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教育专业建设方案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33953080 上传时间:2022-01-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等教育专业建设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等教育专业建设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等教育专业建设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等教育专业建设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等教育专业建设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等教育专业建设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等教育专业建设方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等教育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基础我校初等教育专业办学历史悠久,迄今已有70多年的小学教师培养经历。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从量的扩展向质的提高的逐渐转变,由此带来的 师范教育结构由三级师范向更高级师范的不断过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设置了初 等教育专业,1993年我校开始招收初中起点的“3+2”小教大专生,2004年过渡 到高小起点的三年制专科教育,2005年正式招生。我校2005年首批通过广四教 育厅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成为桂林市唯一的小学教师培养基地。从1977年至今,我校已培养了小学教师近20000人。大多数毕业生已经成 为基础教育的骨干,为广西的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

2、贡献。2006年初等教育专业被确定为首批校级教改试点专业,专业改革以培养具 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型小学教师为H标。坚持“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 旨”理念,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全程教育实践为切入点。开展了系列的教 学改革,实践平台优良,教改成果丰硕。有了很好的基础。1. 我校初等教育专业2011年被确定为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 项FI。2. 我校初等教育专业教学团队被教育厅批准为2010年自治区级教师教育专 业教学团队。3. 初等教育专业数学方法论、小学教育科研方法等2门课程分别于 2008年及2010年被教育厅确定为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儿童文学课程于 2010年被确定为广西

3、高校自治区精殆课程,另外校级精殆课程有4门。4. 以课题为载体的教学改革立项项H有10余项。2008年教改项H “初等教 育专业数学方法论的改革与实践研究”获得广西教学成果奖。5. 初等教育专业已建立了 10个校外教学实训基地。6. 木专业课程在每一届广西高等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大赛小均获得二等奖、 三等奖。7. 围绕专业教学改革的论文有60余篇。其中论文中英中小学教师绩效评 价比较研究荣获广西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8项H主要成员主持和主要参与的教学改革和科研项H如下:(1)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下的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 师培养和发展一体化研究”(郭玫主持,秦初生等参与)。

4、(2)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2011年重点立项项H “义务教育均衡发 展下初等教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郭玫主持,秦初生、杨起群等参与)。(3)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2011年一般资助立项项戸“凸显行动与 反思:小学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秦初生主持,王索华、黄志 敏等参与)。(4)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十一五”第二批立项项H “初等教育 专业数学方法论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项H批准号:桂教高教K20063 194号)的研究,已结题并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三等奖。(郭玫主持,杨起群等 参与)。(5)初等教育专业数学方法论2008年获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杨起 群主

5、持,郭玫等参与)。(6)初等教育专业儿童文学2010年广西高校自治区级精站课程(秦晓 春主持、廖秀云、郭玫等参与)。(7)初等教育专业小学教育研究方法2010年获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 程(秦初生主持,吕志革等参与)。(8)初等教育专业校级教改试点专业建设项H,2006年-2011年。(绑玫主 持,秦初生等参与)。(9)校级教改立项项H “就业为导向的初等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研究 与实践” 2008年-2010年(秦初生主持,朗玫等参与)。(10)2010年广西教育厅科研资助项H “教师自主学习与文化场域共生的 调节机制研究”(罗红主持,吕志革等参与)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初等教育专业旨在培

6、养拥护党的基木路线,适应21世纪小学教育改革和发 展,有较高的文化索养,拿握初等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徳、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小学教师、教研人员以及 其他教育工作者。初等教育专业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型小学教师为FI标。在 专业建设中我们要坚持“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理念,以服务地方,特别是 农村基础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主线,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切入点, 以改革为动力。三、建设内容(一)建立“深度合作”式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把传统单一、封闭的培养格局变为多元、开放的培养方 式。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促进师

7、范生职前专业发展。“请进来”: 聘请一批小学教育专家为教师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为本专业建设出谋划 策;聘请一大批拥有丰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小学一线优秀教师作兼职教师,请 他们走上犬学讲台,参与学生的技能训练,传递基础教育改革新信息和新经验。“走出去”:让学生到基地见习、实习,了解、观摩真实的小学课堂教学,让高 校老师到一线进行教育教学理念的传递,教育科研方法的指导,实现高专教育与 基础教育的对接和共赢。(-)建设大学与小学相结合的“伙伴式”优秀教师教育教学团队。努力打造师徳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初等 教育专业教师队伍。校内教师由对小学教育有研究、有实践经验的教育

8、学、心理 学、课程与教学论、数学及语文等学科教师构成,另外,校外实训基地中的一大 批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强科研能力的一线教师,参与初等教育专业建设。校内外 教师形成伙伴式合作关系,成为教学、科研、学习共同体。(三)探索和完善“顶岗支教、置换培训”等实习模式。有计划地选派优秀 毕业牛到师资条件较差的农村小学顶岗支教,培养对农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置 换一线教师参加进修培训学习,提高理论水平,使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实现“双 赢”。(四)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结合初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F1标,农村小学教师岗位特点以及各门课程的具 体内容与特点,在教学中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精简、融合、

9、 重组、增设”等途径,促进课程结构体系整体优化,更新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 对农村教育的适应性。灵活运用多样教学方式,采用多种的课程范型,并依据不 同的课程范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着力打造精站课程,逐渐实施网络动态教 学,促进学生四、改革举措(一)师资队伍建设我校初等教育专业教学团队2010年被确定为广西自治区级教师教育专业教 学团队,师资队伍建设的H标是在3-5年内通过引进、培养、聘任等多种方式、 多种途径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较强专业实践 能力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还要建设一支来H基础教育一线的兼职教师队 伍满足实践教学和校际合作教育的需要()多方联合育人机

10、制的建立为促进初等教育专业的发展,成立由桂林市及各县城区教育局局、学校与小 学主要管理人员组成的专业咨询建设委员会。专业咨询建设委员会每年召开年 会,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修订、专业课教学、实训安排、实习指导、 课题研究等项工作。(三)加大社会服务力度鼓励教帅参与基础改革,加大木专业服务基础教育力度,每名教师每1-2 年至少社会服务一次;每年有计划的派1-2名教师到小学挂职锻炼,参与基础教 育专题研究,丰富教师的实践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担任实践教学任 务的教师每年抽出一定吋间到小学送课顶岗实践。(四)深入实践教学改革1. 基地建设。我校将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建立教师教育实训中心

11、,在原有 的实训室基础上扩大规模,提高档次,以适应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师 教育实训中心的建设将围绕六个模块建设,一是教师技能训练中心,包括三笔字 训练窣,教师教学观察室、课程设计实训室、专业发展实验室、教育网络资源室、 二是心理健康辅导实验中心,包括基础心理实验室、心理咨询与治疗实验室、心 理测评实验室等;三是科学探究实训中心。包括小学科学教学实训室、生命科学 实验室等。四是艺术教育综合实训模块,包括简笔画临摹创意设计室、中西方历 代名画陈列临摹室等。五是师德教育陈列馆,包括传统教育陈列馆及师德事迹展 览等。2. 模式创新。实践教学以培养师范生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H标,形 成实践教

12、学“四阶段”“全程化”“双赢式”实践模式,第一阶段为教师技能培养 形成阶段,主要是开展教师基本功训练;第二阶段教育观摩阶段,第三阶段为课 程研习阶段,第四阶段为综合应用阶段。实施过程实现“三结合,一加强”,即技能的训练与教师教育课程相结合; 学生互训与教师指导相结合;H标引领与任务驱动相结合;加强过程管理及评价。(1)建立教师技能考核评价机制。(2)建立优秀学生顶岗支教选拔机制及管理办法,同吋制定一线教师置换培 训方案。(3)优化实践教学平台。五、绩效指标(一)深化课程建设。通过2门精詁课程建设,带动一批主干课程建设。建立 “过程+终结”多元化、民主化的课程评价体系。(二)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新

13、增教授2人,副教授2人,博士 2人。(三)拓展实训基地建设。完善三笔字训练、检测室、教学观察室、课程实验 室、心理实验室等校内实训室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扩大到14个。(四)完善教材建设。正式出版3部教材。(五)项n申报及论文发表。争取获自治区级教改项n及科研立项各2项以上。 在省部级以上正式刊物发表8篇以上的教学研究论文及科研论文。(六)强化信息技术应用。制作所有需要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件,争取获地厅 级奖励3项。(七)提高就业能力。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8%;学生职业资格证获得率达到99%六、两年建设经费全额预算及年度执行计划等序号支出项目(含给级配套经费)金额(万元)2012 年2013年计算依据和理由1教师教育理论研究20. 001010考察、调研及成果推广2课程建设50. 002010精品课程、网络课程、教材建设3师资队伍建设经费80. 002010训练模式构建及应用及推广4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经费300. 004020课程实验室设备购置5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费20. 001020教师差费及研究成果推广6顶岗实习研究与实践15.001010教师7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经费10. 002010基地设备、资料费8国际合作与交流30. 001020专业骨干教师国内外学习考察合计5251401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