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编写思路高效开展案例教学——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案例编写思路及教学实施建议介绍刘新民 (湖南教育出版社地理室 41 0007 )汪文达 (湖南省浏阳市教育局教研室410300 )(本文发表于《地理教育》2006年第3期)为落实好''重视对地理问题的研究”等课程基本理念,实现从知识学习向素质培养的转 变,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的编写特色之一•是大量采用了案例学习的思路来安排教学内容,并 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因此,教师应准确把握教材案例的编写思路,充分利用 教材所呈现的案例展开教学活动,以全面落实好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高效达成教材的 设计高度和学习目标一、案例编写思路介绍纵观湘教版全套高中地理必修教材,其案例编写思路在微观处理上表现为通过“止文”、 “阅读”、"活动”穿插案例,在宏观布局丄表现为采用案例学习的思路安排教材内容,这一 特点在全书中都得以充分体现这样安排教材内容,是基于三个主要方而的考虑:1. 着力于引导学生学习认识问题的思路,掌握科学方法论在教材编写中,我们十分注重从同类知识中选取隐含着本质性因素、基础性因素的内容 作为案例,让学生透过这些案例窥一斑而知全豹,举一反三,从中学习认识问题的思路,然 后山个别知识向类的知识迁移,进血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论。
例如,“地理I ”第四章 在阐述“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吋,就是采用案例学习思路來安排教材内容的自然 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白然地理要 素,都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活动为什么说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呢?要 冋答这个问题,需要从多方而去加以分析因此,这一章教材从自然条件、自然条件的变化、 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四个方面分别介绍了自然坏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休来说,第一节内 容选择白然条件中的地衣形态为案例,介绍了地形対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第二节内 容以全球气候变化为例,介绍了白然条件的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三节内容以煤炭资源 为例,介绍了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四节内容以洪涝灾害为 例,介绍了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 尊重“课标”对教材编写和教学的要求,达到利教便学的目的地理111”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这一•部分内容的“课标”都要求“以……为例, 分析……”,而口明确要求采用案例分析方式编写教科书和开展教学为达到教材利教便学 的目的,这一章内容采用案例方式,选择了“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洞庭湖 区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皿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美国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 展、“徳国鲁尔区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珠江三角洲区域工业化和城市 化进程”等六个较为典型的案例,以说明不同区域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存在着不同的问题, 应采用不同的对策和措施。
借助教材中精选的这些示范性材料,我们试图让学生从个别到一 般,掌握带规律性的知识与能力:让教师通过一个或一纽实例的教学,促使学生在掌握这个 或者这一纽实例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学习相同或相似类型知识和能力的基本方法3. 使教材的呈现方式贴近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这一编写思路在教材中得到普遍体现例如,“地理II”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 调发展”中有关"可持续发展内涵”、“可持续发展思想”等内容对于高中学生來说,还比较 抽彖,如果只讲理论的话,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因此,教材选择“两个山村的生产致富方式”、“北京怀柔覆土造III 抱着易拉罐的猴子”等案例,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地 理III”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中有关GIS、RS和GPS的应用,学生普遍感到陌生,也 都采用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应用领域中的典型案例,理论联系实际介绍给学生二、案例教学实施建议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案例教学C逐步成为地理教师认同度高并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方 法但是,地理案例的研究和选编需要花费大量的吋间,给教师备课带來了不小的压力,这 是造成日前案例教学质嵐不太理想的重要原因Z-O限于篇幅,本文仅从如何高效利用教材 案例这一角度來提出教学实施建议,以期与课改实验区的教师朋友们共同商榷。
一)教学案例的利用与开发1 •充分挖掘“活动”案例的利用价值"案例”与"适用于教学的案例”两者之间是存在较大差别的,’‘适用于教学的案例” 不仅仅包括案例材料,而口还应从课标三维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心理、知识之间的联 系、教学条件以及与教学的同步性等方面综合进行考虑,围绕案例材料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 探究的高质量问题在网络时代,案例材料是很容易找到的,但围绕案例材料设计出引导学 生进行探究的高质量问题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需要设计者费一番工夫活动”案例是 经过教材编写者精心策划的,属于“适用于教学的案例”,从减轻教师备课的负担来考虑, 在教学中应大力挖掘“活动”案例的利用价值从案例教学的角度来看,’'活动”案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拿來即可用的案例,这种类 型的案例在教材中随处可见,如“地理III”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这一节课文,以 美国兀兹堡钢铁工业的兴衰为案例共设计了三组活动,这三纽活动是环环和扣、层层推进的, 让学生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探究一个区域在初期、成长、衰退三个不同发展阶段 人地关系的演变以及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另一种类型是服从于教学的需要应稍加 改造的案例,如“地理I”第四章第一节关于“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这部分内容的 教学,可将本节教材最后一个探究活动中的材料作为案例,以这个案例贯穿本部分教学内容 的始终,课始启发学生从地形角度分析历史上"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原因而导入,课尾 则以分析如今“蜀道不再难”的原因作压轴。
但为了止所呈现的案例更加精彩,更吸引学生, 教师可根据所教学生的知能水平,补充和关材料对案例作进一步加工2. 巧设问题,将“阅读”中的材料改造为“适用于教学的案例”为服从于教学的需要,有的时候可通过设计问题,将“阅读”中的材料改造成“适用于 教学的案例”如"地理I ”第四章第一节中的阅读材料''半坡村落”,为引导学生探究聚 落与地形之间的关系,可围绕材料捉出以下问题启发学生思考:①半坡村落布局在什么地形 之上?该地形有什么特点?②当时先民选择这样的居住环境,给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哪 些方面的好处?半坡村落是人类最早的农业聚落之一,当时先民选择居住环境时,就己经考 虑了地形刘聚落的影响经过对案例的讨论,学生自然就会明白聚落与地形之间有着十分密 切的关系3. 结合重大时政热点、地理学新进展、国土开发整治、乡土地理素材等内容适当补充 具有强烈时代感、浓厚乡土气息的鲜活案例山于受教材篇幅的限制以及纸质教材更新速度较慢等诸多方面的原因,许多鲜活案例是 无法编入教材之中的,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及时补充一些案例例如,“地理I”第四章第一 节中有关“交通线路选线中应综合考虑的问题”,这部分教材内容写得比较概括、抽象。
在 教学中,教师有必要精选典型案例如“进藏铁路为何首选青藏线”、“在保护生态环境中建设 青藏铁路”使之血肉丰满起來地理I ”第三章第二节中有关“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 资源综合利用”,英案例來源非常广泛,如中美洲玛雅文明的消失、徳国魯尔区工业的兴与 衰、黄土高原的环境退化、楼兰古国的消亡、家乡某生态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治理方案等 教师通过精选案例,让学生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认识自然资源利用与环境变化的辩证关系, 理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一定要分析其对环境的综合影响,学会评价白然资源利用的经济、社 会与生态环境的综合效益二)案例教学中应予以重视的问题1. 深入剖析一个案例,绝对不可贪多求全当教学中出现多个同一类型的知识点吋,教师应围绕其中i个知识点精选案例并进行 深入剖析,切不可贪多求全如“地理II”第三章第二节有关“农业地域类型”这部分内容 的教学,可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师自C拥有资料的情况,选择i个比较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 如水稻农业作为案例为学生提供某个水稻生产区的基本资料,包扌舌水稻的生长习性、所需 条件、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让学生事先或在课堂上阅读案例,并提出一 些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再根据学生讨论情况一步步引导学生认识农业区位因素问 题,最后使学生从水稻生产区的问题上升到对农业区位的一般认识上既然是案例教学,在 深入剖析一个案例后,学生应该能具备自己分析或理解农业地域类型的能力,原则上就不需 要教师带着学生仔细分析所有的农业地域类型2. 把握案例教学实质,习得认识问题方法案例教学的实质是让学生从案例中学习认识问题的方法任何偏离案例教学目标的做 法都是不成功的°如“地理III"第二章第三节关于“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教材以111纳西 河流域为案例,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从案例中了解研究或规划流域的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的 —般方法研究或规划流域的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是:首先,要分析该流 域发展的地理条件,包括流域位證、自然环境、白然资源等自然地理条件,人口、经济发展 基础等人文地理条件;然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该流域各地理环境要素中, 对发展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并根据其发展的有利I大I素探寻该流域发展的方向一一说出英发 展的主要内容,同时根据英制约因素探寻英综合治理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