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劳动的认可与评价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233868856 上传时间:2022-01-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职业劳动的认可与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师职业劳动的认可与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师职业劳动的认可与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师职业劳动的认可与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师职业劳动的认可与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职业劳动的认可与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职业劳动的认可与评价(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职业劳动的认可与评价 广州市荔湾区金道中学 李文政摘 要:认可彰显尊重,评价促进发展。学校管理只有在管理过程中强调正式评价的同时,兼顾非正式评价的劳动认可,并逐步达到两者的和谐统一,才能有效促进教师评价的发展与完善,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作用,进而实现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之目的。关键词:教师职业 劳动 认可 评价随着世界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如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成为人们最为关切的问题,而与教师能力发展密切相关的“教师评价”就又成为“教育和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紧迫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谈起教师评价,一般指的是对教师进行的正式的、常规的评价,是任何一位教师都耳熟能详、不得不经常面对的话题。但

2、提到劳动认可,却是鲜有提及,也是为大家所不熟知的。教师职业劳动的认可是对教师劳动即时的、非正式评价,它更强调劳动的过程、数量和态度,注重的是教师情感的体验,不在乎结果、形式如何。教师劳动的认可与评价,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师劳动的过程记录,离不开教师的劳动认可;教师劳动的实绩体现,离不开教师的劳动评价。评价是认可的价值体现,而认可是评价的基点分布,二者缺一不可。当然,认可与评价都是与人的职业劳动密不可分、互为一体的,教师也不例外。教师职业劳动同其他职业劳动一样,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和经济性,是同人们的物质生活息息相关的。但与其他职业劳动相比,教师职业劳动具有更强的精神性,

3、它几乎是一种完全意义的文化、精神活动,是与人们的精神生活密不可分的。只有深刻认识到教师职业劳动的经济意义和精神价值,认真审视教师在现实中的多元需求,才能正确运用切实、有效的管理,合理把握教师职业劳动认可与评价的量度,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教师在经济建设和教育发展中的作用。一、 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一)教师职业劳动的非“确定量化”性 教师的职业劳动不同于简单的工业化生产劳动,因为工业化生产劳动的对象是物产品,每一个合格产品都可以测算出其所需的劳动数量、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有思想感情、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人是不可测量的,其所需的劳动数量、劳动强

4、度和劳动时间也是不可测算的。对于工业品来说,因为其产品及其生成过程具有确定性,所以其劳动的质量也易于确定。但对于作为学校教育“产品”的学生来说,不仅没有确定的量化和质化标准来评定学生的优劣,而且也不能准确的测算出教师在每个学生身上所付出劳动的多少及劳动的质量如何,其具有“非确定量化性”。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劳动时间的“非准确量化”性。教师的劳动不仅仅在八小时之内,而且会经常延伸到八小时以外,甚至说教师根本没有确定的劳动时间,只要学校或者学生需要,教师可以无定期的劳动,绝不像工人只要在工作时间劳动,其他时间可以休息那么简单、明了。其次,教师劳动数量和强度的“非确定量化性”。

5、教学可以有限,而教育却是无止境的,这就决定了教师的劳动也是无止境的。只要愿意,教师可以无限延伸自己的劳动数量和劳动强度,无限扩展自己的劳动范围和劳动时间,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第三,教师劳动成果的“非确定量化性”。教师劳动对象以及劳动时间、数量和强度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决定了管理者不能准确测定教师的劳动效果,所以对教师劳动的认可与评价只能是概括的、模糊的,不能全面反映教师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二)教师职业劳动结果的非“即时表现”性教育的作用是一个缓慢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既说明培养人是百年大计,长久之策,也说明人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人,而人的身心素质及其发展具

6、有多面性,且不说一个专门人才的形成需要若干年,即使是其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或组成部分的某一阶段一种知识的掌握,一种观念的内化,一种技能的训练,一种习惯的形成,都无不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应当认识到,教师劳动是一种特殊劳动,它的成效并不是立竿见影的,也不是能够轻易评价的。检验劳动成效要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关注教师的努力度和每个阶段的教育效果,肯定不能孤立地只看一时一科的分数或成绩而简单定论。同时,还要注意教师取得成效的条件和采用的方式:既要看学生在校时的表现,看学生是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要看学生走出校门以后成才概率情况,看其取得成就如何,能否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等。此外,还

7、应注意到,虽然教师的工作目标是使受教育者成才,但教育对象能成为何种有用之才以及成才的程度与时间,是整个教育过程(包括幼儿时期、小学、中学、大学时期以及整个人生过程中的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每一位教师,在某个有限的时段内的教育效果是很难即时、明晰地显现出来的。教师教育劳动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连续性决定了教育劳动成果的模糊性、内涵性、迟效性。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必须充分调动自己的劳动对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要把两者的主观能动性恰当的统一起来,才能实现自己劳动的目的。(三)教师职业劳动的非“完全评价”性 无论是注重鉴定选择功能、以实现奖惩为目的的终结性教师评价,还是注重

8、提高强化作用、以促进教师未来发展为目的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其对教师的评价都是不全面的,评价的只是教师劳动的一部分。在教师劳动的过程中,教育教学活动无疑是劳动的主体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有的是课堂上的,有的是课堂下的;有的是较轻的智力劳动,有的是较重的身心劳动;有的是学校看得见的,有的是学校看不见的;其表现形式存在于教师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一刻也不间断。再者,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也是一种灵魂碰撞、心灵相遇的精神活动,情感的变化、内心的体验、价值的生成往往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劳动的效果也是难以即时体现的。对于如此复杂多样、变幻无常的教师劳动,任何单位和个人想要对其进行准确的、完全的、涵盖一切的评价是

9、不可能的。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是:就现有的评价模式本身而言,对教师的评价也是不完全的。终结性评价是一种面向过去的评价,忽视了对教师评价的激励改进和导向功能,不利于面向未来促进教师的发展;而发展性评价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评价,忽视了教师评价的劳动认可和价值实现功能,不利于教师劳动积极主动性的再发挥。二、 教师职业劳动认可与评价的现状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劳动认可与评价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要求管理者要有战略眼光,从长远、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教育管理者尽管在以往的教师职业劳动认可与评价中取得不少成绩,获得许多成功的经验,但也存在诸多问题。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 重工作,轻生活

10、学校是教师职业劳动的主战场,管理者把工作过程及结果作为评价的关键要素本无可厚非。然而,必须认识到,学校也是教师生活的场所,是教师职业情感的寄宿地。教师在学校中并不只是教书育人那么简单,他们自身所拥有的人际关系、处事作风、道德情感、精神面貌、价值追求等个人生活要素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直接关系着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劣,任何忽略教师学校生活的评价都是不适宜的。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重新定位理性、现实的教师工作评价,关注教师感性、内隐的劳动认可,重视教师的学校生活情感和生活体验。管理者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的理性与生活的感性是互为内化、相辅相成的,感性体现在工作中是爱与奉献,理性体现在生活中是付出与给与,只有

11、在评价过程中既强调工作要素,又不忽视生活要素,才能真正达到教师的全面、健康发展。(二)重教学,轻教育在教师职业劳动认可与评价中,孰轻孰重,难下定论;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孰轻孰重,一目了然。教学活动因其具有程序性、可测性、价值取向性等特征,毫无疑问的成为教师劳动认可与评价的主要标的,受到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行政人员的重视;而教育活动则完全相反,受到其本身所蕴涵的随意性强、测评难度大、效果不确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很难在教师劳动认可与评价中起到作用,只是在评价过程中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发挥着无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学校管理者说了算。毋庸置疑,无论是学校的常规活动,还是学校的评价活动

12、,“教学”无疑是重中之重,作为教育之要素的“教育”活动,虽然教师为之付出甚多,但教师的劳动很难得到认可,更不用说评价,这就不难理解教师为什么一门心思的抓教学、放教育了。长远来看,如果管理者不对评价的标准、程序进行改进和完善,这种“重教学,轻教育”的趋势还回一直延续下去,甚至会愈演愈烈。(三)重优师,轻普教优秀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的重要保证,在工作和学习中适当给予优惠本无可厚非,但如若这种优厚成为一种常态,那就有背管理的基本原则了。当前,相当一部分学校,在常规管理中,时刻关注着自己手中的那几张王牌,生怕他们的每一份劳动在评价的过程中被忽略或遗漏,以至影响他们

13、工作的能动性;而对于占大多数的普通教师,只要他们能正常工作、参加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完成教学任务就行了,学校很少去关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理所当然,优秀教师常年被安排在关键岗位上,从事毕业班的教育教学工作,而普通教师只能干干基础工作。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教师工作热情的提高和自信心的培养,而且不利于教育教学的连续性和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最终必将影响学校的和谐、稳定发展。(四)重奖惩,轻发展 评价离不开奖惩,但过度强调物质奖励而忽略教师发展,也是与评价目标相背离的。众所周知,教师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违背了这一原则,评价将失去本质意义。然而,在教师评价的过程中,无论是

14、管理人员,还是教师,他们首先关注的是奖励多少、奖励谁的问题,而不是受奖者提高多少、发展几何的问题。实际上,大多数受奖者在接受较好评价和领取较高奖金时,没有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总结,他们陶醉于收获的喜悦,却忽视了发展的价值,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五) 重行政,轻教师 这里所说的行政是指学校的管理人员,他们既是教师,又是管理者,其双重身份决定了他们在学校的特殊位置。一方面,他们不仅是被评价者,而且还是评价者,其受重视程度不是一般教师可比的;另一方面,他们接受校长的直接领导,执行校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其付出的所有劳动都在领导的监控之下,评价起来当然心知肚明,优先考虑。即使有些工作

15、没有在评价中体现出来,但也会得到校领导的认可,其所得到的惠顾绝不逊于教师。再说,他们本身也是权力的拥有者,在学校常规管理中,负责安排学校教师的工作,监督教师的行为,反映教师的状况,协调教师的关系,最后还要评价教师的劳动。他们做了如此多的工作,不管绩效如何,也有理由促使其把自己放在优先的位置。在教师职业劳动的认可与评价中,重行政,校长支持,管理者愿意,何乐而不为呢?轻教师,校长沉默,管理者无言,教师便纵有千种委屈,万种无奈,更与何人说?这样的直接后果是:比较劣势将极大挫伤教师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对学校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产生不利影响。三、教师职业劳动认可与评价的理性思考教师职业劳动认可与评价的一

16、些令人堪忧的现实状况,使许多学校面临尴尬境地,也给管理者提出许多挑战,。另外,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校本教师培训的持续推进,如何评价教师,如何衡量教师专业发展也越来越得到人们关注。这都给管理者提供了改善目前不利局面的契机。但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重视的往往是评价模式的创新、应用问题,却忽略了评价中要素的归因和重组问题。为了合理解决教师职业劳动认可与评价中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进行了深入、理性的思考,建议在教师职业劳动认可与评价的过程中应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师职业劳动认可与评价的公平与公正教师劳动认可与评价的公平与公正问题是当前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教育理论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在教育管理中,任何对教师重此轻彼、顾此失彼的认可与评价都是不公平、不公正的。就公平、公正这两个概念本身而言,使用上也是既有共识又有差异。共识主要有两点:一是公平、公正总是同平等、正义、自由等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