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中学高二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233822353 上传时间:2022-01-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6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中学高二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年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中学高二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中学高二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中学高二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中学高二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目的或结论A将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一段时间,再向冷却后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检验水解产物中的溴离子B向苯乙烯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高锰酸钾褪色说明苯乙烯是苯的同系物CC2H5OH与浓硫酸170共热,制得的气体通人酸性KMnO4溶液检验制得气体是否为乙烯D向苯和酒精的混合液中加入金属钠确定苯中是否有酒精参考答案:D略2. 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2、例CH4(g)4NO2(g)4NO(g)CO2(g)2H2O(g);H574kJ/molCH4(g)4NO(g)2N2(g)CO2(g)2H2O(g);H1160kJ/mo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反应可推知:CH4(g)4NO2(g)4NO(g)CO2(g)2H2O(l);H-574kJ/molB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分别参加反应、,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不同C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 CH4还原NO2至NO,放出的热量为114.8kJ D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 CH4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1.6mol参考答案:B略3. 分子式C4H8O2的有机物与硫酸溶液共热可得有机物

3、A和B。将A氧化最终可得C,且B和C为同系物。若C可发生银镜反应,则原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A、HCOOCH2CH2CH3 B、CH3COOCH2CH3 C、CH3CH2COOCH3 D、HCOOCH(CH3)2参考答案:C略4.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 )淀粉、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而成的一种燃料,它是一种新型化合物除去乙酸乙酯中残留的乙酸,加过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石油的分馏和煤的气化都是化学变化淀粉遇碘酒变蓝色,葡萄糖能与新制Cu(OH)2发生反应塑料、橡胶和纤维都是合成高分子材料A B C D参考答案:A略5

4、.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w.w.w.k.s.5.u.c.o.mA合金材料中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B淀粉、纤维素和光导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病毒的蛋白质受热变性D在汽车排气管上加装“催化转化器”是为了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参考答案:B6. 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常温下所有的金属都是固态 B金属具有导电、导热和延展性C金属元素的原子只有还原性,离子只有氧化性 D金属元素大多数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参考答案:BD略7. 分子式为CnH2n+1OH的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也不能被氧化成醛或酮,则n的最小值是( )A.4 B.7 C.12 D.13参考答案:D略8. PM2.5

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1微米=1106m)的颗粒物,与肺癌、哮喘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是灰霾天气的主要原因,它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等)。下列与PM2.5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大力发展新型电动汽车,可以减少燃油汽车的尾气排放量B.灰霾天气形成与部分颗粒物在大气中形成了胶体物质有关C.空气中的强致癌物能吸附在PM2.5的表面,从而进入人体D.PM2.5含有的铅、镉、铬、钒、砷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均是金属元素参考答案:D略9. 在丙烯氯乙烯苯甲苯四种有机化合物中,分子内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的是 ( )A B C D参考答案:B略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天然蛋白

6、质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氨基酸B油脂水解得到的醇是丙三醇C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和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淀粉、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参考答案:C略11. 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 aA(g)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A的浓度变为原来的60%,则( ) A. ab B.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C.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D. 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参考答案:D略12. X、Y、Z、W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 W与Y同主族。下列

7、说法正确的是A. X形成的单质只有一种B. 原子半径:r(W)r(Z)r(Y) r(X )C. 常温下,Z单质可溶于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浓溶液中D. Y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参考答案:D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则X是C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所以Y是O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6,则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且原子序数大于8,所以Z是Al元素, W与Y同主族,故W是S元素。A、碳的单质有多种,如金刚石、石墨、C60等,故A错误;B、它们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为r(Al)r(S)r(C)r(O),即r(Z)r(W) r(X )r(

8、Y),所以B错误;C、金属铝常温下可与稀硫酸反应,但在浓硫酸中钝化,故C错误;D、H2O的热稳定性强于H2S,所以D正确。本题正确答案为D。13. 欲除去混在苯中的少量苯酚,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 )A分液 B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充分振荡,静置后分液C加入过量溴水,过滤 D加入FeCl3溶液后,过滤 参考答案:B略14. 肽键是蛋白质哪级结构中的主键( )A、一级结构 B、二级结构 C、三级结构 D、四级结构参考答案:A略15. 在25,0.1molL-1的CH3COONa溶液已达平衡,为了使CH3COO的水解程度减小,溶液的pH值增大,可加入的物质是 A、CH3COONa B、H2O C、

9、盐酸 D、CH3COOH参考答案:A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氨气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氮气和水。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可测定氨分子的组成(图中夹持、固定装置均略去)。回答下列问题。写出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A的锥形瓶中放入NaOH固体的目的是。在干燥管B里不能选用的干燥剂是(填序号)。 A 碱石灰 B 生石灰 C 五氧化二磷 D 氢氧化钠在C的玻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E装置中盛装浓硫酸的目的是 。待实验完毕后,若实验测得N2的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为aL,则被还原的氧化铜的物质的量为 mol;若测得干燥管D增重bg,则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 。(用含a

10、、b字母的代数式表示)参考答案:略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 (1)下列物质:石墨三氧化硫液态氯化氢氯气熔融的硫酸钾食盐晶体硫酸溶液乙醇冰醋酸NH3?H2O,其中能够导电的是 ,强电解质是 ,弱电解质是 ,非电解质是 。 (2)H2S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为 。 向H2S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时,电离平衡向移动,(填左或右)c(H+),c(S2-)。 (填增大或减少或不变)向H2S溶液中加入Na2S固体时,电离平衡向 移动,(填左或右)c(H+),c(S2-)。(填增大或减少或不变)参考答案:(1) ; ; ; 。 (2) H2SH+ +HS- 、 HS-H+S2- 右 , 减

11、小 , 增大 。 左 , 减小 , 增大 。略18. 右图是实验室制乙酸乙酯的装置。(1)在大试管中配制一定比例的乙醇、乙酸和浓硫酸的 混合溶液的方法是_。(2)加热前,大试管中加入几粒碎瓷片的作用是,导气管不能插入饱和Na2CO3溶液中是为了。(3)浓硫酸的作用_。(4)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5)实验生成的乙酸乙酯,其密度比水_(填“大”或“小”),有_气味。(6)若实验中温度过高,使反应温度达到140左右时,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7)有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将乙酸与乙醇反应得到的酯(未用饱和Na2CO3溶液承接)提纯,在未用指示剂的情况下,他们都是先加NaOH中和过量的酸

12、,然后用蒸馏法将酯分离出来。但他们的结果却不同:甲得到了不溶于水的中性酯;乙得到显酸性的酯的混合物;丙得到大量水溶性物质。试分析产生上述各种现象的原因:_。参考答案:(1)在试管里先加入乙醇,然后一边震荡一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和乙酸或浓H2SO4慢慢倒人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液中 (2分) (2)防止暴沸 (1分) 防止倒吸(1分)(3)催化剂(1分);吸水剂:吸收生成的水,有利于平衡向酯化方向移动(1分) (4)降低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使其容易分层(1分);除去酯中混有的酸和醇(1分)(5)小(1分) 果香 (1分) (6)2CH3CH2OH CH3CH2OCH2CH3 + H2O(2分)(7)甲同学加入的碱正好将过量的酸中和,所以蒸馏后得到中性酯 乙同学加入碱量不足,所以蒸馏出来的有过量的酸,得到显酸性的酯的混合物 丙同学加入的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