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师生相互认知差异研究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33074523 上传时间:2022-01-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7.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师生相互认知差异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师生相互认知差异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师生相互认知差异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师生相互认知差异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师生相互认知差异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师生相互认知差异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师生相互认知差异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师生相互认知差异研究论文摘要师生相互认知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教学基础条件和目标要求为出发 点,以某高职学校师生为样本,对教学主体即教师和学生的相互认知差异进行比较研究并予以分析 成因,目的在于阐述其对教学的影响,为教学中缩小师生相互认知差异提出合理化建议。论文关键词师生关系教学主体相互认知比较影响师生是教学的两个主体,教学理想状态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学生获得相应的知识和能力,教 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俗话称“教学相长”。但如果师生之间认知不够,甚至认知对方发生 偏差,对教学会产生不良影响。近年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作为教育民主化的具体举措备受重视,教 学活动离不开师生交往,教

2、学效果与师生和谐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师生双方准确认知,密切沟 通、合作,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目标。高职学校因其教学效果无常态化外部行政考核监督机制,教学 要求宽松,师生利益关联度低,师生关系不很密切,相互认知存在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 效果。一、师生相互认知概念界定教学主体相互认知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学主体教师和学生双方作用与反作用中进行自我认识 和相互认识,包括对自身与对方评价、感受、认识等。在相互知觉过程的一般模式中,呈现出几种 情况:实际存在的教师与学生客观情况;师生各自看到的自己的情况,即各自的“自我观”;师生各 自心目中对方的情况;师生想象对方心目中的自己的情况,还包括双方对整体

3、教学状态的认知以及 对适应对方需要的教与学活动的调整认知。师生之间相互认识差异越小,教学活动产生的成效越大。 教师虽然经常自觉地认识自己与学生,但认知往往与实际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过高或过低估价自 己,这些不准确的认知将会给教学带来不良影响。二、师生相互认知差异调查结果与影响笔者从教学内容、态度、行为、效果及师生关系评价等几个方面入手,对某职业学院44名教师 和222名学生进行调查和走访。调查显示,“你所在的班级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满意程度普遍高 于教师,而且两个群体分别为48%、19%;认为“上课是一件快乐的事”题目中,学生认同度高于教 师;“现行教学难度”上认为“比较适应”选项上,教师为

4、100%,学生为89. 9%,说明教师认为教学 难度是合适的,而学生不完全和教师一致;“教师对学生关注度如何”中双方认同度差距较大,学生 认为“比较关注和非常关注”的为18.6%,教师则为55%,说明相互认知差异化明显;在“对方表现” 上,学生评价普遍比教师高,在水平自测中双方给予了自己较高评价;在“师生关系如何”上,50% 的学生认为“比较和谐”,87.5%的教师认为“比较和谐”;“作业批改情况”教师自评高于学生评价, 给予自身积极肯定的教师为100%,学生给予教师积极肯定的为46%;关于“影响学习成绩因素”师 生双方都指向了 “主观努力”,学生还集中反映在“教室环境”,“对改革教学方式担心

5、的是”上,师 生双方差异化明显,教师担心的是“失败”和管理问题,学生担心的是“竞争压力”“教师不给力”。通过调查与走访学生和教师,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师生在教学内容难度认知、教师对学生关注 度认知、教学行为表现认知、师生关系和谐度认知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对“学生关注度”认知上双 方差异化显著,18.6%的学生给予肯定,55%教师给予肯定。二是师生之间在性格、兴趣、爱好、情 感以及学习方式、教学风格等存在认知差异或互盲,对教学产生不利影响。(一)影响师生科学匹配教学只有做到教师与学生合理匹配,默契配合,才能取得实际效果。要做到合理匹配,师生之 间既包括了解学生的成绩状况、学习习惯、学习方式情况以及个

6、人品德、学生心理特征等,也包括 学生了解教师师德、教学风格等;既包括对师生教学关系和交往关系的认知,也包括师生教学方式、 教学内容、教学标准、教学目标、教学评价适应度认知及师生关系和谐度认知等,还包括动机、兴 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认知,在此基础上,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反之,由 于师生之间相互认知的缺失,导致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等掌握不准确,相 互“误读”,理解歧义,不能做到科学匹配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影响教学效果, 对学生个性发展也会产生不良影响。(二)影响教学标准的确定好的教学是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之上得到新的发展,使班巴斯基所指的“

7、最近发展区”得以 开发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前得弄清楚学生现在实际水平如何,他的“最近发展区”是什么, 要发现这些实质性的内容,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客观认知,从本研究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评价看, 师生关系和谐度一般。相关研究显示,有不少教师很少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师生感情淡漠。山于 师生双方在其交往中情感投入比较少,教师与学生之间人际和谐深度不足,层次不高,缺乏教师与 学生之间有效互动,对学生的认知必定出现偏差。本研究调查结果也证明了这点,在认知偏差基础 之上确定的教学标准不具工具性价值。(三)影响师生关系与教学结果“亲其师,信其道”,在师生相互认知差异下,势必造成师生关系疏离,教与学“各说各话

8、”,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而且不密切的师生关系又反作用于师生相互认知,走向恶性循环。师生是教学 的主体,是问题的主要方面,诸如管理、外部支持等是问题的次要方面,师生认知差异的存在是客 观的,双方对师生关系认知也存在差异,但要控制在较小程度内,置师生相互认知差异于不顾的教 学实施起来也不会有好结果。(四)影响师生心理为实现个性化发展为目的,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程度的关照,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来,它要求师生主体以积极主动的状态参与活动过程,使教学呈现出双向对话和沟通的性质,师生 通过心灵的交流实现情感的彼此认可,达到一种心意相通的状态,有助于教学目标的成功实施。然 而,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由

9、于师生交往不深,关系淡漠,在师生相互认知存在差异前提下,学生 对教学产生的消极性心理很难化解,尤其是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又存在着诸多偏差与缺失,常常导致 对学生的误判。师生之间的理解是开展教学的心理基础和必要条件,也是师生身心成长的过程,教 师对学生理解的缺失则是现实教学活动中更为普遍的一个问题。这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 对教师而言,教学活动中随之出现的教学障碍使教师产生挫败感,自我效能感降低,不利于教师心 理健康。三、教学主体相互认知差异的原因分析(一)个体差异因素1. 师生性别差异。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男女教师在心理特征上显示出不尽相同的规律性。大 部分男教师在教学管理上,精力充沛,吸引

10、力强,易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但男教师也存在另外一 面,工作粗心马虎,对学生感情冲动,态度粗暴等行为和心理的出现,易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使学 生对教师产生敬畏感。女教师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工作细致,擅长说理;在 情感方面,感情细腻,给人以亲切温和之感,使学生感到可信赖。但女教师事无巨细、包揽一切, 爱唠叨,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师生交往总体表现为,同性师生交往倾向。但是,在师生性别群 体结构比例差异悬殊的学校,在异性相吸心理作用下,师生交往性别特征呈现出另外一种情况:在 本研究样本学校,女教师占全体教师的2/3,女生占总数2/3强,男生对师生关系评价比女生积极。 因此,性别差异影

11、响师生交往和教学交往,从而影响相互认知。2. 师生性格差异。由于人们性格上的差异,对外部感知上存在差异。性格外倾的教师,开朗, 乐观,对事物的态度积极,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感染学生,赏识学生,主动了解学生,能激发和挖掘 学生的潜能,教学效果较好;内倾性格的教师,则对待事物态度比较细腻,在教育教学中激情唤起 水平不高,对学生要求严格,思想刻板,但思维逻辑清楚,对教学严谨认真。外倾性格的学生,开 朗,愿意与教师交往,愿意了解教师;内倾性格的学生缺乏与教师互动的勇气,缺乏对教师认知的 欲望,对教师敬而远之。(二)社会环境因素1. 利益驱动差异。师生之间建立感情是需要一定时间和空间的,职业教育相比基础教育

12、阶段, 教学任务轻松,任课教师一般都不坐班,完全有大把时间发展师生关系,但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以及 现行高校制度机制下,很少有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投入到与学生交往中,因为在其他方面会给教 师带来更多的回报。而学生在师生关系中处于下位,维护自身权益处于劣势,甚至有的学生维权意 识几乎没有,利益诉求远远得不到满足,师生之间这种非对称性利益驱动差异,使师生交往互动缺 少交集。此外手机互联网技术普遍应用,填补了学生心灵上的空白,更加弱化了师生交往,本调查 中“每天上网时间”选项中,利用各种媒体上网时间达2小时以上者占90%以上。2. 师生角色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一般都会自觉地进入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

13、都能程度 不同地按角色要求来表现自己,教师塑造“好教师” “好长辈”形象,而学生塑造“好学生” “好孩 子”形象,这就使师生在教学交往中的个性带有角色行为特征。这种角色特点有可能掩盖师生本来 的面貌,而使双方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表情,不能自由充分表达出内心真实想法。当教 师对学生评价时,往往忽略学生角色原因,从而过高估计师生关系和谐度,影响对自我的准确认知。 本研究调查显示,教师对师生关系的积极评价远高于学生对师生关系的评价,反映了学生对教师的 期待很高。3. 师生地位差异。虽然教育民主化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但教育民主实践还相当滞后,基于以教 师为中心的思维定式的影响很难在短时期内消除,

14、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师生 关系主体地位的不平等,致使学生和教师相互认知发生错位。处于强势地位的教师其自我觉察、自 我感知、自我评价、反省调节能力等自我认知能力下降,而另一方学生被动、受压抑,无被尊重感, 抑制了学生参与教学以及发展师生关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研究显示,目前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极 度缺乏与教师交往的意识与欲望,以及相应的交往技能。本研究中在“你向老师问过问题吗”中半 数同学没问过,也有同学由他人代问,因此教师要有权威自觉意识,正确认识和处理师生相互认知 差异。4. 师生评价标准差异。师生都有自己的人生经历,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感情评判标准, 在师生交往和教学交

15、往过程中,师生由于主体需求不同,个体心理特征不同,以及对教学目标、教 学标准的理解不同,因此在相互审视对方时会出现差异,二者并不一致,而且学生之间也存在差异, 这无疑增加了师生间相互认知的难度。在教学中,双方要认识到评价多元性的客观存在,才能做到 客观认知。如本研究调查显示,55%的教师认为自己“非常关注”和“比较关注”学生,而只有18. 6% 的学生认同这一情况。(三)教育制度环境因素由于现行高校晋升等考核制度,教师面临压力很大,教学与科研工作难以平衡,课下与学生沟 通时间几乎没有,即便是有沟通也达不到深层次要求。因此,教学交往成了 “露水式”交往,师生 间没有深度交流,存在认知差异是必然的

16、、客观的。湖北省教育厅对大学师生关系进行调研,许多 接受调查的学生对大学教师的印象是“大学老师基本上是上完课就走人”“毕业了,专业老师都不认 识我”,这种现象在我国高校中相当普遍。在本研究调查问卷中相关评价认为“师生关系一般”的学 生占48%o师生关系是教学主体相互认知的基础,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主体相互认知程 度。四、维护师生关系,缩小师生认知差异促进教学的几点建议好的教学,师生之间必须做到相互信任,这种信任必须有学校宽松、合理、科学的工作机制作 保障,否则教学就会收效甚微,甚至失败。(一)统一评价标准,建立师生相互认知量化机制于师生个体而言,师生之间相互认知没有绝对的标准,为了规避师生认知过大差异,指导教学 工作,将师生相互认知考核量化是可行的、可操作的。学校在量化上参照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 等学科知识编制量化考核题目,制定量化工具,建立师生相互认知量化考核机制,使维护师生关系 工作具体化。(二)调整师生互动时间,建立师生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