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与艺术说数自然笔记重点分析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33091697 上传时间:2022-01-0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5.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因斯坦与艺术说数自然笔记重点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爱因斯坦与艺术说数自然笔记重点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爱因斯坦与艺术说数自然笔记重点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爱因斯坦与艺术说数自然笔记重点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爱因斯坦与艺术说数自然笔记重点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爱因斯坦与艺术说数自然笔记重点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因斯坦与艺术说数自然笔记重点分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爱因斯坦与艺术说数自然笔记重点分析#爱因斯坦与艺术说数自然笔记重点分析一、 知识概述爱因斯坦与艺术是夹叙夹议型的议论文,通 过探讨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关系,揭示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 与统一性,指出造就一个杰出的科学家需要有广阔深邃的 文化背景。作者高屋建令瓦地看待科学、艺术、哲学三者间 的关系,从哲学、美学的角度全方位地看世界;他以爱因 斯坦与艺术的密切关系为例,论证科学与艺术是人类智慧 的两个方面,它们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研究数学、物理 学和天文学的人当拥有这般审视天地之大美的心胸,这才 是自然科学研究的最高目标。只有怀着这一崇高目标的人 才有可能做出伟大贡献。文章的观点具有高度前瞻性,这 一观点

2、形成于五六十年代作者在北大求学期间,并在21世 纪得到充分发展。这一观点针对工业革命以来,人们将学 科专业越分越细、观察世界的视角越来越窄的弊病,为知 识界、教育界正确认识世界和科学部署学科专业提供了思 路,也为莘莘学子如何正确对待专业知识学习提供了理论 依据。说数是一篇科学散文,介绍的对象是数学。而数 学向来是思辨的科学,素以抽象艰深著称。其实,数学之 思辨基于逻辑公理系统,如能按部就班循序而进,就可以 化难为易。抽象源于实际,而又应用于实际,如能从其原 型说数,就可以具象思维来理解抽象原理,而这显然就是 作者写作说数所作的尝试。既然数学中蕴含着真理, 就一定能从中发掘出美。而诗与数学相似,

3、好诗就如清澈 的水晶那样晶莹剔透、流光溢彩,数学的逻辑公理系统也 是通体透明、一尘不沾。东方和西方古代的哲人都曾探求 过宇宙的秘密,仰观俯察,呕心沥血。古希腊以及西洋近 代哲人如何探究宇宙的奥妙,我们且不去说,单说充满智 慧的中国古代哲人,他们是如何以独特的默而识之”的 韧劲去解读宇宙万物的秘密的。四时运行,万物繁衍,时 隐时现,秘而不宣。然而,它们是美丽的,有着永恒的美 丽的精神。这种精神的美,得靠人类的智慧去揭示、表述 和传播,让它们的灵光照耀人间。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散文家杨文丰所著的这4篇散文,处处闪现着学识与智慧 的灵光。读蓝地球,感受到生命的回归,新生的美丽。 蔚蓝一一生命和青春

4、的色彩,使所有活着的生物得到喜悦。 读“晨昏线”寓言,我们读出了对人类生存、命运的精 辟启示。杨文丰的自然笔记,看似自然描述,但实际上写 的是宇宙万物的辨证规律。二、重难点概述(一)爱因斯 坦与艺术1、写作背景赵鑫珊:20岁那年,我读到日本物 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汤川秀树写的一本物理书;在 扉页上,作者用庄子的一句名言作为题记:“判天地之美, 析万物之理。”这给了我的精神双重的震撼。第一重震撼当 然是这句格言本身所具有的气魄。研究数学、物理学和天 文学的人当拥有这般审视天地之大美的心胸,这才是自然 科学研究的最高目标。只有怀着这一崇高目标的人才有可 能作出伟大贡献。为什么在我国的高等院校数

5、学、物理教 科书的扉页上,不把庄子的这句格言写上去呢?写了,会拔 高广大理工科学生的心胸,并造就一个中国的爱因斯坦。 第二重震撼,我是从一位外国人,而且是二位杰出的理论 物理学家那里第一次知道庄子这句格言的。从那以后,我 就没有放松过从中华古诗文中吸收营养。我尤其欣赏唐诗。 科技进化一年一个样,但人性的进化很慢,几千年不变。 唐诗的每句话都依然让我们那么感动,就像是今天写的一 样。它是我们民族的思想感情宝库。去年有位研究生去加 拿大,临行前问我需要带哪些书。我说,至少要带两本:新华词典和唐诗三百首。不管你原先学什么专业, 也不管你身在何处,即便是到了南极、北极,只要你肚子 里有几首唐诗,你便是

6、“正宗”的中国人。这是另一种“护照”,无形的护照。2、全文共18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至4段。作者借爱因斯坦回顾幼年往事和 经历来切入文章,指出爱因斯坦之天才伟业与艺术、哲学 不无关系,而美学界、科学界和教育界目前对此的研究却 是一个盲点。作者指出“爱因斯坦与艺术”这个话题有两 重意义:揭示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加深对艺术 本质的认识。这也是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为了能够说明 科学、艺术和哲学是爱因斯坦人生的三大支柱,作者分别 选取代表音乐的小提琴莫扎特奏鸣曲,代表科学的欧几 里得几何,代表哲学的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等事例展 开叙述。三个方面的事例使读者充分意识到仅仅将爱因斯 坦

7、定位为科学家是不全面的。第二部分:第5至16段。这 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通过爱因斯坦热爱音乐、崇尚文学的 生动事例,证明科学与艺术是互补的、统一的。这部分分 为两个层次:第5至8段为第一层:主要叙述了爱因斯坦 在从事科学研究过程中,仍对音乐和文学有偏爱,在科学 研究遭遇瓶颈的时候,艺术往往可以帮助他廓清迷雾,开 拓想象空间。作者选取了三个角度展开叙述爱因斯坦对音 乐的痴迷:他欣赏西方古典音乐,认为对所酷爱的音乐家 巴赫的任何评论都是亵渎与不敬;不仅仅是欣赏,在科学 思想领域迷津密布的时候,他往往亲自操“弓”上阵,借 琴弓突出重围;此外,他更是常常与志同道合的普朗克共 奏物理学界的高山流水之音。爱

8、因斯坦对于文学的热爱与 对音乐的热爱相差无几。在列举了爱因斯坦所热爱的作家 群之后,作者选取了他青年时代与友人朗诵海涅作品的事 例,引用爱因斯坦比较高斯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他的影 响后者更重要的评论,这些都直接地论述了爱因斯坦对于 文学艺术的重视。文章集中大量事例充分论证了观点一一 科学与艺术可以相通互补,但作者没有停留在事实的介绍 与再现上,而是将思考的触角向更深处延伸:“爱因斯坦如 此重视文学艺术的作用,对我们搞教育和自然科学的人来 说,不是可以引起深思么?”文学艺术究竟有哪些作用值得 当下的人们思考?第9至16段,为第二部分的第二层:主 要探求爱因斯坦热爱文学艺术的原因,揭示科学与艺术的

9、 价值;并且指出两者之间具有互为促进、统二于一体的关 系。这一层划分为三个小层次。第9至11段为第一个小层 次,分析爱因斯坦之所以执著追求科学与艺术,是“出于 精神生命的需要,出于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出于一种 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的必要性”。第9段首 句语气坚定有力,“绝不仅仅是”不啻于当头棒喝,追求文 学艺术不应该是娱乐消遣,而应该是精神境界的提升。排 比句的运用使作者的观点得以强调突出。第10段借爱因斯 坦自己的论述对第9段的观点加以阐发。爱因斯坦将安逸 享乐的“猪栏理想”与对艺术科学目注神驰的人生作比较。 第11段作者将爱因斯坦与虚掷光阴之人作比较,更将比喻 融合其间,指出人生无

10、止境地从事科学、艺术活动方是一 种莫大的精神安慰。第12至14段为第二个小层次,分析 爱因斯坦热爱文学艺术的第二个原因,他之所以认为文学 艺术具有永久的魅力,是因为文学艺术还有着重要的伦理 价值一一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在这一点上,文学艺术的 作用往往胜过科学。这一层中作者援引与爱因斯坦有过交 往的其观点在爱因斯坦心目中引起强烈共鸣的卡夫卡的见 解“把文学艺术看成是探索世界秘密的决定性手段”,表 明科学和艺术都是企图表示未知世界的,并且互为补充。 而这一点也正是爱因斯坦与艺术具有密切关系的深厚根源。 13段上承12段进行总结。14段则通过音乐方面的肖邦, 绘画方面的凡高和文学方面的陈子昂在抒情达

11、意方面是 科学所无法比肩而立的比较,照应1 3段。第15、16段为 第三小层次,分析爱因斯坦热爱文学艺术的第三个原因, 指出爱因斯坦之所以认为科学和艺术值得追求,是因为它 们体现了一种绝对和谐之美,其产生的美感是相通的。例 如几何命题与交响乐,绝对和谐之美不仅表现在科学本身 而且表现在追求科学美的科学家身上。当然,相通的前提 在于两者均要以丰富的想象力作为心理背景。第三部分是 文章的最后两段。这一部分是文章的结语部分,指出写作 本文的现实意义。针对“我国为什么不能造就出一个爱因 斯坦”这一问题;指出造就人才需要有广阔而深邃的文化 背景,艺术能拓展你的文化背景,丰富你的想象力,提高 你的审美感和

12、精神境界,再次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3、 爱因斯坦艺术世界的具体表现:6岁,学小提琴;(艺术)13 岁,爱上莫扎特;还爱上了几何学和康德哲学;(科学、哲 学)音乐方面:他,推崇西方古典音乐,尤其酷爱巴赫、莫 扎特、贝多芬的作品他,造诣于小提琴一一优美、和谐、 充满想象力一一催化科学创见和思想闪光他,倾心于钢琴 扣人心弦一一描绘物理学优美的图景一一旨在说明“科学的美和艺术的美是相通的,是世界最高最美的两个 侧面。”文学方面:他,推崇文学,热爱莎士比亚、歌德、 海涅、陀思妥也夫斯基和肖伯纳;共鸣卡夫卡他,朗诵海 涅的哈尔茨山游记他,崇拜陀思妥也夫斯基:“陀思 妥也夫斯基给予我的东西比任何科学家给予

13、我的都要多, 比高斯还多! ”他,极力推崇文学艺术一一认为一一确信一 宣称一一看来一一旨在说明爱因斯坦已将文学当作精神 生命的需要,并深深懂得了文学的伦理价值,从而也证明 了科学与艺术“是两个无限的、永远也没有终点的世界”, 需要不断去追求。一一进一步揭示科学与艺术之间紧密而 深远的内在关系,也揭示了这位科学巨匠酷爱音乐和文学 的缘由。4、探求写作主旨主旨:倡导科学精神的同时,人 文精神也不可或缺,打造科学巨擘,固然要拒绝自身的先 天不足,归根结底还是社会要提供适宜的土壤和空气。(二)说数1、作者简介沈致远(192 9-),江苏漂阳人。1 956年考入浙江大学,1959年留校任教。1 980年

14、应邀赴美, 先后在纽约理工大学等处担任研究科学家、教授。后转入 工业界,在杜邦公司任杜邦院士,从事高温超导电子学及 无线电通讯等方面的研究。他在物理、电子、激光、微波 等领域发表论文40多篇,主要专业著作有:微波技术,高温超导微波电路。个人拥有11项美国专利。近年来, 沈致远致力于提倡科学文艺,从事科学散文及科学诗创作。 其中集结成书的有体验美国和科学是美丽的一一科 学艺术与人文思维等,其科学散文广受好评。2、课文导 读“数”往往给人枯燥乏味、抽象单调的感觉,本文却道 前人之未道,使“数”走下神坛,变得平易近人,丰富多 彩,闪烁着智慧的美丽光芒。文章从易到难,由少到多, 自简单至复杂,使人有渐

15、入佳境之感。文章按照人类认识 数的历史进程形象地说明了数学世界由创立到壮大的过程。 按照从自然数说到负数和零,再到分数、无理数、虚数和 复数,最终谈及有待探索的数学空间,如文中所示。文章 不仅将知识进行了梳理,还指出数与生活息息相关,数来 源于生括,又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难题,进而带领读者走 进数的奇妙世界。自然数是数学的起点,原型“自然数的 实物原型可能是十个手指”;负数解决了小数不能减大数的 困难,原型与人类早期的商业借贷活动有关;零是数之基 础、进位、运算,原型是一无所有或四大皆空;分数原型 与生活中的平分活动有关,比如“三人平分一个西瓜,每 人得三分之一”,这解决了不能整除的困难;无理数

16、的代表 是圆周率,作用是表示无法用整数或分数来表示的数字; 虚数原型是虚功,解决负数开平方的难题;复数的原型是交流电,反映了微观粒子本性的实质问题。3、数学一向以 枯燥乏味之面目示人,而沈致远却独辟蹊径,大作翻案文 章,认为“数学天地充满了诗情画意”,他是如何向我们昭 示数学之美的?文章当中的修辞格和各种说明方法就更使文 章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感受到数原来也那么诗情画意。设问:如“对数的寻求是否到此为止呢?数学家并不满足, 继续孜孜以求,寻找尚未发现的新数,果然被他们找到 了” “虚数和复数有没有实际的原型呢?乍看似乎虚 无飘渺,复杂得很。其实虚数和复数都有原型”提 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反问;负数也是有原型的,欠债不就是负资产吗?” “零代表无,没有无何来有通过反问加强了语气。比喻(打比方):“负数和正数分列左右如雁翅般排开,零居中央,颇有王者气象”,“从实数轴上的雁翅排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