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提高在用汽车前照灯检测合格率技术途径摘要:本文通过对在用营运车辆进行综合性能检测时前照 灯发光参数不合格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加强维修质量管理、 正确选用调整车灯、规范执行检测工艺、完善检测设备功能 等解决途径来提高前照灯检测合格率关键词:汽车前照灯使用维护检测技术措施前言:前照灯作为汽车安全部件之一,其性能好坏直接 关系到车辆的行驶安全因此,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 标准中,对其使用和维护、检查都作了强制性要求如《机 动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GB7258-2004) 8.4条和《营运车 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2001) 8. 1-8.4条, 同时还规定了相应的检测方法但基于大部分车辆驾驶人和 维修人员对前照灯配光特性的了解不够,对其工作性能重要 性认识不到位,而致有相当一部分车辆的前照灯工作参数达 不到国家标准的要求据资料介绍,前照灯整体参数的检测 合格率仅在10%左右,而前照灯光束照射位置的检测不合格 率尤为严重,占不合格数的70%以上,其危害性是不仅不能 发挥前照灯的应有功能,影响到车辆驾驶人在夜间行驶时对 前方道路和环境的观察,还会对对面来车和路边非机动车及 行人的视觉产生不正常干扰,威胁到行车安全。
为此,我站 根据扬州市运管处的部署,就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过程中 前照灯合格率情况开展了专题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 下:一、 前照灯检测合格率的现状经对2010年1月至9月对来我站进行综合性能检测的 100辆次营运车辆进行调查统计,汽车前照灯总体检测合格 率为5%,详细情况见附表二、 导致汽车前照灯检测参数不达标的原因经过统计分析,汽车前照灯检测结果不合格的原因主要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分布情况见下表:汽车前照灯检测结果不合格原因统计表影响因素发光强度不合格照射位置不合格1、前照灯质量低劣、性能下降汽车前照灯由光源(灯泡或灯丝)、反光镜和透光镜以 及灯架等部分组成,其中光源、反光镜和透光镜质量的好坏 以及相互位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前照灯的发光性能但 是,对于汽车上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部件之一,汽车前照灯 的产品质量却不容乐观,国家质检总局2004年对上海、江 苏、浙江等地32家企业的32种产品抽查结果表明,产品抽 样合格率仅为78. l%o而同年4月,北京市质监局公布了其 对汽车前照灯配件市场的抽查报告,报告显示:产品质量抽 样检验合格率仅为36. 7%o江苏省工商局同年9月也向社会 公布了车用灯具的,共有12家经销单位抽检出了不合格灯 具,其共同特点是,不合格灯具的配光性能均很差,对用户 的潜在危害很大。
而由于车辆使用者缺乏专业知识,对汽车 灯具的优劣情况判断能力低,加之部分配件供应商和汽车维 修经营者唯利是图,销售和使用假冒伪劣产品,将不合格灯 具安装在车辆上,使前照灯的发光参数达不到规定的要求 具体表现为:灯泡制作粗糙、光源不在反光镜抛物面的焦点 上、反光镜抛物面不规范、透光镜形状不符要求等,从而直 接导致前照灯不能形成光束,灯光暗淡、灯光照射位置不准 等现象此外,有些车辆前照灯因使用时间过长、外力影响 等而造成透光镜破裂、反光镜表面反光物质脱落、灯内进水 情况,也影响到灯光的发光性能,在所抽检的车中,出现上 述情况的车辆有18辆,占总数的18%o2、前照灯安装、调整不当为保证前照灯在车辆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可靠照明作用, 前照灯均采用专用灯架与车身相连并可调整其与车身的相 互位置,以适应行车需求但由于现代汽车行驶速度普遍较 快,车辆使用人为保证行车安全,使前照灯能照射更远的距 离,人为地将前照灯远光光束调高;加之车辆装载货物或旅 客后车身高度下降,灯光照射距离缩短,基于上述安全行车 方面的考虑,车辆使用人也倾向于将前照灯光束调高,因而 导致车辆在检测时,相差参数不合格另外部分车辆使用过 程中使用人检查不勤、保养不当,造成车辆前照灯调整螺钉 脱落、调整弹簧漏装等情况,甚至用铁丝替代固定螺栓,更 有甚者直接将灯架焊死,导致前照灯无法调整。
此类现象在 使用年限比较久的车辆上发生较多,约占不合格车辆数的 54%,为前照灯光束照射位置不合格的主要原因3、 车辆技术状况下降采用自动控制的检测系统中,前照灯校验仪在对前照灯 光束照射高度检测时,是以系统数据库中的标准灯高为检测 基准的,这就要求被检车辆的车身周正参数符合规定但是 车辆在实际使用中,会因零部件的机械疲劳和磨损、维护措 施的不及时等因素而致其技术状况发生异常变化,从而对前 照灯的检测结果产生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车架变形、轮胎 气压不准、悬架变形等因素导致车辆左右高度不一致,进而 影响到前照灯光束照射方向的变化;车架变形、车桥移位、 驾驶室变形也会影响到前照灯光束的照射方向;此外,由于 汽车供电系统发生的诸如蓄电池容量不足、发电机工作不稳 定、电源连接线接触不良等故障还会影响到前照灯的发光强 度虽然上述原因导致的不合格数较少,占16%,但会影响 到车辆使用的可靠性,故而在车辆外检时应加以重视4、 车辆检测过程不够规范检测过程对前照灯检测结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 方面:一是被检车辆与灯光检测仪之间的相对位置,包括距离 和角度两个因素检测距离的准确与否不但会影响到前照灯 发光强度的大小,还会对前照灯照射位置的检测结果产生影 响,由于在灯光检测时,为了便于自动控制,一般设置两对 光电开关来保证其检测距离,而这两对光电开关相对于前照 灯检测仪的距离为l±0.1m,而大部分车辆前面最突出部位 (保险杠)到前照灯的距离通常为0.1〜0. 2m,两者相累积, 前照灯检测时,其检测距离在1.0〜1.3m之间变化,虽然对 大多数车辆前照灯的发光强度检测结果无实质性影响,但对 于一些发光强度接近于临界值的车辆还是会造成检测不合 格的现象。
加之部分车辆为增加车辆的安全性,在车辆前面 加装防撞杆,使前照灯与车辆前部最突出部位距离进一步加 大,导致检测距离变化较大,检测结果不能真实反映前照灯 的实际工作状况,造成发光强度不合格同时由于检测距离 发生变化,前照灯光束的照射偏移量也相应产生误差经计 算当检测距离由lm增加到1.3m时,光束偏移量会产生30% 的误差,若按GB7258规定的偏差值170mm和350mm计算, 误差值分别为51mm和105mm,显然已超过《机动车前照灯检 测仪检定规范》(TG745-2002) 44mm/10mm的限值被检车辆如与灯光检测仪之间的角度不准确直接影响 到前照灯左右偏移量测量值如不使用摆正器,即使很有经 验的引车员也很难保证停车时车辆纵向轴线偏斜在±2?以内,而由此造成的偏差最大可达到土349. 2mm/10m (计算公 式为:偏差值=10X 1000X tan a o a为偏斜角),已接近 7258所规定的最大临界值350 再加上前照灯检验仪本身所产生的示值误差土44mm/10mm,两者叠加,车辆前 照灯光束的偏移量检测很难合格(在调整正确的前提下), 以上结论经实践检验均得到验证二是检测场地的平整度和检验仪本身的可靠强度。
检测 场地车辆停放区域平整度偏差过大,会直接影响到被检车辆 前照灯上下方面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假如,被检车辆与轴距 为3m,地面前后高度差为3cm,由此造成的理论检测误差为 0. 03/3,反映在检验仪上的偏差为10cm/10m假设前照灯高 度为0.8m,则根据GB7258要求,其合格范围(其他机动车) 应为:近光灯灯高为48-64cm,允许偏差范围为16cm;远光 灯灯高为64-76cm,允许偏差范围为12 cm由此可见 10cm/10m的偏差值虽然未超过标准规定的允许偏差范围,但 是如与其他影响因素叠加,还是很有可能造成前照灯光束照 射位置参数检测结果不合格因而为减少这一影响,对停车 检测区域地面水平度偏差应严格按照《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 能力的通用要求》(GB/T 17993-2005)规定,控制在3.0%此外,由于前照灯检测仪的周期为一年,而在实际工 作过程中,前照灯始终处在一种较频繁的移动状态,震动对 仪器的影响不可避免,久而久之会使受光箱偏离仪器检定时 设置的初始位置,从而造成测量上的偏差,若受光箱透镜偏 离初始位置大于15',则已超出仪器的示值误差44mm/10mm, 即使被检车辆的前照灯光束正常,位置正确,但检出的结果 也已经超差了。
我们通过对在用的前照灯检验仪对同一辆车 辆、同一个引车员、使车辆停放在同一位置不动的情况下进 行两次大灯光强与偏差的测量,两次测量的结果差均超出了 该仪器的示值误差在实际检测过程中,还会出现仪器还未到达灯光区就开 始测量,造成仪器追不到灯光,不能正确读取数据;还有仪 器还没有完成测量之前,就停止仪器进行自动追踪,所读取 数据不能反映被检前照灯的真实状态,从而造成检测结果不 正确此种现象主要是由于计算机自动系统工作不可靠而造 成的三、提高前照灯检测合格率的途径1、车主应提高对前照灯发光性能不符要求给车辆行驶 安全带来不利影响严重性的认识,力求做到:(1) 不使用劣质产品,车主在选购汽车灯具时不要只 注重产品价格,应尽可能选购一些知名厂家的产品,不要使 用非标灯泡在购买灯具时应仔细目测灯具表面质量,对灯 泡、光电参数、配光性能和光色不能现场鉴别的,应索取产 品检验报告2) 勤检查保养车辆,车辆在使用过程中,车主应根 据运行情况,定期检查前照灯的各项性能,如发现灯光亮度 变暗、光束不集中、透光镜破裂、反光镜表面反光物质脱落、 灯内进水、灯泡与插座及导线接触不良等情况,必须及时到 专业维修厂家进行维修。
3) 慎选择维修厂家,车辆在进行定期维护时,尽可 能选择设备完善、管理规范的企业,维护过程中,车主应当 主动要求维修厂家按工艺规范对车辆进行维护作业,以确保 车辆维护竣工质量,提高检测合格率2、 汽车维修行业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维修企业经营行为 的监督,通过采取服务质量招标等形式,确定营运车辆维护 单位,并向社会公示,以供车主选择,对部分资质条件差、 技术力量弱、管理水平低的企业采取必要的行政管理措施, 以从根本上减少车辆漏保、漏修现象的发生,真正实现车辆 定期维护的目的3、 汽车维修企业应强化内部质量管理,提高执行汽车 维护工艺的自觉性要通过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完善质 量检验制度,规范质量检验流程,加强员工技术培训,建立 奖惩机制,以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主动严把质量关,促进 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配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制订科 学的维护工艺,严抓车辆的竣工检验,就一定能提高车辆前 照灯检测合格率对于一些暂时不能配备灯光检验仪的企 业,在车辆维护竣工后,可利用墙壁代替屏幕对前照灯光影 进行初步调整,达到技术要求后再送检,以保证检测合格率 根据我们对部分维修企业的调查了解以及对其送检车辆的 分类统计,规范执行维护工艺、认真开展检验工作企业的送 检车辆前照灯检测合格率达到60%,远远高出其他企业。
4、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机构要强化自身的管理,认真贯 彻落实有关国家标准,努力规范执行检测工艺,科学公正开 展检测工作,最大程度减少因设备、场地、人员等因素而对 检测结果的影响一是要加强对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其操 作技能,明确责任心,对外检过程中明显不合格车辆应制止 其上线检测,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按操作规范执行,尽量减 少人为误差;二是要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对灯光检验仪 应严格按照使用手册要求进行定期维护,及时排除出出现的 故障,保证其运行正常除按期进行年度计量标定外,可能 的情况下,应定期有针对性的对仪器的工作性能、精度、误 差进行期间核查,以确保仪器的准确可靠另外,每天检测 工作开始之前,必须将灯光校验仪透镜镜面上的灰尘擦拭干 净,以保证前照灯发光强度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三是要对检 测工位进行合理布局,减少环境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有 可能的情况下,可以结合检测站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