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经验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33238935 上传时间:2022-01-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经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经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经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经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经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经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谈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经验 凌浪摘要:教学过程中,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同的学情,采取各种各样多变的教学方法,就能有效地锻炼学生体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词: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策略体育教学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其作用的学科教学,学科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其教书育人的重要性。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這是教学的第一责任;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这是教学的同期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是教学的远期理想。胆量、勇气、自信心、成就感、耐挫力等等综合性的素质,可以通过体育教学,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培养学生成为适应社会的综合性人才。通过多年的体育教学,

2、我有以下心得建议:一、要完善农村学校体育教学体制体育教学不能单一的为了学区比赛或市上运动会而教学,毕竟参与比赛的是少数学生,特别是参加市级比赛的或更高级别比赛,这样把少数学生养“胖了,多数学生饿瘦了”。体育学科的教学特点,就是以增进身体健康为目的,以身体练习为手段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要确实保证学生身体练习的时间,教师要规范学科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教会学生身体练习的方法,提高学生身体练习的质量,要有计划的、系统的进行学科教学,要科学的适当负荷的进行身体练习,提高学生身体的质量,完整的进行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促进应试教育的健康发展。二、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身体姿

3、态以及习惯养成是体育教学中最基本的要求。体育教学,首先要从最基本的身体姿态和常规练习抓起,要规范学生的站立、端坐、行走的身体基本姿态,这是学习体育最基本的要求,通过常规练习,培养学生优美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身体习惯,展示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通过常规的集体队列训练,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集体荣誉感,增强集体凝聚力,体育教学中一定要强化常规练习,规范身体语言终身受益。三、身体练习要量化时间、适度负荷体育教学中,要体现教学的特点,精讲多练,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练习,要规范指导学生进行身体训练,要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适量负荷训练,提高身体练习的承受能力,发展身体驾驭练习的能力,促进身体健康发展。通

4、过体育教学,我发现是学生没有科学性、计划性的身体练习,学生的运动能力与文化学习不能同步发展,技术类的运动项目教学没有系统性,素质类的运动项目很薄弱,特别是中长跑的耐力项目,学生长途奔跑能力较差,究其原因,一是没有系统的身体训练。二是农村学生生存环境较差导致营养不良、体能相应较差,三是农村的应试教育突出,忽视体育教学。要想改变学生体能差的状况,首先是要从体制上强调 、重视体育教学;其次是每个体育教师要从自己做起,珍爱自己的学科,重视并规范体育学科的教学;第三要创造积极、自觉参与锻炼身体的氛围,激励学生自我锻炼,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身体的健康水平。四、合理

5、运用现有的体育教学器材农村学校的体育课,既无教材,又无较好的体育器材和场地,给农村体育教学带来了不便。所以,教师必须要充分挖掘教学资源,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利用现有场地开展教学。农村学校也有自身优势,只要教师充分发挥农村学校的资源优势,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例如要进行提高学生奔跑能力的训练,在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前提下,可以把学生带到校外的原野上进行上下坡追逐赛跑游戏。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又让学生在体验了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同时身心得到了锻炼,整堂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里是指条件具备的农村学校,杨家九义校还不具备)。自制简易的器材丰富体育教学。利用废、旧物品改善教学条件,是一个比较积极的好办法。我在教三年级学生提高投掷能力练习时,先让每人课前准备一张纸,上课时让学生想方设法把纸扔远,学生都很聪明,有的折成了飞机,有的揉成了纸团,开始了扔的练习。这样,在提高学生投掷能力的同时,又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只要我们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农村的体育课一定能上得丰富多彩,一样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四川省简阳市新市镇杨家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凌浪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