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班音乐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研究

知进****失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37.42KB
约25页
文档ID:233154536
小班音乐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研究_第1页
1/25

摘 要学前阶段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对幼儿的欣赏力、创造力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学前阶段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是有必要的小班幼儿刚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生理和心理上都会不适应,音乐活动能使小班幼儿感到温馨与愉悦,对幼儿园产生认同感,为小班幼儿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和其他集体教学活动打好基础另外,小班幼儿生活经验不足,且身心发展水平较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就比较弱,音乐的愉悦性和趣味性更容易使小班幼儿产生兴趣,便于发掘幼儿潜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本文采用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组织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在组织与指导中还存在着音乐活动的组织形式不均衡、小班音乐区域设置数量过少、教师音乐技能一般等问题总结出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音乐素养、教师应多关注幼儿健全人格的培养、幼儿园应定期对教师进行技能考核、家长应加强与教师的沟通互动等相关策略关键词:小班,音乐活动,策略目录摘 要 IAbstract II一、 绪论 1(一)选题缘由 1(二)文献综述 21. 国内研究综述 22. 国外研究综述 3(三)相关概念界定 51. 音乐教育活动 52. 专门的音乐教育活动 53. 渗透性的音乐教育活动 5二、研究设计 7(一)研究意义 71. 对优化幼儿园课程结构的意义 72. 对幼儿教师的指导意义 73. 对小班幼儿全面发展的意义 8(二)研究对象 8(三)研究方法 91. 观察法 92. 文献法 93. 访谈法 94. 案例分析法 10三、小班音乐活动实施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1(一) 小班音乐活动的内容与实施 111. 音乐活动主题和内容与幼儿实际经验及兴趣不相符 112. 音乐活动的组织形式不均衡 133. 音乐活动与预设目标不相符 144. 教师对渗透性的音乐活动重视程度不够高 15(二) 小班音乐活动的硬件设施 161. 小班音乐区域及材料设置数量过少 162. 小班音乐教具的配备种类不足 17(三) 教师在小班音乐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81. 教师的音乐素养一般 182. 教师过于注重技能,忽视幼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 19四、 小班音乐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21(一) 给幼儿园的建议 211. 增加小班音乐活动组织形式的多样性 212. 将渗透性的音乐活动列入课程体系 213. 为小班设置音乐表演区 224. 为教师配备多种音乐教具 225. 定期对教师进行技能考核及技能提升培训 22(二) 给教师的建议 231. 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音乐技能 232. 关注幼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 233. 认真对待每次音乐活动 234. 关注幼儿兴趣点,及时更新小班音乐玩教具和材料 24(三)给家长的建议 241. 多带幼儿接触社会中更多音乐活动 242. 加强与教师的互动和沟通 24参考文献 26附 录 28致 谢 311、 绪论(一)选题缘由音乐能使幼儿学会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也对幼儿的智力开发、性情培养起到不可替代的的作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重在“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7.0-6岁是儿童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期间的音乐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小班幼儿处于从家庭环境进入幼儿园这一集体环境的转换期,生理和心理都比较敏感,音乐能使小班幼儿感到温馨与愉悦,对幼儿园产生认同感,为幼儿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和集体教学活动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小班幼儿生活经验不够丰富,且身心发展水平比较低,因此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弱,而音乐活动具有趣味性和愉悦性,很容易吸引小班幼儿的兴趣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发掘小班幼儿的潜能,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和创造力,对培养幼儿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音乐活动对小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可见幼儿音乐教育受到的重视。

但是,在笔者通过长期观察研究,发现一些幼儿园在实际工作中对幼儿园音乐活动不够重视,尤其是小班的音乐活动,在实施小班音乐活动时,往往存在着小班音乐活动内容选择不合理、小班音乐区域设置过少、教师音乐素养以及音乐教育能力不足、小班音乐教具种类不足等问题究其原因,多是因为教师专业能力不强、幼儿园对小班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幼儿园不够重视小班音乐活动以及家长很少对幼儿进行相关的音乐启蒙教育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对幼儿的音乐教育,也有相当多的相关研究,但是,专门针对小班音乐活动的研究还比较少此外,目前我国幼儿园的小班音乐活动在实际实施中还存在着各种问题,只有解决了存在的问题,小班音乐活动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作用,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因此,笔者认为有研究小班音乐活动的空间和必要性二)文献综述1. 国内研究综述(1)20世纪80年代——重视幼儿音乐技能的掌握20世纪80年代,中国逐渐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教育部发布了有关幼儿教育的内容以及七个五年计划,在《幼儿园教育纲要》(1981)中提到美育的主要内容是幼儿唱歌、音乐舞蹈的知识技能与兴趣、节奏感、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能力,一共八种可以看出,这个时期政策及理论上比较重视对于幼儿的音乐教育,总体目标是关于音乐技能的要求,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不高。

2)20世纪90年代——重视幼儿的个性及社会性20世纪90年代,我国颁布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8-2000)》和《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80-90年代初,我国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开始关注并研究幼儿的个性与教育以及社会性,突破了传统的德育理念这个时期音乐教育的目标开始重视幼儿的个性及社会性发展,也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内容进行了丰富3)21世纪——重情感与方法轻技能,旨在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21世纪,我国进行基础教育改革,《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规定,幼儿教育领域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艺术领域的目标为:1.能出不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可以看出,这个时期音乐教育的目标注重幼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内容上也多关注幼儿的社会性、表现能力、和创造力等这个时期也有很多丰富的研究成果许卓娅将音乐教育活动的目标分为学习能力发展、价值观及个性和社会性发展、艺术审美能力发展三个方面。

谢丽娟、谷晓红和高创平认为早期幼儿音乐教育与其他音乐教育不同,有更特殊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引导幼儿认识音乐和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与热爱,培养幼儿对音乐的表现能力不仅要使幼儿掌握音乐知识和技巧,也是为了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王懿颖认为:“幼儿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发现幼儿的潜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并引导幼儿将这些能力运用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感受美、发现美并创造美的能力音乐活动的内容与主题方面,刘昕提到:音乐教育伴随幼儿参与音乐实践活动音乐教育的内容关系着能否实现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对幼儿的身心全面协调有重要作用并提出音乐活动的主要内容有歌唱活动、韵律活动、节奏乐活动、音乐游戏活动、音乐欣赏活动等 刘昕.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活动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121.可以看出,每位学者对幼儿音乐活动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是目的都在于幼儿的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内容也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活动,音乐活动变得更加丰富音乐活动的方式方面,因为这个时期主张以幼儿为本,关注幼儿的主体地位,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好动、游戏性,因此音乐活动的方式也主要以游戏体验式教育活动来实现,更加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音乐活动的影响方面,有学者提出,音乐教育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个性、发掘幼儿的潜力、培养幼儿的健全人格,对幼儿的作用不容忽视。

杜鹏宇认为:音乐对幼儿特殊意义表现在幼儿个性的塑造、身心发展水平的提高、幼儿积极情绪的培养、自信心和意志力的树立以及社会性的发展等方面由此可见,音乐活动越来越重视幼儿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一味地重视技能掌握或方式方法的学习,看到了音乐的教育功能、对幼儿健全人格的塑造的重要性2. 国外研究综述(1) 关于小班音乐活动的研究思想达尔克洛兹的体态律动学改变了只从纸面上、理性上去学习音乐的情况,变成通过动作、律动和生理感知音乐他将抽象的乐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简单化,并将体态律动和视唱练耳结合,帮助幼儿用音乐表现自己的想象与理解,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有很大贡献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奥尔夫认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绪是人的本能,并通过语言、歌唱、舞蹈等形式自然地表现在奥尔夫音乐体系最大的特点的就是“原本性”,即在最原本朴素的节奏中使幼儿将语言、肢体动作和舞蹈结合起来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最常见的方式都是幼儿喜欢的方式,包括唱歌、玩游戏、乐器演奏等,幼儿是最直接参与者奥尔夫音乐的主要目标就是尊重幼儿的天性,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柯达伊的音乐教学以声乐为主,他认为唱歌是最主要的音乐教育手段,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也没有昂贵的设施,在音乐教育中注重合唱中的歌唱。

另外柯达伊重视节奏训练的作用,并将节奏形象具体地展现出来柯达伊的音乐教育思想能够降低幼儿节奏学习的难度,适合幼儿的学习特点铃木教学法注重对幼儿后天音乐才能的教育,通过反复听指定曲目和反复练习以及复习已有知识,幼儿会对有表情的句法和清楚的发声作出反应并做出模仿他认为音乐就像说话,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他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对于幼儿的专注力与自信心的培养都有很大的贡献2)关于小班音乐活动目标与内容的研究古希腊人早就开始重视音乐教育,并把与美德相关的内容作为音乐教育的内容欧洲19世纪开始重视儿童艺术教育20世纪90年代之前,美国幼儿园音乐活动主要包括歌唱、律动、乐器演奏、创作和即兴表演,美国队长音乐活动的目标与内容要求重点在于音乐技能的掌握到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国家音乐教育标准颁布,提出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总目标:1.能够与他人合作表演音乐;2.能够创造和即兴创造音乐;3.能够使用词汇和记谱工具;4.能够对音乐作出审美的、理性的、情感的反应;5.广泛熟悉各种音乐,包括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流派;6.理解音乐在人类生活中曾扮演并将继续扮演的角色;7.能够根据听觉分析,对音乐做出审美判断;8.发展对音乐的一种承诺感;9.支持社会音乐生活,并鼓励他人对社会音乐生活的支持;10.能够独立地继续学习音乐。

由此可见,美国这个时期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掌握音乐技能,也重视表现的方式方法和对音乐的感知与热爱,该音乐教育标准丰富了音乐教育的内容,提升了音乐活动的目标层次,不再是只重视技能的培养,对于对音乐的感知与理解也有了规定日本1964年颁布的《幼稚园教育要领》中规定了健康、社会、自然、环境、语言和表现这六种教育内容,1990年日本对此进行了改革,将原有的六种内容改为健康、人际。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