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探究中学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模式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4.07KB
约6页
文档ID:232975048
探究中学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模式_第1页
1/6

探究中学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模式摘要:本文就中学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模式进行探讨研究,目的是探 究中学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模式,探讨体育俱乐部在提高学生运动能力、技 术,培养学生的竞争、协作、组织等方面能力的现实意义,探讨中学体育 俱乐部的成功运作模式,使其在中学体育教育中具有可行性、可推广性关键词:中学;体育俱乐部;发展模式、八 、■一、 刖B体育俱乐部作为一种新的体育组织形式已得到大家的认同,呈现出蓬 勃发展的势头体育俱乐部在欧、美高等院校有比较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 借鉴在我国由于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的需要,改革我国传统的体育管理 体制已迫在眉睫对中学体育俱乐部进行改革和完善是非常必要的特别 是加强中学生体育俱乐部的管理,探讨其成功的发展模式以及各俱乐部之 间的优化模式及组织策略,有利于其运作和发展逐步走向成熟二、 研究对象和方法1. 问卷调查法对我区学生针对学校体育俱乐部现状随机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 492份,回收率98. 4%o2. 实验法在本校范围内进行试验,主要是俱乐部项目的设置、制度的制定、学 生体育俱乐部的开展形式,改进组织方法,一年后进行比较3. 资料文献法收集国内外有关体育俱乐部的文献资料,特别是中学学校体育俱乐部 的管理、运行模式的相关文献资料,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形成本研究的理 论基础。

三、结果分析1 •体育俱乐部活动现状体育俱乐部已经得到众多大学生的认可,根据调查的结果也可以看出 大学生们对体育俱乐部的活动是认可的,有6& 6%同学非常喜欢参加体育 俱乐部;3& 5%的同学还愿意每月在体育俱乐部的活动上花费20元以上; 学生选择的项目球类较多,需要有充足的体育场地设施学生对体育运动 的目的明确,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很高,这为我们在学校开展体育俱乐部 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中学开展体育俱乐部是学校体育改革的趋势体育 俱乐部往往缺乏组织性,基本上是各班分散活动,经常只是少数人在进行 活动,即使有教师进行组织,其组织形式脱离不了体育课的影子,学 生缺乏自主选择权,活动内容单一,难以调动学生活动的激情,所以参 加的人数并不具普遍性其实,大多数学生并不是不喜欢体育运动,而是 缺乏情投意合、相互影响的群体体育俱乐部在一定的方面加深拓宽了体 育课的内容,可以说是体育课的延伸经过学校的规范、老师的引导俱乐 部制度的健全与规范,是完全能够让俱乐部走上正轨,成为学生乐于参加 的学校体育活动2•俱乐部项目的设置与实施通过摸底调查、学生兴趣、器材设备等实际条件,我校设定了篮球、 足球、排球、羽毛球、健美操、乒乓球、象棋、跳绳、台球、街舞、长跑、 健身、校园吉尼斯、轮滑等俱乐部,此外,如游泳、跆拳道等项目虽受学 生欢迎但受场地、师资限制,没有开展。

俱乐部具有一定的组织性、团体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运动 习惯和身体素质情况,选择加入何种俱乐部,有时间有条件的还可参加多 个俱乐部指导教师负责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运动技术的学习 和实践,并让俱乐部部长负责组织实施并与研究性学习结合进来,提高 体育锻炼的效率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将学生的自学和教师的指导 融为一体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 逐渐把教师培养的运动兴趣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运动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 的参与意识,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基础影响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的最大 因素是闲暇时间和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特别是中学生学习压力大,时间 紧,体育教师利用体育课对应学生加以正面引导,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 坚持有效的身体锻炼和健身习惯,想参加锻炼的人总是抽得出时间的建 立、健全俱乐部内部的规章制度,加强内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体 育俱乐部要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制定俱乐部长期有效的管理制度, 在规章制度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各种文体活动,要有固定的赛事和固定的平 时活动时间,每名俱乐部会员都要有出勤保证,在俱乐部的管理中形成良 性循环的监督机制、约束机制、激励机制。

并由俱乐部部长向指导老师负 责3.加强体育俱乐部人力资源的管理体育俱乐部的参与者是中学生,发挥学生的各种专长,特别是发挥具 有体育特长的学生骨干作用请他们为会员做技术动作的示范、当员 等,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管理好俱乐部的运行,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 领导能力例如,我校招收的一名体校运动员,靠自己的影响力组织羽毛 球俱乐部,通过一年多的时间开展活动、训练带动一帮羽毛球的爱好者组 队参加省赛取得优异成绩聘请象棋特级大师为校外员定时举行辅 导、讲座、表演赛,丰富校园棋类文化氛围,提高学生象棋水平参加的 学生就能通过自身的学习与锻炼,在某方面的运动技术比其他学生要好得 多,他们在走入社会以后,就能有一项或几项爱好的体育运动项目,能够 在工作或社交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体育运动才能和组织能力4•俱乐部的组织形式树立“项目”概念,以项目带动俱乐部活动如每年的校运会、校园 吉尼斯、象棋进校运会、校园乒乓球擂台赛、校园羽毛球擂台赛、校园台 球擂台赛、象棋特级大师现场表演会等,力求每一个活动项目都办得有声 有色,使学生即使在毕业几年后都还对学校举办的俱乐部活动都记忆犹 新、历历在目俱乐部成员必须参加学校每年固定的体育赛事,以及选拔 参加各级的体育比赛。

俱乐部也会组织定期的比赛,从而加强俱乐部会员 之间的切磋交流,提高会员的运动技术水平组织形式可以是大范围大规 模的比赛,如校园吉尼斯的全校性比赛、班级间的篮球比赛:也可以是化 整为零的小群体活动,如台球、象棋的个人切磋等并且多组织本校内班 级与班级、年级与年级之间的比赛、交流,有条件的更应多与外校、社会 上的体育团体交流合作例如我校与本地象棋协会建立友好合作关系,聘 请象棋特级大师担任校外员四、结论与建议俱乐部活动的开展在学校内应尽量争取团委、学生会等部门的支持, 各教学管理单位要从多方面给于俱乐部关心、支持和指导通过学生参与 体育俱乐部的活动,加强俱乐部会员间的交流协作俱乐部的开展应与团 委会、学生会加强合作、共同开展,体育教师负责各俱乐部的技术指导, 具体的组织、实施由学生会、各俱乐部学生完成我校俱乐部开展两年来, 各俱乐部有条不紊的开展活动,平时课外时间操场上、活动教室、走廊间、 草地上都可看到俱乐部学生活动的身影,学校的群体活动有声有色,从各 俱乐部选拔队员参加上一级的比赛,我校体育在各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 绩女篮获省赛第二名,羽毛球省赛前三名、男女篮球队获得市赛冠军、 田径获得总分第一名、排球分获初、高中一、二名,其他项目如跳绳、羽 毛球、乒乓球省、市级比赛均名列前茅。

正确处理体育课与学生体育俱乐部的关系,二者应该相辅相成、互相 促进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使课程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 体育课外活动锻炼的习惯要完成“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 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个领域内容的学习而体育俱乐部是体育课之外 完成这些学习内容的主要形式,这对于体育课以及学校体育有积极的促进 作用中学体育俱乐部是学校体育发展的产物,是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它 符合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利于课程改革的深化和全面,培养学生 运动兴趣与爱好,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促进社会的全民健身运动根据中学体育发展的需要和中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兴趣和爱好以及中 学体育的现状,推广学生体育俱乐部的时机已经成熟,应在各校之间广泛 开展参考文献[1] 陈旭远,曲铁华.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J].东北师范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 (4): 78—82.[2] 张林•职业体育俱乐部运行机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 社.2001: 18—41.[3] 国家体育政策法规司.体育软科学研究成果汇编[M].北京:北京五 色文化发展公司,2000.[4] 韩勇•我国体育俱乐部研究状况综述•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9 : 2-33.。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