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师课堂提问应注重的要素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233861309 上传时间:2022-01-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语文教师课堂提问应注重的要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语文教师课堂提问应注重的要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语文教师课堂提问应注重的要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语文教师课堂提问应注重的要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语文教师课堂提问应注重的要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语文教师课堂提问应注重的要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语文教师课堂提问应注重的要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语文教师课堂提问应注重的要素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经常最普遍且不可缺少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在进行“启发式”教学中,它是沟通教师、教材和教学对象三者之间的桥梁和媒介,是师生进行思想交流的主要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课堂提问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获得有关知识的同时,更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与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与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发展学生智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可以说,讲求提问的策略是语文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特别注重以下要素。一、提问前要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语文阅读教学最理想的状态是让我们的学生带着课文和对文本的一些初步理解与感受走向教师,向教师求教;而不

2、应该是教师带着已经准备好的对文本的理解走向学生,把理解的结果来不折不扣、原原本本地讲给学生听。因此,学生与文本的直接交融是阅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让学生与文本能够直接对话,我们首先必须在时间上给予学生保证。要给学生接触课文、诵读课文的时间,包括课前的预习以及课堂上的自由诵读。作为教师听课不少,发现很多教师或许自己在上语文课时,也很重视朗读教学这一环节,通过导语引入新课后,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但往往在学生还没有读几句或还没有读熟时,因害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就急于抛出课前准备好的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来追问学生。殊不知,学生根本没有充分的时间去接触课文,教师就要求学生回答问题,那么学生与文本的直接

3、对话犹如隔靴搔痒,怎么可能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又怎么能理解课文内容呢。同时,要尊重学生个性化对文本的理解。阅读教学的实践证明,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收获不可能是一致的,教师、学生存在着生活经历、知识积累、文化修养、感悟能力、性格气质、年龄层次等等因素,都影响着感悟的效果。因此,教师决不能把对课文的理解简单地设计成一个问题让学生往圈套里钻。教师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个性的反应,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比较,为文本的内容和表达另作设计等等,课堂上,教师可以顺着学生的思维及对文本的肤浅认识,有针对性地顺其自

4、然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文本的再思考,从而上出高效的语文课。二、提问中要注重提问的节奏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特别是涉及到文本的重点、难点时,许多教师想到了向学生提问,做法本身没有错,但问题是教师提问的节奏没有处理好。常常是刚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学生还没有来得及思考、回答,教师马上又向学生提出另外一个问题,甚至是第三个、第四个问题,弄得学生一头“雾水”,有些学生本想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可由于教师“地毯式”式的提问,让学生失去回答的机会,有的学生干脆不想问题而玩耍起来。有的教师似乎还有一定的教学策略,提出一个问题后,能让学生思考一会儿,再让学生回答,这很好。但学生的回答往往事与愿违,不能让老师满意

5、,为了不让听课教师看笑话,马上又叫另一个学生来回刚才的问题。显然,教师根本没有对第一个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也没有指出问题的根源,为何不针对第一个学生不完整的答案,来引起学生的再思考,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甚至是创造性的理解。想想这一提问答问的过程,简直是像坐飞机一样,教师迫使学生的对问题的思维处于被动状态,甚至让学生根本没有思考问题的时间,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所以,课堂上好多学生基于教师快节奏的提问不得不放弃对问题的思考。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应该遵循教学原则、学生年龄特点、思维特点,教学节奏该快则快,该慢则慢,提问亦如此。教师在向学生提问时应该学会两个等待,即“第一思维等待”

6、、“第二思维等待”。“第一思维等待”指教师提出第一个问题后,要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不能刚提出问题就让学生回答问题。“第二思维等待”指当学生回答了老师提出的问题后,不能急于提出下一个问题,我们可以花一点时间来让学生当评论家,让学生当众评述一下答问学生的答案的优劣之处,既是对答问的肯定,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又能培养学生组织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是一次很好的创新思维的过程。三、提问后要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发生了一些转变,在教学实践中,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式的课堂教学现状已不复存在,但遗憾的是又出现“满堂问”式的课堂教学现象,显然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

7、的表现,让学生绕着教师设计的框框转,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训练。我们知道,课堂提问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以准确地理解文本。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又多又杂,这种 “满堂问”的做法根本不是理想的阅读教学模式,也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为此,课堂上教师提问要把握两个关键要素。1、设计问题要找准切入点。设计问题的切入点可以是文本的重难点,可以是重点段、重点语句,可以是文本的思想内涵。这个切入点,对课文而言,覆盖全文,具有“牵一发而动全篇”之效;对学生而言,这一点能开启学生的心智,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进行深层的多向的思考与探析。如

8、教学变色龙时可提出如下问题:变色龙中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变了几次?不变的是什么?,皇帝的新装中“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请你用一个词加以概括,并说说故事中的人物与它的关系”等等,这样的问题既来源于文本,又符合学生学情。学生顺着教师提出的有效的问题进行思考,既能深入了解课文的主旨,又能引发自身的探索意识,甚至是创新意识。因此,一堂课中有那么一两个精彩的提问就可以了。2、要善于洞察学生思维流向。在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都又这样的经历,当我们的教师刚一提出问题,学生就能准确地回答。针对这种情形,教师要有教学机智,应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绝对不能够按设计好的教案再来向学生提出重复的无意义的问题,而应

9、顺应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的思维推向纵深。例如有一位教师在小橘灯的公开课上,刚刚讲到行动描写及其作用,还没有把小姑娘打电话这一段的内容讲完,就有一位学生大声说:“我认为这些行动描写表现了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学生这脱口而出的可是标准答案啊!怎么办?是按部就班,照教案一步一步分析下去呢,还是调整教学方案,由此引发新的思考与探索?执教者果断地选择了后者。首先肯定答案,赞赏学生说:“你很聪明,不过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跟大家说说好吗?”学生回答道:“答案是从课文中找的现成的话,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学生补充道:“从课文的预习提示中也可以看出来,从练习册

10、中也可以找到答案。”当明析了情况后,教师大加赞赏:“同学们都很聪明,能够认真预习课文,并充分利用课本和资料,你们的答案确实是正确的。”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由果溯因,把思维引向更深层次。“但是,为什么这些并不特别的行动描写就会表现出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呢?从是什么到为什么需要我们更深入地思考。”这下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于是大家开始积极思考,最后经过讨论明确:八九岁的小姑娘在危急的情况下不慌乱,就是镇定;遇到危险不害怕,就是勇敢;在艰难困苦中不绝望,就是乐观。至此,学生不仅明确了答案,而且还进一步知其所以然,思维被激活了。这个教学实例可以引发我们的思考,学生的思维具有活跃性和灵活性,如果教师漠视这一特点,按照自己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来追问学生,那么,学生就会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处于被追问的状态中,学生的思维火花就会被熄灭。因此,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在适当的时机,提出适当的问题,果断地把握学生思维的流向和流程,使学生的思维火花不断燃烧、扩展。综上所述,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只有让学生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前提下,教师注重把握提问的节奏、找准问题的切入点、把握学生思维流向,才能让大多数学生的思维、语言有训练的机会,从而保障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