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地质勘查规划(2021-2025年)

上传人:木** 文档编号:233239024 上传时间:2022-01-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72.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地质勘查规划(2021-2025年)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安徽省地质勘查规划(2021-2025年)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安徽省地质勘查规划(2021-2025年)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安徽省地质勘查规划(2021-2025年)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安徽省地质勘查规划(2021-2025年)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地质勘查规划(2021-2025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地质勘查规划(2021-2025年)(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地质勘查规划(2021-2025年)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地质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行性作用,依据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自然资源部关于促进地质勘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25年)加强新时代安徽地质工作实施方案安徽省矿产资源规划(2021-2025年)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省级地质调查“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等要求,制定安徽省地质勘查规划(2021-2025年)。本规划是组织实施全省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工作的重要依据。规划期限2021-2025年,展望期至2035

2、年,基准年为2020年。一、现状与形势“十三五”期间,我省地质工作认真贯彻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遵循地质工作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坚持统筹安全与发展,以新发展理念为统揽,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大力推进“358”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深入实施部省合作皖江经济带综合地质调查,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地质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地质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培养锻造了一批高层次专业人才。(一)工作成效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大幅提高。完成1:5万区域地质调查5幅、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29幅,基本实现全省基岩出露区、重点成矿区带全覆盖,完成全省“三稀”元素矿产远景调查、干热岩调查、浅层地热能调查等工作

3、,圈定找矿靶区313处,为地质找矿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基础支撑作用;开展深覆盖区1:5万综合地质调查试点,构建淮北平原覆盖区综合地质调查体系,探索建立支撑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调查新模式;编纂安徽省自然资源图集中国矿产地质志安徽卷,收录全省已发现的136个矿种1975处矿产地,全面总结了安徽省矿产资源现状,为我省矿产勘查开发与布局提供了重要依据。矿产勘查取得重要突破。新发现矿产地132处,其中大中型59处;新增备案煤炭资源量47.7亿吨、铁矿石3.97亿吨、铜金属量227万吨、水泥用灰岩17.7亿吨,超额完成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设定的目标任务。“淮南煤田潘集煤矿外围煤炭详查”评审备案煤炭资源量37.56

4、亿吨,荣获中国地质学会2019年度十大找矿成果奖;“宣城茶亭地区铜矿勘查”等8项成果被自然资源部评选为全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优秀找矿成果;茶亭铜矿、荷花山铅锌矿的发现实现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安徽段)新区、新类型找矿突破;开展老矿山“探边摸底、攻深找盲”,提高矿山资源接续能力,为15座矿山延长了服务年限。非常规能源产业化步伐加快推进。成立由分管副省长为组长的全省非常规油气推进领导小组,联合中国地质调查局成立长江下游(安徽)非常规油气资源调查协调领导小组,高位推进清洁能源调查科技攻关。先后实施页岩气调查井16口、参数井2口、压裂实验井2口,在宣城地区取得“三气一油”重大发现;淮南煤田新谢区块取得构造煤

5、水平井压裂采气重要突破,淮北煤田宿州区块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31.58亿立方米,煤层气经济可采储量14.94亿立方米;全省2000米以浅煤层气预测资源量5151.42亿立方米;皖江经济带地热调查划分出30处找矿靶区,为我省非常规能源勘查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地质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发布安徽省市县级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技术指南,完成25个县(区)调查评价,提交一批优质富硒土壤资源调查成果,池州市、庐江县、宿松县富硒产业综合产值达十几亿元,助力精准脱贫。部省合作开展综合地质调查累计投入资金12.62亿元,在皖江地区实施了239个综合地质调查项目,完成12市、11区、1县级市城市地质调查,成

6、果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效果明显;开展农业水文地质调查,支撑皖江经济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调查皖江经济带湿地地质环境现状并提出修复和保护建议;推进地质安全风险调查,评价皖江岸线稳定性及引江济淮工程南段地质环境,支撑重大工程建设。地质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获批建设自然资源部覆盖区深部资源勘查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安徽省深部资源勘查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非常规天然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7个省部级科技创新中心;创建院士工作站4个、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全省建立了14个市级卫星高分数据应用研究中心和2家县级研究中心;深部三维成矿预测和覆盖区综合找矿技术方法、深部钻探技术取得了新进展;培养大国工匠年度人物1人、

7、自然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2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1项、国家专利3项。地质勘查管理更加规范。印发安徽省公益性地质工作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安徽省公益性地质工作项目网络评审实施办法安徽省自然资源厅 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加强安徽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及资金管理的通知,修订安徽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勘查施工合同文本,规范省级财政出资地质工作项目管理。转发自然资源部关于促进地质勘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地质勘查活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强化地勘行业管理。稳步推进绿色勘查,编制安徽省地方标准绿色勘查技术规范,2个绿色勘查示范项目列为全国第二批绿色勘查示范项目。(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

8、地质工作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性作用有待加强。围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需求,开展地质工作的靶向性和精准度不够。二是全省煤、铁、铜等传统优势矿产资源保障能力需进一步提高,矿山后备资源不足。三是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矿产勘查空间受到限制,实现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需创新地质工作模式。四是矿业权市场受相关政策及外部环境影响,矿产勘查投入持续下降,矿产勘查成果出让受限,矿业权市场出现停滞现象。五是地质科技创新能力与新时代要求不相适应,地质工作队伍结构不够合理、人才短缺、专业设备陈旧,成为制约地勘单位发展瓶颈,需要深化改革,加强能力建设,建立完善地质工作服务体系。(三)面临的形势新时代党

9、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对地质工作提出新要求。能源和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关心的重要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能源资源安全、向地球深部进军作出重要批示。面对国际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和能源发展新趋势,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今年初国务院批准实施战略性矿产资源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为新时代地质事业的发展指明方向,提供了遵循。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对地质工作提出新需求。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

10、重的战略地位。按照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聚焦长江(安徽)经济带绿化美化生态化,全面加强生态修复,大力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重点任务,通过开展“一圈五区”资源环境调查、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地质灾害防治以及特色农业地质调查等地质工作,服务支撑“四化同步”“三地一区”和“十大新兴产业”发展,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主战场,充分发挥地质工作支撑作用,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作出新贡献。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转型发展对地质工作提出新挑战。探索地质工作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新模式,严守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资源利用上限,需要

11、全面提升绿色勘查、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和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充分发挥地质工作服务支撑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水资源管理、地质灾害防治的基础性作用,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绿色转型发展提供地质解决方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需要发挥地质调查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中的作用,加大清洁低碳能源保障力度,持续优化我省能源结构。新发展阶段对地质工作的内涵与外延催生新变化。通过多年来实践探索,我省地质工作服务领域实现从以服务矿业为主,向支撑服务矿业、民生改善、城市规划、防灾减灾、农业农村发展等方面拓展。工作对象由单一型矿产调查向山水林田湖草多门类自然资源调查延伸;工作范围由浅部向深部、由省内向国内、境外拓展;成果表达由

12、提供专业地质图件和报告向提供地质知识和地质解决方案转变;工作要求由重数量向重质量效率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地质科技创新带来新机遇。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促进地质工作转型发展提供源动力;向地球深部进军,推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钻探、分析测试技术快速发展以及地上地下空间资源合理利用;“三地一区”和“十大新兴产业”发展引领新能源、新材料矿产资源勘查新技术运用。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考察安徽时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

13、发展理念,坚持以地质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紧紧围绕全力支撑能源矿产资源安全保障、精心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的基本定位,大力推进全省战略性矿产找矿行动,深入实施省局地质调查战略合作,充分发挥地质工作基础性、先行性作用,解决新时代突出的资源环境和地球系统科学问题,努力实现长江下游(安徽段)清洁能源与战略性矿产资源找矿新突破,深入推进地质工作服务方向、指导理论和发展动力变革,在新的起点上促进地质工作转型发展,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做出积极贡献。(二)基本原则需求导向,强化保障。聚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地质工作在国土空间规划和开发保护、生态环境

14、修复、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的基础性、先行性作用,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和技术保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着眼提升地质工作经济和生态效益,统筹地质调查、勘查与区域经济发展、新兴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重点做好省局地质调查战略合作、战略性矿产调查与勘查。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现代化地质工作中的核心支撑作用,强化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创新,开展关键技术方法攻关,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运用,坚持用科技创新改造、支撑和引领地质工作,厚积发展优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为引领,加强生态地质调查,全面推行绿色勘查;加强清

15、洁能源调查与勘查,助力能源结构转型,强化地质固碳增汇机理研究,支撑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开放合作,成果共享。以开放促发展、以合作谋共赢,全面加强地质工作交流与合作;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建立务实高效的合作机制;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建立统一的地质资料信息共享机制和服务平台。(三)规划目标到2025年,地质工作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全流程服务基本实现数字化;地质工作服务支撑国家及省重大发展战略更加有力,服务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更加精准,服务保障能源和矿产资源安全更加高效。展望到2035年,地质工作全面实现转型发展,全流程服务实现智能化,支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转

16、型发展的能力大幅提升;战略性矿产资源和清洁能源勘查取得重要突破。基础地质调查程度大幅提高。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增加要素的基础上实现安徽沿江地区全覆盖,矿产地质调查效益明显提升,圈定找矿靶区50-80处。矿产勘查取得新突破。战略性矿产找矿行动深入实施,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10-15处,其中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2-3处。地质工作实现转型升级。绿色勘查技术规范建立完善,绿色勘查全面实施;地质工作领域不断拓展,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综合地质调查等迈出新步伐,支撑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地质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现代地质勘查技术体系基本形成,数字地质“一张图”基本建成,地质装备水平不断提升,科创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取得重大进展,地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规划期预期目标见专栏一、专栏二。专栏一地质调查规划目标指标类别指标名称目标任务指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