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科技北京发展建设规划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26KB
约23页
文档ID:232915369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科技北京发展建设规划_第1页
1/23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科技北京发展建设规划京政发[2011]46号“科技北京”建设是北京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为进一步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科技 北京”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北京”对“人文北京”、“绿色北京”的支撑作用,推进中国特色世界 城市建设,依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和《北京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 规划纲要(2008-2020年)》等文件精神,在《“科技北京”行动计划(2009-2012年)》基础 上,制定本规划一、回顾与评价“十一五”时期,北京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力落实《关于增强自主创新 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科技北京”彳丁动计划(2009-2012年)》和《关于建设中关 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若干意见》,全市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 支撑能力大幅提升,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全社会创新环境进一步 改善北京市确立的“十一五”时期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已顺利完成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十一五”期间,我市深化与中央单位的合作,推动大批科技 成果在京落地在京单位全面对接11个民口领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承担重大专项项目近 1200个,占全国的40%,申请中央财政经费235亿元,占全国的45%。

了午工程等6个 重大基础设施在京投资21.6亿元,占投资总额的66.3%=北京全社会研发(R&D)经费从 “十五”末年的379.5亿元增加至2010年的758亿元,年均增速14.8%2010年北京全社 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5.5%,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研发投入强度居 全国第一全市专利申请量从“I五”末年的22572件增至2010年的57296件,年均增长 20.5%;专利授权量从10100件增至33511件,年均增长27.1%; 2006-2010年,北京地 区共有373个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占全国的23.5%;技术市场成为科技成果转化 的重要渠道和推动力量,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从“I五”末年的434.4亿元增至2010年的 1579.5亿元,年均增长29.5%,占全国的40.4%„科技突破和成果产业化对产业引领作用显著增强科技振兴产业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批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标准制定填补了国内空白,对新兴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 用,如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研制成功印证了我市在该领域的国际前沿地位;闪 联、第二代无线通信技术(TD-SCDMA)等标准的制定以及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等具有自 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带动了信息产业的结构升级;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和自主品牌纯电动轿车等 一批新产品打破了国际技术垄断,有望催生新产业。

与科技密切相关的高技术产业、科技服 务业(科技服务业主要指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02)中的M门类中的 75、76、77、78四个大类,分别是研究与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交流和推广服 务业、地质勘查业)和信息服务业增加值从“十五”末年的1573.3亿元增至2010年的3021.6 亿元,年均增长14.0%,占同期地区生产总值的21.9%,在形成消费和投资协调拉动经济 增长格局和服务主导型的产业结构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有效支撑了首都社会发展科技支撑工程”取得丰硕成果,科技对 我市重大活动、城乡建设与管理、生态文明和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大幅提升通过实 施“科技奥运行动计划”,促进了关键技术推广转化,保障了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一批先进技术在国庆60周年庆典活动中得到实际应用;城市交通和污水处理等民生领域的 技术与装备成功得以转化和产业化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等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 术对首都文化发展的整体支撑和带动作用H益显著落实北京市与九个国防科技工业集团公 司的战略合作协议,在太阳能光伏、先进装备制造、医疗器械等方面,形成一批核心技术储 备和重大科技成果。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新进展中关村企业实现总收入从“十五”末年的 4872.9亿元增至2010年的1.59万亿元,年均增长26.8%截至2010年底,累计350家 单位参加股权激励试点,13家中央企业开展分红权激励试点81家中关村企业在代办股份 转让系统挂牌,中关村上市公司总数达175家,融资额超过1600亿元,总市值突破1万亿 元32家中关村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初步形成了“中关村板块"o 161家单位的252个科技 项目开展间接费用试点累计认定1632家单位的4566项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自主创 新产品累计签约10批共612个不范项目,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累计84.5亿元中关村不范 区的体制机制创新取得了初步成效,自主创新和辐射带动能力不断提高全社会创新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十一五”期间,我市制定实施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 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中关村股权激励改革试点单位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等200余 项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的地方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全市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逾6500家,接近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一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引导423个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 心、价值约110亿元的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为7000余家企业提供服务,探索出促进首 都科技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共享的“北京模式”(北京模式:北京市科委与中央在京单位共建“首 都科技条件平台研发实验服务基地”,整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大企业的科技资源,引入 专业服务机构作为核心运营载体,以机制创新为核心,以市场化运作为手段,促进首都科技 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支撑企业自主创新,形成了政府主导、所有权和经营权相互分离的科 技资源共享“北京模式”。

100余家产业技术联盟在联合研发、成果转化、标准创制等方面 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多种产学研联盟协同发展,集成创新的生动局面聚集了 180多家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占全国 的30%以上积极推广“2810”科普品牌活动,全市公众科学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鼓励创 新的社会氛围初步形成二、机遇与挑战当前,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 家步入攻坚阶段,北京进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关键时期首都科技发展正值大有可为 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一) 世界正孕育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创新突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科技发展模式加快转变,各国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 竞争更加激烈同时,气候变暖及能源资源短缺等问题也日益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催 生着新一轮重大科技创新和科技革命当前,国家综合国力和首都城市影响力整体提升,使 全球资源更加关注中国、关注北京,为我们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分工提供了新的契机为 此,北京必须高度重视在全球范围内吸引和集聚资源,着力推进国际化进程,加强以科技创 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力争在新一轮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中抢占先机。

二) 我国进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经过“十一五”的良好开局,“十二五”时期我国进入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 家的攻坚阶段北京作为全国创新资源最为密集的地区,有责任、有条件发挥先导和示范作 用,在积极服务和配合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提升自身持续创 新能力;在深入开展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加快探索和推进创 新型城市建设进程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实质性贡献三)北京进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关键时期2009年,我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进入了建设世界城市的新阶段;同年, 国务院正式批复建立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其核心区海淀区随后成为科技部首批国家 创新型试点城市(区)新形势下,“科技北京”建设面临着以创新发展驱动中国特色世界城 市建设的重要使命,进入了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此,必须大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 地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探索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发展模式,建设资源节 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创新带动首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开创首都科学 发展的新局面国际、国内和北京市的新形势为“十二五”科技北京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进 一步服务和用好中央科技资源,提升我市持续创新能力;迫切需要进一步确立企业创新主体 地位,增强企业创新创业活力;迫切需要进一步营造良好环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迫切需要进一步以人才激励为核心,突破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从而有效彰显科技 对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科技成果广泛惠及民生,促进科技资源优势转化 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竞争优势。

三、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以促进自主创新和成果产业化为主线,以深化体制机制改 革为动力,以统筹各类科技资源为抓于,以发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作用为关键,着力服务和 利用好中央科技资源,促进首都持续创新能力提升;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经济发 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着力强化首都社会发展的科技支撑,促进科技成果惠及民生; 着力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使首都经济社 会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全面支撑“人文北京”、“绿色北京”建设二)基本原则坚持服务国家战略与支撑首都发展相结合北京的科技发展既要服务于国家战略,为国 家的整体发展服务,又要紧密结合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科技需求,为北京市的发展提供支撑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配置相结合更好地整合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在发挥政府引导作 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要素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坚持成果突破与产业化相结合要关注从成果孕育到实现产业化的整个链条,既要促进 科技成果的创新突破,又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围绕高新技术源头前瞻性地提出 研发方向、围绕中间环节组织应用示范、围绕市场推动新产品推广和产业化,引领产业向“高 端、咼效、咼辐射"发展。

坚持机制创新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科技创新有赖于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机制创新是为 了更好地保证科技创新要在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同时, 注重消除创新发展的各种体制障碍,以体制机制创新带动科技创新,提升科技创新活力三)发展目标到2015年,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创新中心,推动首都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 发展格局服务和利用中央资源的水平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突破一批国际领 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创制一批先进技术标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作用突出; 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显著提高,科技对首都经济社会和民生事业的支撑效果突显;体制机 制改革试点持续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迈上新台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新 型组织迅速发展,对形成大型企业集团的作用明显;科普工作深入开展,公众科学素养进一 步提升到2015年,“科技北京”发展建设的主要指标是:——全社会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大于5.5%——企业研发经费支出总额达到450亿元——每力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210人年——每力人发明专利申请数(件)超过22件,每力人发明专利授权数(件)达到8件 左右,每万人PCT (PCT为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 (专利合作协定)的简写,是专利 领域的一项国际合作条约,即在一个专利局(受理局)提出的一件专利申请(国际申请), 申请人在其申请中(指定)的每一个PCT成员国都有效,从而避免了在几个国家申请专利, 在每一个国家都要重复申请和审查。

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0.55件——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达到30%左右——技术交易额超过1800亿元,向全国辐射与扩散。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