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桑植花灯的审美特征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33084935 上传时间:2022-01-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4.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桑植花灯的审美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桑植花灯的审美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桑植花灯的审美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桑植花灯的审美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桑植花灯的审美特征(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桑植花灯的审美特征【摘要】本文就桑植花灯的审美特征谈点初浅看法。【关键词】桑植花灯;艺术魅力;地域特色桑植地处湖南湘西省西北部武陵山脉腹地,是一个以土家族、白族、苗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 县。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人民是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各民族的文化在这里既各自独立地发展,又 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形成了这一地区保留至今的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从而孕育和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民 族民间舞蹈形式。其中,桑植花灯就是各民族人民最受欢迎的传统歌舞艺术。本文就桑植花灯的审美 特征谈点初浅看法。、概述桑植花灯,一般指以湖南省桑植县为代表的,广泛流传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一带的 一种民间歌舞艺术。它是当地人

2、民在自己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为了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结合民间 舞蹈而产生的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歌舞艺术。经过历代艺人对桑植花灯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桑植花灯 已经能够多方面反映人民的生产、生活和思想感情,艺术体系日趋完善,艺术表现手法日趋成熟,具有 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魅力。千百年以来,桑植花灯在当地的人民群众中,代代相传,流传至今。现 在,在湘西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桑植花灯依然是新春节日里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重要的文 化生活形式。桑植花灯大部分剧目质朴健康,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如反映生产劳动的剧目茶山歌中唱到: “远看茶山一片青,近看茶山绿茵茵摘茶山歌岭连岭,四面八方闹腾腾。”它不仅唱出了

3、劳动的艰 辛,也唱出了丰收的喜悦。乂如描写封建社会中爱情的剧目五想奴的苦诉说到:一想奴的娘, 不该把奴养,把我送去当童养媳,我越想越心伤。五想奴的哥,我俩情意合,两人商量逃出去,美满 婚姻多快活。”这些生动而又朴实的语言,表达了青年男女对封建婚姻的强烈反抗,对自由婚姻的迫切 追求。再如反映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的剧目壮丁苦:“正月是新春,爹娘把儿生,生下孩儿是 苦命,长大要当兵长到十六七,积劳也成疾,保长甲长带狗腿,闯进我家里。绳索把我捆,解到壮丁 营,风餐露宿受鞭打,背井离乡泪淋淋。”在这首唱词里,可以看出劳动人民所遭受的残酷迫害,同时也 反映了对统治阶级的强烈不满和憎恨。新中国建立以后,桑

4、植花灯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 方针指引下,当地的艺人们以饱满的热情,利用丰富多彩的花灯舞蹈(下转第167页)语汇,创作了许 多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歌颂新生活的花灯节目,如四季花儿开、田间乐、庆丰收等。根据桑植县出土文物上记载的花灯套路,桑植花灯在唐末五代就达到了极高的程度。到清朝乾 隆、嘉庆年间,凤凰县水田就建立了兔平茶灯会(即花灯会)。从此,优秀的花灯艺人层出不穷,大大地 加速了桑植花灯艺术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桑植花灯这一民间奇葩的内涵,使它真正成为民间舞蹈的 精华。下面,我将对桑植花灯的审美特征试做一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二、桑植花灯的审美特征1. 桑植花灯的舞蹈动作丰富多彩花灯

5、的舞蹈动作丰富多彩,有“六六三百六,拌形似于猴,回生有奇葩,跳灯不用愁”之说,不论天 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走的,土里长的都可以表现出来,单凭一双手,即可刻划出日、月、风、云、夜、 雷、雨、雪、山、花、鱼、浪、草、木、鸟、虫、来、去、开、关、转等。通过手眼身步相边,所表 现出来的每一个舞蹈形象,均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如“雪花盖顶”、“美女梳头”、“嫦娥奔月”、“燕子 含泥”、“鸳鸯游池”、“兔子望月”、“鲤鱼跳龙门”、“牛赶碾”、“猴子吃奶”、“观音坐莲”等200余 种动作,称为“套子”,通过多层次的组合后,使其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舞蹈小品,拆散则可以填到其 他舞蹈中去。而贯穿“套子”的地位变换路

6、线图,又称为“圈子”,对“套子”和“圈子”相互关系, 概括为“套子走圈子,圈子绕套子,圈套结合通路子,圈套不合乱套子”四句话。说明了什么“圈子” 只能做什么“套子”;反之,什么“套子”就得走什么“圈子”,否则会乱套子。花灯往往是在一张桌 子上表演,若两人圈套不合就不会协调,甚至相撞,无法表演。圈子要圆、套子要连,成为花灯的特有 规律。常用的圈子有:“一把弓”、“半边月”、“内荷花”、“扣莲花”、“箱子环”、“纱帕子”、“扭麻花”、 “扯四方”、“环圆圈”、“过堂圈”、“斜纵圈”等等。花灯步伐也富于变换。有猴步、鸭步、梭步、 踢步、辗步、铺步、石步、歪八步、风摆柳、探步、蹬山步等等。2. 桑植花

7、灯的音乐优美动听花灯音乐总的来说旋律明快流畅,节奏跳跃活泼,结构严谨规整,有浓郁地方味的生活气息,花灯 曲调非常丰富,基本上都是专调专曲,花灯音乐与花灯舞配合紧密,由于表演形式和场地的要求,花灯 音乐在旋律和节奏方面也必须有相应的特点,加地方方言衬词,故在旋律中大量运用衬腔,充实丰富 了曲调的表现力。又增加了生活气息,突出了地方风味。乐队伴奏,早期师“一套锣鼓一把琴”,由师 徒共兼的六人小乐队,一套锣鼓里:堂鼓、土锣、勾锣、头钵、二钵等五件击乐,一把琴是指一把狮子 吐弦的大筒,后来又逐渐增加了笛子、啧呐、二胡等。主题鲜明的节奏和强烈的音响效果,来配合舞 台表演,渲染气氛,刻画人物情绪的变化。花

8、灯的音乐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花灯音乐的曲调非常丰富,基本上都是专调专 曲,一曲填多词的现象几乎没有;其次是强调多样,宫、商、角、徵、羽诸调式都有,虽然单一调式数 量最多,但也有交替调式,如角羽交替、羽商交替以及徵商调式、宫商调式等,绝大部分属于五声音阶; 再次是花灯音乐与花灯舞蹈配合紧密,由于表演形式和场地的要求,使得花灯音乐在旋律和节奏方面 也必须有相应的特点,如旋律多位级进,渐进较少。尤其是五度以上的大跳就更不多见了,整个曲调显 得小巧细腻、明快流畅。再如节奏方面,时值较短的音符用的很多,时值长的音符则用的很少。这适 合动态不大,动率较快的舞蹈动作,以表现欢快跳跃,风趣活泼的

9、情绪;再次是大量的运用衬腔,既丰 富了曲调的表现力,又增加了生活气息,突出地方风味。最后一点是打击乐的锣鼓点子十分丰富。这 是因为在表演花灯时,演唱部分舞蹈并不强,每唱完一段则由锣鼓伴奏表演花灯舞蹈,变化多端的舞 蹈部分是促使锣鼓点子丰富多样的主要原因。最初花灯的主要伴奏乐器也只是打击乐,后来才逐步增 加竹笛、硕呐、胡琴等吹管、丝弦乐器。3. 桑植花灯讲究“三节”、“六合”的运用桑植花灯具有载歌载舞,风趣活泼的艺术特点。在表演中要依据歌唱的内容,通过手眼身法步刻 化人物的形象,性格和感情。要求演员在表演中讲究“三节”“六合”的运用。所谓“三节”、“六合”,拿手臂来说:手是“稍节”,肘是“中节”

10、,肩是“根节”。腿来讲:脚是 “稍节”,膝是“中节”,胯是“根节”。就整个身体来讲:头是“稍节”,腰是“中节”,脚是“根节”。 “六合”,有内三合,外三合。外三合就是稍、中、根节,内三合,即是每做一个动作都要做到稍节起, 中节随,根节追。内三合就是说:演员在表演时要做到精、气、神。“精”就是要演员在表演时,把人 物的精神气质表现出来;“气”就是要呼吸自然,表演自如;神”就是演员表演时注意力集中。“内 三合”和“外三合”的结合,也就是内在的感情与外在的动作,以及面部表情很好的结合,才能使自己 塑造的角色,达到“栩栩如生”的艺术效果。同时在表演中要做到:“气沉丹田,头顶虚空,全凭腰转,两肩轻松”。

11、“气沉丹田”是要演员在表 演时心平气和,呼吸自如,并要清气上升,浊气下降,紧收腹部,气存丹田,这样才能定好“桩-“头顶 虚空”是演员排除一切私心杂念,集中思想,完全进入角色。“全凭腰转”是告诉演员要善于用腰,要 懂得用腰的方法。“两肩轻松”就是要演员两膀灵活自如。另外就是演员的面部表情要灵活运用,如 眼睛在表演时有笑眼、媚眼、呆眼、恨眼、冷眼、定眼、留情眼、回忆眼等多种。鼻子可以做出皱 鼻、哄鼻等。嘴也有歪嘴、斜嘴、啄嘴、逗嘴等。这些都是表演艺术必须遵循的规律。综上所述,桑植花灯是丰富多彩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短小精悍,舞蹈动作风趣活泼,曲调优美流 畅,乡土气息浓郁,随着社会的演变,历代艺人不断丰富和发展,使它逐步形成了较完整,具有独特风 格的一种艺术形式,并能多方面反映人民的生产、生活和思想感情,在人民群众中扎下根,世代相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