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村非寄宿制初中自行车安全管理随着农村中小学布局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初中生加入了 “自驾车”的行列:早上骑自行车到学校,下午再骑自行车返 回家中自行车队伍的壮大引发了一系列安全问题,对学校 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结合学校自行车安全管理 的实践和“自行车安全”主题问卷调查研究的整理分析,对农 村非寄宿制初中的自行车安全管理进行探讨本次调查分三次进行,随机抽取日照市五莲县、莒县、 东港区、岚山区的8个乡镇非寄宿制初中,共发放班主任调 查问卷48份,实际收回48份,其中有效问卷46份,有效 回收率95.8%o发放学生调查问卷2200份,实际收回2107 份,其中有效问卷2041份,有效回收率92.8%0根据电子 学籍档案随机抽取了 300名学生,通过对他们的家长进 行了询问,共联系上286名学生家长,其中骑自行车上学的 学生的家长227名,占打通的79.4%o—、自行车安全管理的必要性1. 骑自行车的人数多,占总学生数的比例高合班并校后学生到学校的距离加大,以一个100平方千 米的圆形乡镇为例,学校设在乡镇的中心圆点家住在乡镇 边缘的学生离学校最远,有5.6千米(圆的半径)b离学校距 离超过2千米的学生步行到校的平均时间接近或超过半个 小时,再加上一个沉重的书包,只好骑自行车到校。
如果人 口平均分布,那么仅有12.6%的学生分布在离学校2千米以 内的中心镇及其毗邻的卫星村庄,这其中又有相当一部分因 为中午回家吃饭而骑自行车往返家校受乡镇轮廓、地形等条件的影响,骑自行车到校的学生 比例远远高于理论值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显示,离学校距 离超过2千米的学生占到92% ,其中90%骑自行车到校, 其余的2%主要是找别人捎着搭顺风车或寄宿在离学校较近 的亲戚家,坐公共汽车、家长接送和自己步行的不到1% 家距离学校在2千米以内的学生46%中午骑自行车回家吃 饭(包括借骑别人的自行车)o综合统计,骑自行车的学生 占到总学生数的93.8%O2. 自行车安全隐患多,安全问题频发每当放学后,学校附近的道路几乎成了自行车的海洋, 自行车洪流淹没了行车道的大半,直至出了镇驻地以后,自 行车队伍才渐渐变得稀疏经过镇驻地的道路多是交通繁忙、车来车往的市道或省 道,即使是分支的乡间路在农忙时节也有许多农用车,乡镇 —级道路一般不设红绿灯等交通标志,高密度、高频率(每 天至少2次)的自行车队伍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加上初中生 正处在好动、自我防护能力差的年龄,自行车引发的安全问 题日益增多1) 学生骑的自行车车况堪忧。
学生骑的自行车中新车 (自己开始骑时)仅占21 %,其中到正规商店购买的品牌自 行车不到10%其余都是到乡镇或村里的车铺买的“杂牌军”, 质量不能保证大多数学生(约占77% )骑的自行车是家长 骑过的,普遍存在车架过大(低年级)或过小(高年级)、 车况不好等问题学生对自己的自行车的满意率仅有32% , 而渴望有一辆新自行车的学生占55%0(2) 经历过自行车安全问题的学生数远远高于班主任掌 握的数字61 %和27%的对比显示,不少的学生在经历自 行车安全问题后未及时告知班主任,原因主要是以为事故较 轻(74% )或怕被班主任批评(25% )等,这表明自行车安 全问题比大多数班主任(包括学校领导)掌握和想象的要严 重得多,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3) 导致发生自行车安全问题的原因其主要是外部原 因的占到46%,其中与摩托车有关的占最大比例,达17% , 其次是车况不好、恶劣天气等;内部原因的达到42%,各年 级原因分布不一,低年级依次为车技欠佳、交谈分心,高年 级则是车速太快、骑车走神等在占42%的内部原因中,其随年级不同而各异的缘由: 初中低年级学生在小学时因不够年龄禁止骑自行车,大多数 是在初中开学前的暑假里刚刚学会骑自行车的新手(70% ), 加上部分自行车的车架太大不适合小个子。
车技娴熟的高年 级学生由于学业较累、早自习时间比低年级早、放学时间一 般又较晚,故容易带着问题上路,带着焦急上路,思绪纷飞 和车速过快就不足为奇了在各种原因的性别分布中,发生安全问题较少的女生的 原因多是外部因素,成为被动的弱势群体;男生发生安全问 题的几率高于女生且多为内部原因,这也与男生自身好动又 冒失的特点分不开二、自行车安全管理的途径和方法1. 树立自行车安全意识2010年学校发生的安全事故有45%因学生安全意识淡 薄而发生学校应该高度重视自行车安全,把它作为学校安 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专门领导小组,负责策划 组织安全教育活动,制定并更新各种可操作性强的应急预 案,建立分工明确的安全责任制学校和班级应举行系列自行车安全教育活动,向学生传 授安全常识、普及交通法规,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 识教育活动要针对学校实际,排查存在的安全隐患,确定 并提醒注意各种不安全行为和危险多发路段;列举一些学生 身边的实例,让学生意识到危险性,从而强化安全意识;教 育形式要多样化:专题讲座、主题班会、自行车安全知识竞 赛、安全标兵评选等2. 培养自行车安全技能学校和班级应该举办各种自行车安全主题活动,经常对 学生的自行车进行专项检查和全面保养。
自行车车刹和转向 系统的灵敏程度、链条的松紧、轮胎气压的高低、外轮胎的 磨损程度甚至车铃和反光镜都与安全密切相关,任何一点小 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问题要让学生通过各种活 动熟悉自己的自行车,养成检修保养的习惯,并能测定拐弯 的安全角度、刹车的安全距离等—旦自行车安全问题不可避免地发生,要让学生具有紧 急避险自救、求救和救人等各种应急能力采取多种形式的 实战演习取代纸上谈兵,教会学生在危险来临时应该如何正 确应对,包括“舍车保人”、记录肇事车牌号、拨打求救、 简单包扎轻伤止血等,并反复强化使之化为能力,这样在安 全问题发生时他们才不会惊慌失措,而是从容应对,把危险 降到最低3. 建立家校联防机制—条道路连接家庭与学校,学生们骑着自行车走在这条 路上,学生的安全是学校和家长共同的责任建立家校联合 的安全防范机制,能形成合力,有效预防自行车安全问题的 发生构建快捷有效的家校联系渠道学校把学生自行车性能 的检查结果及时传递给家长,促使其对学生的自行车进行部 分修缮、更新或换车,提高自行车的安全系数学校和学生家长应掌握学生出发(离家、离校)和到达 (到校、到家)的时间,以准确判断学生的车速是否过快或 在路上“开小差”。
家校共同确定遇到恶劣天气时的应急联系 方式和是由家长接送还是留宿学校的选择4. 组建安全路队同村同性别而又同班或邻班的学生在上学和放学路上常 常结伴而行,学校要因势利导,组建起正规的安全路队安全路队以10-20人为宜,根据实际由班级、年级甚至 跨级部(最多2个级部,但从互相帮助方面考虑,跨级部路 队由于有大学生的加入而占优势,但是放学时的集合不好调 控)同一村庄的学生组成若同一村庄的学生较多,则以班 级或邻近的班级为单位每支安全路队都选出有责任心的正副组长,各在自己队 伍的前后两端,同时配备醒目颜色的旗帜绑在自行车上,旗 幅不要太大,否则大风时不安全有条件的全队统一配备黄 色太阳帽,组长配给反光马甲,确保群体安全队长监控安 全路队的行车速度,在出现问题时负责协调统筹解决,并及 时反馈给学校为使安全路队不流于形式,还要注意以下几点:同一安 全路队的自行车停放在同一区域,区域内再分班级,这样既 方便集合,又能查控自行车的有序摆放路途最远路队的自 行车摆放在最靠近校门的地方,并留出一定空间供集合完毕 的路队先行聘请校外安全监督员,在重要的危险路段监控 学生行车安全5. 制定学校弹性时间表学校执行的时间表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定,分春 秋、夏、冬三季。
但季节的变换不是跳跃运动,是慢慢变化 的,这需要学校根据白昼长短的变化灵活调节时间表,多进 行一些微调,把几个月才调整的一小时分解为每2~3周调整 10-20分钟由于学生的到校时间不统一,各校都安排了早自习,于 是有勤奋的学生会早早到校,在路上会有许多安全隐患学 校应通知家长学生可以进校的最早时间,让家长协调学生的 起床、在家自习、吃早餐和出发的时间,确保学生睡足吃饱 走安全学校的下午放学应实行分级部弹性放学时间制,照顾低 年级和路远的路队,让不同路队的学生有时间排好路队,有 秩序地出校门学校还应安排老师护送部分路段,尤其是路 队重合和过马路的路段这些老师虽为义务护送,但其所用 时间应归工作时间,故应在安排放学时间时预算进去6. 完善学校安全保障系统自行车安全问题发生在路上,整个上课时间学生的自行 车却与学生一起待在学校,完善学校的安全保障系统,有利 于学生自行车的维护和降低中午及恶劣天气带来的安全问 题修建车棚学生的自行车露天停放,日晒雨淋极易引发 安全问题:夏天雨多让自行车生锈(包括链条和刹车系统), 曝晒使轮胎爆裂的几率上升,冬天冰雪进入刹车系统......恶 劣天气又使得没有条件及时养护和维修,而只要修筑车棚, 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扩充完善食堂和宿舍提高学校食堂饭菜质量、性价比 和就餐条件,让那些离家只是相对较近需要骑自行车回家吃 饭的学生,不再因为中午时间短、作业紧而急匆匆地来往了 遇到恶劣天气,如大雪或暴雨,学生家长的接送多是骑摩托 车,反而更不安全如果有充足的应急宿舍和床铺,只需给 家长一个,大家就都可以放心了7. 成立安全服务岗自行车天天骑,故障却也时常有,到校外修车铺,一是 耽误学习时间或安全路队行走时间,再者修车铺以营利为目 的,小毛病不换件多敷衍应付学校应成立安全服务岗,提 供安全方面的服务安全服务岗由走读或近路的学生组成学校提供打气筒、 气门芯和必备修车工具,并负责进行自行车养护、检修技能 培训安全服务岗设在学校大门口,每到放学时间轮流上岗, 监督校内骑车现象,调控车距平时定期轮流检查各路队的 自行车,进行保养和故障排查,提供简单修车服务当安全 服务岗的鉴定报告认为某辆自行车车况太差或应淘汰时,学 校会联系学生家长对相关车辆进行正规检修或更新自行车8. 充分利用外部资源自行车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仅凭学校的努力难免捉襟 见肘、挂一漏万要充分利用外部资源,积极寻求多方支持 与配合村村通公路的完成,平坦的路面在方便自行车行驶的同 时,也使得机动车辆大大提速,加剧了自行车的弱势地位。
农忙时节穿梭的农用车,阳光灿烂时晾晒的粮食和阻挡机动 车的“拦路石”,无不增加了不安全因素首先寻求学生家长的支持征订“珍爱生命、安全第一” (摩托车安全教育专辑)系列碟片让学生轮流捎回家给家长 看,学生们在路上见到的开着大灯风驰电掣般来回城里打工 的摩托车“温柔”了许多;发放“让道路更宽更平坦”倡议书,路 面上乱晒粮食、乱堆杂物的少了......寻求交警部门的支持,宣传制止甚至查处非法载运学生 的车辆,在学校大门口外涂刷斑马线,设立安全警示牌和限 速标志,省道、市道配备红绿灯(只有放学时间段用),乡 间路则安置减速带联系公交部门,利用村村通公交车的客 运交通资源,达成定点定时(上学、放学)、凭学生证优惠 的从各村到学校的公交系统,让路上少一些风雨,多一些平 安!笔者仅就农村非寄宿制初中学生的自行车安全管理进行 了初步探索其实寄宿制学生的自行车安全问题更亟须重 视,因为学生在校时间至少一个星期,车技生疏加上归心似 箭的想家心情;自行车也在学校停放了很长时间,车况的退 化加上重重的负载--这些安全隐患远比非寄宿制初中严重珍爱生命,安全第一;抛砖引玉,共夯安全祝愿孩子们 平平安安上学,快快乐乐回家,健健康康成长!(责任编辑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