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县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工作实施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9.23KB
约13页
文档ID:233128940
县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工作实施_第1页
1/13

县“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工作实施方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残疾人教育条 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特殊教育提升 计划(201X—201X年)的通知》以及《XX政府办公厅转发省 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意见的通 知》和市相关文件精神,我县规划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 实验区随班就读示范县”,为加快推进我县“国家特殊教育 改革实验区”建设,逐步完善我县特殊教育体系,大力提 升特殊教育水平,推进特殊教育现代化,特制定本实施方 案一、 组织领导 组长:XXX 副组长:XX 成员:XXXX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教育局,李青松同志兼任办 公室主任,文红梅、舒显奎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尹 刚、徐云飞同志具体负责日常事务二、 实验内容及措施按照“县级统筹、分级承担、重点突破、示范引领、 逐步推广”的实验工作思路,在开展医教结合、随班就读 和送教上门三项工作和其它特殊教育常规工作的基础上, 承担市局对我县所规划的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随班 就读”实验项目任务,做到大胆创新、重点突破、总结经 验一)医教结合1. 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成立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工作 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督促指导工作开展情况。

2 •开展摸底调查各乡镇对区域内残疾儿童进行摸底 调查,摸清需要开展医教结合残疾儿童的底数依据调查 情况,按照残疾类别、残疾程度、实际需求进行科学分类, 并按实际服务能力逐步实施、逐步覆盖3•组织医疗鉴定各乡镇组织残疾儿童到医疗机构进 行医疗鉴定,开展残疾儿童的医学检测和教育评估,提供 安置建议,并进行科学、有效的服务在新生儿出生建档 和儿童保健工作中健全残疾儿童统计相关资料4.开展医教结合实验各乡镇人民政府要组织乡镇中 心完小、卫计、残联等部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对0-3岁 残疾婴幼儿进行早期干预特殊教育学校创造条件招收幼 儿班,开展残疾幼儿的康复、教育工作,指导家长对孩子 进行科学的康复、教育训练,实现医教结合相关学校和机 构加强各学段间医教结合的衔接,加强学生转衔对接,将学 生康复、教育的完整资料进行交接特殊教育学校和教师 要对医学诊断、学生个案、康复过程、效果评估等资料进 行妥善管理和有效利用,逐步形成完整而规范资料系统二)随班就读1.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统筹调度乡镇中心完小与卫生、 残联等部门密切配合,做好随班就读学生的测查和鉴定工 作2.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在调查研究、摸清底数的基础上, 制定乡镇随班就读工作规划或实施方案。

明确随班就读学 校和承担随班就读工作的教师,确保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 少年就近入学随班就读3. 加强县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在乡镇中心完小 或随班就读学生较多的学校建立资源教室,并对相关学校 配置一定数量的教具、学具和图书资料,条件允许的情况 下配置相关的康复设备资源中心和教室要配备专职或兼 职教师,明确职责,充分发挥他们在和训练随班 就读学生中的作用县特殊教育学校(务川县特殊教育资 源中心)要成立巡回指导教师队伍,定期对随班就读工作 进行巡回指导随班就读学校要定期将适宜训练的特殊儿 童少年送到资源中心进行康复训练4. 随班就读学校将随班就读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 作计划,大力推广融合教育,不断提高随班就读的教育教 学质量学校要有领导负责此项工作,要安排责任心强、 业务水平高且具有爱心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制 定并落实个别教育计划,实施差异教学和个别化教学,满 足不同残疾类别的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需要5•建立随班就读学生的评价机制,将定量与定性、单 项与多项、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使综合评价和实 施个别化教育计划相互促进,发挥评价在促进随班就读学 生素质发展和改进随班就读教学中的导向作用。

随班就读 学生的学业成绩不纳入班级成绩中6. 由县教育局牵头,以县特殊教育学校为依托,有计 划地开展随班就读学校干部和教师的业务培训7. 建立健全学校随班就读工作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档案, 对学校服务区内的各类残疾学龄儿童登记造册,为每一个 随班就读学生建立完整的个别教育档案,完善“务川自治 县残疾学生随班就读资料册”,随班就读学生学籍纳入学校 学籍系统统一管理三)送教上门1.确定送教上门对象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协调乡镇中 心完小、卫生、残联部门和特殊教育学校共同确定区域内 需要进行送教上门工作对象,建立学籍档案,将送教对象 纳入县特殊教育学校学籍管理为90?上的不能到校就读的 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开展送教上门工作2•建立送教上门队伍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大对 乡镇中心完小的领导,要建立由区域学校教师为主,医师、 助残志愿者为辅组成的送教上门队伍,组织、依托特殊教 育学校开展送教上门工作3•确定送教内容,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根据送教上 门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残疾类别,评估、分析学 生发展的优势和弱势,确定以“五送”(送教育、送康复保 健、送艺术、送技能、送温暖)为主要内容,并由送教队 伍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康复计划和个别化教育方案,取得 家长的认可后,与家长共同执行。

4•实施送教上门按照既定方案实施“1对1”、“多对 1”、实地送教、远程送教等方式扎实开展送教上门工作, 做到“备好课、送好教、存好档”,完善“务川自治县残疾 学生送教上门资料册”,根据学生教育康复情况确定周期, 按周、月、季度进行安排对每位学生要求每周送教一次, 特殊情况每月不少于2次5•建立送教上门工作档案实行一生一档,对学生基 本情况、学生发展评价、教学过程、方案调整、训练记录 等资料列入档案,并妥善保管各乡镇中心完小和承担送 教上门工作的学校要将送教上门工作情况按月上报县特殊 教育学校(务川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6•送教成果总结定期进行个案对比评估,及时调整 教育方案,鼓励康复效果好的学生定期到特教资源中心或 邻近的资源教室进行集中康复训练,参与社会的生活体 验,促进伙伴交流和融合教育7•进行送教上门绩效考核建立绩效评估和奖惩制度, 由乡镇送教上门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服务对象家长意见、教 师送教记录和学生成长情况以及对“务川自治县残疾学生 送教上门资料册”的填写完善情况,对工作人员进行评估 和奖惩三、实验进度安排务川自治县“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实验周期为 201X年1月至201X年12月,按以下进度推进。

一)20IX年工作1 — 3月:开展全县0 —15周岁残疾儿童少年摸底调查 分类分析全县残疾儿童少年的基本情况4-6月:召开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动员部署会, 明确实验目标、任务和措施,启动实验区各项工作并培训 特殊教育校长、教师(含随班就读教师)7-8月:制定并下发医教结合方案、随班就读工作方 案、送教上门实施方案、特殊儿童少年入学安置方案,各 乡镇中心完小制定下发相关工作方案和入学安置方案;成 立县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立县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 具备条件的随班就读学校建立资源教室;进行特殊儿童少 年入学宣传,针对每一名特殊儿童少年提出安置计划9-12月:做好特殊儿童少年的入学安置;全面实施送 教上门、医教结合、随班就读工作;开展指导性督查;召 开实验区工作推进会二) 2016年工作1-6月:继续全面开展实验区各项工作;对实验区工 作开展情况督导检查;邀请上级专家过程性指导;培训特 殊教育校长、教师(含随班就读教师);阶段总结,进行考 核7-8月:根据督导检查情况,推出一个乡镇进行示范 交流;形成实验区工作的初步成果,调整工作方案;对实 验区工作进行中期评估9- 12月:继续扩大特殊儿童少年的招生数;对送教上 门对象进行县级层面回访,检查医教结合工作情况和随班 就读工作开展情况;年底召开实验区工作开展情况汇报会。

形成实验中期报告三) 2017年工作1-6月:汇总各乡镇开展实验区工作的经验,召开经 验交流会;培训特殊教育校长、教师(含随班就读教师); 请市局资源中心专家过程性指导7-9月:继续扩大特殊儿童少年的招生数;进一步完 善全县特殊教育保障机制查缺补漏,继续全面推进实验 区各项工作;召开迎接验收的动员会10- 12月:归档实验资料,提炼工作经验,形成实验报 告,上报实验成果,迎接上级检查验收四、保障措施(一)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体制国家特殊教 育改革实验区”工作坚持县级统筹、以乡镇为主建立由 教育、发改、民政、财政、人社、编办、卫生、残联、各 乡镇人民政府等相关部门组成的特殊教育联席会议制度, 建立由教育、卫生和残联等部门专业人员组成的“国家特 殊教育改革实验区”专家指导团队要把“国家特殊教育 改革实验区”工作纳入各乡镇教育现代化建设、残疾人事 业发展、义务教育均衡示范乡镇建设、义务教育学校标准 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和考核指标体系二) 加大经费投入,加强财政保障县、乡镇应加 大对“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工作的财政保障力度,安 排资金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重点保障随班就读资源中心 和资源教室的建设和运行,保障随班就读项目研究、教师 培训等经费落实到位。

随班就读学生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 按普通学校学生同年段8倍的标准拨付积极鼓励企事业 单位、个人和社会组织对随班就读工作进行公益性捐赠三) 加强督导评估,健全激励机制加快建立完善 推进“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工作的激励机制,加强 对“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工作的专项督导,并将督 导结果作为评价考核各乡镇教育和残疾人事业发展水平、 学校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内容开展“融合教育示范学校” 创建评估,每年对“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工作成效 明显、群众满意度高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加强舆论引导,增强工作合力全县各中小学 和幼儿园要重视对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宣传教育,结 合开展“特殊教育宣传周”等活动,加强《残疾人保障法》 的学习和宣传,广泛宣传推进“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 工作的重要政策、创新举措、先进人物和工作成果,努力 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随班就读工作,尊重、理解和关 心特殊儿童少年的良好氛围,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 关心参与“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工作的有效合力 县特殊教育“送教上门”工作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实施《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纲要(20 1X-2020年)》和《贵州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 万案(201X-201X年)》,切实保障适龄重度残疾儿童享有平等接 受教育的权利,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全面实施素质教 育,完善残疾人教育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残疾儿童少年 入学率,促进我县特殊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结合我县实际, 特拟本实施方案。

一、服务对象我县户籍且在本县居住,因身体、精神或残疾不能到 学校接受教育且具有一定接受教育能力的义务教育阶段6 一15周岁的儿童少年二、 服务原则“送教上门”服务遵循家庭自愿、定期开展、免费教 育的原则;个别送教和集中到社区、邻近学校送教相结合 原则;示范教育和指导家长相结合原则;“医教”相结合的 原则三、 送教内容包括残疾儿童身体、心理康复,残疾儿童少年潜能开 发,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运动协调能力、生活自理能力 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训练等一) 教学内容:学科类知识;送教老师根据学生的实 际水平选备的教材内容和知识点;运用家庭资源及其他本 土资源进行认知教学、生活自理训练二) 康复训练:感知、运动、语言等缺陷补偿;运用 特奥运动项目进行训练;医教结合进行运动康复三) 保健指导:指导医生的入户体检、康复指导、康 复评估;医生对家长进行保健、康复常识培训和专业康复 指导四、 实施办法1. 成立领导小组,拟定工作方案成立德江县特殊教 育“送教上门”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同时各相 关工作部门要成立特。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