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版本的五年级数学教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33232418 上传时间:2022-01-0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5.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个版本的五年级数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各个版本的五年级数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各个版本的五年级数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各个版本的五年级数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各个版本的五年级数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各个版本的五年级数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个版本的五年级数学教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各个版本的五年级数学教案 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因此五年级数学老师要积极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每个五年级数学教师都要知道如何写五年级数学教案,它能够让老师的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五年级数学教案”,下面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五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 1.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

2、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运用: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 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二、新课讲授 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另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 师生共同复习长方形的特征。请同学们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得到右面这幅展开图。 (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

3、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然后师生共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得到右面正方体展开图。 (3)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展开图,看看哪些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中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观察后,小组议一议。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2)出示教材第24页例1。 理解分析,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这个长方体饭包装箱的表面积) 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

4、再分别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把每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3)尝试独立解答。 (4)集体交流反馈。 老师根据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板书。 方法一:长方体的表面积=6个面的面积和 0.70.4+0.70.4+0.50.4+0.50.4+0.70.5+0.70.5=0.28+0.28+0.2+0.2+0.35+0.35=1.66(m2) 方法二:长方体的表面积=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 0.70.42+0.50.42+0.70.52=0.7+0.56+0.4=1.66(m2) 方法三:(上面的面积+前面的面积+左面的面积)2 (0.70.4+0.5

5、0.4+0.70.5)2=0.832=1.66(m2) (5)比较三种方法,你认为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是找什么?这三种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 (6)请同学们尝试自己解答教材第24页例2, 集体交流算法,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解答计算正方体表面积的。 三、课堂作业 1. 完成教材第2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2526页练习六第1、2、3、4、6、7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掌握了长方休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板书设计: 五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

6、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谈话:我们每个学期都要召开家长会,如果是你爸爸来参加家长会了,你用什么方法告诉他你在教室里的位置呢? 2、指名学生汇报,预设回答:(我坐在第一组第二张桌子;我坐在教室中间的位置;我坐在第五行靠墙的位置)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一一点评 指出:要确定自己的位置,一个条件是不够的,至少需要两个条件。 3、谈话:今天我就要学习一种

7、简洁、新颖的方法来确定位置,想知道是什么方法吗?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例题图,提问:这是某个班级的座位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继续追问:谁能说说小军的位置? 预设回答:(小军坐在第4竖排第三个;小军坐在第三横排的第4个) 指导学生数的时候是从哪向哪数。 提问:如果我们不知道小军的位置,听了刚才同学的发言,能顺利地找到小军的位置吗? 谈话:这些方法都是正确的,但是你觉得用这样的方法描述小军的位置有什么不足之处吗? 预设回答(不够清楚,比较麻烦) (2)用数对表示位置。 出示抽象图,谈话:我们把刚才例题图转化为抽象图,你还能找到小军的位置吗? 第5行 第4行 第3行

8、第2行 第1行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1 2 3 4 5 6 列 列 列 列 列 列 谈话:实际上,在确定位置时,竖排叫列,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 横排叫行,确定第几行一半从前往后数(指图板书)。 小军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从左向右数第4列,从前向后数第3行) 像这样的位置我们可以用一个数对来表示(4,3) 让学生说说对(4,3)的理解 小结:(4,3)表示第4列,第3行,这样的数对包含两个数,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外面加上小括号。 (3)用数对表示位置。 课件出示问题:在抽象图中找出第2列第4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让其他学生

9、点评 继续出示问题:( 6,5 )在上图中表示第几列第几行的位置。 指名学生回答,让其他学生点评 回到例1教学用图,谈话:小军还有几个好朋友,你能用数对表示出他们的位置吗? 指名学生回答,并让他们说出表示什么 2、情境教学 (1)谈话:我们刚才学习了用数对来表示位置,那么家长会之前你能这个方法告诉你家长的位置吗?我们规定从讲台开始,从前向后分别为第一行、第二行;从教室的门开始,老师的方向从左向右分别为第一列、第二列。请大家每个人都想想自己的位置怎么用数对表示。 (2)同桌互相交流,说说自己位置表示的数对 (3)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位置和表示的数对,然后点评 (4)活动:出示数对,请相应的同学起立

10、 (1,4) (4,3) (2,2) (5,1) (7,5) (9,6) 点评:为什么 2.完成“练一练”。 (1)学生在书上完成1.2题。 你能找到第2列第4行的位置吗?有数对怎样表示? (2)(5,5)表示什么呢?是图上的哪个圈? 两个“5”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1题。 教室里的座位共有几列几行呢?第1列第1行是哪个同学的座位?用数对怎样表示你能说说自己的座位在第几列第几行吗?用数对怎样表示? 在小组中互相说说,并互相指其他座位说数对。 2.完成练习三第2题。 在实际生活中,也经常用数对确定位置。 你能悦纳嘎数对表示这四块瓷砖的位置吗? 追问:第3列的两块瓷砖有

11、什么共同特点吗? 第4行的两块瓷砖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写出的两个数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同一列的两块瓷砖,数对中的第一个数相同; 同一行的瓷砖,数对中的第二个数相同。 3.完成第3题。 (1)独立完成用数对表示每一块花砖的位置。 (2)在小组中交流花砖位置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3)汇报交流结果。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对你以后有什么指导作用呢? 板书设计: 用数对确定位置 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两个数的外面用小括号括起来。 五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5页例4

12、。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归纳、概括出最简分数的概念及约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对分数进行约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问:你能很快找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吗? 9和1815和217和94和2420和2811和13 2.提问:你是怎样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有几种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小结: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时,有两种特殊情况:一种是两个数成倍数关系,较小的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另一种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

13、是1。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4:把2430化成分子和分母比较小且分数大小不变的分数。 (1)学生先尝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进行约分。 方法一: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逐次去除分子和分母。 2430=242302=12151215=123153=45 方法二:用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分别去除分子和分母。 2430=246306=45 (2)教师:怎样进行约分? 引导学生概括出方法: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1除外)去除。 (3)指出:像这样,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板书) 约分时还可以怎样写呢?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第65页的例4。试着自己写一写。学生汇

14、报约分的写法,教师板书。 2.教师:45的分子和分母有什么关系?(学生观察后汇报:45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 教师指出: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强调约分时,要约成最简分数) 三、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叫最简分数和怎样约分。在约分时,可以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分别去除分子和分母,直到约成最简分数为止;也可以直接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去除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得到最简分数。用第二种方法比较简便,但是,必须要能看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板书设计】 约分 2430=242302=12151215=123153=452430=246306=45 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