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特性与耕地宜茶性的综合分析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33979060 上传时间:2022-01-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特性与耕地宜茶性的综合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土壤特性与耕地宜茶性的综合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土壤特性与耕地宜茶性的综合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土壤特性与耕地宜茶性的综合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土壤特性与耕地宜茶性的综合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壤特性与耕地宜茶性的综合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特性与耕地宜茶性的综合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壤特性与耕地宜茶性的综合分析摘要:通过分析名山区茶树种植区域的土壤特性,确定名山区耕地 宜茶性等级,再根据等级确定名山区内用于种植栽培茶树的耕地条件适宜 程度。对于不适宜的地区,给出合理的改良建议,以期生产出高产优质的 茶叶,促进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关键词:土壤特性耕地宜茶性分析.、八 ? a刖当前多数茶园由于不合理施用化学肥料,营养成分不平衡现象普遍, 导致土壤酸化、养分流失、环境污染、茶叶高产不优质、经济效益下滑等 问题出现。通过多年测土配方施肥,分析名山区茶树种植区域的土壤条件, 根据耕地宜茶性等级,确定名山区内用于种植栽培茶树的耕地条件适宜程 度。对于不适宜的地区,给出合理的改良建议

2、进行名山区土壤特性与耕地 宜茶性的综合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生产意义。1 研究方法1.1数据来源按照代表性、可比性、典型性、全覆盖的原则,从调查与采集的样点 中筛选了 2147个的土样参与分析。采用数据库软件和EXCEL表格,对属 性数据进行了规范整理。数据内容及来源包括镇、村行政编码表等内容。 按照数据字典的要求,设计各数据表字段数量,字段类型、长度等,统一 以Dbase的DBF格式保存入库。12分析方法1.2.1分析因子的选定分析因子是指参与确定耕地耕种作物适宜性等级的属性。本文在分析 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择了海拔高度、坡度、土壤质地、土壤有机 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土壤酸碱度共计

3、8项分析因子。1. 2. 2确定各分析因子的权重采用特尔斐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分析因子权重。1. 2. 3确定各分析因了的隶属度対定性数据采用特尔斐法直接给出相应的隶属度;对定量数据采用特 尔斐法与隶属函数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分析因子的隶属函数,将各分析 因子的值代入隶属函数,计算相应的隶属度。常用于综合分析的隶属度函 数通常有两类,分别是s型隶属度函数和抛物线型隶属度函数。土壤pH、海拔含量适用于抛物线型隶属度函数,坡度、有效磷、速效 钾、碱解氮、有机质则适用于S型隶属度函数。根据茶树土壤适宜性指标 确定土壤各指标隶属度函数拐点参数,据此将各指标实测数代入函数公式 即可得到各项指

4、标的隶属度值。各项肥力指标的隶属度值在o. i-i. 0之间, 其值的大小反映了其隶属的程度,最大值10表示土壤良好状态,完全适 宜优质茶叶的生长,最小值0.1表示土壤状况不佳。1.2.4计算耕地宜茶性综合指数采用累加法计算每个分析单元的综合指数。S 二工(FiXCi) 式中:S耕地宜茶综合指数;Fi第i个分析因子的隶属度;Ci第i个分析因子的组合权重。2. 茶叶种植适宜性各指标的分析2. 1海拔高度海拔高度对茶树物质代谢的影响体现的是一个气候因素问题。在一定 范围内,高海拔区茶园产出的茶叶品质更好,其原因可能是高海拔区茶园 具有相对低温、高湿度和多云雾的气候特征,促使了茶叶孕育、生长期较 长

5、,有利于各种优异品质的形成。名山区耕地土壤海拔在600800m间的 占耕地总面积比例最大,为87.95%;海拔范|韦I处于8001200m之间和海 拔小于600m的耕地分别占总面积的6. 51%和5. 53%;海拔大于1200m的耕 地面积较小,仅占总面积的0. 01%o2.2坡度坡度也是影响茶叶种植的一个重要因素。坡度太大会影响光照,造成 养分流失。名山区耕地田面坡度集中在10。-15之间,均值是13.8 , 占耕地总面积的91.21%;植茶耕地坡度在15。25范围的耕地,占耕 地总面积的8. 03%;其次是坡度大于25范围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 0. 76%o2. 3质地质地是土壤重要的物

6、理性质之一,直接影响土壤水热状况和耕性。名 山区土壤质地有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轻粘土四种类型,以中壤土为 主,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54. 00%;次为重壤土,占耕地总面积的31.76%。2.4 土壤PH值名山土壤均以弱酸性为主,其中土壤样本pH值均为分布在4. 55. 5 范围内的比例较高,占耕地总而积的58.55%,基本上适宜茶叶生长,。2.5有机质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土壤有机质只占土壤总重量的很 小一部分,但它是体现土壤肥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土壤的水、肥、气、 热状况和其他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性质都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名山区气候温和多雨,相对湿度较大。土壤常年温润或渍水

7、,有机质 易于积累,矿质化作用较弱,因而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全区耕地土壤有 机质含量儿乎均在在20g/kg以上。2. 6碱解氮碱解氮是指作物当季能够从十壤中吸收用于作物生长发育的氮索,其 含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作物的产量、品质及抗病虫能力,对其它养分的吸 收利用也有一定的关系。约三分之二左右的名山区耕地土壤碱解氮含量 100150mg/kg,另外三分之一左右的耕地土壤碱解氮含量低于100mg/kgo2. 7有效磷磷是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索之一,对作物高产及保持品种 优良特性又明显作用。土壤有效磷,也称为速效磷,是土壤磷素养分供应 水平高低的指标,其含量高低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土壤中磷素的贮量

8、和供 应能力。根据表7可以看出,名山耕地土壤有效磷主耍分布在1020mg/kg 之间。2.8速效钾钾是植物必须营养元素之一,它具有提高产品品质和适应外界不良环 境的能力。土壤速效钾是指土壤中能被植物快速吸收的钾,在化学形态上 包括水溶性钾,交换性钾和部分缓效性钾,其含量高低与作物生长的好坏 关系非常大。根据表11可以看出,名山耕地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为 83mg/kg, 一半以上的耕地速效钾含量处T 80-150 mg/kg范围内。3. 耕地宜茶性分析结论根据综合宜茶指数分布,采用累计曲线法确定分级方案,划分地力等 级。名山区耕地宜茶综合指数根据累计曲线法可分为S20. 8、0. 82S06、

9、0.62S04、042S0.2和SWO. 2五个等级,一等地为高度适宜,二等 地为适宜,三等地为中等适宜,四等地为勉强适宜,五等地为不适宜。全 区耕地没有完全不适宜种茶的耕地。此外,一至四等地分别占全区耕地总 面积的0.07%、73.37%、26.52%、0. 04%o其中二、三等地面积和所占比例 最大,而积分别为27463. 97和9927. 23公顷,两者合计共占总面积的 99. 89%;其次为一、四等地,面积分别为27. 38和14. 37万公顷,两者合 计仅占耕地总面积的0. ll%o从乡镇分布来看,仅有蒙顶山、蒙阳等少数乡镇含有高度适宜的一等 地,并且所占比例也十分小;大部分乡镇处于

10、适宜的二等地范围内的比例 较大,其中解放、联江、廖场、马岭、红星、百丈等乡镇尤为突出,约90% 面积以上的耕地都属于二等地。三等地在茅河、建山、城东、红岩等乡镇 所占比例较大。四等地也仅分布茅河、车岭等少数乡镇,且比例极小。在 总体来看,蒙顶山、蒙阳等乡镇宜茶水平较高,茅河、建山、红岩等乡镇 宜茶水平较低。参考文献:1 名山县土壤普查办公室名山土壤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汇编,1985.7: 18-81 2 名山区土肥站名山测土配方施肥土样采集检测报告,2009 2013.3 名山区土肥站名山耕地地力评价专题报告,2013; 9-15.4 华孟,段孟联等土壤肥料学,1985: 92-131.5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理化分析,1977.10: 62-191.6 四川省土壤普查办公室,四川省农牧厅.四川省第二次土壤普查数 据资料汇编,1992. 11: 148-230.7 陈协蓉,王泽仕,李钦榜等四川土种志,1994.12: 91-7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