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基于ppp模式的浙江省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研究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60.50KB
约8页
文档ID:233988503
基于ppp模式的浙江省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研究_第1页
1/8

基于ppp模式的浙江省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研究【摘耍】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是支撑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其 建设水平直接决定智慧城市的发展前景本文提出了构建浙江省智慧城市 基础设施建设的公私合作(PPP)模式,从已有、新建和改扩建智慧城市 基础设施三种类型,给出了构建政府公共部门与民营部门合作的三条路 径,并就监管、风险分担和合作伙伴选择机制提出了相关建议关键词】智慧城市 基础设施PPP模式一、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基本内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指的是在城市范围内建设随时、随地、无所不在 的信息基础设施,包含光网城市、无线城市、三网融合、智能电网、物联 网等,使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满足公众“即需即供”的需求,像使用水、电 一样方便具体包括光网城市、无线城市、三网融合、智能电网和物联网二、 浙江省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省坚持优先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取得 了长足的进展积极推进“宽带浙江”建设,开展创建“宽带中国”示范 城市工作,TD-LTE规模商用领先全国,杭州、宁波、温州、金华、嘉兴5 个城市获批国家TDD和FDD混合试验网试点城市,全省累计建设3G基站 8. 4万个、4G基站约7万个,在全国率先推出统一品牌1-ZIIEJIANG免费上网服务客户端,开放AP 10万个。

根据《2014年浙江省互联网发展报告》, 截至2014年12月,我省网民规模达到3458万人,其中网民的规模 达到3070. 7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62. 9%,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5.0%截 止2015年8月,全省(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1301 Ji户,移动互 联网用户数达5377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普及率达23. 6户/百人我省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不断取得良好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 些问题一是投资主体分散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主体既有各级政府, 还有三大电信运营商、广电、电力公司、相关企业等,投资主体分散,难 以形成合力二是对多元投融资的激励不足政府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 前期建设过程中,往往以财政性资金投入为主,向民间资本的开放不够, 难以对民间资本形成有效的吸引和拉动,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发挥不够 三是运营管理效率低下表现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融合共享程度不够, 部门往往各建一套专有设施,难以形成高效的运行和管理模式三、构建浙江省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PPP模式的若干建议卩卩卩模式,是英文Public Private卩artnerships的缩写,可译为公 私合作伙伴模式本文所指的PPP模式,借鉴了财政部科研所贾康研究员 和孙洁研究员的定义,认为,PPP模式是指政府公共部门与民营部门在合 作过程中,让非公共部门所掌握的资源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实 现政府公共部门的职能并同时也为民营部门带来利益的一种合作和管理 模式。

通过这种合作和管理,可以在不排除、并适当满足私人部门的投资 营利冃标的同时,为社会更有效率地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使有限的资源 发挥更大的作用构建我省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PPP模式,可以从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 三种不同类型出发,打造政府公共部门与民营部门合作的三条途径一) 已有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PPP模式政府可以通过出售、租赁、运营和维护合同承包、转让一经营一转让 等形式与民营企业合作,由政府向民营企业发放特许经营权证,让民营企 业进来参与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经营和管理民营金业可以直接向使用者 收费,也可以通过政府向使用者收费1. 民营企业通过购买或租赁的形式获得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使用权 在这种形式下,民营企业可以在政府的特许经营权下,自己向用户收费 如可对民间资木进一步开放网络托管业务,电信企业将自有网络、或设备 委托民营企业进行第三方管理和维护服务,以促进专业化分工,提升服务 水平同时,支持民间资本在互联网领域投资,进一步对民间资本开放互 联网数据中心(TDC)和接入服务(TS卩)业务,引导民间资木参与IDC和 ISP业务的经营活动2. 民营企业対政府拥有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进行经营和维护在这种 形式下,由政府向民营企业支付一定的费用。

如可在各部门信息资源整合 的基础上,成立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引进民营企业合作伙伴, 对各部门电子政务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运行和维护管理,并由政务资源信息 资源管理中心支付相应的费用给运维企业,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二)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扩建和改造的卩卩卩模式对于需要维修或需要扩建或改造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政府可以通过 租赁-建设-经营(LBO)、购买-建设-经营(BBO)、外围建设(WraparoundAddition)等形式与民营企业开展合作在智慧城市皋础设施的改扩建过程中,由政府向民营企业发放特许经 营权证,民营企业负责对原有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并对升级改造后的 基础设施进行经营管理在特许权下,经营者向用户收费,并向政府交纳 一定的特许费,这不但可以加快提升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功能和升级改造 的速度,同时也为政府新建基础设施筹集到了一定的资金作为配套措施,政府需要放宽对改扩建项目的准入门槛民营企业在 申请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改扩建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理、集成等过程中, 需要简化审批条件和流程,凡具有相应资质的民营企业,均可平等地参与 到项目招标中来三)新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PPP模式新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已有的基础设施已不可 再用,需重新建设;二是根据业务和承载的需求,需耍新建。

对于新建的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政府可以采用建设-转让-经营(BTO)、建设-经营-转 让(I30T)、建设-拥有-经营(BOO)等形式与民营企业合作1 •建设-转让-经营(BT0)o即由民营金业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进行建 设,完工后转交给政府部门,再由民营部门进行经营管理这种形式有利 于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率和质量,也利于提高经营管理的效率在智慧 城市基础设施经营管理期间,所有权属于政府,民营企业则以租赁的形式 获得经营权,同时也可以把建设时所使用的资金作为租金,从而获得优先 租赁权 2•建设-经营-转让(BOT)o即由民营企业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建成后由民营企业进行经营管理,按照特许经营的合约时 间,经营到期后转交给政府在经营管理期间,基础设施的所有权归属政 府,民营企业无需向政府交纳使用费,但在经营到期后,需无偿交还政府 在交还政府之前,民营企业必须保证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完整性和正常功 能3•建设-拥有-经营(BOO)o即由民营企业建设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 设完成后,民营企业获得其所有权和永久经营权这里的永久经营权是个 相对概念,指的是在特许权下的“永久性”经营新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公私合作模式的一个典型应用是鼓励民间资 本参与基站机房、通信塔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维护,即根据专 业化分工经营,将基站机房、通信塔等基础设施外包给第三方民营企业, 并加强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

四、合理设计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公私合作模式的保障机制为确保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公司合作模式能有效、高效地开展,还需要 合理设计相关的保障机制一)建立和完善监管体系完善的监管体系有利于协调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规范政府与企业 的行为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公私合作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和完善 监管体系,加强政府职能,避免政府监管缺位,杜绝操作过程中各种违规 甚至违法现象的出现同时,也要规范政府透明运作,降低进入门槛,简 化进入流程,避免在市场层面干预过多,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建设 环境设计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智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金额人,工期长,不确定因素多,相 应的风险也大,由公共部门或私人部门任何一方单独承担,都不利于项冃的成功实施因此,设计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让建设和运维风险在公 共部门和私人部门间进行合理分担,是十分有必要的设计风险分担机制 的一般原则是:每一风险应该由最能控制该风险发生的一方承担具体 要求是:风险应与承担能力相适应、与控制力相称、与投资者参与程度相 协调、与收益相对应、与造成的损失相对称、与对项目经济性影响相适应三)慎重选择合作伙伴在选择民营企业作为合作伙伴的过程中,需要在市场充分开放的基础 上,引入公开透明、开放竞争和平等互利的竞争机制,选出真正有能力的 投资人作为合作伙伴。

参考文献:[ljHenriette Steiner、 Kristin Veel , For the Smarter Good of Cities: On Cities, Complexity and Slippages in the Smart City Discourse, Cities for Smart Envi ronme ntal an d Energy Futures .Energy Systems 2014.[2] Eleni Christopoulou> Dimitrios Ringas> John Garofalakis,The Vi si on of the Sociable Smart City, Di stributed, Ambient, and Pervasive Interactions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Volume 8530, 2014.[3] Martin Strohbach> Holger Ziekow> Vangel is Gazis> Navot Akiva , Towards a Big Data Analytics Framework for IoT and SmartCity Applications , Modeling and Processing for Next-GenerationBig-Data Technologies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in Scienee and Technologies Volume 4, 2015・[4] Riccardo Cognini> Flavio Corradini> Andrea Polini> Barbara Re, Model!ing 卩rocess Intensive Seenarios for the Smart City, Electronic Government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Volume 8653, 2014.[5] Marc Garriga-PortoId, Jul ia Lopez-Ventura, The Role of OpenGovernment in Smart Cities, Find out how to access preview-only content Open Government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Volume 4, 2014.[6] Ingrid Mulder, Sociable Smart Cities: Rethinking Our Futurethrough Co-creative Partnerships, Distributed, Ambient , and Pervasive Interactions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Volume 8530, 2014.[7]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若干关键问题研究》课题组,走向智慧城市一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若干关键问题研究,科学出版社,2014.[8] 仇保兴•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报告(2012-2013年度),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2013。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