿.学习这篇文章,你有哪些启示?(言之有理即可) 观点:一个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为崇高远大的抱负而奋斗,决不能动摇和悔改.人生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但为了追求真理,应不屈不挠,勇往直前.在污浊的环境中,应保持自己的高洁品质.要宠爱祖国.屈原的宏大人格和爱国精神为后人所传颂. 课后搜集有关屈原的对联, 诗歌或评论,写一篇评判屈原的文章. (请同学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教学反思: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 同学们明白了作者屈原的生平事迹及主要作品.明白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离骚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位置. 明白“骚体诗” 的主要特点, 懂得离骚中对比,象征手法的作用. 分析并感悟作者在诗中显现出来的满腔爱国热忱. 同学对虚词及文言句式的把握较难.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