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33944859 上传时间:2022-01-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49.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一于企业间专业化分T视角的理论分析一、有关的理论冋顾与评析白产业集群首先在欧洲问世以来,有关产业集群发展的理论分析就不断涌现。其中,韦们 (Webber)的聚集经济理论、马歇尔(Marshall)的外咅|(经济理论、克鲁格曼(P*Krugman)的新 经济地理论、斯科特(Scott)的交易费用理论和边克尔波特(MEPote)的集群竞争理论是产业 集群理论的典型代表。这些理论分别从聚集经济、外部规模经济、金钱外部性、组织与交易费用、 竞争和创新等角度对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出了合理的理论解释,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但不足Z处仍 十分明显。如韦们的聚集经济理论事实上关注的并不是工业聚集的发

2、生机制,而是在假定T业聚集存 在聚集经济效应的前提下,认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是T业聚集因子影响工厂区位选择的结果。当前, 工业聚集效应的解释力口渐弱化,尤其对于高科技产业集群的解释力严重不足。马歇尔的外部经济理论,可以说是比较接近“真理”的,但由于他的概念基础外部规 模经济不能内生地涵盖人类的分工与专业化经济,从而无法解释产业集群组织的演进与发展。今 天看来,马歇尔外部规模经济,本质上是企业外部分T网络经济在古典经济学和新兴古典经济 学里,并不使用规模经济概念,他们一般用分工和专业化经济概念,也就是分工网络经济概念。 分工网络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在木质上是有区别的,正象芙国经济学家杨格所指出的,用规

3、模经 济概念代表分工网络经济概念是十分谋入歧途的气外部规模经济的概念如果把它放到分工与专业 化经济的世界里,就会变成一个亳无意义的空壳(杨小凯,2003 )o而克鲁格曼的集群理论,基木上沿用了马歇尔的外部规模经济概念,只是他更加集中于强 调劳动力市场和小间产品的获利这两方血的所谓金钱外部性的影响。他认为,技术溢出效应仅仅 局限于一些高技术聚集体而可以基木忽略,他共至把技术溢出说成是“不可琢序”的东西。因而, 克氏的理论不仅存在与马歇尔相同的不足,英至偏离得更加遥远,因为他基木忽视知U域者技术 溢出效应的解释因子。一些学者英至认为,克氏的理论不过重复了诸如马歇尔、韦们以及其他一 些发展经济学家的

4、观点而已。波特的集群与新竞争理论,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影响最大,也授为完整的集群理论。他的“钻 石”理论模型具有很强的理论解释力和综合性。但严格说来,“钻石”模型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集 企业有内部分工与外部分工之分,我们后面将详细分析。 一个工厂规模的大小可能与工厂内的分工水平无关,一个大而全的工厂,可能工厂内毎个工人都从事很多专业, 因而工厂内分工水平可能很低。而多个小而专的工厂却可能与社会的高分工水平有关(杨小凯,2003)。喩近杨小凯、廖伯伟、张永生等人的厂商规模无关论证明,厂商平均规模与人均GDP、城市化及工业化水平Z间 既可能正相关,也可能负相关。廖伯伟和杨小凯用超边际分析将斯蒂格勒(St

5、igler)、科斯(Coase)、杨格(Allyn “ung) 和张五常等人的厂商规模无关论发展后证明,如果劳动分工在企业内发展,则企业平均规模和生产力同时上升,而 如果劳动分工在企业Z间发展,则金业平均规模下降,而生产力上升。如他关于产业集群的路径依赖、“锁定”,就与阿瑟的“新增长理论”密切相关。群理论,而只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竞争理论,因为他基木没有解释产业集群发展的内在成因,而着 重阐述的是国家或区域竞争优势的来源问题;而且在波特那里,产业集群未能作为一种产业空间 纟H.织形式从组织经济学的角度给予解释,企业和市场在他那里根木就是黑箱。相对而言,斯科特的理论解释是比较有说服力的。从经济纟R织

6、演进的角度看,斯科特的理 论不仅能够较好地内洽分工与专业化经济,即分工网络经济,而且能够把许多“非经济”因素如 企业家偏好、社会经济环境、制度和人文特性等融入分析框架中,能够很好地与分丁网络经济兼 容。我们相信,斯科特的研究视角是一个比较有前景和值得深入研究的视角。因此,我们以下 对产业集群发展机制的纟H织经济学分析,是沿看斯密、杨格、斯科特、科斯、威廉姆斯、杨小凯 的分I与交易费用理论的逻辑推进的,但决不是他们的理论的简单综合。我们的核心概念是分丁 和专业化经济概念,也即分丁网络经济概念,而不是马歇尔的外部规模经济概念。由科斯开创的 交易费用概念和由斯密等侣导、由杨格及杨小凯等人发展的分工与

7、专业化经济概念,在我们的理 论分析中占-有1-分重要的地位七因此,我们的分析具有较多的古典和新兴古典以及新制度经济学 的涵义。二、企业间专业化分工演进与产业集群发展当代经济学家霍橄克(Houthakker, 1956)曾经指出,“大多数经济学家将分工视为一个外 在的公共场所,但没有任一经济学分支不会因对专业化的深入研究而得益”(杨小凯、张永生, 2003)。我们相信,沿着分工和专业化的逻辑思路,将能获取有关产业集群组织演进的些许“真谛”。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市场中间性体制组织,它是大量产业相关和相近的企业在地域空间聚集 发展的结果。可见,产业集群首先是由大量的企业纟R成的,其次是由大量企业空间聚集

8、发展而来 的。因此,要揭示产业集群发展的内在经济机理,在逻辑上必须至少证明以下两点:一是市场上 为什么会存在或者出现大量的中小企业(并不意味着集群内就不存在大企业),而不是数皐有限的 大企业?换句话说,集群内的大量企业为什么不被规模巨大的大型企业所替代?二是大量存在的 中小企业为什么会走向地域聚集,其决定因素是什么?下面,我们将首先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分 析。(一)分工、市场与企业的岀现前面已经指出,大量的中小企业的存在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木前提。我认为,要理解大量 企业的市场存在性,必须从人们劳动的专业化分工入手。这是因为,如果人们之间不存在专业化 分工,就意味着这个社会的每一个人都从事另诒的专

9、业,人人部是“通才”,祁生产自己所需要的 全部物品,刚匕这个社会就不存在市场和商品交换,即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社会。由于市场不存在, 企业当然也就不存在,产业集群也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但是,人们的专业化分工不会不岀现,原因Z是人们劳动的专业化分工与不专业化分工 相比,至少能够产生以下三大“好处”:第一,人们劳动的专业化分工,能够使劳动者的劳动熟练 尽管交易费用的概念遭到不少人的置疑,但至今还似乎难以用一个更好的概念取代它,所以我们愿意继续使用这 一核心概念。而H从我们的分析来看,这一概念的应用并不会导致多大的歧义。 在原始社会,人们的专业化分工就是十分育限的,比如较多地只存在男女Z间的性別上的简单分

10、工。分工不足是 当时纶产力低下、只能以群居和“群生产”的方式维持生存的垂要原因。 稈度增加,从而增加人们劳动生产率;第二,人们劳动的分工与专业化,能够大大减少人们的劳 动转换,节省大量的学习时间和工作转换时间,从而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第三,随着人们劳动 专业化分工的发展,能为许多简化劳动和节省劳动的专业化机械的发明和利用创造条什、从而提 高劳动生产率。在“三大”劳动生产率的驱使下,人们之间劳动的专业化分工必然内生地发展起 来。于是,专业化分工经济内生岀现了,人类自给自足经济的范围和规模H趋缩小,市场规模与 范囤口渐扩大。这样,市场开始逐渐成为纟R织人们专业化分工的主要经济纟R织(这里,市场被我

11、 们看作是一种经济组织)。随着人们劳动分工的深化,人们生产的产品,不再总是最终产品,而是出现了中间产品。 这时,所有的中间产品都是由市场交易来完成的。当人们有一天发现,由许多人组成一个团队, 形成“队生产”,其生产效率高于市场组织效率时,企业就在市场里内生出现了。按照张-五常的说 法,中间产品市场的存在是企业组织产生的必要条件之一,另一个必要条件是生产中间产品的劳 动力市场替代中间产品市场,即在劳动力市场效率高于中间产品市场效率时发生。也就是说,如 果中间产品贸易比用于生产中间产品的劳动的贸易包含更多的交易费用,贝!J与人们劳动力买卖相 关的企业组织便可能因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分工而产生(杨小

12、凯,1999)。用张九常的话说就是, 企业在市场中内生的木质,是用劳动市场取代产品市场(包括最终产品市场和中间产品市场)。以上关于企业组织产生的理论分析,实际上暗含了用企业来纟FI织人们的劳动分工,其效率 高于用纯粹的市场来组织劳动分工的效率。这个效率来源,从组织成木的角度看,就是企业纟H.织 管理费用低于市场交易费用;从技术或生产力的角度看,就是合作(即“队生产”)效率高于“单 干”效率(把企业看成是一种合作组织,把市场看作是“单干”组织)。(二)企业间专业化分工决定显见,人们的专业化分工可以在企业内进行,也可以在企业间进行,我们把这两种情形分 别称Z为企业内专业化分工和企业间专业化分工。在

13、实际经济中,人们的专业化分工究竟是在企 业内还是企业间进行呢?根据分工与交易费用经济学原理,如果人们的专业化分工在企业内部进 行,一方面将导致企业纟H.织管理费用上升,另一方面将大大节约市场交易费用;反乙 如果在企 业Z间进行,一方面将导致企业组织管理费用一卜降,刿一方面会引致企业间市场交易费用的增加。 现在,我们来看看企业内与企业间专业化分工是怎样决定的。1、第一种情形:假定1假定I :企业内和企业间专业化分T的收益相同,而且总收益大于总成木(这样保证了专 业化分工是有效率的的,否则分工不会发生)。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专业化分工是在企业内还是企业间进行,将取决于企业内专业化分工 所增加的组织管

14、理费用与发生在企业间专业化分匸所导致的市场交易费用的增加两者Z间的数童 对比。如果企业组织管理费用大于企业交易费用,则专业化分工在企业间进行;反乙则在企业 间进行才是更有效率的。下面,我们用一个简单的模型来说明。假定1:企业内和企业间专业化分工收益相同,专业化成木备不相同,而且收益大于总成木, :从组织成木的角度看,企业是科斯意义匕的:从技术或生产力的角度看,企业是登姆塞茨意义上的具有“队生产”性质的合作组织。即B f =且B, A C/ , Bm A C”这里,Bf表示企业内专业化分工收益,Cf表示企业内专业化分丁成木为,B”,表示企业间专业化分工收益,Cm表示企业间专业化分工成木。容易得知

15、,如果专业化分丁在企业内进行,则企业的总成本(C/ )就是企业内部化价格(我们用IC表示)加上企业组织管理费用(我们用/Z表示),即Cf = IC+IZ;如果专业化分工在 企业间进行,则企业的总成木(CQ就是企业的外部化价格(我们用0P表示)加上企业间市 场交易费用(我们用TC表示),即C”, = OP + TC 在这里,我们所谓的内部化成木,是指企业将所有加工工序和交换环节(所有可能的专业 化中间环节,包括中间产品或中间服务在内)全部在企业内部进行所需的总成本;所谓企业外部 化价格,可以看作是专业化企业向外部企业、机构茯至个人购买中间产品或者中间服务(某一加 工丁序或者服务环节)的价格;而所

16、谓的市场交易费用,则包括伴随企业间市场交易行为而发生 的交易条件谈判、交易风险防范等内生交易成本以及信息搜寻、交通运输等外生交易成本。假定2:企业内和企业间的专业化分T环节(包括生产和服务)的生产嗷率是相同的,所以, 金业内部化价格和企业外部化价格相同(这种假定是合理的,因为假如不相同,则会发生产品替 代),B|J IC = OP .由于企业间和企业内专业化分工的收益相同,即均=Bm,企业内部化价格和企业外部化 价格相同,即/C = OP,所以,企业间专业化分工的决定取决于企业间交易费用和企业内组织 管理费用的大小对比,即TC与/Z的大小对比。当“ R/Z时,社会的专业化分工会在企业内 进行,这时,我们所熟悉的“大而全、小而全”的“全能工厂、通用企业”就会丿、运而生;而当 TC Y IZ时,社会的专业化分丁.会在企业间进行,这时,企业外包(Contractingout)、特许 连锁(Fr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