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谈昆明市城乡流动人口犯罪管理问题【管理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下载】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3.78KB
约7页
文档ID:233648522
浅谈昆明市城乡流动人口犯罪管理问题【管理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下载】_第1页
1/7

管理其它相关论文-浅谈昆明市城乡流动人口犯罪管理问题【摘 要】本文从昆明市流动人口及流动人口的犯罪现状入手,分析了昆明 市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提出了昆明市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的预防管理措施关键词】流动人口犯罪治理流动人口犯罪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在总的人口犯罪活动中,流 动人口犯罪占了绝大部份硏究和解决流动人口犯罪问题已经摆在了很重要的位 置,做好预防流动人口犯罪问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保护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安 全如何通过引导和管理充分发挥其正面作用,抑制和消除其负面影响,是整个 社会急待解决的问题一、昆明市流动人口的现状分析据有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昆明市外来务工人员有120万人左右其中到昆 明市务工并办理IC卡暂住证的就有80.23万人 > 主要集中分布在四城区 > 人数 为69.84万人,占总数的87% ;在其他县(市)区的有10.39万人,占总数的13% 从输出地看,来自省内的有33 • 14万人,占总数的41% >以昭通、曲靖、楚雄等 地居多;来自省外的有47万人,占总数的58.7% >以四川、湖南、贵州、浙江 为主从性别看,男性为51.32万人,占总数的64% >女性为28.91万人,占总 数的36% >男女比例为1.8 : 1。

从年龄构成看,绝大部分是中、青年劳动力,大 多是农村户籍人口从文化结构看,初中文化程度人数有60.16万人,占总数的75% ;高中文化程度5.21万人,占总数的6.5% ;其他14.86万人,占总数的8.5%° 就从事的职业来看,从事装卸、搬运、建筑施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人员有68.52 万人,占85.4% ;经商的7.75万人,占9.6% ;其他3.96万人,占5%二、 昆明市流动人口的犯罪现状分析昆明市流动人口犯罪呈现地域性特点在昆明犯罪的流动人口中昭通市人较 多,其中又以昭通市的镇雄地区的人最多目前在昆明打工的镇雄人就有10多 万据调查,在昆明的黑社会帮派里,外来的有“镇雄帮”、“东北帮”、“贵 州帮”等,治安刑事案件呈现明显地域特点云南省公安厅试行了 “驻昆联络警 官制度”,以在昆明务工人员较多的镇雄、巧家、彝良、会泽四个县做试点,由 这四个县公安局派出驻昆联络警官,协助昆明市公安机关对该县来昆的暂住人口 提供服务,实施管理,同时配合有关部门为暂住人口提供就业培训和就业信息, 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使流动人口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积极因素得到 充分发挥三、 昆明市流动人口的犯罪原因分析1 •流动人口规模和跨度增大是刑事犯罪活动的推动力。

从微观角度上说,务 工经商、学习、培训、婚姻迁移和随家迁移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从宏观角度 上说,城市建设的发展形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推力,区域间的社会、经济发展 不平衡,构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拉力地区间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在我 国历来存在,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导致了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从而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追加的动力2 •户籍制度及相关的法规政策性岐视是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城市 社会二元结构体制规制下的户籍制度成为“始作俑者”,许多外来流动人口已经 成为事实上的常住人口,却由于受城市户籍制度的身份限制,流动人口无奈地扮 演着“城外人”的角色农民户口”与“城市户口”、“城外人”与“城内人” 等的区别对待是引发城市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的导火线3 .流动人口犯罪与制度体制、法规政策、执法管理、文化心理特征等因素有 关流动人口存在文化素质低等特点,在管理的过程中不应该实行一刀切的政策, 要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策略,在流动人口聚集地多做一些普 法宣传政府应该提出更多的法规和和政策防止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的产生,在立法上要多注重保护弱势群体的利 益,让流动人口在生活的所在地有一种归属感和责任感,在这样的法规下,变被 动管理为主动。

四、昆明市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的预防管理措施1 •健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建立统一、具有权威性的管理机构,弥补流动法规调整范围狭窄、政出多门、 制约措施不到位、执行乏力等漏洞应该明确流动人口管理的重要性,健全流动 人口管理体制,明确规定流动人口及其单位和个人的权利义务,建立对流动人口 合法权益的保护措施;规范有关收费、申报登记、发证等操作程序,明确管理经 费来源和分配使用方法;明确规定输出地与输入地在协作关系中各部门应承担的 职责;明确对违规行为处理的权属部门及具体处罚措施2 •坚持谁用工谁员责、谁租房谁管理的原则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建立由户籍所 在地与现居住地人民政府共同负责、以现居住地为主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体 制流入地政府要把流动人口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完善工作制度,落 实管理和服务经费,实行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积极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 益流出地政府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和信息化建设,落实法律法规规定的奖励优 待政策按照“谁用工谁负责、谁受益谁管理、谁管辖谁服务”的原则,加强流 入地和流出地之间的信息沟通,健全流动人口双向管理、双向考核制度。

3 •加强与外来人员流出地政府联系,互通情况现代社会人口的流动性、融合性都比较强,在流动人口违法犯罪地域特点明 显的地区,流动人口输出地派出警察协助管理,这种保姆式的做法符合现代社会 的常态,“老乡警察”对老乡的情况更熟悉,更了解他们的想法,更容易沟通, 也容易寻找出有前科的容易犯罪的个体 ' 能将"事后协助”变为"事前协助”, 使当地政府最为深入、细致地了解流动人口间存在的问题,以及隐伏的安全隐患 如此,便在外来人口输出地政府、输入地政府和外来人口群体之间建立了沟通的 桥梁,将管理建立在沟通和信任的基础上无论是对外来人口的服务,还是对打 击犯罪等不良行为,都将因此而受益4•注重保护外来人口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发挥流动人口的作用外来人口同样是平等的社会成员,享有法定的各项公民权利,这些权利并不 因为身处异乡就改变尊重外来人口的平等权利是实现法治社会人人平等的前 提尤其在市场化时代,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是必然趋势,任何限制外 来人员的政策或行为,都与市场规则及法治精神相悖简单地将外来人口当作治 安隐患是缺乏根据的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活跃,必须以尊重市场主体的平等权利为基础对待外来人口以及其他市场要素,都需要逐步打破城际壁垒。

五、结论外来人口与本地市居民享有的权利越接近平等,城市越文明和进步,其市场 建设也就有了必要的法治基础从对待外来者的态度中,可以看到一个城市的文 明程度在社会主义快速发展的今天,打击犯罪问题是刻不容缓的,只有提供一 个安全的生活环境,才能使百姓对党充满信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参考文献:[1]T家祥•试论和谐社会理念下的流动人口管理[J].公安硏究>2005,(11).⑵袁才荣•浅论流动人口犯罪[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