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学经典选读模拟试题三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3211850 上传时间:2022-01-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37.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国学经典选读模拟试题三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2年国学经典选读模拟试题三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22年国学经典选读模拟试题三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22年国学经典选读模拟试题三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22年国学经典选读模拟试题三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国学经典选读模拟试题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国学经典选读模拟试题三(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学经典选读模拟试题三03 国学经典选读 -0001试卷总分: 100单项题 共 5 题,共 20 分 开头说明:终止说明: 1.4 分“存天理,灭人欲”是著名哲学家()提出的观点.A ,周敦颐B,朱熹C,王阳明D,程灏2.4 分哲学家()宣称“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把天人合一说法发挥到了极致.A ,张载B,朱熹C,陆九渊D ,王阳明3.4 分()记载了纵横家所崇尚的权谋策略和言谈辩论技巧,可以看做是纵横家理论的阐述和概括.A ,始终B ,大圣C,鬼谷子D ,淮南子4.4 分先秦名家“合同异”一派是以()为代表的.A,惠施B,公孙龙C,庄子D,老子5.4 分墨家以兼爱,非攻为其().A

2、 ,行政学说B,政治学说C,经济学说D ,规律体系多项题 共 6 题,共 30 分 开头说明:终止说明: 6.5 分白虎通的哲学意识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A,用五行论政治B,用天命论成败C,用三统论历史D,以因势利导释无为说7.5 分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先秦子学三晋派留意质实而简易的学术,其代表人物是().A,老子B,商鞅C,慎到D,韩非8.5 分先秦子学燕齐派的代表人物是()等.A,孟子 B,荀子 C,邹衍 D,淳于髡9.5 分元康玄学的代表人物是().A,郭象B,王弼C,向秀D,阮籍10.5 分()对天人关系的争辩,基本上可看做中国哲学关于天人关系的总结.A,韩愈B,李翱可

3、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C,刘禹锡D,柳宗元11.5 分墨家以()为其宗教思想.A,天志B,明鬼C,尚贤D,非命判定题 共 10 题,共 30 分 开头说明:终止说明: 12.3 分先秦时期,争辩名实仅是名家的专利.13.3 分玄学的学术基础是对论语和墨子等经典的说明.14.3 分庄子的修养立足于两个基点,一是心斋,二是坐忘.15.3 分荆楚派主要分布于今湖南,湖北,河南南部一带,以尚道,守雌,虚无为旨,荀子和庄子是这一派的代表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人物.16.3 分正始玄学主见 “越名教而任自然 ”.17.3 分朱熹和陆九渊同为南宋重要的哲学家,但二人的规律不同,陆九渊认为心

4、即理,被称为理学.朱熹认为性即理,被称为心学.18.3 分清中叶以后,随着西方学术的传入,子学有所变化,开头逐步向现代转型,显示出留意实学的倾向.19.3 分“白马非马 ”是先秦名家合同异派的标志性观点.20.3 分邹鲁派主要分布于今山东半岛一带,主要讲仁,义,礼,教化等,以孔子,孟子等为代表.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21.3 分王阳明将陆九渊心学理论进行完善和总结,并仿照朱熹的“求理于物 ”,提出了 “求理于心 ”的观点.问答题 共 1 题,共 20 分 开头说明:终止说明:22.20 分题干显示时间 :0 秒由子学看中西哲学的方法差异是什么?答:(不限字数)一是求道理与求学问的不同

5、.西方哲学留意追求对学问性的把握.而中国哲学追求的是道理.二是主体化和对象化的不同.中国哲学在争辩问题的时候,常常是将对象主体化.西方哲学常常接受对象化的方法,把要分析的事物作为客体,即把它作为一个客观存 在加以摸索.三是重整体与重个体的不同.中国哲学或者中国学术对万物进行争辩的时候是从整体着眼的.而西方哲学就重视局部.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 “中国哲学只见森林不见树木,西方哲学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四是重变异与重概括的不同.西方哲学强调使用计量的方法来分析,而后通过归纳或演绎将各种03 国学经典选读 -0002试卷总分: 100单项题 共 5 题,共 20 分 开头说明:终止说明: 1.4 分

6、()可以看成是汉初黄老学说的一个理论总结.A,淮南子B ,天人三策C,春秋繁露D,论衡2.4 分()把孟子所讲的“仁政”和“义”进展为“礼”和“法”.A ,老子B ,墨子C,韩非子D ,荀子3.4 分吕氏春秋是先秦()的代表作.A ,杂家B,阴阳家C,墨家D,法家4.4 分()的学说体系继承并总结了北宋理学的结论,而成为明清的官方哲学.A ,周敦颐B ,张载C,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朱熹D ,程颐5.4 分萧绎的()开头表达出三教合一的趋势,全书以崇儒为根本,以弘佛为援引,以尚道为旨归.A ,列子B ,文中子C,金楼子D ,刘子多项题 共 6 题,共 30 分开头说明:终止说明:6.

7、5 分竹林玄学的代表人物是().A,何晏B,嵇康C,王弼D,阮籍7.5 分元康玄学的代表人物是().A,郭象B,王弼C,向秀D,阮籍8.5 分淮南子的思想宗旨可概括为().A,旨近老子B,出入经道C,淡泊无为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D,蹈虚守静9.5 分先秦子学三晋派留意质实而简易的学术,其代表人物是().A,老子B,商鞅C,慎到D,韩非10.5 分先秦名家的著名学者有().A,邓析B,尹文C,邹衍D,吕不韦11.5 分吕氏春秋的思想主要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A,一诸说,弃封建B,隆君主,明时变C,天人感应,受命改制D,蹈清静,尚有用判定题 共 10 题,共 30 分 开头说明:终

8、止说明: 12.3 分正始玄学主见 “越名教而任自然 ”.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13.3 分荀子在人性论上强调性是恶的,并认为可以通过化性起伪使人转变性之恶.14.3 分朱熹和陆九渊同为南宋重要的哲学家,但二人的规律不同,陆九渊认为心即理,被称为理学.朱熹认为性即理,被称为心学.15.3 分中国古代哲学是环围着两大主题开放的,一是天人关系,二是心性之说.16.3 分荆楚派主要分布于今湖南,湖北,河南南部一带,以尚道,守雌,虚无为旨,荀子和庄子是这一派的代表人物.17.3 分墨家以节用,节葬,非命为其经济学说.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18.3 分程颢,程颐兄弟是北宋洛学的代表.

9、19.3 分玄学的规律基础是汉魏之际清议之风所带来的名实之辩.20.3 分老子认为天地运行的大道是不能被表达的,即便能把它说出来,那也不是表达了它极致的道理.21.3 分庄子处世的特点是顺人而不失己,无用乃为大用.问答题 共 1 题,共 20 分 开头说明:终止说明:22.20 分题干显示时间 :0 秒从子学的内容回答中国哲学关注的问题是什么.答:(不限字数)一是天人论.早在先秦,中国哲学就环围着天人关系问题形成了天道说,天命说,天志说和天德说.天人论是构成中国子学的理论基础.二是本体论.分为两个视角:其一是以道家为代表,争辩万物的本源,将道,无,太极,无极等作为万物的起源,并试图争辩起源的衍

10、生过程.其二是以儒家为代表,侧重争辩人之本体,将人的内心如何外化作为建立社会秩序的基础,实际上把它视为心性论更贴切一些.三是名实之辨.这里所说的名实之辨,不仅是单纯意义上的名称和实质的辨析,也指名实之辨为规律学说的建构.阴阳,动静,虚实等关系的争辩,就形成了中国哲学认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03 国学经典选读 -0003试卷总分: 100单项题 共 5 题,共 20 分 开头说明:终止说明: 1.4 分隋代的子学著作 ()在思想上开启了宋明理学.A ,无能子B,文中子C,金楼子D ,刘子2.4 分() 提出的心物交格, 将理论与体会并重, 并有对立统一的意识, 其学说代表了清代子学的新

11、趋势.A ,方以智B ,魏源C,谭嗣同D,康有为3.4 分“道可道,特殊道,名可名,特殊名”出自先秦经典().A ,论语B ,庄子C,老子D,周易4.4 分在先秦,墨学与()是并称的两大显学.A ,道家B,儒学C,佛学D ,名家5.4 分()继承了孟子的学说,作复性书特地争辩性,认为性是纯善无恶的,但情分善恶,复性是要求人恢复到本性的和善上来.A ,刘禹锡B,李翱 #柳宗元C,韩愈多项题 共 6 题,共 30 分开头说明:终止说明:6.5 分竹林玄学的代表人物是().A,何晏B,嵇康C,王弼D,阮籍7.5 分先秦子学燕齐派的代表人物是()等.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A,孟子B,荀子C,

12、邹衍D,淳于髡8.5 分淮南子的思想宗旨可概括为().A,旨近老子B,出入经道C,淡泊无为D,蹈虚守静9.5 分墨家以()为其宗教思想.A,天志B,明鬼C,尚贤D,非命10.5 分吕氏春秋的思想主要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A,一诸说,弃封建B,隆君主,明时变C,天人感应,受命改制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D,蹈清静,尚有用11.5 分()对天人关系的争辩,基本上可看做中国哲学关于天人关系的总结.A,韩愈 B,李翱 C,刘禹锡D,柳宗元判定题 共 10 题,共 30 分 开头说明:终止说明: 12.3 分老子认为德是道的外化,外化到天地万物和社会的运行与治理上.13.3 分在道家看来,相对于天地大道和自然来说,人类的全部活动,以及社会中所产生的礼法都不过是大道所派生出来的残渣而已.14.3 分玄学的学术基础是对论语和墨子等经典的说明.15.3 分朱熹和陆九渊同为南宋重要的哲学家,但二人的规律不同,陆九渊认为心即理,被称为理学.朱熹认为性即理,被称为心学.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16.3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