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鼎兴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233980302 上传时间:2022-01-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5.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常德市鼎兴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湖南省常德市鼎兴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常德市鼎兴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常德市鼎兴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常德市鼎兴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明清时期,经济领域里“凡置产业,自当田地为主”的现象产生的最突的后果是A.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B.农民购买力低下,缩小商品销售市场C.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D.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使自由劳动力缺乏参考答案:C2. 诗句“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中的“两度劫”指的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参考答案:BD略3.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

2、了高度集权B.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参考答案: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是天下的共主,而当时的各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观点错误,排除A项。C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也不符合史实。D项观点错误。材料表明,秦汉以后的皇帝是天下的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即皇帝独揽大权,包括任免官吏的权力,故B项正确。4.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B.视天下犹一

3、家,中国犹一人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参考答案:A材料信息“物格知至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齐”体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说明了修身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B项反映的是专制思想,故排除;C项强调向善的思想,故排除;D项强调的是个人的责任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考点定位】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个人修养的重要想点睛:本题契合弘扬传统文化的时代热点,考查考生对个人修养重要性的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史料实证和家国情

4、怀等核心素养。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在享受科学主义带来的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也遇到很多严重的问题,比如环境污染、核威胁、能源危机、精神危机,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被高度物质化。而儒家思想恰恰在人类社会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身心和谐方面有着独到的理论基础和经验,特别是儒家思想在个人的修身养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家国情怀”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其实现路径强调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既与行孝尽忠、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传统文化有重要联系,又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超越。5. 美国记者斯诺说:“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

5、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A. 领导秋收起义 B. 二万五千里长征 C. 千里跃进大别山 D. 打败日本侵略者参考答案:B6. 英国历史上“在选举政府方面,不管我们的宪法在理论上授予维多利亚女王多么大的自由,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这表明A. 国王无权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B. 英国国王可以任意组成内阁C. 英国历史上出现了责任内阁 D. 国王在政治生活中没有实权参考答案:D略7. 第二次工业革命最重大的成就是:A电的发明和应用 B内燃机的发明和利用 C通讯技术的新发明 D交通运输工具的新发明参考答案:A8. 17世纪的世

6、界历史以“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为主要内容,主要殖民国家之间展开了一场世界版的“三国演义”,这三个国家是:A葡、西、荷 B英、西、荷 C英、法、荷 D英、法、俄参考答案:C9. 明代农政全书记载:“凡棉田,于清明前先下壅、或粪、或豆饼、或生泥,多寡量田肥瘠。”“苗育二尺以上,要打去冲天心(即顶心),旁枝长到1.5尺,亦可打去边心,使叶叶不空,开花结实。”这一记载体现了:A.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B.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C.小农经济的长期主导D.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参考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精耕细作指的是在有限的土地上尽可能提高经济效益。生产技术的改进属于精耕细作的表现之一。结合材料“于清明

7、前先下壅、或粪、或豆饼、或生泥,多寡量田肥瘠”和所学知识可知体现的是精耕细作,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男耕女织,B选项排除。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材料与畜牧业无关,D选项排除。10. 19世纪中叶,英国探险家利文斯顿指出,非洲“内地的劳动力枯竭了非洲每个毛孔都在流血”。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奴隶贸易的开展B.工业革命的进行C.人口生育的降低D.移民政策的实行参考答案:A从材料“19世纪中叶”“非洲内地的劳动力枯竭了”中可以看出,19世纪中叶非洲人口骤减;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从15世纪开始的奴隶贸易,使非洲人口减少,故A项正确;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期,故B项排除

8、;非洲没有实行计划生育和移民政策,故CD项排除。点睛:“19世纪中叶”“非洲内地的劳动力枯竭了”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出黑奴贸易。11. 公元前487年,雅典进行了执政官选举方法的改革,由原来的公民大会直接选举变为由享有资格的成员抽签选执政官。这一改革A.有利于避免权力的滥用和误用B.有利于削弱氏族贵族的权力C.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D.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参考答案:B【详解】抽签选举相比较直接选举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更容易造成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故排除A项;抽签选举的不确定性有利于打破氏族贵族对权力的垄断和控制,从而削弱氏族贵族的权力,故选B项;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的是梭伦改革,故排除

9、C项;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的是伯利克里改革,故排除D项。12. 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种状况应出现在下列哪一条约签订后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望厦条约参考答案:B13. 在太原会战中中央军、晋军正面防御,八路军攻击敌军两翼。115师切断了忻口与张家口、北口的敌军交通线;120师切断了忻口与大同的交通线;129师陈锡联偷袭了阳明堡机场,削弱了日军对山西战场的空中威胁这说明A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是抗战主力 B太原会战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C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互相配合 D太原会战是国共

10、合作抗战的典型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依据题干材料“中央军、晋军正面防御,八路军攻击敌军两翼”、“115师切断了忻口与张家口、北口的敌军交通线;120师切断了忻口与大同的交通线;129师陈锡联部偷袭了阳明堡飞机场,削弱了日军对山西战场的空中威胁”等信息说明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典范,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太原会战是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的战役,体现的是正面战场国共合作抗战的状况,不能体现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的太原会战国共合作抗日的状况,不能反映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是抗战的主力,故A项错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是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故D项错误;故选B

11、。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14. 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曾说:“我们的对外关系中,有切身利害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华侨问题,一个是边界问题。我们同周边国家都有边界纠葛,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为“解决好这个问题”,中国政府A.倡导召开亚非国家会议B.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C.倡导召开日内瓦会议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考答案:D【详解】依据材料中的时间1953年以及材料中“驻缅甸”“我们同周边国家都有边界纠葛”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为了解决边界问题同周边国家搞好友好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D正确;亚非会议是亚洲与非洲发展中国家在万隆召开的国际会议,与材料中

12、“边界问题”联系不大,排除A;1950年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并非为了解决“边界问题”,排除B;1954年召开日内瓦会议,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日内瓦会议也不是中国倡导召开的,排除C。15. 有学者认为在历史上汉族通过吸收妨碍他们的夷狄扩大了控制范围,怎么对付这些夷狄成了中央政府的一个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采取A.一国两制的政策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建立民主统一战线的方法参考答案:B本题考查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旨在考查考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提及对汉族对“夷狄”(少数民族)的态度,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

13、成立后,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项正确。一国两制为解决台湾提出,首次实践是香港回归,A项与此无关,排除。C项与此无关,排除。D项与政协制度有关,与题意无关,排除。16. 经济全球化是近几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20世50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只是半球化,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看法实际上强调了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是A.两极格局的瓦解B.全球的信息网络化C.全球市场化的变革D.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参考答案:A【详解】“20世50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只是半球化,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表明这种看法实际

14、上强调了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是两极格局的瓦解,故A正确;网络出现的时间与材料中的50年代不符,排除选项B;在20世界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刚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选项C排除;世贸组织成立于199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选项D。17. 林肯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某问题征询意见,结果7名阁员表示反对。但林肯却说:“七票反对,一票赞成,赞成的占多数。本议案通过。”你认为林肯的做法 A违背了美国宪法,林肯的决定无效 B林肯只是开玩笑,没有法律效力 C不违法,总统有最高行政权 D林肯在滥用总统的权威参考答案:C18. 在雅典权力机关中,其权力与我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相似的是 A“四百人议事会” B“五百人议事会” C“民众法庭” D“公民大会”参考答案:D19. 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全选对得2分,只选一项且正确得1分,其余情况不得分。1、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不成功主要因为: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B、严重超越生产力水平C、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D、远远落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这两个国家崛起的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