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探东南亚音乐文化,东南亚音乐研究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4.71KB
约4页
文档ID:233111760
初探东南亚音乐文化,东南亚音乐研究_第1页
1/4

初探东南亚音乐文化——越南音乐文化简介东南亚音乐最早受到中国和印度文化的影响,后来一些国家受伊斯兰和后周 文化的而影响东南亚地区是世界上民族最为繁多的地区448万平方公里的土 地上目前有十一个国家,五亿多人口,居住在中南半岛和一万多个岛屿上东南亚 人民在他们的家园创造了丰富的民族音乐,东南亚地区的音乐有上千种之多东 南亚地区又是东西方文化的交通要道,自古以来分别受到中国文化、印度文化、 阿拉伯文化、欧美文化等多种文化的影响,所以这里不仅存在着多元的宗教,多彩 的艺术,复杂的语言,瑰丽的建筑,也成为世界上音乐色彩特异,乐舞纷呈的最富 艺术趣味的多元文化地区之一中国的音乐文化传到东南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从三国至隋唐, 中国与具有高度音乐文化的占成国(今越南)交往已十分密切越南音乐大量吸取 了中国音乐的因素印度的音乐文化主要是通过佛教传播而根植于东南亚从公 元三世纪起,通过僧侣和商人的活动,佛教先后传入东南亚的扶南、占城、泰国等 地佛教及其音乐至今对泰国、柬埔寨、缅甸、老挝的影响非常深刻在泰国, 最具代表性的古典音乐艺术形式“康”和“拉坤”就是从印度传入的伊斯兰音 乐文化则于公元7世纪通过传教士和商人的活动传入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马 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地,阿拉伯、波斯音乐在东南亚以伊斯兰文化为背景的国家内 比较流行。

欧美基督教音乐文化则是随着近代西方殖民势力的侵入而传入东南 亚菲律宾在300多年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下,以吕宋岛为中心的城市地区受西班 牙、美国的影响较大,西方教会音乐在这一带渗透于居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多种族与多元文化是整个东南亚地区,也是地区内各个国家的基本特征在 东南亚地区,多元文化深入人心,但事实上,多元文化处在一种不断交融和协调的 过程中,不同国家主流文化的地位受到尊重,非主流文化也允许存在在东南亚, 不论是以汉文化为背景的越南、新加坡,或是以伊斯兰文化为背景的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还是以佛教文化为背景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基本都未曾出现过 严重的宗教冲突和文化排异现象,各种文化和睦相处,自谋生存和发展,彼此间相 安无事,发挥文化优势,共同发展这种情况为音乐文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 条件同时,音乐文化作为一种观念文化(包括宗教)的载体,获得政府的支持,具 有基本的观众群和听众群,且具有不断提高音乐文化水平的专业、业余队伍音 乐文化的发展又促进了它所依附的宗教和其他观念文化的传播,使观念文化和音 乐文化处于良性的互动中,得到良好的发展儒家认为“有容乃大”东南亚音乐文化的多元共处得益于东南亚主流文化 的包容性。

目前,在东南亚国家中,公开声称自己的主流价值观是儒家思想的尚限 于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但凡音乐文化多元发展比较充分的国家,儒家思想必定在 国内思想界有很深的影响在有的国家,虽不公开尊崇儒学,但在其主流价值观念 中存在着浓厚的儒学色彩有的实际上是将儒学用西方现代思想或其他思想加以 包装这种主流价值观念因自身是多元文化共处的产物,具有极大的包容性特 别是在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新加坡等国,这种包容性表现得尤其充分,大有我国 汉唐盛世时海纳百川,万乐齐奏之势反之,在儒学影响较小或不时打击排斥儒学 和华人的国度里,文化的多元共处也受到影响但是,这些国家有远见的政治家也 体会到儒家思想的巨大的人文伦理价值,不时吸纳儒家思想的包容性,推动文化 的多元共处,缓和族群矛盾和冲突越南传统音乐简介中国的雅乐、儒家音乐(包括祭孔音乐)、道教音乐,印度的佛教礼仪音乐, 以及这些音乐的演奏方式和使用的乐器,早在10世纪起就先后传入了越南到 15〜18世纪,在音乐理论(如音律、音阶、调式、工尺谱等)、乐器(如月琴、三 弦、琵琶、二胡、筝、横笛等)以及戏曲音乐(如嘲剧)、说唱音乐(如大鼓词)等 都与中国相似用月琴和筝伴奏的古雅曲:《徵妇》、《南哀》、《南春》、《流水》; 古代歌曲:《连环》、《金钱》、《元宵》、《龙虎》等,现今虽已不再演唱、演奏, 但尚有曲谱保存。

总体而言,越南的音乐以合奏音乐为主,不论是宫廷的合奏乐和戏剧的合奏 音乐,大都模仿自中国,乐器的合奏有所谓的5绝,即五种乐器——筝、胡琴、 月琴、琵琶、3弦——的合奏音乐戏剧的合奏乐器与中国的京剧乐器大同小异, 是典型的合奏乐曲从15世纪到18世纪,越南君主在统一各种管弦乐编曲上倾注了很大的热情 越南宫廷音乐始于黎朝(1428—1788),当时的一个越南官吏参照中国明王朝的宫 廷音乐建立越南的宫廷音乐体制,他组织了下面几种音乐种类,每种音乐在不同 的宗教和社会场合演奏:giao nhac在皇帝每三年一次的祭天仪式上作为礼乐 演奏;mieu nhac在向孔子表示尊敬的宫廷文化仪式和死去皇帝的每个周年纪 念日上演奏;ngu tu nhac是五祭音乐;nhat giao trung nhac在日食或月食 发生期间是帮助太阳和月亮战胜邪恶的音乐;dai trieu nhac是为普通听众演 奏的音乐; dai yen cun tau nhac 是大型宴会音乐; cung trung chi nhac 则属宫殿音乐在越南中部的沿海省份,被称为hat ba trao的歌曲是传统上流行的祭拜海 神的歌曲。

一种名为hat chau van的音乐是通过音乐曲凋、节奏和吟唱对人施 用催眠术的咒语佛教音乐分为两种风格:tan或圣歌,以及tung或佛经祈祷 tan应用丝弦和打击乐器以切分韵律伴奏;而tung是关于知识和光明的圣歌, 它由和尚吟诵并不断敲打着木鱼室内乐是专为挑选出来的知识分子听众表演 的小型乐器合奏,它局限在大城市中最流行的音乐名为道(dao),其名称来自 于15世纪中国明朝人侵越南时的一个历史故事在当时的军事战斗中,所有的 武器都派上了用场,包括在一次战争中用上了漂亮的女人和音乐一名来自海兴 (Hai Hung)省道村的乡村女孩用她的美貌和舞蹈、歌曲及音乐转移了明朝军队的 注意力,为其同胞组织游击反击争取了时间Hat A Dao,即道村女人的歌是由 一群官府学者作曲,用来纪念这位女英雄的美貌、智慧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歌曲越南的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音乐传统,全国50多个少数民族也是这样但 一般的说,越南音乐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受中国影响的dieu kach或北方曲调; 一种是节奏比较缓慢并带有占文化伤感的南方曲调采用曲调演唱形式的民间 音乐是由村民作曲的,主要用来表现乡间生活这种音乐分为几个大的类。

摇篮 曲,在北部称为hat run,中部称ru em,南部称au o;工作歌曲或吼(ho);永 恒的情歌ly每个地区、每个季节、每种类型的工作和每种休闲活动都有自己 的吼和ly歌曲吼为了唤起人们去工作而采用高亢和悠长的声音领唱者开始 演唱,然后工作的其他人跟着和唱最受欢迎的吼歌是名为Ho Mia Nhi的歌曲, 通常由年轻的船女在顺化香河上演唱,歌词结构像诗歌一样,这首吼歌的四行歌 词表达了感悟河水匆匆流过的深刻思考和感情19世纪中叶,西方音乐开始传入越南,尤其是南部的海港城市,受法国及 欧洲其他一些国家音乐的影响很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越南音乐工作者致力于 民歌的蒐集,挖掘民族遗产,发展、创造新的民族音乐文化和其他艺术一样, 越南音乐也受到了中国多年的影响;早在汉朝就受到中国的统治,长达1,000 年之久,直到唐朝末期才成为独立的国家,由於受到长期中国的统治影响,音乐 的形式、乐器、格律更几乎都是以中国音乐为本此外在长期由红河三角洲南迁 的过程中,同样吸收了许多印度教的音乐精华明朝时期越南又成为中国的藩 属但到了 16世纪後半期,因为宫廷音乐的衰微,至使上流社会流行的小型室 内乐传到民间,出现了笛子、月琴、柳琴、独弦琴、筝、琵琶等乐器的流传民间。

越南是个多民族国家除80%以上为京人外,尚有60多个少数民族,民间 音乐主要是民谣民谣按其传统分类习惯为“说”、“吟”、“呼”、“唱”、 “俚”、“歌” 6大类,其中仅“唱”就包括“陶唱”、“娇唱”、“春唱”、 “盲唱”、“单鼓”、“宫户”等数种,而以“北宁宫户”最为有名,它已成为 越南现代音乐创作的重要源泉民谣的演唱形式多为男女小组对唱内容多为祭 神、祭天、民间故事、爱情、劳动号子、摇篮曲等越南现今使用的民族乐器主要有:独弦琴、十六弦筝、二胡、月琴、三弦、 横笛、啖呐、海螺、锣(包括30个为一套的锣)、木鱼、铃、德啷琴(又名竹琴) 以及大鼓、小鼓等越南的古典歌舞表演,使用铜鼓、独弦琴、木琴、达勒琴 等越南古典乐器,演奏民间乐曲,盛装的青年男女跳起民族舞蹈越南传统舞蹈 有竹竿舞、竹笠舞、灯舞、孑L雀舞等越南传统音乐形式多样,富有民族特 色,比较典型的有顺化号子、吟唱、小调民族乐器有笙、笛、锣、鼓、二胡等 越南有种独弦琴,又称葫芒琴,是越南特有的民族弹拨乐器琴为长方形,琴身 横卧,内空,左端有一细长把手,把手的上部向外弯垂,可握住来回摆动把手 下端穿一个横卧:葫芦,葫芦肚三分之一以下横向截去。

一根琴弦一端固定在琴 身右端,另一端固定在把手上,演奏时,右手拨动琴弦,左手抚动把手一紧一松, 使琴发出悠扬悦耳的动听音律其突出特点是拨动一下琴弦后,来回摆动把手, 可产生余音缠绵、经久不息的效果,深受人们的喜爱。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