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庐山风景区居民下迁意愿分析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33082313 上传时间:2022-01-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3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庐山风景区居民下迁意愿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毕业论文庐山风景区居民下迁意愿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毕业论文庐山风景区居民下迁意愿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毕业论文庐山风景区居民下迁意愿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毕业论文庐山风景区居民下迁意愿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庐山风景区居民下迁意愿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庐山风景区居民下迁意愿分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庐山风景区居民下迁意愿分析英文题 目 The willingness analysis of residentremove in the Lu-Shan scenic area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报告学院:旅游学院名 姓 生 学师 教 导 指题目来源及意义论文题目研究领域状况旨 示庐山风景区居民下迁意愿分析摘要庐山是文化、政治、宗教名山,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地,著名的旅游胜地, 随着人们对于旅游需求的日益增加,每年接待游客数量呈上升趋势,庐山的 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问题日渐突出。为了减少对庐山风景区的破坏、污染和 保持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庐山风景区采取保护措施。而由政府

2、引导 下的景区居民迁移则是一种新型保护措施方式之一。本文采取问卷调查与深 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探讨庐山风景区居民下迁意愿的影响因素,由此分析 居民的下迁意愿,提出对庐山风景区居民下迁工作的政策性的建议,更好地、 顺利地开展居民下迁工作,使之成为政府和居民的之间的润滑剂。同时,对 于构建庐山和谐社会,探讨庐山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旅游资源保护等都 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关键词 居民下迁;意愿;影响因素;庐山风景区AbstractMt. Lushan is known as the world cultural landscape and the famous tourism attracti

3、on as well as a mountain of culture, politics, and relig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peoples travel demand and growth of tourist numbers to Mt. Lushan annually, the issue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of its available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comes into being. This thesis discusses the

4、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willingness of Lushan residents? remove downhill, by analyzing the willingness, the thesis gives some suggestions in an effort to help the local government with the resident remove work and contribut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local harmonious society, residents? participati

5、on in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conservation of local tourist resources.Key Wards: resident remove ; willingness ; influencing factors ;Lushan scenic area摘要IIIAbstractIV1论文研究基础与设计11.1 问题提出11.2 概念界定: 下迁、迁移与意愿21.3 文献综述21.4 研究技术路线、主要内容与方法32研究区域背景分析42. 1独特的区位条件42.2 丰富的自然与文化景观42.3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经济格局63庐山风景区居民下

6、迁意愿问卷调查基本情况73. 1问卷调查的区域与对象、方法73.2 问卷调査的内容73.3 问卷调查、回收与初步整理84庐山风景区居民下迁意愿的影响因素84. 1居民下迁意愿的动力因素84.2居民下迁意愿的障碍因素105庐山风景区居民下迁的政策性建议125.1充分考虑下迁政策的利弊125.2加强政府对于庐山下迁对象的调查、了解和引导力度125.3做好下迁后的安置工作,遵循公平、公开、合理的原则13结论13附录14参考文献16谢辞171论文研究基础与设计1.1问题提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也就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首选。旅 游目地的是旅游的载体,没有良好的旅游风景点也就不会有蓬

7、勃发展的旅游业。而每个风 景区的情况和出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旅游风景区的保护措施也是因地制宜的,但目的是 一致的,保护旅游资源,使旅游风景区能够可持续发展。庐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与国内其他山岳型名山不同,庐山最大的特点就是山上有 “城”一一牯岭镇。不到2平方千米的牯岭镇居住近2万的常住山民。而这个镇也是游客 的聚集地,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都在牯岭镇这个小镇上,虽说庐山有一定的游 客承载量,随着庐山游客的人数在逐年增加,在旅游高峰时,牯岭已显很拥挤。为此,牯 岭街的建设规模一再扩大,造成景区管理、游客接待、居民生活和交通枢纽等诸多功能相 互干扰,难堪重负,密集的人口和琳琅满目的宾馆饭店

8、等让庐山风景区承载了超出旅游景 区的功能范畴,打破了庐山山民与庐山这一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和谐共存的平衡状态。同 时,由于庐山上拥有几百栋老别墅,为了保护这些历史文物,庐山风景管理局已明文规定 不准再建造房屋和拆房。随着镇上居住的人数增加,牯岭街成为以出售庐山纪念品、特产 为主的商业聚集地,使庐山的商业化气息越来越浓厚,而庐山许多风景点各种参差不齐的 商业点,无疑成为游客游览庐山美景中的视觉污染。庐山的特有魅力目前正被过度旅游开 发不断消融。山上的居民日益密集,各类驻山机构有增无减,现代化的建筑触目可见,庐 山与城市的面目日益趋同。事实向我们警示:庐山景区的城市化程度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 地步,过

9、度开发必须尽快制止,不能使庐山的特有魅力在现代文明的步步紧逼下丧失殆尽。 这些问题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庐山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庐山旅游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了减少对庐山风景区的破坏、污染和保持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庐山 风景区采取保护措施。而由政府引导下的景区居民迁移则是一种新型保护措施方式之一。 本文采取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探讨庐山风景区居民下迁意愿的影响因素, 由此分析居民的下迁意愿,提出对庐山风景区居民下迁工作的政策性的建议,对庐山景区 未来的形象定位、品牌塑造、景区规划管理,尤其是对于庐山景区之间的管制,对于庐山 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庐山等都有着深远和现实的意义。1.2

10、概念界定:下迁、迁移与意愿下迁和迁移在本质上有区别,人口迁移是指一个人或一群人为了定居的目的越过一定 地界的现象。如果越过的地界为国界,这种迁移就成为国际人口迁移。或者说,国际迁移 是指居住在某个国家的人,为了定居的目的(不包括旅游,参加国际会议等)迁移到另一个 国家的现象。在统计上,一般把其他国家出生的而居住在本国的人算作进入该国的移民。下迁则是在空间上,地域上的移动都相对小很多,它是人口在空间上从一个地区向另 一个地区的移动,是从地势高到地势低的地方迁移活动。一般的下迁活动都是在政府主导 下的活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不同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口迁移。意愿是指一组启动个体行动,并支持个体向着

11、目标,沿着既定的路径持续前进的自我 信念系统,路径是一组有关个人对自己有能力找到有效的路径来达到渴望的目标的信念和 认知。1.3文献综述英国学者莱温斯坦在19世纪提出了一种人口移动理论,他把社会中人口迁移的规律 概括为几条法则:迁移以短距离迁移为主,长距离的迁移是迁移到大的工商业中心;迁移 常常是阶段性迁移;迁移流与逆向迁移流同时并存,但净人口迁移通常是从农村流向城市。 随后美国学者李(ES、LEE)在莱温斯坦的基础上,对迁移规律提出了更为详细的模式, 认为影响迁移的目标不外乎四个方面:一是与迁移的目的地有关的因素;二是与迁移的原 住地有关的目标;三是与介于迁移目的地和原主地之间的因素;四是与

12、迁移者个人有关的 因素。国内学者同时也给出了众多的人口迁移的定义,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在空间 上的一切移动,包括改变定居点的迁移和暂时的迁移。彭勋学者从理论上探讨了人口迁移 的影响因素和分类。人口迁移的类型很多,包括环境迁移,开发迁移,跨国迁移和流动等。 在迁移活动中,影响迁移的因素有很多,人的因素无疑是最为关键的,庐山风景区居民的 意愿也是本属于迁移中的人的因素。综观以往有关我国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研究,在方法 上有一个共同特点,在用个人特征来解释人们迁移行为时,所有的个人特征信息是调查时 点上的个人特征。有些学者对北京与天津的人口迁移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分析方法,从迁移 户的迁移方向、迁居距

13、离、迁居适应等方面的探讨。天津市域内部也进行过迁移,并总结 出了天津市内部人口迁居的迁移性、迁移方向性、迁居距离及迁居类型等特征。但总体上 来说,景区人口迁移是近年来的新的课题,还在摸索和借鉴当中,庐山风景区居民的迁移 属于政府引导性的人口迁移,关于此类的景区的人口迁移研究不多。本文以著名世界文化 遗产地庐山为研究对象,来分析庐山风景区居民下迁的意愿,表明庐山居民对以政 府为主导的下迁行为的态度和看法,并为政府实施这项决策提供可参考依据。1.4研究技术路线、主要内容与方法(1)技术路线本文对于命题加以分析,从多方搜集有关资料,确定研究的对象,并确定研究内容 与模式、方法。主要采取纵向和横向,大

14、方向和小方向相结合的方式,从调查对象的自 身需求设计问卷。由于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庐山风景区居民,亲自到庐山进行实地调查, 以庐山风景区居民聚集地一-牯岭街为调查地,对庐山各阶层发放、回收问卷,与庐山 风景区居民进行面对面的调杳和谈话。亲自回收和整理问卷,分析问卷,得出结论。图11研究技术路线图Fig. 11 Research techno logy route(2)主要内容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以庐山风景区居民下迁为例,分析政府主导下的人口下迁与市场 下的下迁的本质区别。了解庐山概况、分析庐山风景区居民下迁的主要原因和阐述下迁 的必要性。从庐山风景区居民最为关注的一些与自身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包括下迁

15、后 的就业、收入、子女教育、安置、政府政策和福利、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为出发 点,设计问卷。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得出庐山风景区居民的意愿,并提出对于下迁工作的 政策性建议。(3)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杳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对于问卷进行统计,剖析影响庐山风景区居民下迁的动力因素和障碍因素,通过实际数据来说明问题,得出结果。2 研究区域背景分析2.1独特的区位条件庐山地处赣、鄂、皖三省交界地区,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521116 8,北纬2926129411,面积302平方千米,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千米。北靠 长江,东濒鄱阳湖,属九江市管辖,素有“京九重镇、鄱湖明珠”之称,是京九铁路与万 里长江唯一的交点名山,水陆交通十分便利,距离庐山机场、南昌机场只有1个小时的路 程,形成得天独厚的“海、陆、空”立体交通区位。2.2丰富的自然与文化景观庐山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素以风景、文化、宗教、政治名山著称于世,对庐山四季的 美景有“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的形容。庐山山体呈椭圆形,从高空向下俯 瞰就象人的心脏,它长约25千米,宽约10千米,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 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自古命名的山峰 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