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语言技巧【摘要】在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语言不仅是医护人员与 患者交流的工具,也是医德医风的具体体现,护理人员正确 运用语言技巧,能够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情绪,同时调动患者 的积极性,配合治疗、消除恐惧疑虑、正视疾病,增强战胜 疾病的信心关键词】院前急救;心理护理;语言技巧语言是传达信息的物质载体,它运载着人们的思想、情 绪、感情是护理人员实施心身整体护理的重要工具,使用 美好得体的语言与患者进行有效的交谈,不仅使患者感到温 暖和安全,同时能调动患者与疾病作斗争的主观能动性,及 时解除患者的心理隐患,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1]笔 者从事院前急救护理工作多年,常年面对的是各类危、急、 重症患者,这些患者发病突然,没有心理准备,绝大多数患 者及家属心情紧张、焦虑、恐惧,如何正确运用语言技巧, 充分发挥语言的作用,浅谈以下几点体会:1使用美好的语言1.1使用文明语言1.1.1规范性语言 说话文明,对患者及其家属诚恳、 热情,如:“您好!" “请问您那儿不舒服? ”1. 1.2恰当的称谓 对年老患者不能直呼其名,最好称 老先生“某老","您"1.2安慰性语言:急诊患者,由于发病突然,患者没有 心理准备,往往具有恐惧、焦虑等不良的心理状态,急救中, 护士一定注意语言的安慰性,以对病人的关爱之情,达到解 除患者的精神负担,放松愉快地配合治疗。
1.3解释性语言:施救的患者由于层次不同,身份各异, 护士应对患者不同情况,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说明工作,使 其了解自身病情,以坦然平静的心态接受治疗1.4鼓励性语言:对悲观失望的患者适时的鼓励是对其 心理上的支持,对于调动患者战胜病魔的意志和勇气有着举 足轻重的作用1. 5劝慰性语言:对那些丧失生活信心有自杀念头的患 者,要以热情、委婉的语言去开导、劝慰,用温暖来感化患 者,科学地分析周围发生的一切,在给予安慰、鼓励的基础 上劝说患者卸下思想包袱,使其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1. 6暗示性语言:对一些患慢性疾病反复急性发作的患 者,急救车转运途中,护士应采用间接提问,启发诱导性语 言及时予以积极暗示,将会消除其悲观的心理,积极配合治 疗1. 7指令性语言:对酗酒、吸毒患者转运途中,护理时 必须采用指令性语言,要显示出一定的权威性,才能迅速有 效地实现治疗目的1.8肢体语言:特别是在抢救危重患者的过程中,护士 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对患者都有亲切的安抚作用,使患 者处于接受治疗护理的最佳状态2避用伤害性语言2. 1避用禁语2.1.1禁止使用个人忌讳的、无称呼的语句2. 1.2禁止使用剌激性、攻击性的语句。
2.1.3禁止使用语言不明、令人疑惑的语句3正确运用语言技巧3.1交谈方法得体:应根据不同的患者(下转第40页) (上接第50页)及环境,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熟练 运用安慰性语言、解释性语言、鼓励性语言、劝慰性语言、 暗示性语言、指令性语言、肢体语言充分发挥其辅助治疗 作用3.2运用不同的语言方式:对急症患者语言要深沉、简 短,让患者及其家属感到护士敏捷、利索、果断;对一些高 危患者急救车转运中,语言要充满信心,给患者以温暖、安 抚和鼓励,使患者感到亲切,增强患者脆弱的自信心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 在心理护理中密切了护患关系,正确运用语言技巧,可提高 院前急救工作中的护理质量参考文献[1]本菁.语言与沟通技巧的运用[J].护理学杂志.2003, 18(3):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