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语用失误调查及培养语用能力的实例研究报告

上传人:yh****1 文档编号:233239388 上传时间:2022-01-01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1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英语语用失误调查及培养语用能力的实例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高中英语语用失误调查及培养语用能力的实例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高中英语语用失误调查及培养语用能力的实例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高中英语语用失误调查及培养语用能力的实例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高中英语语用失误调查及培养语用能力的实例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英语语用失误调查及培养语用能力的实例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英语语用失误调查及培养语用能力的实例研究报告(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高中英语语用失误调查及培养语用能力的实例研究江门一中 倩文 【摘要】 语用失误是指由于不能认识到不同语言间的语用差异而导致的交际障碍。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当前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和中学生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指出其过于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而无视语用能力的弊端,并就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提出初步的解决策略,最后通过测试对这些策略的成效进展总结。【关键词】 语用失误;高中英语教学;语用能力一、引言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因此,对于中国众多英语学习者而言,能够很好地掌握英语这门世界上广泛使用的语言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在很多与英语本族语者交流的场合下,许多学习者甚至那些在英语语言

2、测试中表现良好的人都被许多问题困扰着。在所有这些问题中,语用失误是主要的一个。语用失误最初由Jenny Thomas提出,其涵是不能通过听到的话语来理解其含义。换而言之,语用失误是指由于不能够认识到不同语言间的语用差异而导致交际障碍,因此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目前,语用失误这一问题在我国中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群体中尤为明显。新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它的公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这一矛盾,但由于侧重于传授语言技能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根深蒂固,教师在课堂上无视语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又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得我们的英语教学陷入了学用脱节的为难境地。本文试图通过对所在学

3、校的学生进展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展统计和分析,对语用失误的具体表现进展归类,提出和实施初步的解决对策,然后进展后测,最后对解决对策的成效进展总结。二、文献综述:语用失误的界定William C. Morris1938在符号理论根底 (Foundations of the Theory of Signs) 一书中首次提出,语用学主要探讨的问题为符号语言与使用者译者之间关系。D.H.Hymes(1970)提出,语言学习的根本目标是培养运用语言进展交际的能力municative petence,而Bashman1990那么明确指出,交际能力由语法能力grammatical petence,语篇能力

4、textual petence和语用能力pragmatic petence组成。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Jenny Thomas1983是语用失误方面的先驱,她在跨文化语用失误中首次提出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的概念和定义,并把其分为 语用语言失误pragmalinguistic failure和社交语用失误(sociopragmatic failure)。语用语言失误指学习者所说的目的语不符合以该目的语为母语者的语言习惯,错误地把某一表达套用到目的语中;社交语用失误指因为不了解双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因此在语言形式的选择上导致失误,它与交际双方的身份、语域和话语熟悉程度有关。在中国,

5、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场研究跨文化交际和语用失误。1984年,黄次栋在语用学和语用失误中首次提出语用错误pragmatic error一词。他认为,学习一门语言,除了掌握它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注重在各种非语言语境在中语言形式的不用运用。因此,言语行为的语用知识应该在语境中教授给学生。这篇文章标志着国在语用失误方面研究的开场。然后,何自然和阎庄以中国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汉英语用差异调查为题作了一次调查。它以Thomas的理论为框架,分析了语用语言学和社交语言学两方面的跨文化语用差异。调查的结果反响,缺乏语用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知识是导致中国学生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因此,他们认为应该在课堂上以一定

6、的方式给学生讲解跨文化语用知识。王得杏1990的跨文化交际的语用问题一文介绍了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他指出,语用失误与文化和语言传统有着重要的联系,因此,文化差异是导致语用失误的根本原因。王认为语用失误指跨文化语言交际行为的中断,而要克制语用失误,必须提高两方面的能力:一是知道何为不成功的交际,二是能找出失误之处和补救方法。洪岗在英语语用能力调查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中指出,语言能力处于较高层次的与处于较低层次的学习者在交际中产生语用失误的数量几乎一样,因此,语言能力与语用能力是不完全对等的。他总结,要提高语用能力必须教授语用知识否那么语用能力将会维持现状。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已经有一些学者作了关于

7、语用失误方面的研究,但是,笔者发现这些研究大局部是针对高校第二外语英语学习者ESL或仅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用失误现象进展调查的,鲜有针对高中学生的语用失误现象进展研究的,而针对语用失误现象提出教学对策并分析其成效的就更少了。在这种情况下,笔者通过对所在学校高一年与高二级学生进展语用能力的调查,分析目前高中学生语用能力的现状,并针对其语用失误的情况提出初步的教学策略;经过一学期的实施,再对原高一学生进展后测,从而对教学策略的成效进展总结。三、前测:中学生英语语用能力调查3.1调查目的国已存在的关于语用失误的研究大局部都针对高校英语学习者或者从广义上探讨它对教学的启示。笔者试图对我国高中学生的语用

8、失误情况进展调查分析,提出和实施初步的教学对策,并通过后测对这些对策的成效进展总结。为了对学生的语用能力情况有所了解,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并对教学策略的成效进展总结,笔者对所在学校的两个年级高一和高二年级的学生进展了两次问卷调查,问卷问题选项设计为了考察以下几方面: 获得语言系统的知识后,是否能自然而然地会运用语言; 语言能力强的学生是否语用能力就一定强语言能力与语用能力是否完全成正比; 中国学生的语用失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2调查对象及材料本次问卷调查进展的时间分别为2007年1月8日前测和2008年9月2日后测。参加前测得对象选择了省重点中学江门一中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各222和186名学

9、生,而这些学生都是经过入学考试和分科考试后平行分班的,因此既保证其掌握了相当程度的语言知识,又保证其语言能力没有太大的区别。之所以选择在两个不同的年级进展调查,是为了进一步验证洪岗在英语语用能力调查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1991提出的语言能力强的不一定语用能力就强的结论。本调查的前测问卷参考语用学概论何自然,1988中的语用能力调查材料,后测问卷参考语用学:现象与分析冉永平,2006中的语用能力调查问卷。两次问卷分别由20题单项选择题构成,每题后有一个信心调查度量选择由0至3分为四个等级,为了使学生充分理解每题所描述的情境,把做题时的语言因素排除在外,笔者把题干用中、英两种语言来描述。题目的容包

10、括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前者测试学生对语言形式显示的语用含义的理解和自由运用或理解他人用意的能力,后者测试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交际者的语言习惯和特点的感知、认同能力及在不同的社交场合用得体、适宜的语言表达形式和行为表现的能力。需要说明的是,两类问题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社交语用问题有时也可看作是社会语言学问题,两者很难划一条绝对清楚的界限。为了使问卷更符合英语本族语者的语言和文化习惯,笔者将其交由来自英国的外籍教师Claire Ramsay和Antonia Paterson进展修改后发给学生作答。3.3调查方法进展语用调查,语料的真实性极为重要,因此收集语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虽然观

11、察法是被众多语言学家认为是最好的方法,但是在中取这种方法会受到多方面的限制:一、英语在中国是外国语而不是第二语言,因此很难收集到真实的语料;二、用录音形式采集语料的观察法,难以考察说话双方的关系、年龄、话题等影响语言形式的因素。考虑到以上原因,本文采取答卷形式,问卷分为两局部:第一局部要求学生先填写个人信息,包括所在年级、性别和平时考试测验的平均分围等;第二局部为正式答卷,让学生根据所设定的情境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作答。用这种问卷形式,可以把影响说话者的因素加以控制,在统计分析时提高准确率。此外,在每题后有一个信心调查度量,可以清晰看到学生在选择时的心态有必要时可以把某些乱选项排除在讨论之外,进

12、一步提高了调查的准确率。本次研究要进展两次调查,包括前测和后测,分别在2007年1月8日和2008年9月2日,参加调查的学生在前测进展时为高一和高二年级的上学期,而参加后测的为升上高二年级原高一年级的学生。本次调查前测的目的在于比拟高一年级与高二年级学生的语用能力区别。高二年级的语言能力比高一年级强,因此通过比照来探讨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是否成正比关系;后测的目的在于讨论经过了一学年语用能力训练的原高一年级学生的语用能力变化情况,从而对这种教学策略的成效进展总结。四、调查结果分析大多数高一年级的学生用了30分钟的时间完成调查问卷,而高二级学生用了27分钟的时间完成。对学生交上来的问卷采用了SPS

13、S统计软件以等距抽样的形式在高一、高二各班问卷中抽取35份进展统计,结果分析如下:4.1 语言能力与语用能力比照分析表1 调查结果总表NMinMaxSumMeanA13561541411.35A23571642312.09A33551440810.92A43551641611.68Avg.A1405.7515.52415.2511.51B13551742412.62B23561340911.06B33571441911.73B43561541511.59Avg.B140614.75416.7511.75A=高一年级 B=高二年级问卷的20个问题中,高一年级学生的平均失误率为11.51个,占总数

14、的57.55%,错误数总计最少为5个,最多为16个;高二年级学生的平均失误率为11.75个,占总数的58.75%,错误数总计最少为5个,最多为17个。由此不难看出,高二年级学生的平均失误率还比高一年级高出0.24个,而错误数总计最少和最多相比,两个年级并无明显差异,因此可得出结论:虽然高二年级学生的语言能力强于高一年级,但是在语用能力上却并没有显出优势。另外,笔者在280份问卷中随机抽出90份,根据学生第一局部填写的平时考试成绩围分类统计其平均正确率如下:表2 考试测验成绩与平均正确率010050成绩分/正确率%71.8%90-10068.1%80-9068.7%70-8071.3%60-7067.3%60以下考试成绩X围平均正确率表2再次向我们说明,语言能力强表现为考试测验成绩高的学生在语用能力上并没有表达出任何优势。虽然以上调查结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两个问题:一、它们再次论证了洪岗1991提出的语言能力强的不一定语用能力就强;二、否认了只要教语言系统知识,语言运用便自然而然地会了这一观点。4.2 中学生语用失误的表现形式下面选取高一年级的140份问卷进展细项分析:表3 细项错误分析题号选项正确选项正确率ABCD11042763C4%22431112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