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曲线常见错误举例双曲线方程是圆锥曲线中的重要曲线之一,由于它不同于椭圆方程,所以初学者在认识与应用双曲线方程,性质时,常会出现失误,现就同学们易出现的失误加以归纳剖析,以防止再出现类似错误原因之一:迁移有误例1 双曲线x2-=1,问过点A(1,1)是否存在直线,使与双曲线交于P,Q两点,并且A为线段PQ的中点?假设存在求出直线的方程,假设不存在请说明理由错解:设符合题意的直线存在,并设P(x1,y1),Q(x2,y2). 假设x1≠x2, 那么直线的斜率k=2,∴符合条件的直线存在,其方程为:2x-y-1=0剖析:在上述解题的根底上,由得2x2-4x+3=0再由Δ=-8<0,故所求直线不存在点评:中点弦问题的存在性,在椭圆内中点弦〔过椭圆内一点作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使这点为弦的中点〕一定存在,但在双曲线中那么不能确定原因之二:思维定势例2 设一动点P(x,y)到定直线x=3的距离与它到点F(4,0)的距离之比为,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错解:由题设e=2,所以动点P的轨迹是双曲线,F(4,0)双曲线的一个焦点,x=3是相应于这个焦点的一条准线,由=3及c=4得a2=12,b2=4,∴动点P的轨迹方程为.剖析:此题错误地把非标准位置当成标准位置,简单套用了标准方程,无视了对双曲线中心位置的判断。
而仅由焦点F(4,0)和准线x=3〔即定直线〕,并不能推出c=4及=3的结论正解:设双曲线上任一点P(x,y),由定义得:化简得:3x2-16x-y2+20=0即,∴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是:原因之三:思路不畅例3 过双曲线的左焦点F1,作倾斜角为的弦AB求〔1〕|AB|;(2)ΔF2AB的周长〔F2为双曲线的右焦点〕错解:由题意知a=1,b=,c=2,∴F1(-2,0),F2(2,0),又直线AB方程为y=x+2,且A(x1,y1),B(x2,y2),如图1由得2x2-4x-7=0, ∴x1+x2=2,x1x2=-.(1)|AB|=(2)由双曲线的第一定义: |AF2|-|AF1|=2,|BF2|-|BF1|=2,两式相加得:|AF2|+|BF2|=4+|AF1|+|BF1|=4+|AB|=10∴ΔF2AB的周长是|AB|+|AF2|+|BF2|=16.剖析:由于思路不畅,误认为弦AB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实际上由x1x2=-<0知,A,B两点不在同一支上,也可根据双曲线的渐近线的斜率为,而直线AB斜率为1,,故直线AB也应与左,右两支均相交正解:〔2〕x1x2=-<0知,弦AB与双曲线左,右两支均相交,如图2,由焦半径公式得:|AF2|=-(ex1-a)=a-ex1=1-2x1, |BF2|=ex2-a=2x2-1,∴|AF2|+|BF2|=1-2x1+2x2-1=2(x2-x1)=2,∴ΔF2AB的周长为|AB|+|AF2|+|BF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