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233824334 上传时间:2022-01-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4.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年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按照列宁的说法,1921年的新经济政策是从“战时经济”退却,进入“国家资本主义”阶段。这一政策的特点是A.国家放弃了对经济的干预B.实行单一的公有制C.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市场机制D.实行必需品配给制参考答案: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只是为了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而采取的一项应急措施,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是一种超前行为;只有退却即在一定程度上允许私有制的存在和商品买卖,才能调动积极性促使经济恢复发展,故答案为C项。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是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排除B项;D项是战时

2、共产主义政策内容,排除。2.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主要任务是:()加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健全党内外民主制度 借鉴苏联的经验教训 参考答案:B略3. 希腊文明勃兴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客观条件是 ( )A大河流域 B重叠的山峦与海洋 C大陆环境 D中国文化影响参考答案:B4. 有学者认为,战国时养士之风盛行,但属“私养”、“家养”,直到科举制确立,才真正实现“国养”。该观点的主要依据是,科举制A.有益于重学风气的形成B.扩大了政权的开放程度C.提升了官员的文化素质D.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参考答案:B科举制有利于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政权的统治基础,故实现“

3、国养”,故B正确;重学风气与“国养”无关,故A错误;官员的文化素质与知识分子实现“国养”的途径无关,故C错误;政府的行政效率也与“国养”无关,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直到科举制确立,才真正实现国养”,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科举制的作用出发,即可排除与“国养”无关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5.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A.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B.三省六部制、内阁制C郡县制、行省制 D.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参考答案:D6. 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

4、民,年满十八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差别,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在实际投票中,群众创造性地采用“票选”“画圈”“画杠”“画点”“投豆”“燃香在纸上烧眼”等选举方法。该做法A.提升了中共的政治声望B.开创了新型民主的模式C.反映了政府的民主程度D.超越了人们的认知水平参考答案:A【详解】材料反映了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在实际投票中,群众创造性地采用“票选”等多种选举方法,这说明了边区政府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拥护,提升了中共的政治声望,故A项正确。新型民主的模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C项只反映了材料陕甘宁边区选举

5、条例关于选举权放范围的规定,排除。D项是对材料的曲解,排除。7. 马克思认为:“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人类社会历史经历了由“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促成这一“转变”的动力是A.世界市场的形成B.工业革命的开展C.新航路的开辟D.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参考答案:C【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推动人类历史走向世界历史,世界走向一个整体的动力是新航路的开辟,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世界市场完全形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其开始形成也是新航路开辟的间接影响;B选项错误,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工业革命的出现也是新航路开辟的间接影响;D选项错误,19世纪末2

6、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确立,这也是新航路开辟的间接影响。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8. “继哥伦布而起的探索新世界的西班牙冒险家,似乎都具有同一动机。当这班冒险家到达一个未曾被发现的海岸时,首先调查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由此可见西欧探险家开辟新航路的动机在于A.密切世界各地的联系B.开发矿产资源C.实现获得财富的欲望D.了解地理物产参考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首先调查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可知,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是为了发现金矿,获得黄金,因此C项正确;材料表明西欧探险家开辟新航路的动机是获得黄金等财富,无法体现密切世界各地的联系,排除A;材料表明西欧探险家开辟新航路的动机是获得黄金

7、等财富,并非为了开发矿产资源、了解地理物产,排除B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首先调查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紧扣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分析解答。9. “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太平天国运动A提出了具有革命性土地纲领 B打击了封建统治势力C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吸收西方基督教文化参考答案:B10. 古罗马曾有这样一个案例:某人的葡萄藤被别人毁坏,但是在诉讼时只能说是“树木”,不能说是“葡萄藤”,请判断这个案例适用可能的法律是A.罗马习惯法 B.罗马公民法 C.罗马万民法 D.罗马自然法参考答案:B11. 1549年,英国一个乡绅抱

8、怨说,地主们正穷困起来,因为“王国大部分田地仍维持过去的地租”。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传统贸易中心的转移B.货币贬值引发物价上涨C.封建地主地位的下降D.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1549年,地主们正穷困起来,因为“王国大部分田地仍维持过去的地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新航路开辟后,引发价格革命,货币贬值引发物价上涨,故B正确。传统贸易中心的转移。属于商业革命,故A排除。封建地主地位的下降的原因是价格革命,故C排除。材料未涉及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故D排除。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开辟新航路影响【名师点睛】新航路开辟的一个经济后果是引起“价格革命”

9、。其表现是: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西班牙,再从西班牙流向热那亚,最后甚至流入奥斯曼帝国。在白银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向东流动时,它所经过的地方必然发生下述现象:物价迅速上涨,货币贬值,出现伪币,投机活跃。在一个世纪里,西班牙的物价上升了大约四倍,其他欧洲国家虽然没有达到这个程度,但它们传统的经济关系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物价猛涨对欧洲国家的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以致被称为价格革命。12. 明朝“折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A.决策B.行政C.监察D.司法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明代政治制度的了解和掌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分析题干,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史实

10、的掌握,根据所学可知,六部指吏、户、礼、兵、邢、工,分掌的是行政权,答案为B。A错误,决策权属于皇帝。C、D不符合中书省的职务。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创立内阁13. 1984年之后,国营企业逐步改变了统收统支的经营方式。到1987年,全国已有80的国首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在企业内部,也进行了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这一改革A.扩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B.表明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C.保证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D.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参考答案:A据材料“1984年之后到1987年,全国已有80的国营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

11、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营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扩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故A选项正确;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在1992年后,不符合题干时间,故B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材料信息也无法体现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故D选项错误。故选A。14. 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其本质目的都是为了:A.建立民主政府B.实现民族平等C.发展资本主义D.挽救民族危亡参考答案:D依据所学,康有为维新变法的目的是救亡图存;孙中山辛亥革命的目的是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张謇主张兴办实

12、业也是为了救国。故三人共同目标都是挽救民族危亡,只是方式手段不同而已,D符合题意;A与张謇不符;B只适用于孙中山;C与本质目的要求不符。15. 奴隶贸易持续了数百年,虽然其间充斥着血腥与罪恶,但对世界市场形成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表现为()A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贸易 B刺激了欧洲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畸形发展C欧洲的剩余资本得以大量输出 D促进三大洲商品流通和国际分工体系形成参考答案:D16. 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军用企业;1899年投产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棉纺织企业。它们A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都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C都是“实业救国”思潮产物

13、D都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参考答案:D17. 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 B铁制农具和牛耕在生产中的使用C初税亩等新税制的实行 D部分奴隶主贵族采用新的剥削方式参考答案:B18. 反映中国古代故事的戏剧中,多有“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台词,“朕”“寡人”成为皇帝独用的自称代词。这些现象说明 A.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形成 B.皇权至上 C.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参考答案:B19. 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里“水车”的使用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C.标志着灌溉技

14、术的成熟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参考答案:B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古诗文阅读理解能力。材料大意:水车动如鸦之衔尾,静如蜕骨之蛇;天旱盼雨,但下雨无望,因之老翁悲“泣”,靠天不能,只好自救,于是呼唤子女推水车抗旱。“阿香”本为神话中的女神,此处用来暗指推水车的农民(老汉的女儿);“雷车”是天神布云下雨的工具,这里用来指水车。材料中“雷车”的动力来自“阿香”;“农具自动化”表述错误,A项排除;如材料所述,天旱缺雨,老农最终通过“推雷车”解决了问题,“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符合题意,B项正确;材料中的“雷车”需要“阿香”推动,可见高转筒车、水转翻车、风力水车都没出现,“灌溉技术的成熟”夸大了材料中“雷车”的作用,C项排除;古代中国农业生产耕作技术落后,故“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不符合史实,D项排除。20. 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的时候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作出判断。”列宁进行得比较成功的“实践”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D.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参考答案:B21. 2015年11月7日,海峡两岸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两岸领导人就推进两岸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