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王园淦——调研报告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00.46KB
约12页
文档ID:233625237
王园淦——调研报告_第1页
1/12

南阳理工学院毕业设旅研报告题目:襄阳市卧龙镇生态文化旅游渡假区温泉度假森林详细规划姓 名: 王园j金学 号: 105040650057专 业: 城市规划系 另星 建筑与城市规划扌旨导教师: 赵瑞 起止日期: 2015年04月—、项目背景 2二、 基地概况 32. 1区位 3三、 资源条件分析 43. 1气候 43. 2地质地貌 43. 3 土壤 43.4植被类型 53.5野生动物 53. 6水体 53. 6农业 53. 7林业生产 6四、 基地现状分析 64. 1道路交通 64.2配套设施 6五、 旅游发展战略意义分析与评价 75. 1旅游发展战略意义 75. 2旅游发展分析与评价 8六、 调研存在的问题以及开发建议 96. 1现状存在的问题总结 96.2开发建议 10襄阳市卧龙镇生态文化旅游渡假区温泉度假森林详细规划调研报告调査人员:王园》金调查时间:2014年12月——2015年4月调査地点:襄阳市卧龙镇生态文化旅游温泉度假区及周边环境 调查方式:徒步实地考察、现场拍照、询问当地居民、网络查询等—、项目背景襄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地处鄂西北汉江中游,江汉平原与南阳盆地交接 处这里是湖北经济大三角(武汉、襄阳、宜昌)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第二大城市, 自古有“七省通衢”、“中原门户”、“天下腰瞽”等称谓,具有得“中”独厚、 南北交汇、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

襄阳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和 东汉汉光武帝刘秀的诞生地,有造型奇特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多宝佛塔,有号称 “华夏第一城池”全国最宽的护城河诸葛亮在襄阳隆中躬耕10年,刘备“三顾 茅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襄阳既是群雄逐鹿的古战场,也是历史文人骚客荟 萃之地,孕育了楚国诗人宋玉、战国时期政治家伍子胥,唐代诗人杜审言、孟浩 然、张继和宋代书画家米芾等文人名士,留下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历史贤达 雅士的足迹和传颂千古的诗章李白在《襄阳曲》一诗中写道:“襄阳行乐处, 歌舞白铜堤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近几年,全市大力开发了被确定为国 家名胜风景区的古隆中风景区,修建了代表鄂西北民居的仿古一条街,恢复了建 安七子之一王粲当年写下脍炙人口的名作《登楼赋》的仲宣楼,以及明王府、昭 明台,开辟了观山自然风景区、潭溪万山风景区、鹿门山自然风景区和邓城遗址 风景区杜甫诗曰:“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王维的《汉江临眺》 更是将悠悠汉江水融入了滔滔汉江情中,把汉江之美,襄阳之魅贯穿其中我国是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成为第三产业中的重点行业和非贸易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旅游业也被许多地区 确立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

发展旅游业的根本目的是围绕以人为本,构 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繁荣经济、增加就业、致富百姓,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 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愉悦人们的身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带动作用作为 一个“富民产业”,开发一个景区,可带富一方群众;作为一个“先导产业”, 有助于促进对内对外开放;作为一个“无烟工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 域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是拉动消费、 促进投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先驱产业;作为一个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 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服务产业随着生活水平及生活品位的提高,观光旅游正在逐步向休闲旅游转型当人 们的脚步开始慢下来,'泡温泉'就成了一个让人身心舒展的上好项目由于温 泉有医疗保健等诸多功效,且大多在田园乡间,加上城市私家车的普及,周末去 温泉度假一番已经不是可望不可即的事情,而且天气越冷,温泉对游客的吸引就 越大二、基地概况2. 1区位襄阳是湖北省第二大城 市,已有2800年的建城史,是楚 汉文化的发源地、楚国都城所在 地;襄樊还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 市、中国魅力城市。

襄樊是华中、 西北、西南交通网络的中心,是 连接东西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 襄阳市卧龙镇生态旅游度假区位于襄阳城西13公里处,距城市中心15分钟车程, 紧邻国家级风景区隆中,规划地位于湖北省襄樊市襄城区卧龙,距离中心城区仅 10余公里,紧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古隆中风景名胜区本次规划范围是襄阳市卧龙镇生态旅游度假区温泉度假森林,项目规划用地 总面积为129. 5公顷三、资源条件分析3. 1气候襄阳市卧龙镇属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气候过渡区,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雨适中,雨热同季等特点,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越的气候 条件,年平均无霜期为241天,年均降水量87& 3毫米区境内日照充足,年均日 照1987小时,年均气温15. VC-16. 9°C之间3. 2地质地貌卧龙镇面积283平方公 里,耕地面积8. 2万亩,山林 面积13. 6万亩,滩涂面积4万 亩襄城区卧龙镇地处汉江 南岸,隆中山北麓,位于襄 阳市城区西十公里处,其名 来源于汉水改道北行,淤泥 堆积而成的一个泥巴嘴子, 后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小集 镇,群众称之为“泥嘴”而将泥嘴镇更名为卧龙镇更符合该镇的镇情,因为该 镇现辖有卧龙办事处,设有卧龙居委会、建有卧龙街,还有卧龙坑等近50条关于 卧龙的美好传说。

卧龙镇2001年底区划调整由原襄阳县划归襄城区3.3 土壤基地主要为黄棕壤的黄胶土、老黄土,质地粘重,透水性差,土壤易受侵蚀 如何改善土壤粘重,保水性,透水性,增强土壤肥力低是基地建设的重点3. 4植被类型襄阳市卧龙镇有维管束植物189科828属1698种;其中蕨类植物93种, 隶属27科50属;种子植物1605种,隶属162科778属境内珍稀植物资源丰 富,初步调查有国家级珍贵树种61种,其中国家一级珍贵树种有红豆杉、南方 红豆杉、银杏、琪桐、秃杉、钟萼木、香果树、水杉8种,国家二级珍贵树种有 秦岭冷杉、大果青扌千、蒐子三尖杉、厚朴、鹅掌楸、香樟、杜仲、大叶樺、楠木 等16种;湖北省级珍贵树种有三尖杉、粗椎、蜡梅、白皮松、小勾儿茶、黄檀、 银鹊树、楸树、紫斑牡丹、南紫薇、大叶冬青、黄杨、阔叶女贞等37种;有国 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0多种发现有地径57公分、长1500米的世界罕见的古 老藤本植物——常春油麻藤3. 5野生动物按保护级别分属于国家一、二、三级保护的野生动物分别有10种、50种和 190种襄阳市有野生动物268种,其中鸟类151种,兽类60种,爬行类34种, 两栖类23种按保护级别分,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金钱豹、梅花鹿、林麝、 白鹳、中华秋沙鸭、金雕等10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马鹿、猶猴、黑熊、 红腹锦鸡、鹰类等50种,国家“三有”(即有益的、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有科 学研究价值的)保护和湖北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68种。

3.6水体地块内有长冲水库,水库周围自然 环境优美,无任何污染3.6农业全镇种植水稻5. 9万亩,总产量达到31477吨,小麦面积5. 5万亩,总产量 达7980吨,2004年粮食总产量递增率为4. 3%;油料总面积达3. 99万亩,总产 量达6332吨;在油料生产中,油菜籽2. 66万亩,总产量达3314吨;花生9530 亩,总产量达2762吨与中国农科院油菜作物研究所、武汉市农科院西甜瓜研究所、湖北省农业厅 种植处、湖北种子集团公司、湖北中香米业公司、襄阳正大公司、沈阳农科院、 襄阳市农技推广中心等八家单位合作,全镇年制种面积1.5万亩,其中油菜1.3 万亩,玉米1500亩,水稻1000亩,其它500亩其中年生产种子油菜种子150 万斤,鱼穗玉米种150万斤,水稻种40万斤,其它种子15万斤,合计生产种 350万斤,创造产值1000万元以上,为民增收320万元,亩增收200元以上 涉及全镇19个村,为民增收320万元,亩增收200元以上成为全省制种第一 大镇3. 7林业生产全镇有山林面积14万亩,现170多家公司集团及个人私营业主参与全镇林 业大开发,2003-2004年,滩涂造林1. 4万亩,退耕还林5400亩,成片造林8000 亩,四旁植树30多万株,营建绿色通道三条,总长达31公里,两年实现产值分 别为1205万元和1427万元。

四、基地现状分析4. 1道路交通4. 1. 1对外交通北部紧邻S303省道,省道贯穿 整个卧龙镇地理位置优越,区位 优势明显4. 1. 2内部交通a. 机耕路:硬化铺装,现状承担主要车行交通,规划作为景区主要游线b. 乡村路:裸土路面,规划加以改造,拓宽道路,完善道路铺装,将其作为 景区的主干道c. 小路:裸土路面,规划加以保留,可作为游客健身休闲的步行游憩道内几乎无外来游客4. 2配套设施地块内现有一个凤 凰温泉度假旅游区,包 含“超五星”酒店、温 泉浴城、休闲汤都、SPA 水疗中心、等数种生态 休闲度假旅游业态,是一个集休闲、养生、度假、旅游、怀古、等多功能于一 体的世界顶级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五、旅游发展战略意义分析与评价5.1旅游发展战略意义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与建设旅游经济大省 的战略目标,将旅游业发展全面融入到大力建设“创新创业湖北、绿色生态湖北、 和谐平安湖北”之中,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旅游型新农村建设力度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品开发为中心,以建设旅游目的地为重点,着力打造“鄂 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品牌,加快我省的生态旅游建设步伐,以生态文化旅游为龙 头,引领绿色、蓝色、古色旅游全面发展,带动工业、农业、文化等各类旅游快 速发展,以集约经营和质量效益型增长为核心,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和旅游核 心竞争力,推动全省旅游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作为襄阳市绿色生态观光旅游基地建设的一部分,本项目开发积极响应“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定位战略,是湖北休闲养生旅游度假市场的稀有品 种,它的开发必将推动襄阳、乃至湖北休闲养生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实现 区域旅游业的共同发展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关心支持下,卧龙镇委、镇政府大力实施“旅 游活镇、旅游兴镇”战略,以古隆中三国文化为依托,以“智慧之源、九天圣 境、山水卧龙”为理念,围绕“木牛山凤凰山水温泉休闲度假旅游风景区、卧 龙九天玄女娘娘洞溶洞群旅游风景区”等两大景区建设,确立了 “建山水园林 重镇,兴旅游支柱产业”的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大打资源牌,走特色路,把旅 游业作为兴镇富民的支柱产业来培植,通过引进大公司集团参与我镇旅游资源 及景区的大开发,优化三产,提高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实现以三 产服务业促一产带二产经济发展模式该项目建设是襄阳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项目建设充分展现襄阳 旅游产业的比较优势,是襄阳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将极大地提高襄阳 乃至整个鄂西文化旅游圈的旅游品位,有利于卧龙镇作为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 和开发,提升襄阳旅游整体形象,带动新一轮投资热潮迎接城市辐射是卧龙 镇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卧龙镇生态休闲温泉旅游区”建设是对接城乡的突 破口。

保护地块的生态资源,必须减轻其湖泊压力,这样才能使地块的生态保护 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地块生态旅游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地块区内人与自然的 和谐相处卧龙温泉度假区是篇大文章”,卧龙温泉度假区的生态旅游必须 先规划后开发,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三者协调发展省林业合 理开卧龙温泉度假区生态旅游资源,改变规划区内及附近群众的生存现状,建 设和谐卧龙温泉度假区保护、改善、利用和提高湿地生态环境,不仅有利于 提高其旅游价值,更可以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5. 2旅游发展分析与评价以资源。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