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就下银行抵债资产核算方式的探讨本文所称抵债资产,指银行债权到期后,由于债务人不能偿仍债务,银行将债务人,担保人或第三人的实物资产或财产权益用于清偿债务.从某种角度讲,银行妥当营运,保管及处置抵债资产, 做好抵债资产的核算以及列报工作, 可以有效保证银行的经济利益最大化,促进银行资产业务的稳固进展,提高银行贷款投向实体经济的积极性.下面,本文将进一步对新会计准就下银行抵债资产的核算实务进行分析和探讨.一,抵债资产简述〔 一〕 抵债资产的概念本文所称抵债资产,是指银行依据自己的战略导向,业务特点及市场竞争情形准入的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担保物.抵债资产有多种分类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类.一是从物的角度,分为不动产和动产两类.依据担保法规定不动产是指土地以及房屋, 林木等地上定着物. 动产是指不动产以外的物.二是从担保物权的角度,分为抵押和质押两类.抵押权主要分为一般抵押权和最高额抵押权.银行普遍接受的不动产抵押范畴有:房产全部权,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 〔 符合确定条件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 〕 ,林权等.银行普遍接受的动产抵押范畴有:船舶,车辆,机械设备等.质权主要分为动产质权和权益质权.银行普遍接受的动产质权多为具有较强的保值才能,变现才能,易储备才能,物理及化学性质稳固的存货类资产.银行普遍接受的权益质权多为具有较强公信力的第三方供应的仓单或提单,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学问产权,具有较强保值及变现才能的股权.三是从权益确定的角度,分为办理抵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质押登记和不办理抵质押登记两类.银行对于作为主要担保方式的担保物权,一般要求办理抵质押登记.银行对于作为帮忙担保方式的担保物权,视担保情形确定是否办理抵质押登记.〔 二〕 抵债资产的取得方式抵债资产的取得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协议抵债.银行与债务人,担保人或第三人协商一样,把其具有全部权,用益物权的资产,通过双方认可的评估方式确定价值后,偿仍银行债权.二是司法判决或仲裁抵债.多数情形下,出于各方利益考虑,银行与债务人,担保人或第三人无法达成一样协议,挑选通过司法诉讼或仲裁的方式解决债务纠纷.在判决或裁定生效后,担保物拍卖流拍的情形下,银行被迫接受抵债资产,用于补偿自身债权. 二,加强银行抵债资产治理与会计核算的重要性银行第一考虑以货币形式受偿,从严把握以物抵债的方式补偿债权.一般情形下,通过贷款的转期,减额续贷,展期,重组等多种形式,降低债务人偿债压力.对于债务人及担保人明确表示不能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偿债且不愿自行处置担保物的,银行通过拍卖,变卖担保物及其他非货币资产的方式实现债权.只有拍卖,变卖工作不能在拍卖规定期限或双方商定期限内完成, 银行才会接受以物抵债, 这是一种被迫的资产保全.但是,随着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以及银行对实体经济扶持力度的增加,近年来,银行抵债资产大幅增加,以物抵债逐步成为清收,压降不良资产的重要手段.实践说明,信贷资产的剥离速度远低于抵债资产的增加速度,抵债资产接收成本比较大, 治理风险比较高,变现时间比较长,处理难度比较大,处置缺失比较大.治理和盘活抵债资产,不仅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经济效益,竞争才能和进展,进而影响到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行和金融风险的防控工作.处理不当,会增加银行信贷业务的逆向挑选风险,降低银行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的信贷投入力度,降低银行资产流淌性,甚至面临监管惩戒.因此,加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强规范银行抵债资产治理,提高抵债资产变现才能,爱惜银行的合法权益,降低经营风险, 特殊是对盘活抵债资产,合理配置信贷资产规模,提升银行盈利水平,均起到关键作用. 三,银行抵债资产处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处置成本高,缺失大银行在处置抵债资产过程中,主要面临“三高”成本.一是费用高.抵债资产接收或处置 的过程中,需要缴纳两次过户交易税费,中介机构评估费用,拍卖费用等.如需保管的, 或者有特殊要求及安全隐患的,仍需要支出保管费,保险费,修理费等各类费用.二是协 调成本高.在进行抵债资产处置的过程中,银行需要担负的职责较多,需要和谐债务人, 担保人,法院,拍卖机构,中介机构,律师等相关机构和人员,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和 时间成本.三是差额缺失高.抵债资产在接收过程中,由于债权人众多,法院指定评估机 构等因素,评估价格往往高于市场价格,产生一次价值缺失.抵债资产在处置过程中,存 在剩余价值低,用途局限,折旧损耗大等问题,买方利用银行急于处置的各项内外部规定, 压低处置价格,产生二次价值缺失.〔 二〕 产权转让困难,限制条件多银行取得抵债资产的相关权益时,往往受到多种条件限制.一是受到原持有人的阻碍.原持有人以各种理由拒绝交付抵债资产,甚至非法营运,谋取利益.二是判决或裁定难以有效执行.曾经显现地方政府以维稳,保证经济进展为由,支持原持有人的行为,甚至阻碍银行正常开展资产保全工作.三是难以估计的产权纠纷及自然灾难,导致银行不能取得抵债资产的权益.〔 三〕 处置途径局限,时效性差银行在进行抵债资产处置的过程中,局限性较大.一是缺乏有效的流转平台.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约制,银行不能直接经营抵债资产,由于抵债资产种类繁多,银行难以找到合适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的托管机构或中介机构,除房产外,其他类型抵债资产二手交易不活跃,导致抵债资产变 成废品,空置,闲置,加速其折旧和贬值.二是高价值不行分割的抵债资产,处置时间长, 短时间内难以找到合适的买方.三是治理难度大.大多数抵债财产都是实物财产,种类繁 多,地域分布广泛,短期内难以变现,银行资产保全人员缺乏专业技术水平,使得治理难 成为继保全难之后的抵债资产其次大难题.四,新会计准就下银行抵债资产核算的几点建议〔 一〕 抵债资产取得的处理方式银行取得抵债资产时,在取得时点和公允价值判定上,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依据新会计 准就要求, 与该抵债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银行且其成本或者价值能够牢靠计量, 就可以确定取得.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存在抵债资产的全部权交付存在实质与形式不符的 情形,例如:法院判决某一房产属于银行,但是原持有人以唯独住房为要挟,拒不搬出,房产证已经变更为银行全部, 但是房产实物无法交付银行, 银行不能获得房产的相关权益.在此类情形下,抵债资产的确认应坚持“实质重于形式”的核心原就,当抵债资产全部权上 95%以上的风险和酬劳已经实现转移,即可确认.上述案例中,银行已经拿到房产证, 房产证作为房产持有和交易的唯独凭证,银行锁定持有房屋的风险和酬劳,可以直接将其确认为抵债资产.与原持有人后续进行的和谐活动产生的费用,作为保管费用处理.〔 二〕 抵债资产保管的处理方式银行应妥当保管抵债资产,保证其安全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对于有特殊保管要求的,应依据相关的保管规定操作,防止抵债资产显现重大价值缺失,防止造成其他直接或间接经济缺失,人员损害.经评估,将来缺失或危害发生可能性较高且支付金额庞大的,应购买财产保险.对于受到客观条件制约不能按期处置的,不行闲置抵债资产,应在不影响处置的情形下进行出租营运,租金计入“其他业务收入”.银行保管抵债资产不等同与自用抵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债资产,如需自用的,应依据相关规定办理固定资产购置手续,不能擅自依据抵债资产保管进行会计核算.保管期间,应做好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印花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等相关税费的账务处理工作.〔 三〕 抵债资产减值的处理方式银行不应回避抵债资产的减值问题,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和爱惜,每个季度应至 少开展一次账实核对工作,准时把握抵债资产实物形状及价值形状的变化情形,做到账簿 一样和账实相符,对影响抵债资产价值的风险隐患应做到“有预案,有预警,有措施”. 随着经济进展,技术进步,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抵债资产减值预备应遵循“应提即提” 的原就,假如在处置时一并计入缺失,对资产列报的影响较大.应重点关注三类减值预备 的计提情形:一是对于新入账的抵债资产,首次计提减值预备,应将入账价值与市场价值 进行对比,将评估价值虚高市场价值入账的部分准时计提减值预备.二是对技术更新换代 较快的抵债资产,不仅计提其自然损耗和折旧产生的减值,更应关注技术进步,产能剔除 导致的减值.三是对价格波动明显的抵债资产,分析其价格波动,精确估计减值计提比例.〔 四〕 抵债资产处置的处理方式银行取得抵债资产后,应当准时开展处置工作,尽早执行公开拍卖.对于特殊情形不能拍卖的,视实际情形通过协议,招标,打包,托付等形式尽快处置变现.抵债资产处置后, 银行确认不再拥有或把握抵债资产且相关的风险和收益已经转移,应准时终止确认.实际工作中,存在买方由于购买才能有限而实施分期付款或延期付款的情形.此时,抵债资产的终止确认应坚持“实质重于形式”的核心原就,当抵债资产全部权上 95%以上的风险和酬劳已经实现转移,才可以确认终止.对于能够确定已经转移风险和酬劳的,在签署协议收到首付款时,终止确认抵债资产并确认处置损益,分期付款或延期付款部分作为应收款项处理.对于不能确定已经转移风险和酬劳的,分期付款或延期付款部分作为应收款项处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理,仍需持有抵债资产,不能确认终止.五,终止语银行开展抵债资产的收取,治理,营运和处置工作,目前仍旧存在很大的困难.我们期望在新会计准就下通过优化,明确抵债资产的取得,保管,减值,处置的会计核算处理方式, 降低不实利润对银行业绩的影响,提升银行抵债资产的核算与列报表现,提升银行经营管 理决策水平,提升监管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推动银行资产业务的健康进展.参考文献:[1] 李相林,姚文婷 . 银行抵债资产的会计核算与所得税处理 [J]. 现代商业, 2021〔14〕 :240-241.[2] 董秀娟 . 对商业银行抵债资产会计核算问题的探讨 [J]. 现代商业, 2021〔14〕 : 30.[3] 王宝田 . 银行抵债资产的会计核算与所得税处理 [J]. 中国集体经济, 2021〔16〕 :123-124.[4] 李晓薇 . 关于银行抵债资产会计核算的探讨 [J]. 财经界 〔 学术版 〕 , 2021〔11〕 : 216.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