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33238133 上传时间:2022-01-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析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析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析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浅析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山东省昌邑市都昌小学 王春梅 山东省昌邑市都昌街办王耨小学 郝文花【摘 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民主气氛,鼓励学生敢于提“问题”。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欢迎学生提出问题,决不因学生问题的幼稚无理而取笑学生,要用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尽量缩短与学生的距离。在课堂上安排师生间相互提问,也安排学生间相互提问,形成教师问学生,学生问教师,学生问学生的多向交流。教师点拨诱导,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学生提问题是从模仿开始的,所以教师要做好提问题的言传身教。不仅告诉学生提问题的方法,也要做提问题的示范,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提“问题”。 在小组协作中培养学

2、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积极从事阅读实践,养成质疑问难的阅读习惯。【关键词】问题意识 多向交流 点拨诱导 敢于提问 质疑问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考,才能常有探索,才能常有创新。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正如教育界学者所说的,不能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学生不仅要“会答”,更重要的要“会问”。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有专家在中西方教育的比较研究中曾说:“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成没问题,全懂了,所以中国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

3、教师都回答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所以美国学生年级越高,越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也很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营造宽松和谐的民主气氛,鼓励学生敢于提“问题”学生不敢提“问题”,主要受师道尊严等传统思想的束缚,传统教育习惯于教会学生“听话”、“谦虚”,学生不敢提问,否则会遭斥责,被扣上“扰乱课堂”、“多嘴多舌”的帽子。因此,当学生有新的发现、新的想法也不敢提出来,于是乎不少学生常常你讲我听,唯唯诺诺,唯书是从,为师命是从。久而久之,“唯书”“唯师”的思想

4、痼疾犹如一块巨大的顽石把学生的创造欲望扼杀在摇篮中。著名的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想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和有奖赏的环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为此,在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一种真正的平等、和谐、民主的新型关系。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要尊重、理解、支持、赏识学生,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焦虑情绪,让他们充分表露灵性,展现个性。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欢迎学生提出问题,决不因学生问题的幼稚无理而取笑学生,要用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尽量缩短与学生的距离。要让每一个学生敢于提问而无后顾之忧。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必不可少的。课堂上教师必须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和谐的学

5、习气氛,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真诚的微笑、和蔼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学中要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的发问,即使学生提出一些很简单的问题,甚至是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尤其是学困生。破除学生怕提问、怕师生嘲笑的心理负担,让学生大胆地问一次。我在教学“钓”这个生字时,把“钓”写成了“钩”,(教学论文)一个平时不太爱举手的学生举起了手,指出错误,于是我热情洋溢地表扬了他,这个学生自信的风帆高高扬起,从此提问的热情也更高了。二、变单向提问为双向或多向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打破老师单向提问的常规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课堂上有教师的

6、提问,也有学生的质疑,师生相互提问,共同研讨。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导读前引导学生质疑,在讲授中加进学生的提问,在授课结束前再让学生质疑,以得到真实的教学反馈。通过双向交流,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在课堂上安排师生间相互提问,也安排学生间相互提问,形成教师问学生,学生问教师,学生问学生的多向交流。三、教师点拨诱导,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乔治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说:“重要的一点是可以而且应该使教师的问题将来学生自己也可能提出来。”但许多学生不知从何处下手提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适时点拨诱导,教给学生方法。学生提问题是从模仿开始的,所以教师要做好提问题的言传身教。不仅告诉学生提问题的

7、方法,也要做提问题的示范,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提“问题”。如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在初读课文阶段要求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而在精读课文时则要求学生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尤其是那些与中心紧密相关的词句。如教学三顾茅庐时,一个学生提出“谒见”用在下级见上级或见地位较高的人,刘备当时是皇叔,手中握有一定的兵权,而诸葛亮当时还是住在茅屋里的一个农夫,这儿用这个词是否恰当?这个问题就提得好,说明这个学生动了脑筋。通过讨论学生知道了这儿用“谒见”一词反映出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四、在小组协作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最初的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回答问题,还是提出问题,我都让小组成员讨论后一起说,锻炼他们的胆量,创造合作的机会。同时,我对每组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进行鼓励,对每组学生战胜困难和创造性的行为给予支持,努力营造出民主的氛围。随着时机的成熟,逐步将小组成员讨论后一齐说所提出的问题,过渡为由各小组的“发12下一页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