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正是读书时1PPT课件

上传人:教**** 文档编号:233032696 上传时间:2022-01-01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4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少年正是读书时1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少年正是读书时1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少年正是读书时1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少年正是读书时1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少年正是读书时1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少年正是读书时1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年正是读书时1PPT课件(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 综合性学习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读书是人类特有的神圣权利。 读现代的书,可以与同时代的人作精神上的交谈;读古代的书,可以承传古圣先贤的精神遗产。读书,可以享受和吸取人类文化的成果。读书是一个奇妙的过程:他人的智慧,通过你的眼睛使它成为可见的,然后通过感觉的门廊,经过想象力的天井,进入你心灵的空间,激起你心中的波浪。1.倾听名人读书名言。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结合:心到、眼到、口到。孔子的“学思结合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名人论读书。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一面启示着

2、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沉没在这片烂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苏】高尔基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那样,可能会把你戕害。 【英】菲尔丁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德】马克思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德】歌德 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周恩来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戴震戴东原先生年谱 书籍是人类的编年史,它将整个人类积累的无数丰富的经验,世世代代传下去。坎耶里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

3、的灯塔。惠普尔 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德伯里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蒲松龄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东坡文集事略 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朱熹朱子语类大全 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孙敬悬梁、苏秦刺股的故事车胤囊萤、孙康映雪的故事匡

4、衡凿壁借光的故事 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重量。韦编三绝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

5、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他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博览群书,是孙中山的一大嗜好。他早年随兄长孙眉去檀香山上学时,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华盛顿、林肯等几位美国著名总统的传记。回国后在香港西医书院学习,除专心致志攻读正课外,还利用点滴时间,广泛涉猎中外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书籍,同学们赞赏他的见多识广,给他取了个“通天晓”的雅号。1.品读法。2.摘读法。3.圈点法。4.析读法。5.寻读法。品读法 品读,就是在阅读中对文章的某一点深入下去,这里的“一点”必须是文章的神韵所在。如春的语言美。摘读法、圈点法 把读书过程中精彩的文章、片段、句子

6、等加以摘录、圈点。包括笔记摘录,电脑下载,圈点画线、评注等。如毛泽东圈点水浒传等。析读法 析读法,就是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词、句子、修辞情感基调、意境等进行品析。这种读书法我们在课堂上经常用。带有研究性质。寻读法 这种方法,相当于跳读法,阅读者不是对全文进行研读,而是对文章的精华处细细琢磨,品味。鲁迅的“随便翻翻” 广泛的浏览式的读书方法。 鲁迅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拿来翻一下,或看序目,或读几页内容,不费力,不劳神,往往在看非看不可的书籍觉得疲劳后,拿来消遣。 话题一: 怎样处理读流行作品与读经典名著的关系?“金庸热”“琼瑶热”“韩流” 20世纪80年代,金庸的武侠小说和琼瑶的爱情

7、小说传入中国大陆,出现了持久不衰的“金庸热”“琼瑶热”,并推动了通俗文学在中国大陆的复兴。 近来,在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再掀“韩流”高潮,以央视为例,几大主要频道韩剧轮番上映,收视率居高不下,大有俘虏全民之心的态势。如果从2000年韩国音乐、影视剧开始风行国内算起,“韩流”已经整整风靡了五年。 应该多读流行作品。流行作品用的是现代生活的语言,反映的是当代人的思想感情,读起来轻松省力,有兴趣,吸收快。 应该多读经典名著。名著是经时间留下的硕果,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他们和一般作品在文化品位上是不相等的,有当时的价值。 你认为这两种看法是否有道理?你倾向哪一种?是否另有看法? 首先,流行作品是现代

8、生活中的语言,反映出现代人的生活、思想感情,读起来很有兴趣。很多同学都喜欢。 但是,经典名著是经过时间的筛选,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读名著,价值是非常高的。话题二: 你觉得读图和读文各有什么长处和局限性? 构成20世纪一个比较重要的景观就是视觉文化的出现。在这种情形下,阅读逐渐地转变成种种不同的读图形式。先是摄影,接着是电影,再接着是电视,同时还出现了卡通,出现了数码化的成像方式,等等。 图片在传播中的直接性,图片所具有的视觉冲击力,符合了信息社会的要求。况且当代社会非常繁忙,人们的生活节奏很快,谁都没有耐心去阅读文字,只有图一下子给了你所有的信息。这难道不正好说明了读图的进步性质吗?为什么我

9、们还要强调读图的所谓“危机”呢?在我看来,不少人的确是带着这样的认识去面对读图时代的。问题不在于文字与图像孰优孰劣,问题在于,当读图成为一种视觉的消费方式时,我们是不愿意对图本身有所深究的。我们不仅消灭了图的意义,我们还理直气壮地消灭了阅读,消灭了以阅读为代表的思考。 现在有很多书,你认为什么样的书才适合我们阅读?话题三: 下面的阅读模式好不好?为什么? 网上阅读给我们的阅读带来了哪些巨大变化? 第一,网上提供了丰富、及时的信息资源。这远不是摊在面前的一两本书可以比拟的,它可以满足同学们对信息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地选择信息。 第二,网上提供了富有想象力的、变化多端的交流功能。凭借这些功能同学们可以访问许多人,与他们对话,获取信息。网上阅读的特点 第三,网络具有交互性,能使同学们积极参与。书本阅读是与作者、作品对话,但限制不少。网上却可以真正与作家对话,对作品发表评论。 第四,网络可以即时反馈。书本阅读中的对话,同学们发表了见解,很难立刻得到反馈,网上却能做到。这使同学们当时就知道自己认识的深浅正误,并由此获得体验。然而,网上也有色情暴力、游戏赌博、垃圾信息、交互网瘾”等问题,需要同学们自律,正确对待。 读好书,好读书,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