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关于物理课程改革的思考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2.42KB
约4页
文档ID:233565713
关于物理课程改革的思考_第1页
1/4

关于物理课程改革的思考关于物理课程改革的思考摘要:物理教学的历史是一条连绵的长河,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是 一个永恒的主题新中国成立后50年中,中学物理课程进行了多次 改革,这些改革凝聚了大批物理教育工作者的心血,构筑了中国物理 教育不断前进的阶梯,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中国是一个大国,一个大 国的教育创新不能没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同时中国又是一个文明古 国,一个文明古国的教育创新必须继承和光大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 否则无法与时俱进因此,必须在中西教育思想观念的撞击和中华民 族教育思想观念的古今流变中,去观察和思考中国的教育创新问题 承华夏传统,纳回海文明一、物理教材逐渐走向成熟、走向完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人们对教材的需 求(如横向、纵向……)不断地增加,原来的教材已不适应时代的要 求,所以课程改革是势在必得的2003年人教版物理教材打破了以 往教材单一、枯燥的局面,原来的教材比较孤立,教材与生活的联系 很少,不同领域之间几乎没有相互渗透,不同科目间好像筑起了一道 道围墙,各自在自己的范围内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现在的课改已打 破了一道道障碍,彼此之间敞开了沟通的大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学生的特点和孩子们认识事物的能力在不同领域进行渗透,这对于我 们的学生认识社会和提高自身的素质是很有帮助的。

举例子来说吧, 我们的学生到初二才开始上物理课,到初三第十章《质量》一节中才 学会使用天平,可现在的教材在小学二年级数学中就有提到,我小孩 所在班级对外公开课正好是这节课,我听了以后感触很多,他们虽然 没有像物理课里提到使用前,使用时应如何如何,但是他们几乎掌握 了使用天平,这不正是教材的宗旨吗?学习是为了应用2005年人 教版的物理教材在实践中不断成熟,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安排更加新 颖、完善,增加了一些贴近生活、贴近教学大纲要求的练习题,去掉 了一些老套、陈旧的练习题如原初三物理P8的第4题,现在教材 已删除还有原初三物理P35,探究课题是: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 响,现改为: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学生理解更容易了但有一个 地方我想提一下,去年初三课本P24有一个速度表的图,里面有两排 数字,当时我们的学生都很好奇外面那排数字代表什么,后来我让他 们查了资料,知道也是一组速度值,单位是英里/小时,并知道1英 里/小时=1.6公里/小时,原欧洲产的小汽车上常见到,这不正是物 理的一个很好应用吗?可今年的速度表只有一组数字了任何的改革 都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物理课程改革也一样,要不断地在 实践中接受检验,最后走向完善和完美。

二、物理教学应倡导自主学习,重视科学探究,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 费恩曼大师曾说过:“我们的责任是给未来的人们一付没有束傅的自 由的双手因此我们要让我们的学生会学、爱学教师应努力促进 学生与多种教学资源的直接联系,丰富和发展学习的内容,从而使学 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入自主学习的境界为了将教学的重心从 过份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移,改变学生一味被 动接受知识,缺乏自主获取知识的意识和途径的状况,新一轮课程改 革将“科学探究”列入课程标准,既是“过程与方法”培养目标的组 成部分,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在科学探究中更重视的是过程, 因为科学探究在教育中的主要作用是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 如初三物理P41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问:如果让小车从斜面 滑下,小车分别在光滑的木板表面和毛巾表面运动的距离如何?答: 同学们会根据生活经验回答:在木板表面运动较远这时教师有意识 地让小车从斜面的不同高度滑下,让他们看到小车在木板表面运动距 离小于毛巾表面运动的距离,这时同学们都会思考记住,必须让小车 从同一高度滑下同时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灵活应用启发往往可以收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启发是思维的点拔,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 况有意识地启发,有时还可以在课堂师生互动中急智启发,这必须要 求教师对教材是非常熟悉的。

同时在教学中应避免探究性学习不是一 个筐,不要什么东西都往里装整堂课什么问题都拿来探究一下,有 时会出现课堂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教师忙于一个个活动的组 织、展开,学生忙于热热闹闹、旁若无人的讨论在现实生活中,事 事都亲历、实践,既不方便,也没那个必要在我为间接的东西,在别 人、前人却有可能是直接经验的东西因而在充分尊重和调动学生已 有生活经验的同时,还要使他们超越自身环境和经验局限,利用已知 对未知世界进行探究和学习,把未知变已知三、 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生活、走向社会新课程提倡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强调课程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谋求科 学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和谐统一物理教学应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自 然现象和生活现象,探索和认识物理规律,并尽量把认识到的知识和 研究方法与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联系起来,体会物理学在社会进步中 的作用,从生活走向物理的一个重要含义是从常识走向科学,这是一 件发生在某综艺节目里的真实故事,主持人问:“为什么夏天下雨时 总伴随着雷电,而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答:“因为 眼睛长在前面,耳朵长在后面显然这个人并不知道声音的传播速 度和光的传播速度不一样。

在物理教学中,把常识之中模糊不清之处 提升到科学层次的同时,还要在这一个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 力在上初二物理第五章第二节《电流和电路》,事先要求他们预习 并制出一个简单的电动模型,很多男同学根据生活中已有的经验自制 了许多各式各样的电动模型,上课时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 课后他们愿意尝试更复杂的电动模型,这不就体现了 “从生活走向物 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吗?四、 物理教学应展现科学的人文价值科学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求真求实,人文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求善求美, 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尽管形成的背景,关注的对象以及涵盖的内容有 所不同或各有侧重,但是深层蕴涵的价值取向看,是沟通和互补的 共同的目标指向就是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有人把自然科学、人文社科 和艺术比喻为一个三棱锥塔的三个面,认为“当人们站在它的不同侧 面底部时,他们之间相距很远,但当他们爬到塔的高处时,它们之间 的距离就近多了在这里真善美将越发越近,并在最高点达到理想 的统一由此可见,我们以往在物理教学中对科学的人文价值几乎漠 视,只是因为我们所站的位置不够高没有科学精神的人文文化和没 有人文精神的科学文化都是残缺和扭曲的。

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充 分展现科学的人文价值。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