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改革发展铸就农业新篇章——写在新疆农业改革发展30年二OO八年十一月十一日“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税费改革”……伴随着中国农村改革 发展的强劲脉搏,新疆农业走过了 30年的辉煌历程30年,“弹指一挥间”,但 对新疆农业来说却是沧桑巨变,亲历了农业改革的历程,鉴证了农业发展的足迹, 冃睹了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了农民发自内心的喜悦30年来,新疆农村 经济总收入由10.9亿元增加到799.9亿元;农业增加值由14亿元增加到628.72 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83元,粮食、棉花、油料、甜菜分别增产2.3 倍、52.7倍、3.9倍和35.9倍,新疆农业的快速发展为促进新疆国民经济发展, 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保持新疆政治稳定,民族团结作出了突出贡献一、新疆农业改革发展30年成就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掀开了新瞩历史发展新的一页,土地改革, 彻底摧毁了地主阶级及其赖以对农民实行剥削压迫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了 “耕者有其田”,农民成了土地真正的主人1955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 立,各族人民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在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艰 苦奋斗、不懈努力,不断推进新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 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党在农 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团结带领全疆各族干部群众开拓进取、艰苦创业,农业农村 经济和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
一)农村经营制度不断完善,各项惠农政策全而落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断深化改革发展30年来,新疆从实际出发,积极 探索、实践、完善以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到2007年底,全区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农户数达206.7万户,家庭承包经营耕地 面积2794.6万亩共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190.8万份,实现土地流转面积 133.9万亩,占总承包面积的4.8%,其中转包84.3万亩,转让7.1万亩,互换 7.1万亩,出租33.2万亩,入股0.3万亩;实行适度规模经营的面积342.7万亩农村税费改革成绩显著2000年7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农村税费改革 试点工作会议,成立了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中央■多予、少取、 放活”的方针和“减轻、规范、稳定”的原则,从正税清费,到减(免)征,直至 2005年,比全国提前一年全面取消农牧业税至此,全区农牧民税费累计减负 总额达17.3亿元,人均减负139.5元,亩均减负60.9元,减负额度达75.7%, 实现了“村村减负,户户受益”的冃标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完善连续多年实施的粮食直补、小麦良种补贴、大型 农机具购置补贴,“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减轻了 农牧民负担。
从2003年至2007年,连续5年实行粮食直补政策,累计拨付粮 食直补资金17.19亿元2006年实施农资综合补贴政策以来,按实际种植小麦 面积每亩补贴31元的标准,共落实补贴资金289亿元农机购置补贴实施县市 已达81个,享受农机补贴政策的农机户和农机服务组织达到了 6839个冃前, 新艦乂出台了小麦生产最低保护价,并继续对粮食种植实施直补政策,加上农资 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农民每交售1公斤小麦收入1.9元左右2007年中央 财政安排我区棉花良种推广补贴面积1080万亩,补贴资金达到1.59亿元二) 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1978年以来,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重申了“抓紧粮食生产,农林牧副渔 综合发展,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的方针,确立了“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的指导思想特别是汁五”以来,我区閑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发 展这个中心,全而展开以棉花、粮食、特色林呆、畜产品四大基地建设为重点的 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形成了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三足抽立”的良好局而 2007年,全区粮食而积2069万亩,总产由1978年的370.01万吨增加到2007 年的867.04万吨,从1984年开始,结束了吃调进粮的历史,在此Z后坚持粮 食总量保持平衡有余,粮食单产由106.75公斤提高到419.16公斤,人均占有 粮食在450公斤以上;全区棉花面积2674万亩,总产由1978年的5.5万吨增 加到290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比重达38.2%,棉花种植面积、单产、总 产、收购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位;全区油料面积265.1万亩,总产由1978 年的10.33万吨增加到40.30万吨;甜菜面积265万亩,总产由1978年的16.37 万吨增加到586.93万吨;林果总面积突破1300万亩,林果产品产量达到411.98 万吨;全年牲畜出栏4108.28万头,肉类总产160.58万吨,牛奶产量196.23 万吨,水产品产量8.89万吨。
三) 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农田基本建设步伐加快30年来,根据新牘'绿洲生态、灌溉农业”的特点, 自治区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始终坚持“以兴修水利为重点”的方针,有计划、 有步骤地在广大农区开展农出基本建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全疆范 围内,掀起了“以治水改土为中心,实行山、水、田、路、林综合规划建设”的群 众性建设高潮,建设符合“五好”(好渠道、好道路、好林带、好条田、好居民点) 标准的新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电力、交通、通讯建设得到加强,农业生产 条件和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农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截止2003年底,全区地 方共建成391座水库,干、支、斗、农四级渠道24.27万公里,其中防渗渠9 万公里,各类渠系建筑物515575座,配套机电井34084余眼,农田灌溉面积 3429.1万亩,旱涝保收而积2319.9万亩从1988年起,开始大规模农业综合 开发,到冃前,完成改造中低产出41万公顷,开垦宜农荒地26.2万公顷,改造 草场3.4万公顷,建设人工草料基地1.9万公顷,营造防护林和经济林3.1万公 顷,新增灌溉面积26.2万公顷,改善灌溉面积35.1万公顷。
到2007年 全疆925个乡镇全部实现了供电;正规公路通车里程已达5.99 万公里,比1978年增长2.5倍,其中高级次高级公路2.73万公里,较1978年 增长4.7倍十五”期间,投资50亿元改建农村公路1.9万公里,改善了 178 个乡镇、1100个行政村的交通条件;全区农村沼气用户达到12.8万户,每年沼 肥产量达到320万吨,在蔬菜、果树、棉花等生产中使用沼肥面积超过10万亩 通过近年来农村沼气的建设,全区实现年节煤240万吨(标准煤),年户均节 支500元,减排CO2419万吨农业基地建设力度加大多年来,我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以结构调整为主 线,按照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大力推进棉花、粮食、 特色林果和畜产品四大基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到2007年,我区共建成国 家级粮食基地县12个,自治区级粮食基地县24个,国家优质棉生产基地38个, 国家级甜菜基地5个,自治区级果树基地县20个,细毛羊基地县26个新疆 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棉生产基地;番茄种植、加丁规模最大,岀口最多的生产 基地;中国三大啤酒大麦生产基地Z—以及北方最大的甜菜制糖生产基地随着 农业基地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不仅带发展、带动了我区一大批农业产业化企业, 同时有利的促进了我区农业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改革发展以来,新疆农业生产力发生 了质的飞跃,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全疆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73.3%,名 列全国第二名,农机装备动力向轮式、大马力方向发展,配套农具的品种、性能 H趋多样化,特色农业作物机械从无到有,农机化作业领域不断拓宽2007年 农业机械总动力975.85万千瓦,比1978年增长4.86倍;农用拖拉机拥有量45.36 万台,比1978年增长21.57倍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259万台,大中型配套 农机具21.13万部,大中型农机具配套比为1: 1.68;小型拖拉机3275万台, 小型配套农机具48.52万部,小型农机具配套比为仁1.48o全区机耕、机播、 机收率分别达到96.54%、87.79%、35.56%随着信息网络以及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我区农业信息化水平 快速提高全区99%的地州(市)、75%左右的县(市)农业部门设置了农业 信息管理和服务机构,农村信息员队伍发展到4000人全区925个乡镇中,818 个乡镇开通了互联网,655个乡镇可接入宽带;农村用户为每白人10.7部; 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2.8%和925%,覆盖人I-I 1500万人;远程教育县、 乡、村覆盖率分别占其总数的84%、71%、31%o(四)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迅猛。
粮经草比例日趋合理1978年以来,自治区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制定的“决不放松 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把确保粮食稳定增长作为不可动摇的战 略冃标,到1984年,新疆摘掉了吃调进粮的“帽子”,并且变缺粮区为余粮区, 每年调出部分粮食支援兄弟省区,从而为调整产业结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 Z后,随着一黑一白战略的实施以及四大基地的建设,到2007年,我区粮经草 比例已由1978年的1:0.21:0.0&调整到1:1.73:0.172007年与1978年相比, 粮食面积调减1412.6万亩,占总播面积的比重由76.5%下降到31.4%,而粮食 总产达到867.04万吨 较1978年增长了 23倍,其中小麦951万亩;玉米793.4 万亩;水稻106.4万亩;经济作物增加3456.4万亩,占总播而积的比例由23.5% 上升到68.6%,产值和产量都大幅度增长优势特色农业发展迅猛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及优化,我区优势、特 色农业呈现出发展速度快、势头猛的态势,初步形成了四大优质特色农业产业带, 即南疆的棉花、园艺作物产业带;吐哈盆地的葡萄、哈密瓜产业带;天山北坡的 棉花、特色经济作物及高产玉米产业带;北瞩其它地区的优质粮食、油料和甜菜 产业带。
2007年,全区棉花种植面积2673万亩,亩产皮棉217斤,总产量达 到5800万担杏种植面积237万亩、香梨种植面积70万亩、葡萄种植面积214 万亩、石榴种植面积30万亩、枸杞种植面积25万亩、番茄种植面积127.6万 亩、西甜瓜种植面积120万亩其中工业番茄产量462万吨,加工番茄制品52 万吨,约占世界番茄制品总量的21%,岀口量占国际贸易量的1/4,啤酒花产量 占全国的70%以上,枸杞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设施农业异军突起我区设施农业始于70年代初,但发展较为缓慢,80 年代,随着乌市南山塑料薄膜温室(加温)及南疆塑料薄膜日光温室(不加温) 等推广普及,推动了我区设施农业的发展,已基本形成了南疆五地州生产反季节 蔬菜、瓜果,东疆两地区生产反季节西瓜、甜瓜、葡萄,北疆乌鲁木齐、昌吉、 伊犁等地生产反季节蔬菜、食用菌、花卉的设施农业生产格局截止2007年底, 全区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62.6万亩,其中温室34.7万亩,拱棚27.9万亩,生 产反季节蔬菜、瓜果200万吨,其中反季节蔬菜177万吨,同比增加38万吨, 番茄、辣椒、黄瓜等果菜占到了 60%以上全区设施农业实现总产值31.14亿 元,总纯收入达到17.77亿元,同比增加3.08亿元,设施农业从业人员人均纯 收入3384元,农民通过设施农业人均实现纯收入177.7元。
外向型农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近年来,我区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在外 向型农业有一定基础的伊犁河谷、塔城盆地、喀什、阿克苏、阿勒泰等地,加快 建设而向中亚及周边国家的农产品出口商品基地,加大对农产品加T保鲜设施的 扶持力度,通过提高农产品质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