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33684887 上传时间:2022-01-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教学设计(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桃花源记 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香乐二中 冀昌宏 一、教学目标: 1、积累古今异义、一义多词、省略句等文言学问 2、以“绝境”切入,深化理解文章,解读桃源“绝境”的多层含义 3、以“言语为抓手”重点品尝副词,引领学生感悟不起眼的副词背后丰富的意蕴 4、感悟“桃源”的社会意义,体会陶渊明的思想境界 二、教学重点:目标 2、3 教学难点:目标 2、4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课前热身:陶渊明“无弦琴”的故事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2、解题: (1)齐读课题,从课题中读出了哪些信息? 记:古代叙事性文体 (2)点拨:桃花换成菊花,可否?爱莲说:晋陶渊明独爱菊菊,隐士的象

2、征 桃花意象: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桃天 桃花意象: 1、美妙 2、祥瑞 3、避邪 桃花源:漂亮、美妙的象征 (二)研读“绝境” 1、隔绝之境 (1)自读文章,思索:这漂亮美妙的世外桃源,在桃源人自己眼里是个怎样的地方(从文中找出一个词来概括)?你从文中哪些语句体会到与世隔绝? (2)预设: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隔绝之境 A、见渔人乃大惊 (于是,就 竟然?) 强调大吃一惊,惊讶程度之大,突出与世隔绝之久,从未见过外人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说明:乃、无论读出了什么信息?穿插中国古代朝代更替史: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问今是何世,既不知有汉,亦不知魏晋 乃、无论

3、,语气更剧烈,更突出了与世隔绝之久、之深 C、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马,遂与外人间隔 句中哪个字(词)最能体现隔绝之意? 复:再,强周从来没有从今句中,体会到桃源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反对斗争,酷爱和平 文言积累: 妻子、绝境、交通、无论、不足古今异义 (3)小结过渡:桃源,绝境也除了给人“与世隔绝之境”的感觉,还有什么之感?再读文章 2、3节 2、绝和(佳、妙、美)之境 (1)生自读 2、3节,思索、探讨、沟通 (2)百度百科词目:绝境 1、与外界隔绝之地 2、风景绝佳之处 游歙州兴唐寺 山桥通绝境,到此忆天台 (3)预设: 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地桑竹之属 哪

4、里读出“美”?仅仅是景色漂亮? 属,何意?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丰饶、富足 B、阡陋交通,鸡犬相闻 此句让你感受到环境的什么?安静、静谧 哪个字最能体现这种安静?相,鸡鸣犬吠相互应和,以动衬静 文言积累: 俨然豁然怡然欣然:的样子 齐读上面两句写景语句,体会这是一幅怎样的乡村图景? 过故人庄 绿树村也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祥和富足的乡村图景 (4)预设:(有人说:“最美的风景应是人”,在这幅漂亮祥和的图景中,桃源的人怎样呢?) A、黄发垂 ,并怡然自乐 并,都换成“咸、皆、悉”,可否?替换,品读 两人一起老人小孩一起欢乐,祖孙同堂,相嬉相乐,老人怡养天年,小陔强壮成长 这正如

5、陶桃花源诗所写孺纵行歌,花白欢游诣 B、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你能想象这些男女壮年都在干什么? 男耕女织,夫唱妇随,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齐读上下两句,体会那种和乐和美和谐的农家生活气息 (5)预设:(这里描绘的是桃源人群体的生活图景,除此哪里还让你感受到人是最美的风景) A、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句中哪几个词最能表现这种热忱好客的人情美?突出便、咸、各一家之客,便是大家之客,孟子: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客吾客以及人之客人与人之间多么和谐融洽 B、见渔人,乃大惊 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齐读,体会两句话所表达的村人看法的

6、改变 乃,出乎意料,大吃一惊,渔人的出现很意外;便,于是,就,在这种意外惊讶状况下,立刻就邀请渔人回家,读出了什么?村人淳朴,信任,人心不设防 C、( )见渔人,( )乃大惊( )问( )所从来 ( )具答之( )便邀( )还家,设酒杀作食 陶语言简洁,省略许多人称词,补回去可否? 不简洁,啰嗦、拖沓 补进去再对此着读,还有什么不一样?渔人与村人的对话显得有距离,原文主宾无间,言谈亲切 省略:更表现一种人与人关系的亲切,人情的温度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和谐、和合的图景 (6)小结过渡:桃源,(绝境)也通过刚才的品读,我们感受到桃源应当是一个怎样的绝境?绝,这时是什么意思?极 假如用一个词概括

7、,哪个词最能括其意? “和”中国古代文化中,“和”是最高境界,“和而生万物”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演绎中华民族“和”的文化蕴意桃源,绝和之境 除此,你觉得“绝境”,还有何意?这还是一样怎样的地方? 3、绝幻之境 (1)生自读文章首尾,思索 (2)预设: A、太守,即遣人遂迷,不复得路 刘子骥欣然规位,未果,寻病终 绝无神奇 B、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绝幻、虚无 (2)小结过渡: 桃源(绝境)也,这是一个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绝幻之境那为什么陶要给人们虚构这样一个绝美又绝幻的地方呢? (三)感悟“桃源”价值 (1)生探讨沟通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背景吗? (2)渔人的时代晋太元中 太元,东晋武帝

8、年号,共21年期间爆发斗争约60场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从这两句诗中,你读出当时百姓怎样的生活?联系这背景,你理解作者为什么写桃吗? 水深火热、民不聊生、颠沛流离的战乱生活张养浩诗云:“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啊在这种困厄与无望中,须要一种精神的寄予,那就寄希望予幻想吧,虽然幻想渺茫,但终归有梦才有希望所以陶渊明57岁花甲之年写桃,不仅仅是寄予自己的社会志向,更重要在于: 世乱如倾,政乱如粥,心乱如麻, 陶渊明的贡献是于乱世、乱政、乱象之中, 在人们心灵深处开发出了一块安静的心田 梁衡心中的桃花源 (3)既然陶要给苦难的世人一个美妙的梦,那为何故事结尾又加了

9、淡淡的一笔“后遂无问津者”? 怎么读?重音落在哪个词?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朗读比较体会: 后遂无问津者 后遂无问津者 A、遂:最终于是就?缺憾人们不再找寻了,淡淡的愤懑之情哀其可怜,怒其不拿啊 B、无:问路探寻的人都没有了,悲伤世人连梦与希望都破灭了梦还在,心还在,梦灭了,心就死了 哀莫大于死心这是最悲伤的一句话 再来读读,读出悲伤来 (4)你认为这句话还“悲伤”在哪里? 作者孤独的寻梦者“世人皆醉,我独醒”啊 但无论当时是怎样的世乱如倾、政乱如粥,心乱如麻,作者依旧执着追寻心中的桃源之梦 陶渊明 仕 大济苍生 “忆我少壮时猛志逸四海” 隐 归园田居 “不为五斗米折腰” “种豆南山下,草盛

10、豆苗稀” 梦 愿言蹑轻风, 高举寻君契 尘世之中,他找寻济世良方;寻无着落,退隐田园,求得精神寄予;田园梦破,接着寄梦于桃源,给世人一方归依心灵的乐土 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境界! 百度百科词目:绝境 3、极为超群的境界 为文通绝境,从室及良辰 绝境岂可名,恨我诗语烦 陶的精神境界亦可谓“绝境”! 桃源,(绝境)也 隔绝之境 绝和之境 绝幻之境 精神绝境 (5)总结:先生已去,但桃源照旧,千年桃源,千古后人梦 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志士沿着先生的踪迹,追寻那片精神的乐土但愿今日我们重读经典,也能沿着先生的踪迹,追寻自己心中的“桃源” 板书: 桃花源(记) 隔 和绝境精神 幻 千古梦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 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1页 共11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