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毛泽东故居导游词

h****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5.25KB
约11页
文档ID:233695245
毛泽东故居导游词_第1页
1/11

毛泽东故居导游词 毛泽东故居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毛泽东故居巡游毛泽东故居在韶山,但“韶山”二字从何而来?„韶‟又是什么意思?让我为大家说明一下:相传舜南巡时,面对青山绿水,绮丽风光,命侍从奏九章韶乐于此自此以后,人们把舜帝演奏过《韶乐》的这个地方叫取名韶山韶”便是虞舜时的宫廷乐名 毛泽东的家乡韶山冲,是一个狭长山谷,过去居住着600多户人家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栋古朴的农舍叫“上屋场”, 1893年12月26日,太阳初升的那一刻,中国人民的宏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就诞生在这里早在1961年3月,国务院就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成为我国重要的革命纪念地之一韶山山水溢清气,故居钟灵毓伟人”独特地政治优势和美丽的自然风光,使故居成为世人瞻仰的革命圣地自建国以来,毛泽东同志故居共接待中外客人近4000万,其中包括100多位我国党和国家的领导人、14位外国国家元首、30多位外国政府首脑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来宾 故居的前面是荷花塘和南岸塘毛泽东同志一生酷爱游泳,南岸塘就是他少时“习武练艺”的最好地方1963年11月,郭沫若参观韶山时,曾指着这口塘感叹地说:“毛主席是少时游池塘,老年游长江啊!” 我们来看毛泽东同志故居。

这是一栋坐南朝北、土木结构的典型南方农舍,它门临绿水,背依青山,成凹字型结构,这里老百姓称为„一担柴‟当年这里居住着两户人家,东边13间小青瓦房为毛泽东家,西边四间茅草屋为邻居家,中间堂屋为两家共用,总计占地面积56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470余平方米 1878 年毛泽东的曾祖父毛祖人买下上屋场东边的五间茅草屋,1888年毛泽东的祖父毛恩普携儿子毛顺生、儿媳妇文氏迁居于此后来毛家几代人历经几十年将故居改建和扩建军,到1918年建军成现状,但房子建成仅一年多,毛泽东的母亲、父亲相继去世毛泽东在父母去世后又将弟妹带出去参与革命,故居由当地农夫居住1929年国民党政府没收了这栋房子,将它出租给农夫,年深日久,房子遭到肯定程度的损坏,部分家具遗失解放后,人民政府收回了房子,并对它进行了修缮,基本上复原了原貌大家今日看到的房子是按1918年的原状复原的这个时候是毛泽东家经济状况最好的时期,当时家里拥有这13间半瓦房和22亩田土但是身为毛家长子的毛泽东并未继承父业,而走出韶山,登上了中国政治的大舞台,由一个农夫的儿子成为宏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 大门顶端挂着的“毛泽东同志故居”金字红木匾,是邓小平同志1983年4月2日亲笔题写的。

现在请大家随我进堂参观这里是堂屋,前面提到的两家共用的堂屋指的就是这一间它在南方是摆酒席、宴请客人的地方,这里的方桌和凳子都是原物,这是神龛,是供奉神佛、祖宗用的 穿过堂屋这扇小门往后走,我们便来到了“退堂屋”这个大锅是煮猪潲用的右边 的脚盆是用来洗澡和洗衣服的毛泽东小时候常常在此帮助父母劳动,用水桶挑水这个大水桶是原物这是南方农舍一般都有的天窗,它用来通风、透气、采光,天窗下有暗沟,用来排水 接下来,我们参观厨房请看这个炉灶,过去农家的灶多用泥砖、三合土等砌成,用不了几年就得重作故居复原陈设时,依据这里老人的回忆复制了这口灶 1959年,毛泽东回来时,饶有爱好地观看锅灶,故居工作人员随即问:“主席,您有这口灶像不像原来的样子?”毛泽东点点头说:“这个东西没有,是现代的于是后来工作人员把围子撤了 这里是火堂南方农家没有特地的取暖遇上很冷的天气,这上面有个挂钩,俗称炉膛钩,用来挂壶烧水的,过去农家没有热水瓶,客人来了,立刻打过来水烧起来当然这里也可挂吊锅,用来煮饭,冬天全家围坐一团边吃边聊,那可是热气腾腾的呢!1921 年春,毛泽东在筹建共产党的过程中,回到韶山。

当时他的父母已经去世2月15日是毛泽东母亲的生日,那天晚上,他邀弟弟,弟妹及妹妹围炉烤火、拉家常弟弟毛泽民一口气讲到这里这几年遭遇到的灾难,毛泽东说,这些不只是我们一家发生的事,天下大多数人都这样,就叫国乱民不得安生,所以我们要舍小家为大家,出去做一些有利于大多数人的工作在毛泽东谆谆教育下,全家人相继离开家乡走上革命道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又总是教化自己的亲人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到最危急的岗位上去战斗,一家先后有六位亲人英勇献身,毛泽东的家庭成为革命家庭关于这部分内容,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有专题陈设,欢迎参观 1991年,江总书记在此参观,了解这些状况后说:“这个地方很有意义 请看下一间横屋这里通常是一家人用餐的地方,但在这里也发生过不同寻常的故事1925年毛泽东回乡开展农夫运动时,常常在这里召集一些父老乡亲,以下棋、打牌作掩护,召开各种小型会议,向农夫群众宣扬革命道理1927年1月,毛泽东回湖南考察农夫运动,再一次来到韶山他在这里召集有阅历的农夫和农运骨干开调查会,了解韶山农运状况,并对农运作了重要指示,他所写的《湖南农夫运动考察报告》这篇重要著作,其中一部分资料就是在这儿收集的。

这张桌子和这里的凳子是当时运用的原物1月9日毛泽东离开韶山去湘乡考察,当时乡亲们送了一程又一程,并询问他何时再返乡毛泽东眼望蓝天,深思片刻,深情地对乡亲们说:“要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须要几十年时间,再搞30年革命,反动派不打倒,革命不胜利,我毛润之就不回韶山”果真,当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再返家乡时,离开这里已整整三十二年了! 毛泽东父母卧房1893年12月26日,中国人民的宏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就诞生在这里这是毛泽东同志父母的遗照毛泽东同志的父亲顺生生于1870年 10月,是一位特别勤劳节俭、精明能干的农夫,青年时期因负债过多而外出当兵多年回乡后,一边务农,一边做些猪、米等小生意攒积钱财后来,他购置田地,扩建房屋,基本上实现了自己的夙愿1920年他因患急性伤寒病去世,享年50岁父亲的勤劳节俭和擅长持家理财为早年毛泽东外出读书供应了肯定的经济基础毛泽东母亲生于1867年,她是一位勤劳和善、聪慧贤惠的农家妇女她性情温柔,富有爱心,常常接济四周贫困的乡亲父母亲劳动人民的优良品德对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影响很大1959年毛泽东看到母亲这张照片时说:“我还是挺像我母亲的他注视良久,然后又说:“要是现在就好了,要是现在就死不了。

大家看到的这张陈旧木床是原物 这里是毛泽东的卧房墙上的照片是毛泽东和母亲及两个弟弟1919年春在长沙的 合影当时毛泽东同志在长沙工作,小弟毛泽覃在长沙读书因母亲病重,大弟毛泽民送母亲去长沙治病,所以他们母子四人才有机会留下这唯一的一张合影,毛泽东的母亲就是这年10月去世的这张宝贵的照片由于毛泽东外婆家的珍藏而幸存下来 这里是毛泽东小时候学习的地方当年,毛泽东晚上读书就是用的这盏小油灯毛泽东天资聪颖,又酷爱读书,夏天的晚上蚊子多,他就在床边放一张条凳,凳上放一盏灯,人躲到蚊帐里面,将头伸到帐子外看书冬天,他经常躺在被子里读书到深夜甚至在他13岁至15岁停学在家劳动的时候,他也往往白天下在劳动,晚上读书读得很晚有时为了不让父母为他担忧,便用被子蒙上窗户,躲在房子里刻苦攻读在看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后,毛泽东发觉了一个惊奇的问题:怎么这些书里写的英雄都是些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而从来没有描写过拿锄头劳动的农夫呢?他苦苦思索了两年,最终找到了答案原来这些写书的人都是为统治者服务的,他们是不会去写农夫的,毛泽东很为农夫不能上书而打抱不平后来,他读到郑观应的《盛世危言》一书,这本书提出了一系列救国救民的主见,毛泽东极为赞同,并且燃起了复学的愿望。

毛泽东卧房上面是一个小阁楼1925年毛泽东回来开展农夫运动,在楼上开过隐私会议在实际斗争中,毛泽东培育的主动分子毛新枚、李耿侯、钟志申、庞叔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6月,毛泽东在这楼上实行了入党宣誓仪式,建立了中共韶山支部,由毛神福轩担当第一任支部书记这五位同志后来为革命英勇献身 请接着往前参观这是毛泽东家放农具的地方毛泽东六岁起先参与劳动13岁到15岁,因家里缺乏劳动力,他便休学在家从事农业劳动毛泽东正式当过两年农夫呢这里放的水车石磨等都有是他当年用过的原物这间小屋是碓屋,这里有加工大米用的推、碓和风车1959年,毛泽东在这里亲自为罗瑞卿等表演如何运用碓,他说,他原来就做过这种劳动,这是一种较繁重的活这是谷仓最兴盛时,毛泽东每年最多能打粮食80担,除自家用去30余担外,粮食还有剩余这里是牛栏这是柴屋毛泽东小时候经常帮助家里放牛、割草、打柴 这间是毛泽东小弟弟毛泽覃的卧房毛泽覃生于 1905年,13岁就跟随哥哥毛泽东到长沙读书,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党的政治和军事工作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他留在江西中心苏区坚持游击斗争,曾任红军独立师师长。

1935年4月,在瑞金东部的一次战斗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29岁1983年邓小平同志来到故居参观,当他看到与自己在江西同命运共患难的战友的遗像时,久久注视着,深情地赞美道:“毛泽覃是个好同志!”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毛泽民的卧房毛泽东的大弟弟毛泽民生于1895年1921年春,毛泽东回家教化亲人干革命,重点是做毛泽东的工作因为毛泽民当时已成家但毛泽东教化他,为能只看到自己这个小家,应当看到大家,想发、到大多数人的苦痛毛泽民在兄长的耐性教化下,毅然舍弃小家,走上了革命道路1922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革命后他始终从事党的财经和后勤工作1931年在江西,他担当过临时中心政府国家银行行长,长征到达陕北后,担当过边区政府国民经济部部长后来,他去新疆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先后担当新疆省财政厅和民政厅厅长1943年被新疆军冷藏盛世才杀害,时年47岁1991年江总书记参观到这里深情地说:“毛主席一家很了不得,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的确,除了毛泽民、毛泽覃,主席一家还有四位亲人先后为革命献出了生命 毛泽东故居室内参观完全了,请大家到屋后参观这时是毛泽东小时候劳动过地的地方毛泽东从小酷爱劳动人民,怜悯穷苦大众。

有一年秋收季节,父亲毛顺生在这块坪上晒满了谷子中午时分突然下起了滂沱大雨,农夫们都忙着整理自家的谷子毛泽东看到邻居毛四阿婆一个人抢收谷子有困难,立刻跑到她的晒谷坪帮她收完谷子,然后才回到这里抢收自家的谷子可是,自家的谷子早已被雨淋湿,还被雨水冲走不少父亲回来后很生气他向父亲说明说,人家很苦,还要交租,损失一点不得了,我们家里,自然没关系些大家从这一般的晒谷坪上可以体会到毛泽东同志关切人民疾苦的宏大的风范和气度 坪下面是毛泽东家的稻田小时候,毛泽东常在田里帮助插秧、除草、扮禾、他对这片土地特别熟识,直到1959年,他还指着这片稻田告知同人员说:这片田,下面的好些,产量高些,上面的差些希望毛泽东的参观、访问能给你留下美妙的回忆 毛泽东故居导游词 毛泽东故居英语导游词 徐霞客故居导游词 鲁迅故居导游词 鲁迅故居导游词 鲁迅故居导游词 鲁迅故居导游词 鲁迅故居导游词 戴笠故居导游词 沈从文故居导游词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1页 共11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