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董家垱中学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233980300 上传时间:2022-01-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9.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常德市董家垱中学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南省常德市董家垱中学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常德市董家垱中学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常德市董家垱中学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常德市董家垱中学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体重和生理状况相同的A、B、C三组兔子体内,然后定时测定兔子甲状腺的放射量;4天后,向A组兔子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向B组兔子注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向C组兔子注射生理盐水。下列能正确反映三组兔子体内甲状腺放射量变化的是( ) 参考答案:A2. 如果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是()A可在外壳中找到3H、15N和35SB可

2、在DNA中找到3H、15N和32P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32P和35S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和35S参考答案:B【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解答】解:噬菌体是DNA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蛋白质和DNA都有CHON四种元素,蛋白质中含有S元素,DNA上有P元素当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

3、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蛋白质外壳和DNA中都能找到3H、15N;因为侵染时只有DNA进入细菌体内,所以还可以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是32P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关键是:噬菌体侵染时只注入DNA,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下列每组疾病中,由同一种激素分泌异常所引起的疾病是 ( )A.糖尿病和坏血病 B.侏儒症和肢端肥大症C.呆小症和侏儒症 D.巨人症和大脖子病 参考答案:B4. 下列三种生物学现象产生的机理依次属于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休克当细菌

4、进入人体后,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从而抑制细菌繁殖小猪听到主人“噜噜”叫声就奔向主人A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反射 B反射细胞免疫激素调节C体液调节过敏反应反射 D反射自身免疫体液调节参考答案:A5. 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的是()A叶黄素B胡萝卜素C叶绿素aD叶绿素b参考答案:B【考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分析】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解答】解:各色素随层析液

5、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结果如图: 其中胡萝卜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6. 已知一段双链DNA分子中,鸟嘌呤所占的比例为20%,由这段DNA转录出来的mRNA中,胞嘧啶的比例是A.10% B.20% C.40% D.无法确定参考答案:D7. M、m和N、n表示某动物的两对同源染色体,A、a和B、b分别表示等位基因,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如右图所示。对该动物精巢中部分细胞的情况分析合理的是 A在形成次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发生复制、联会、着丝点分裂等变化BM和N染色体复制后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发生交

6、叉互换C正常情况下,若某细胞含有MMmmNNnn8条染色体,则此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D正常情况下,若某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BB,则该细胞的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参考答案:C8. 某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后,一般情况下(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参考答案:D9. 下列有关花药离体培养,说法错误的是( )A. 对材料的选择最常用的方法是焙花青铬矾法,这种方法能将花粉细胞核染成蓝黑色B. 材料消毒时需先用酒精浸泡,然后用氯化汞或次氯酸钙溶液浸泡,最后用无菌水冲洗。C. 接种花药后一段时间内不需要光照,但幼小

7、植株形成后需要光照D. 若接种的花药长出愈伤组织或形成胚状体后,要适时转换培养基,以便进一步分化成再生植株参考答案:A10. 科学家把“末日之钟”的时间从晚11点53分调至晚11点55分,警示气候变化构成的威胁“接近核武器的可怕水平”,“温室效应”将给人类带来灾难。下列有关叙述不恰当的是 ( ) A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B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 C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D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最主要措施参考答案:D11. 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是()。A.

8、细胞体 B.轴突 C.突触间隙 D.树突参考答案:C略12. 右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A如果细胞1是垂体细胞,细胞2可以表示甲状腺细胞B该图可以表示体液调节或神经调节的过程C如果细胞1是胰岛B细胞,则细胞2只能表示肝细胞D细胞1的分泌物,只能是蛋白质类物质参考答案:A13. 某致病基因h位于X染色体上,该基因和正常基因H中的某一特定序列BclI酶切后,可产生大小不同的片段(如图1,bp表示碱基对),据此可进行基因诊断图2为某家庭病的遗传系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h基因特定序列中Bcl酶切位点的消失是碱基序列改变的结果B1的基因诊断中只出现142bp片段,

9、其致病基因来自母亲C2的基因诊断中出现142bp,99bp和43bp三个片段,其基因型为XHXhD3的丈夫表现型正常,其儿子的基因诊断中出现142bp片段的概率为参考答案:D【考点】Q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分析】分析题图:图1中,正常基因H中的某一特定序列BclI酶切后,可产生大小不同的两种片段,即99bp和43bp,而致病基因h中的某一特定序列BclI酶切后,只能产生一种片段,即142bp图2中,父母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儿子,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且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说明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解答】解:A、h基因时H基因突变形成的,因此h基因特定序列中Bcl1酶切位点

10、的消失是碱基序列改变的结果,A正确;B、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II1的基因型为XhY,其中Xh来自母亲,B正确;C、II2的基因诊断中出现142bp,99bp和43bp三个片段,说明其同时具有H基因和h基因,即基因型为XHXh,C正确;D、II3基因型及概率为XHXH或XHXh,其儿子中出现Xh的概率为,D错误故选:D14. 森林里,松鼠、猫头鹰等多在上层活动,大山雀、柳莺等在灌木丛活动,而獐、野猪则在地面活动,这种现象反映了: A.种群密度 B.种群增长率 C.群落的垂直结构 D.群落的水平结构参考答案:C15. 如下图是用集合的方法,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表中与图

11、示相符的是选项1234A染色体DNARNA基因B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碱基C核酸DNA脱氧核苷酸基因D核酸染色体DNA基因参考答案:B16. 金合欢蚁生活在金合欢树上,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同时也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如果去除金合欢蚁,则金合欢树的生长减缓且存活率降低。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A金合欢蚁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B金合欢蚁为自己驱逐竞争者C金合欢蚁为金合欢树驱逐竞争者D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共同(协同)进化参考答案:C17. 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 )A大脑皮层,下丘脑 B下丘脑,大脑皮层 C下丘脑,下丘脑 D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参考答案:B18. 禽流感是由禽类流感

12、病毒引起的,是一类对家禽和人类有直接或间接危害的传染病,下列叙述中属于体液免疫的是( )注射禽流感病毒疫苗,使机体产生抗体,与入侵的禽流感病毒结合,抑制病毒的活性在人体内使禽流感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效应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释放禽流感病毒将患病的家禽深埋处理A B C D参考答案:D19. 在生态系统中,植食性动物称为()A第一营养级 B生产者 C初级消费者 D次级消费者参考答案:C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2)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少数化能合成

13、型生物,如硝化细菌;(3)消费者:主要是动物,还有少数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4)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细菌和真菌,还有少数动物,如蚯蚓、屎壳郎等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植食性动物以植物为食,所以属于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各组成成分的生物类型及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0. 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B. 图乙中的一个物种消失后,另一物种的种群数量会持续增大

14、C. 图丙中实验的后期X的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D. 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参考答案:B【分析】分析题图,甲为互利共生,乙为捕食,丙为竞争。【详解】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为互利共生关系,如图甲所示,A正确;乙为捕食关系,若捕食者消失,被捕食者种群数量会上升,但受自身密度制约,以及食物空间的限制,种群数量会下降,最后趋于稳定,若被捕食者消失,捕食者由于食物的缺乏,种群数量最可能会下降,B错误;图丙中两种生物是竞争关系,在实验的后期随X的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会加剧,C正确;分析题图曲线可知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D正确。【点睛】1、种间关系的比较:种间关系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实例互利共生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或减少,呈现出“同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