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岗置换模式下高职高专英语实习生学习共同体建构的探索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32941963 上传时间:2021-12-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顶岗置换模式下高职高专英语实习生学习共同体建构的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顶岗置换模式下高职高专英语实习生学习共同体建构的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顶岗置换模式下高职高专英语实习生学习共同体建构的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顶岗置换模式下高职高专英语实习生学习共同体建构的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顶岗置换模式下高职高专英语实习生学习共同体建构的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顶岗置换模式下高职高专英语实习生学习共同体建构的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顶岗置换模式下高职高专英语实习生学习共同体建构的探索(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顶岗置换模式下高职高专英语实习生学习共同体建构的探索 叶悦摘 要“顶岗置换”将高校人才培养与中小学教师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作为实践课的重要形式,近年来成为教师教育和教学实习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热点之一。但是,顶岗置换对实习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也形成了人才培养的更大压力。课题组通过探讨顶岗置换模式下高职高专英语实习生学习共同体的建构,希望透过学生实践的视角为教师教育和专业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与思考。关键词顶岗置换;高职高专;英语;实习生;学习共同体 G710 A 2095-3437(2021)11-0117-04“顶岗置换”,顾名思义,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实习生的“顶岗实习”

2、,另一部分是在岗教师的“置换培训”,高校学生到中小学顶替原教学岗位的教师进行实习,而替换出来的教師到高校进行培训深造,是高校人才培养与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有机结合。近年来,“顶岗置换”作为实践课程的重要形式,成为教师教育和教学实习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热点之一。对于师范生的培养而言,顶岗置换使师范实习生能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获得充分的锻炼,使其教学技能、教学策略、教学反思等方面都得到强化和提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对教师专业发展而言,通过回炉再造,将现实教学中的困惑与理论学习相结合,更新教学理念,提高综合素质,有利于实现教师终身学习的规划。顶岗置换模式无疑是对传统教育实习模式和教师培训模式的一

3、次创新与改革,在为前线教师开辟教师专业发展道路的同时,也解决了教育实习的一些难题,然而,真实的教学情境对缺乏经验的实习生来说具有更大的挑战。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学生教学实践能力下滑,实践性知识缺乏等问题日益突出地摆在社会公众的面前1。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的教育实践缺乏科学规划和有效指导,教育实习流于形式,难以提高学生教学技能2。在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的冲击之下,学生容易感到挫败与困惑,在应对真实的教学场景时力不从心。高职高专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作为年轻人,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都表现出比较高的积极性,但是也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生的目的意识不太强、学习的主动性不足、自我认识出现

4、偏差3。由于高职高专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只有三年,专业课程学习时间比本科院校学习时间短,他们的专业知识基础往往不够扎实,而顶岗实习工作对学生工作和学习水平的要求都比较高,在此情况下,学生难免出现能力不足、信心不足、压力增大的问题。培养高技能型专门人才是我国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实习实训的针对性与规范性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特色,也是其为学生将来顺利上岗提供的平台之一。因此,其课程的设置与本科院校的设置有所不同。以高职高专的英语教育专业为例,其培养的学生将来多数从事小学教育或者学前教育工作,其课程设置会有更多针对小学英语教育的科目,例如英语歌曲与歌谣,小学英语课堂用语等。从生源上看,高职高专学生来源

5、于普通高中或中专、技校和职高,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差异较大,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动机、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都不尽如人意,英语基础普遍较弱。高职高专的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在实习中较为突出和严重的问题是基础知识薄弱,不少学生英语课堂口语不流畅,课堂用语也不够专业。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小学培养英语师资,而并非培养该门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其性质决定了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必须注重基础性,学生基础性知识的学习时间和受重视程度必须要得到保证,例如学生的语音语调、规范的语法,特别是课堂用语等英语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功。然而基础的夯实必须要有比较长时间的专业磨砺,受到高职高专学习时间所限,

6、这一点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实现。以我校的英语专业顶岗实习生为例,学生经过两年的在校学习,在第三学年的上学期进行为期13周的顶岗置换实习,学生的专业学科基础还不够扎实,对自己的专业教学工作信心还不是很足,虽然分配有实习指导教师,但是因为每位教师所带的学生比较多,实习生又分布全区各地顶岗,教师平时还要完成校内教学任务及各种事情,很难经常到实习基地去指导学生。笔者到顶岗实习学校了解学生的日常工作和心理状态,发现他们虽然在各自的实习学校一般都能得到校领导及其他老师的关爱与照顾,但主要是在生活方面的帮助,而在教学工作方面,相对来说还是缺乏足够的指导,一半以上的实习生都表示主要靠自己摸索以及同校的同学之间相互

7、帮助。学生表示常常对自己在顶岗实习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感到困惑和无助。因此,除了在实习前对实习生在日常教学中强化基本功的训练之外,如何在学生的顶岗实习过程中对他们遇到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指导,提供理论、方法与心理的支持,帮助他们提升能力、建立信心,完成实习锻炼,实现个人专业成长,是顶岗置换模式优化必须探索的问题。本研究探索顶岗置换模式下高职高专实习生的专业成长模式,建构具有针对性的学习共同体,以帮助顶岗实习生完成实践实习的各个教学环节,应对真实教学场景中的问题,切实促进高职高专英语顶岗实习生的教学相长。一、理论基础顶岗置换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核心的实践模式,强调学习者自身对其知识体系建构的主体作用,认

8、为教师、学生、任务、环境是学生知识习得的四大要素,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要帮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融合,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顶岗置换模式为实习生提供了建构个体知识的真实教学情境,能让实习生更好地认识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认识到理论与现实的差距,从而引发其对自身知识储备的反思,激发其专业发展需求,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实现专业发展的螺旋式上升。实现这些目标的前提条件是学习环境的创立。这不仅涉及实习环境的建设,更涉及在实习过程中对实习生的有效指导。针对顶岗实习的学习需求建立起来的学习共同体,能将教师、学生、任务、环境进行有机串联,为实习生建构个体知识体系提供有效的支持。“

9、共同体”(community)一词出自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Ferdinand Tonnies)的共同体与社会,指的是基于协作关系的有机组织形式。经由博耶尔(Ernest L. Boyer)发展,“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范畴。博耶尔4指出,学习共同体是由具有共同使命、共同愿景的人组织起来的学习组织。日本著名学者佐藤学将“对话”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内在规定,把学习共同体的理念融入学生的生活。他对学习共同体的探索与实践,通过我国学者的引介,已成为在我国具有广泛影响的教育改革实践模式,并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习”是追求有价值的认

10、知成果5,是该共同体最终的目的与最本质的标志。“共同”既是愿景也是过程,是成员之间通过交流、互动、协作、共享等方式完成对学习的追求。而“体”则是指一个有生命的学习系统,能够靠自我意识来促进其所有成员的学习,在系统内部通过协商对话而完成自己的建构任务6。虽然学习共同体有不同的结构和类型,其创建的方法与形式也不尽相同,但其核心与目标应该是一致的,是为了追求某种有价值的认知成果而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本研究中,由指导教师、顶岗置换实习生、下一届的准实习生共同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分为实习前、实习中和实习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目标地进行知识的建构。顶岗置换实习生是最重要的主体,准实习生在协作学习中观摩与反

11、思,指导教师则是最重要的助学者。二、研究设计(一)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本研究计划对顶岗置换模式下高职高专英语实习生学习共同体的建构与运行情况进行研究,以期望探索由指导教师、顶岗实习生、准实习生组成的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效果,把握顶岗实习生的专业发展情况,了解其专业成长诉求,在为顶岗实习生提供成长支持的同时,反思目前的教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期为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的专业设置、培养模式提供一个有益的经验。为此,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以期获得深度的材料。在实习前、实习中和实习后,均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度访谈,以获得其对顶岗实习工作与学习共同体建构的观点与看法。在顶岗实习结束后,对研究对象进行焦点小组访谈,通

12、过团体互动激发研究参与者进行深入的讨论,进一步了解他们的观点,并通过相互之间的思想碰撞,收集更为广泛的资料。在个体的深度访谈中,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的方式进行一对一的访谈,与研究对象直接对话与互动。访谈时间在40到60分钟之间,全程录音。访谈内容主要围绕顶岗实习工作的准备、教学工作的开展、工作的效果、教学的反思、遇到的困难、专业成长的困惑、专业发展诉求、学习共同体的效果、学习共同体运行的反思等方面展开。在焦点小组的访谈中,也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的方式进行,组织本研究的全部研究对象加入到讨论中,全程录音。访谈内容除对顶岗实习的过程与学习共同体的运行进行讨论外,还加入了顶岗实习生和准实习生两个团体的对话。

13、(二)研究对象由于本研究实施的时间较长,在实施过程中对研究对象需要进行长期跟踪,并在不同阶段对其进行深度访谈。在选取研究对象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意愿,以自愿为原则,选取顶岗实习生与准实习生参与研究。本研究以两年为一周期,每周期研究包含两届顶岗实习生,在每一年实习期间均选取5名顶岗实习生与5名准实习生参与研究,而第一年的准实习生为第二年的顶岗实习生。每一期的顶岗实习生都是到广西各地乡镇的中小学进行顶岗置换。(三)研究程序1.访谈。从顶岗实习前开始,至顶岗实习结束后,在约5个月的时间里,研究者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度访谈,并组织焦点小组访谈。所有访谈均取得被试知情同意。2.转录。在访谈结束后,研

14、究者将语音资料转录为文本,并请研究对象对其受访文本进行校对。3.编码分析。对访谈文本进行编码分析,将资料进行分解和整合,最后形成研究结果。三、研究发现(一)学习共同体建构反思本研究通过对顶岗实习生在实习前、实习中、实习后的全程追踪和深入访谈,观察研究对象在学习共同体中的参与、互动、学习和反思情况,研究其在学习共同体中对自身知识的建构,研究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从中反思本研究中学习共同体的建构方式与高职高专英语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1.知识准备在学习共同体中,作为学习主体的顶岗实习生,要做到的不仅有知识的建构,也有知识的传承。在本研究的顶岗置换模式下的学习共同体中,第一年学习共同体的参与者

15、包括顶岗实习生A和准实习生B,而在第二年的学习共同体中,A已结束实习退出学习共同体,B作为顶岗实习生继续参与,新加入了下一届的准实习生C。由此,学生B在第一年作为准实习生参与,第二年作为顶岗实习生参与。通过对比第一年的顶岗实习生A与第二年的顶岗实习生B的认知、观点与教学水平,可见学习共同体在学生建构自身知识中所起的作用。在对比第一年和第二年学习共同体中的顶岗实习生的观点时,研究者发现,第一年的顶岗实习生在实习前对一线教学的认识主要来自学校安排的见习,这批顶岗实习生普遍认为自己对真实情境下的教学工作认识不够充分,有学生提到“没有给我们更长一点的时间做准备”,也有学生提出自己因为对未来工作的认识不

16、够而感到紧张。相比之下,第二年的顶岗实习生因为在第一年也参加了学习共同体,积累了知识,提前获得了一些学习经验。第二届顶岗实习生小妮说:“学姐去实习回来了,对那边的情况有所了解,就会对我们进行一些介绍,有什么经验大家都可以一起说,便于我们下次实习,然后讲一下有什么经验方法,这样对我们来说比较好点。”对于自身知识的建構作用而言,两届顶岗实习生均肯定了学习共同体的作用,表示在其中得到更多的支持以促进个人专业成长。而学生也认为在学习共同体中指导老师的作用十分重要,有受访者表示“如果有疑问的话,还是会咨询我们学校的老师”,还有受访者表示本校的老师能够继续提供指导与支持。2.心理准备在学习共同体中,研究对象是否得到上一届学生的经验传授对其心理准备的影响有所不同。在第一届顶岗实习生中,受访者普遍表示“感觉有点不知所措”,尤其在课堂控制与对学生的认识方面感到尤其欠缺。而第二届的顶岗实习生则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