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调查分析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33046943 上传时间:2022-01-0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调查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调查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调查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调查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调查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调查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调查分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查与分析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心理问题越来越多, 而且益严重,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生理的,心里的和环 境方面的。当前,大学校园里发生的很多令人遗憾的事情,自杀和犯罪现象不断 发生,而且比率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心理学家开始关注大学生心理 压力问题。心理问题已成为当代科学工作者和个人的关注焦点。大学已不再是与社会隔 绝的孤立的象牙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处在社会与学校的交界处,在 自身素质上面临着很大的选择。在这过程中,大学生对心理压力到底了解多少, 承受多少,解决多少呢?详细了解了当代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各

2、种问题,发现他们普遍的 心理问题及产生的原因,通过抽样调查,能够准确的获取当代大学生的各种心理 问题,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的信息,并询问他们期待解决的方式,从而能帮 助他们。本问卷以清华大学博导樊富琨99年设计的压力调查表为基础,调查的内容为:第一,大学生对压力的认识和态度,包括:大学对心理压力的了解程度、对压力产生影响的认识、压力对大学生生理的不良影响等。第二,大学生的主要压力来源。第三,大学应对压力的方式。第四,大学生对待压力的求助模式等。调查于2011年5月在河南省各大高校以机抽样的形式进行,分别发放了安 阳工学院,安阳师范学院,安阳文法学院。共发放问卷900份,回收826 份。调查对

3、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表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选项人数百分比选项人数百分比性别男37445.0学科理14717.8女45254.4工21425.9未填60.6农111.3年级一年级43452.5医344.1二年级21726.3文14517.6三年级13316.1其它27533.3四、五年级263.1院校综合大学43352.4其它141.7师范院校8910.8成绩上19523.6独立学院19523.6中51262.0职业技术学院9211.1下10813.1其它院校172.1未填111.3合计826100一、调查数据分析(一)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基本情况大学生对压力的了解状况如何?我们的调查结果见表2:项

4、目人数百分比非常了解9611.6较了解35743.2股了解28234.2了解不多8310.0完全不了解82.0总共826100.0从表2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心理压力有-定的了解。其中“非常了解” 的人有96人(占11.6%),而“较为了解”和“一般了解”的人占了调查总人 数的77. 4% (分别为43. 2%与34. 2%),这是主流所在。但仍有11%的人对心理压 力还是了解不多,甚至完全不了解。说明加强心理压力的教育和知识的普及仍是 必要的。压力过大对大学生有没有危害,危害程度如何?大学生的回答见表3:表3:压力过大的影响及压力现状项目选择人数百分比危害非常大17721.4危害较大4465

5、4.0危害一股15919.2危害不大384.7没有危害60.7总共826100.0表3显示出,大学生认为压力“危害非常大”的为21.4%, “危害较大”的 为54%,这两项之和已经占了 75. 4%,这说明绝大部分的大学生认为过大的压力会对他们的生活、学习等造成危害,而且危害不小。这就告诉我们在物质生活日 趋满足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为他们排除心理上不必 要的堆积。那么目前大学生的压力状况如何?调查结果见表4:表4:大学生压力状况项目人数百分比压力非常大799.6压力较大31137.7压力一股34541.8压力不大779.3完全没有压力141.7总共826100.0表4显

6、示,大学生“压力非常大”的人占到9. 6%, “压力较大”的为37、7%,而“压力一般”的占41、8%,这说明有90%左右的大学生存在着程度不同的 压力。压力过大容易产生头痛、头晕眼花、睡眠不好、面青唇白等现象,以及抑郁、 焦虑、不安的不良情绪。当代大学生在压力面前,产生了哪些不良的生理和心理 反映呢?调查结果见表5:症状头痛头墨眼花睡眠不好面青唇白肌肉紧 张身体疲乏肠胃不适腰酸背疼选择人数28319344463110432219121百分比35.724.456.18.013.954.527.715.3症状抑郁不安愤怒沮丧失望健忘消沉无信 心选择人数3724734412082832081562

7、66222百分比45.6585425.534.725.519.132.627.2表5显示出,压力导致的身体不适主要有“头痛”(35.7%)、“头昏眼花” (24.4%)和“睡眠不好” (56. 1%),心理不适主要有“抑郁”(45.6%)、“焦 虑”(58%)和“不安”(54%)。说明大部分的学生在过重的压力下心理或者生 理都产生了程度不同的不适反映。分层研究表明:不同院校所表现出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也会有所不同。综合大 学的大学生不良情绪表现尤为明显(5& 5%),其次是独立院校(21.46%)、师 范院校(11.37%)和职业院校的学生(8.67%) o()大学生的主要压力来源压力源是指一般作

8、用于系统使其明显变形的某种力量,如物理的、心理的和 社会的力量。在心理学中,压力是指一种原因,它是某种心理效应的先决条件。 压力源可分为外部压力源和内部压力源两大部分。外部压力源主要包括生活中的 重大变故和积累的烦心琐事。内部压力源主要是指使主体感到困惑或难处理的内在刺激情景。一般发生在动机冲突和受挫折时。那当代大学生的压力源在哪 里呢?调查结果见表6。表&大学生心理压力来源选择人数技人次百分比按人数百分比经济间题1889.722.8恋爱问题1749.021.0人际关系间题28414.634.4学业间题46624.056.4家庭间题1658.520.0就业间题50225.960.8国家发展前途

9、824.29.9社会剧烈变化784.09.4总共1939100.0234.8从表6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压力来源主要有以下几项:“就业问题”(25. 9%)、 “学业问题”(24%)、“人际关系问题”(14.6%)、“经济问题” (9.7%) o 这一调查结果与1999清华大学樊富琨的调查结果是一致的。说明“就业”、“学 业”和“人际关系”问题始终是困扰大学生心理的主要问题。分层研究表明:从不同的院校分析看,师范类学校的学生,“学业问题”所 带来的压力是非常巨大的,它的所选比例高达27. 46%。师范类院校的学生,毕 业以后大部分学生都是要从事教育这方面的工作,所以这对他们自身的学习成绩 的要求就

10、会比其它类的学校高。独立院校的学生认为他们压力最大的问题是“就 业问题” (22.3%),其次是“学业问题” (20. 72%)和“经济问题” (13.06%), 但是就“经济问题”而言,独立院校又是所有院校中所占的比重最大的,独立院 校的高收费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对于职业技术类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最 为突出的问题是“就业问题”,比例高达36.04%,在所有学校中所占的比例最 大。这一结果是否有普遍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对不同年级大学生压力来 源的研究结果表明,大一大二的同学们进入校园后,怀有激情和梦想,在这个阶 段“学业问题”(“学业问题”24.3%, “就业问题”23.3%, “人

11、际关系问题” 15. 8%)成为困扰的主要问题。高年级阶段,就业逐渐临近,因此“就业问题” 自然上升为困扰的压力源。(三)大学生应对压力的方式大学生面对压力,有各自习惯的应对方式,到底他们会选择何种方式,调查 结果见表7。表7:大学生应对压力的方式选择人数按人次百分比按人数百分比自己解决50237.360.8寻求帮助38928.947.1不知所措1339.916.1逃建问题14911.118.0推却责任272.03.3攻击他人533.96.4自责无能947.011.4总共1347100.0163.1从表7中我们看出,“自己解决”是大部分学生应对压力的主要方式。有可 能存在两种情况,一是说明当代

12、大学生面对问题,大多数喜欢自己解决,但是否 能够独立解决,又另当别论了;二是有可能面临压力时大学生不知向谁求助,只 能自己解决。因此加强大学生减压训练,提高大学减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分层研究显示:不同性别的学生选择“自己解决”的比例男生大于女生(男 生39. 30%,女生35.88%),而“寻求帮助”女生比例高于男生(男2& 34%,女 29. 25%),这说明男女生在对待压力的方式上还是有所区别的,男生较女生而言 倾向于自立。在不同院校的差异分析时,我们有意思地发现:综合类、师范类、 独立院校选择“自己解决”的比例比选择其他方式要高,唯独职业技术学院却是 “寻求帮助”的占了多数(占45. 1

13、6%, “自己解决”占32. 26%),产生这一现 象的原因可能是职业技术类院校的学生不是很有自信,所以遇事更倾向于寄希望 于他人。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面对压力仍然有部分同学采取“逃避”、“推却”、“攻 击”或“自责”的方法,这些方法将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甚至容易引发校园不 安全事件。(四)求助模式1、求助对象大学生在遇到压力问题时,会选择向他人求助,但谁又是他们乐意求助的对 象呢?是父母?是亲友?还是朋友?调査结果见表8。表8:大学生寻求帮助的对象选择人数援人次百分比援人数百分比父母16718.020.2兄弟姐妹10711.613.0亲友14415.617.4男女朋友11011.913.3同学

14、23024.827.8班主任313.33.8老师444.85.3专业心理咨询师374.04.5不找:任何人566.06.8总共926100.0112.1从表8中可以看出,当大学生遇到压力问题时,最先寻求帮助的对象是“同 学” (24.8%)、其次是“父母”(18%)、“亲友” (15.6%)、“男女朋友” (11.9%)。大学生比较倾向于向关系密切的人寻求帮助,而对关系相对疏远的 班主任、老师等则相对较少。这给我们三点启示:一是目前高校开展的同伴教育 或者叫“朋辈辅导员”有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同伴之间具有相似的 问题和体验,同时他们的空间距离也比较近,提供帮助有很大的便利性,但如何 提高“朋辈辅导员”的帮助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