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津市第二中学2022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233979498 上传时间:2022-01-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7.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常德市津市第二中学2022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湖南省常德市津市第二中学2022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常德市津市第二中学2022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常德市津市第二中学2022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常德市津市第二中学2022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下列混合物不采用蒸馏法分离的一组是( )A. 液态氮气和氧气 B. 盐酸中的水和氯化氢C. 乙醇和水 D. 四氯化碳和水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A液态氮气和氧气可利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A正确;B盐酸中的水和氯化氢可利用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故B正确;C乙醇和水可利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C正确;D四氯化碳和水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故D错误;答案为D。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冶炼金属时,必须加入一种物质作还原剂B.

2、利用金属活泼性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冶炼方法C. 湿法炼铜和火法炼铜的反应中,铜元素都发生还原反应D. 人类历史上大量生产和使用铝、铁、铜三种金属单质的时间顺序是铜、铁、铝参考答案:AA、非常活泼的金属采用电解的方法冶炼,铝是活泼金属,所以采用电解法冶炼,所以不需加还原剂,故B错误;B、金属冶炼是工业上将金属从含有金属元素的矿石中还原出来的生产过程金属的活动性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冶炼方法。故B正确;C、湿法炼铜与火法炼铜的反应中,铜元素得电子生成铜单质,所以都发生还原反应,故C正确D、活泼金属越强的金属自然界中易以化合态存在,且金属离子得电子能力较弱,生成和使用时间往往偏晚,人类历史上大量生产

3、和使用铝、铁、铜三种金属单质的时间顺序是铜、铁、铝。故D正确;故选A。3. 下列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描述正确的是()A具有相同电子层数而又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排列的横行称为周期B元素周期表共有14列元素:7个主族和7个副族C元素周期表的第一列元素称为第IA族,均为活泼的金属元素D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VIIA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为+7价参考答案:A【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分析】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电子层数=周期序数;B、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CIA族含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VIIA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为+7价有碱金属元素与氢元素;D、氟无正价【解答】解: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电子层

4、数=周期序数,所以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的元素,所处的周期序数相同,所以具有相同电子层数而又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排列的横行称为周期,故A正确;B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故B错误;CIA族元素最外电子层都只有1个电子,含有碱金属元素与氢元素,氢元素为非金属元素,故C错误;D、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VIIA族元素氟,无正价,故D错误;故选A4. 从海带中制取单质碘需要经过灼烧、溶解、过滤、氧化、萃取、分液、蒸馏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的装置合理、操作规范的是() A灼烧 B过滤 C分液 D蒸馏参考答案:C【考点】海带成分中碘的检验;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分析】A、灼烧是在坩埚中进行;B、过

5、滤实验为防止液体溅出要用到玻璃棒;C、根据萃取分液实验用到的仪器和操作来回答;D、蒸馏装置中,控制物质的沸点不同来实现物质的分离,温度计测的是蒸汽温度,据此回答【解答】解:A、灼烧是在坩埚中进行的,不能在蒸发皿中进行,故A错误;B、过滤实验要用到玻璃棒的引流作用,故B错误;C、分液要在分液漏斗中进行,下层液体从下边漏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C正确;D、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出,不能深入液面以下,故D错误故选C5. 化学学科的发展对人类文明进步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人类对金、银、铜、铁、铝的认识与其在自然界分布关系最为紧密B工业上可用空气、Cu、稀硫酸在加

6、热条件下来制备CuSO4,且硫酸利用率高,环境污染小。C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态的MgCl2、AlCl3来制备Mg、AlD人类解决吃、穿、住、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大力开发石油及其产品参考答案:B略6. 体操运动员比赛时为了防滑,常在手掌上涂抹碳酸镁粉末。碳酸镁属于 A盐 B碱 C酸 D氧化物参考答案:A略7. X、Y、Z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所示。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三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稳定B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Z的强CZ的非金属性比Y的强DX与Y形成的化合物都易溶于水 参考答案:C8. 在元素周期表中前18号元素中,其

7、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2k倍的(k为正整数)共有A2种 B.4种 C. 6种 D.8种参考答案:B9. 下图是病人输液用的氯化钠注射液标签的部分内容,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注射液的质量为2.25gB. 0.9%是氯化钠的质量分数C. 该注射液的密度约为1g/mLD. 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0.15mol/L参考答案:A【详解】A由标签可知,该注射液含NaCl的质量为2.25g,故A错误; B标签中的0.9%,指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故B正确;C该注射液的密度为1g/mL,故C正确; D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5mol/L,故D正确;故答案为A。10. 已知33As、35Br

8、位于同一周期。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AsClPB. 热稳定性:HClAsH3HBrC. 还原性:As3-S2-Cl-D. 酸性:H3AsO4H2SO4H3PO4参考答案:C【详解】A.原子半径比较时,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吸电子能力越强,半径越小;因此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AsPCl,故A错误;B.因为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而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因此热稳定性:HClHBrAsH3,故B错误;C.单质的氧化性Cl2SAs,所以阴离子的还原性:As3-S2-Cl-,故C正确;D.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水

9、化物酸性越强,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因此酸性H2SO4H3PO4H3AsO4,故D错误;答案:C1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冰融化是物理变化B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C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D原子是最小的微粒,不可再分参考答案:D【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原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解答】解:A冰融化是由固态向液态水转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故A正确;B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生成葡萄糖,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在物理变化里

10、,原子可以分成:质子、中子、电子,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题目难度不大,关键在于抓住有没有新物质生成12. 以下实验装置一般不用于物质分离提纯的是( )参考答案:略1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322 g Na2SO4?10H2O溶于1 L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B将1 L 2 mol/L H2SO4溶液加水稀释到2 L,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C将1 L 18.4 mol/L的H2SO4溶液加入到1 L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9.2 mol/LD将336 mL HCl气体溶于水,配成300 m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

11、质的量浓度为0.05 mol/L参考答案:B【考点】物质的量浓度【分析】A、322 g Na2SO4?10H2O物质的量为1mol,溶于1 L水中溶液体积大于1L;B、依据稀释溶液后溶质物质的量不变计算分析;C、18.4 mol/L的H2SO4溶液密度大于1,和水等体积混合,溶质浓度大于平均值;D、气体体积不是标准状况,溶质不一定是0.015mol【解答】解:A、322 g Na2SO4?10H2O物质的量为1mol,溶于1 L水中溶液体积大于1L,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1 mol/L,故A错误;B、依据稀释溶液后溶质物质的量不变计算,将1 L 2 mol/L H2SO4溶液加水稀释到2

12、L,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故B正确;C、18.4 mol/L的H2SO4溶液密度大于1,和水等体积混合,溶质浓度大于平均值,将1 L 18.4 mol/L的H2SO4溶液加入到1 L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9.2 mol/L,故C错误;D、气体体积不是标准状况,溶质不一定是0.015mol,故D错误;故选B14. 下列与有机物结构、性质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B蛋白质和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C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D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苯

13、分子中没有与乙烯分子中类似的碳碳双键参考答案:B略15. 短周期金属元素甲戊在元素周期表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甲乙丙丁戊A氢氧化物碱性:丙丁戊B金属性:甲丙C原子半径:丙丁戊D最外层电子数:甲乙参考答案:A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近几年我国某些城市酸雨污染较为严重,主要是因为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提出问题】通过实验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查阅资料】(1)“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SO2 + 2KMnO4 + 2H2O K2SO4 + 2MnS

14、O4 + 2 X ”。这个化学方程式中 最后一种物质X的化学式是: 。(2)“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写出二氧化硫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上述资料,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实验探究】(3)甲同学: “实验操作”: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A、B两步实验: “实验现象”:A中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得出结论”: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 。(5)丙同学: “实验操作”:丙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部分装置在图中略去):【探究与结论】上图C装置的作用是 。丙同学 的实验能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的现象是:C中溶液 , D中溶液 。参考答案:(1)H2SO4(2分) (2)SO2+Ca(OH)2 CaSO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