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福建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评审标准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32KB
约31页
文档ID:233669830
福建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评审标准_第1页
1/31

附件1福建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评审标准示范性院校评选指标内涵说明一级指标二级指标ABCD1.办学 定位☆1.1办学指导 思想(1)学校办学的类型定位科学准确,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形成了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的、鲜明的职业教育办学特色2)学校办 学层次定位准确,基本形成了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体 系3)坚持为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服务,坚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坚持 与学校核心能力、主体专业相符合的办学面向4)学校确立了教学工作 中心地位和教师在办学中的主体地位,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普遍树立了现 代高职教育的人才观、教育观基本符合为B(2)或(3) 或(4)不符为 C(1)不符为D☆ 1.2人才培养 目标(1)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培养面向生产、建 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一定科学文化 素质的高技能人才2)人才培养规格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要求3)教学 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与目标和规格定位一致基本符合为B(2)或(3) 不符为C(1)不符为D ☆ 1.3人才培养 模式(1)学校坚持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绝大多数专业实现了校企(院)深 度融合,校企(院)合一,以教师和现场专家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 员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及专业建设的全过程。

2)坚持产学研结合, 积极开展应用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技术推广与咨询,并能依托优势专业, 兴办相关产业,或与企业合作开办产业3)大力推行“订单式”培养,“订单式”培养比例应届毕业生达到30% (含)以上4)与国外或港澳 台高等院校有合作办学项目基本符合为B(2) 不符或(3) 低于15%为C(1 )不符或(3)低于10%为D2.专业 建设☆2.1专业设置(1)学校分专业大类成立了由教师和现场专家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 委员会2)所设专业进行了充分的市场需求调研,专业设置建立在良好 的市场就业基础之上,毕业生有明确的就业岗位和就业去向3)建立了 面向市场的专业设置调整机制,专业设置与就业率适度挂钩,每年进行一 次人才市场调研,适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符合为B(2)或(3) 不符为C(1)不符为D2.2专业带头人(1)有一支能满足专业教学需要的专业带头人队伍,专业带头人在专业 建设与发展上起到带头和把关作用,对本专业教师培训提高起到指导作 用,获得省内同行的认可2)学校所设专业有1名与专业对口的具有高 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校级专业带头人3)省级及以上教学改革综合试 验项目或精品专业建设项目有3名与专业对口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 专业带头人。

4)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的带头人要求学术造诣高、实践能力 强,且应用技术开发、教研、科研成果丰富4)不符合为B(3)不符为C(1)或(2) 不符D☆2.3专业特色(1)学校形成了 1—2个与学校核心能力和服务面向相符合的重点建设专 业大类2)有2个以上省级教改试点专业或省级精品专业建设项目3) 省级以上教改试点专业或省级精品专业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200人以上(农、林、水、地矿和特殊行业的专业100人以上)3)不符为B(2)不符为C(1)不符为D ☆2.4专业课程 体系(1)形成了以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专业人才培 养方案与职业岗位相适应,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或2门以上省 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2)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形 成了以任务、项目与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块,实行了模块式 教学3)课程标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课程架构注重与行业、企业标准、 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实践教学体系包含与专业相对应的技术含量较高 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实施“双证书”教育4)近三年学校 组织编写了体现高职教育特征的专业课校本教材50本以上,其中公开出 版教材10本以上,且在校内外有较大影响,发行量N5000册(农、林、 水、地矿类和特殊行业的专业2000册以上)。

2)或(3) 不符为B(4)不符合为C(1)不符为D☆2.5教学方法 与教学手段(1)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原则2)根据专业课程特点,采用现场 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法3)以案例或真实的任 务来设计专业综合实训项目4)积极推行多媒体课件教学、网上答疑等 现代化教学手段,且成效明显2)不符为B(3)或(4) 不符合为C(1)不符为D☆2.6实践教学(1)专业实践教学课时占专业课总课时比,工科不低于50%,文科不低 于30%2)毕业作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形成了以学生作品为主,以实 习报告、毕业设计、论文为辅的毕业实践教学制度,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 称的现场专家参与学生毕业教学的各个环节3)学生顶岗实习岗位与专 业对口,顶岗实习时间不少于半年,学生在顶岗期的每个环节、每个时间 段都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目标,且有检测的标准和措施基本符合为B(1) 40%W工 科 <50% , 20 %耳文科0大 于30%或(2) 或(3)不符为 C(1)的额度低 于标准要求10 个百分点为D ☆2.7专业实验 实训条件(1)每个专业有相应的实验实训室,设施设备的项目达标率和实验实训 项目开出率100%,完好率90%以上。

2)专业实验实训室能模拟生产一 线或就业岗位环境,把单个实验实训室建设向综合性、创新型实验实训室 发展,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3)每个专业开设1个以上综合实训 项目;(4)有与所设专业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2)不符为B(1) 90% < 开 出率< 100%, 70% <达标率 < 80 % , 80 % <完好率< 90 %或(3)不符 为C(1)低于10 个百分点为D3.教师 队伍 建设3.1管理机制(1)学校实行全员聘任制,教师实行动态管理和合同管理,形成了人员 能进能出,优胜劣汰,适应市场办学的教师管理机制2)建立并实行了 与绩效挂钩的明显向一线教师倾斜的人事分配制度3)对兼职教师的管 理建立了科学、可行的考核管理办法,且实施成效明显基本符合为B(1)或(3) 不符为C(2)不符为D3.2师资结构(1)生师比不高于1: 16o (2)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比例N60%;专 业课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不低于60%, “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 N70%3)外聘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20%以上,30%以下,外聘教师 全部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4)教师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N25% (不含高级讲师和高级政工师),专任教师全部达到本科以上学历,垣岁 以下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不含在读)以上的比例N35%。

基本符合为B(2)中三项指 标高于50%低 于标准要求, 或(1)或(3) 或(4)或(5) 不符为C(2)中三项指 标低于50 %的 为D☆3.3教师培训(1)制定并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方案,建立了与行业企业联合 培养、培训专业课教师的机制,专业课教师每年现场参加专业实践的比例 N3O%,时间五30天,每三年到企事业单位轮训一次,学校承担“双师型” 教师培训的全部经费2)制订并实施教师学历提升方案,学校承担学费 的50%以上,学历未达到规定要求的教师全部参加学历提升教育,并与所 教专业对口3)制订并实施专业带头人和课程带头人培养方案,培养对 象明确并形成梯队,有专项的培养计划和经费,有相应的奖励政策基本符合为B(1)或(3) 不符为C(2)不符为D 3.4师德师风(1)重视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和道德修养,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才观和价值观,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2)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法律 法规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规定,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和工作业绩定 期进行考核3)近三年教师无违法犯罪、体罚学生、败坏教师队伍声誉 等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现象发生基本符合为B⑴或(2)不符 未C(3)不符未D4.科研 工作4.1科研管理(1)学校科研机构健全,并配有专职人员,成立了院长担任组长的科研 工作规划领导小组。

2)科研工作有制度、有规划、有措施、有经费(科 研经费占学费收入5%以上)3)应用技术研究项目占课题总数的50%以 上基本符合为B(2)不符为C(1)不符为D4.2教育教学研 究(1)学校领导重视开展高职教育、教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领域的研 究,有教研教改成果在校内推广与应用,成效明显2)近三年有国家或 省部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3个以上,有一定数量的校级立项课题3) 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研究论文10篇以上,教师年人 均论文0.1篇以上基本符合为B(2)或(3) 不符为C(1)不符为D☆4.3专业应用 技术研究与推 广(1)学校积极开展应用技术研究,近三年每个专业有应用技术研究项目1 个以上,并反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要求,具有一 定市场应用前景2)学校近三年有重点应用研究项目3个以上,并建立 了应用技术咨询推广机制,成效明显3)有地厅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项 以上或登记专利发明5项以上基本符合为B(2)或(3) 不符为C(1)不符为D5.德育工作5.1机构和制度(1)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机构、制度健全、经费到位2)贯彻落 实中发(2004) 16号文件精神,按规定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注重“思 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及时结合国家重大政治生活开展 德育活动学校升旗制度、主题班会制度执行较好,学校建有业余党校并 积极发展学生党员基本符合为B(3)不符为C(1)或(2) 不符为D 5.2德育工作针 对性(1)根据高职生源特点,开展理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纪教育、职 业道德和养成教育,成效明显2)制定并实施《高职院校学生日常行为 规范》,注重培养学生文明、礼貌行为习惯3)坚定学生成才信念,注 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诚实守信、敬业爱岗,注重培养学生交往沟通能 力和团队精神基本符合为B(1)或(3) 不符为C(2)不符为D5.3校园文化建 设(1)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有反映本校办学传统、办学特色、体 现高职教育内涵的校训、校歌、校徽2)领导班子形成高效、廉洁、民 主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教师形成了敬业、爱岗、爱生的教风,学生形成了 勤奋、上进、守纪的学风3)学生活动制度化、经常化,每个学年举办 一次文化艺术节、技能节、体育节,学生全员参加4)指导学生建立学 生社团,学生活动丰富多彩、积极向上5)校园整洁、绿化美化,建设 适量的能反映学校传统、当地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雕塑、壁画和宣传标 牌,学校建有便于开拓学生知识面的文化长廊、阅览栏,形成了管理育人、 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的氛围。

基本符合为B(1)或(2) 或(5)不符为 C(3)或(4) 不符为D6.基础设施设备6.1校园校舍(1)生均面积要求:校园面积^59m2,教室面积^2.3m2,宿舍面积^6.5m2, 工、农、林、医实习场所面积^8.Im2,文、财、体、艺^1.8m2o (2)学 校有独立的实验、实训场所,每个专业都有能进行项目教学的专业教室 每个实验实训项目的工位至少能满足一个教学班同时实习实训的要求。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