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33049360 上传时间:2022-01-01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阳市“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德阳市“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德阳市“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德阳市“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德阳市“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德阳市“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阳市“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德阳市“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市委七届 二次全会精神,根据中共德阳市委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 快建设中国西部文化强市的决定和德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规划背景“十一五”时期,是德阳文化发展史上极为特殊、极不平凡 的五年。面对各种复杂变化和重大挑战,市委、市政府坚持以 科学发展观统领德阳文化改革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 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策 部署,带领全市人民以昂扬向上的精神姿态、前所未有的创造 激情,不断开启文化建设发展新篇章。五年来,“敢为人先”的 改

2、革创新精神和包括“东汽精神”在内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得 到大力弘扬,“三基地一窗口”建设成效显著,有效凝聚起加快 发展、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涌 现和推出一批在全国全省产生重要影响的先进典型和道德模 范,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物质家园”与“精神 家园”重建同步推进,灾区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历史性跨越,文 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框架基本 形成。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文化产业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 精品力作不断涌现,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在全国全省获奖。对 外文化交流合作深入拓展,德阳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十二五”时期,是德阳深入实施“一三五

3、八”发展战略、 争当四川科学发展排头兵、加快建设中国西部经济文化强市的 攻坚时期。中央、省、市高度重视文化改革发展,把加快发展 文化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文化建设在“五 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全社会文化自觉日 益增强,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已 成为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物质 生活不断改善,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愿望和期待更加迫切。德 阳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资源富集,加快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 具备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成渝经济区、成德绵经济带、灾区 发展振兴,将为我市文化建设提供难得的有利条件。面对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我们也必须

4、清醒地认识到,我 市文化体制改革还不深入、不全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健 全、不平衡,文化产业的竞争力还不强、贡献率还不高,展现 德阳特色和德阳精神的文化精品力作还不多、市场开发还不够。 文化发展的总体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 完全适应,与建设文化强市的奋斗目标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必 须顺应时代发展新要求,顺应全市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 的新期待,顺应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牢牢把握发 展机遇,积极应对困难挑战,努力开创我市文化建设新局面。(二)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 社会主义先进

5、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 文化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 务,以注重社会效益为首要追求,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 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并重,坚持加大投 入与体制改革并重,坚持发展繁荣与加强管理并重,充分发挥 文化资源的潜力和优势,着力打造德阳文化的特色和品牌,把 文化融入城镇化和工业化之中,切实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切 实提升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切实提升德阳文化实力和 文化整体形象。(三)基本原则指导性原则。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 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文

6、化改革发展沿着正确道路 前进。方向性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正确 处理好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关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顺应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多样多变的客观现实, 创作生产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神文化产 品,努力实现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统一。效益性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正确处理好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公益性文化事业追求社会效益最 大化,经营性文化产业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努力 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群众性原则。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 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处理好繁荣文化事业与发展文化产业的关 系。以政府为

7、主导,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以市场为导向, 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着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 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创新性原则。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正确处理好文 化传承与开放创新的关系。准确把握科学发展主题,着力转变 文化发展方式,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体制机制创新, 破解文化发展难题,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社会 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科学性原则。坚持牢牢掌握文化建设的主导权,正确 处理好促进繁荣与加强管理的关系。一手抓发展繁荣、一手抓 加强管理,在促进繁荣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创新管理,进一步转 变政府职能,树立新的

8、管理理念,加强依法管理,完善体制机 制,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促进文化发展繁荣。(四)发展目标大力实施“六大工程”,着力打造“文化四区”,加快实现“文化强市”目标。到2015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 心,全市人民群众文明素质明显提高,抗震救灾精神进一步弘 扬。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逐步成 长为支柱性产业,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文化 发展综合实力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德阳文化形象进一步提升, 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进, 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实现全覆盖。到2015年,全市城镇基本建成“一刻钟文化圈”,农村基

9、本建成“半小时文化圈”,实现广播 “村村响”、电视“户户通”、“县县有文化馆和图书馆”、“乡乡 有综合文化站和广播电视站”、“村村有农家书屋”,企业有职工 文化活动室(馆)。建设一批乡镇示范电影院。力争建成西部公 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拓展。完成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 改制任务,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改革深入推进。到2015年, 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 机制基本形成。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发展。传统文化产业实现改造升级, 新兴文化产业所占比重明显增加,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 度明显提高,文化产业成为重要的支柱性产业,为建设西部文 化强市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10、。到2015年,力争实现全市文化产 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5%。文化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到2015年,文化产品生产创 作综合能力进入全省前列,形成一批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特 色鲜明的文化品牌。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品和消费市场健 康活跃,文化要素和服务市场规范有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 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文化 消费占全部消费性支出比重达10%左右,农村居民人均文化消 费占现金消费性支出比重达5%左右。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到2015年,建成一支素 质优良的基层文化队伍,培养一批创新型、复合型、外向型、 技能型文化人才,造就一批具有较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11、的文化领 军人物,形成梯次分明、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文化人才队伍。文化政策环境更加优化。中央、省支持文化改革发展 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全面落实,地方配套政策措施日趋完 善,财政对文化的投入得到有效保障,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 到2015年,形成高效规范、保障有力的文化政策环境。二、大力推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示范区”建设(一)学习研究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扎实推 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 思想基础。健全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制度,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自 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纵深 拓展,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带动学习型社会建设。围绕党

12、的重 大理论创新成果,紧密联系德阳实际,深入研究关系德阳未来 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推出一批有深度、有价 值的理论研究成果。针对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理 论阐释和引导,推出更多更好的通俗理论作品,深入解读中央、 省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发挥讲师团、宣讲团的作用,开展 面向基层的理论宣讲活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 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二)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 研究,抓好德阳历史文化研究,打造有价值、有影响力的学术精 品和理论品牌。完善社科课题立项及评奖办法,充分发挥社科规 划基金示范引导作用,搞好决策咨询,推出一批高质量的对策研 究成果

13、,为德阳经济社会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加大学 术领军人物、科研骨干和青年人才培养力度,成立社科工作者协 会,培育打造高水平社科团队。开展社科知识宣传普及活动,编 撰社科普及读物,创建社科普及基地,打造有特色的人文社科讲 坛,促进社科成果转化,提高全社会人文素养。(三)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 风尚,弘扬传统美德,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个人品德建设。大力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开展评选表彰和广 泛宣传、学习全国、省、市涌现出的先进典型、道德模范,深入 开展“学习雷锋精神,争做德阳好人”等主题活动,推动形成知 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社会风尚。切实加强党员

14、干部思想道德、 机关文化和廉政文化建设,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良好的社会风 气。坚持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相统一,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 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 开展对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治理。深化“百城万店无假货”、“百家食品企业承诺”等主题活动。深入推进“全民素质工程”。 加强未成年人和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 结合教育网络,继续深化“警校共育”工作,加强乡村学校少年 宫、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建设,进一步完善学校德育体系,推动 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灵魂的校园文化。(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和培育“感恩奋进”文化。 深入开展主题宣讲、理

15、论研究、典型宣传、文艺创作等活动, 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把“三基地一窗口”纳入 红色旅游线路,广泛开展参观学习教育活动。大力开展以“感恩 奋进”为主题的全民阅读、诗歌朗诵、歌曲传唱等系列文化活动。 深入研究“东汽精神”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传承与 弘扬。(五)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围绕“五城联创”, 开展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深入推进文明创建工作。结合城乡 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综合治理,开展“节约资源、低碳生活、保 护生态”、“美环境、讲文明、树新风”和“绿色频率频道”系列 主题活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营造文明健康的文化氛围。 培育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

16、精神,建设社区乡镇志 愿服务工作站,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 等志愿服务活动。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理性平和、和 谐包容的社会心态。开展环境文化、安全文化进乡村(社区)活 动。服务灾区发展振兴,开展“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文 明生活倡导行动”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倡导各领域各行业凝 炼形成导向鲜明、各具特色、富有凝聚力的行业精神和行业文化, 发挥国有企业的表率作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六)塑造新时期德阳文化形象。立足德阳深厚的文化底 蕴,发扬改革开放中形成的“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围绕抗 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伟大实践,广泛开展理论研究、专家论证、 文化论坛等活动,动员全社会挖掘凝炼德阳文化特质及其内涵, 培育、塑造、宣传新时期“德阳精神”和文化形象。专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重点项目序号名称内容1“三基地 一窗口”建设建好地震遗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