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书法最完整的教程1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233868877 上传时间:2022-01-0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书法最完整的教程1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有关书法最完整的教程1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有关书法最完整的教程1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有关书法最完整的教程1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有关书法最完整的教程1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书法最完整的教程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书法最完整的教程1(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 什么是书法书法,是世界上少数几种文字所有的艺术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文书法等。其中“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 ;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中国汉字书法,又称“书法”,是人们对书写的一种方法。主要分为“软笔书法”和“硬笔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及文化。古往今来,汉字是由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最初是以图画记事的形式出现,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汉字。之后先人在沙地上书写他

2、们认为漂亮的汉字,这便是最早的书法,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 从狭义讲,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内容。例如,执笔指实掌虚,五指齐力;运笔中锋铺毫;点画意到笔随,润峭相同;结构以字立形,相安呼应;分布错综复杂,疏密得宜,虚实相生,全章贯气;款识字古款今,字大款小,宁高勿低等。 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书法己不仅仅限于使用毛笔和书写汉字,其内涵己大大增加。如从使用工具上讲,仅笔这一项就五花八门,毛笔、硬笔、电脑仪器、喷枪烙具、雕刻刀、雕刻机、日常工具(主要是指质地比较坚硬的,能用来书写的五金、生活工具)等。颜料也不单是使

3、用黑墨块,墨汁、粘合剂、化学剂、喷漆釉彩等五彩缤纷,无奇不有;品种之多,不胜枚举。从执笔方式上看,有的用手执笔,有的用脚执笔,就是用其他器官执笔的也不乏其人,甚至有的人写字根本就不用笔,如“指书”“挤漏书”等;从书写文种上说,并非汉字一种,有的少数民族文字也登上了书法艺坛,蒙文就是一例;从书体和章法上看,除了正宗的传统书派以外,在我国又出现了曲直(线)相同、动静结合的“意向”派,即所谓现代书法。它是在传统书法基础上,加以创新,突出变字,融诗书画为一体,力求形式和内容统一,使作品成为“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佳作。在日本不少书家摒弃文字的语言性,树立文字的“形象性”,出现了“墨象”派,以用笔的轻

4、重和徐疾、笔锋的开合及落笔位置的变化等,写出各种形象的文字。所有这些,可以看出书法和其他事物一样,也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着。中国书法有五种主要书体,即楷书体(包含魏碑、正楷),草书体(包含章草、小草、大草、标准草书),隶书体(包含古隶、今隶),篆书体(包含大篆、小篆),行书体(包含行楷、行草)。另外蒙古文书法、阿拉伯文书法、日本书道与汉字书法大同小异。 第二课 书法的起源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 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 近代经过考证,

5、关于中国文字起源,一般认为在距今约50006000年左右中国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时期,已经创造了文字。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绳汕仰韶村发现而得名的。 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字,概括起来有三大类型,即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汉字则是典型的在表形文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 象形的造字方法即是把实物画出来。不过画图更趋于简单化、抽象化,成为突出实物特点的一种符号,代表一定的意义,有一定的读音 我们的汉字,从图画、符号到创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隶、楷、行、草,各 种形体逐渐形成。在书写应用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独一的、可以独立门类的书法艺术。 二、史前至夏萌生的

6、书法 中国的书法艺术开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 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因此,产生了文字。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 刻画符号-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 汉字的刻画符号,首先出现在陶器上。最初的刻画符号只表示一个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没有确切的含义。 距今八千多年前,黄河流域出现了磁山、斐李岗文化,在斐李岗出土的手制陶瓷上,有较多的符号,这种符号,是先民们的交际功能、记事功能与图案装饰功能的混沌结合,这些虽不是真正的汉字,但确是汉字的雏形。 距今约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出土了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的彩陶。这些符号已区别于花纹图案,把汉文字

7、的发展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这可以说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原始文字的起源,是一种模仿的本能,用于形象某个具体事物。它尽管简单而又混沌,但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情趣。这种简单的文字因此可以称之为史前的书法。 三、商至西汉浑然入序的书法 从夏商周,经过春秋战国,到秦汉王朝,二千多年的历史地发展也带动了书法艺术地发展。 这个时期内各种书法体相续出现,有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简帛朱墨手迹等,其中篆书、隶书 、草书、楷书等字体在数百种杂体的筛选淘汰中定型,书法艺术开始了有序发展。 第三课 书法体简介1:甲骨文 甲骨文是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也是现存中国最古的文字。刻在甲骨上,先用于卜辞,是对未来事情结果的占卜

8、,盛于殷商。甲骨文是殷商晚期王室占卜时的记录,发现于河南省安阳小屯村一带,距今已 3000多年。甲骨文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块瑰宝,其笔法已有粗细、轻重、疾徐的变化,下笔轻而疾,行笔粗而重,收笔快而捷,具有一定的节奏感。笔画转折处方圆皆有,方者动峭,圆者柔润。其线条比陶文更为和谐流畅,为中国书法特有的线的艺术奠定了基调和韵律。甲骨文结体长方,奠定汉字的字型。甲骨文的结体随体异形,任其自然。其章法大小不一,方圆多异,长扁随形,错落多姿而又和谐统一。后人所谓参差错落、穿插避让、朝揖呼应、天覆地载等汉字书写原则,在甲骨文上已经大体具备。2:金文 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铜器上铭文

9、字体的总称。兴盛于周代。 金文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又一丰碑。金文也被称为钟鼎文,器文,古金文。最早的金文见于商代中期出土的青铜器上,年代都比殷墟甲骨文早。周代是金文的黄金时代,出土铭文最多。 3:石刻文石刻文产生于周代,兴盛于秦代。东周时期秦国刻石文字。传说中的最早的石刻是夏朝时的嵝碑,刻诗文体格调与诗经大小雅相近。字体近于说文解字所载籀文,历来对其书法评价甚高 。4:简帛墨迹 书法艺术最重真迹,但秦汉以前的书法中的真迹,一般只有在简帛盟书中才能见到。古代的简册,以竹质为主,编简的绳用牛筋、丝线、麻绳。考古发现最早的简帛墨迹,有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山西侯马出土的战国盟书(盟书即写于石策或玉策上的文

10、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战国帛书。5、篆书(大篆、小篆) 篆书主要指大篆和小篆。 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是汉字古代体之一。其名始见于汉代著作,与小篆对称。 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匀逼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在汉文字发展史上,它是大篆由隶、楷之间的过渡。6、隶书 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

11、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7、楷书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8、草书 草书:汉字的一种书体。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章草笔划省变有章法可循。今草不拘章法,笔势流畅。狂草出现于唐代,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9、行书 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笔势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第四课 书写的方法1、描摹用拇指与中指紧夹住,手掌中的空闲位置要有像4厘米

12、左右的正方体的位置,然后用无名指和小指自然的放在毛笔后面。手臂要离桌子一段距离。 描摹是用薄纸(绢)蒙在原作上面依照原来的样子去写或去画。描红即是其中的一种方法。 2、临写对照着原作,在另外一张纸上尽可能和原作模样一模一样的书写出来。 3、背临多次临写之后,根据头脑记忆中留下的原作形象,再次书写出来。 4、创作依据不断修正的背临书写习惯和书写风格,重新选择书写内容,书写出来的新作品。 第五课 著名书法家中国古代有许多著名书法家,其中以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苏轼、黄庭坚、褚遂良最为出色。王羲之 王羲之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玡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

13、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序等。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 欧阳询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楷书兰亭记行书有行书千字文。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 颜真卿 颜真卿 多宝塔颜真卿(709-785年),字清臣,琅玡孝悌里(今临沂市费县)人,唐代中期

14、杰出书法家。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俯、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 颜氏家庙碑,书法筋力丰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传世墨迹有争座位贴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 柳公权 柳公权 神策军碑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是唐朝最后一位著名书法家。由于他继者,后世以“颜柳”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柳公权一生书碑特多,主要代表作金刚经刻石、李晟碑、玄秘塔碑。 苏

15、轼 苏轼 丰乐亭记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苏轼的主要书法代表作有:中山松醪赋洞庭春色赋答谢民师论文帖江上帖李白仙诗帖令子帖怀素自序等。 褚遂良 孟法师碑褚遂良,唐朝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初学虞世南,晚年取法钟繇、王羲之,融汇汉隶,丰艳流畅,变化多姿,自成一家。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相传虞世南死后,唐太宗叹息无人可以论书。魏征称赞说:“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