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统计教学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232689908 上传时间:2021-12-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统计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统计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统计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统计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统计教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统计教学 思南县塘头镇穿硐小学 王小江 统计之所以会在新一轮基础教育的数学课程改革中受到特别重视,并在新课标中占据重要位置,这与它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和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上的重要作用密不可分。虽然统计在课改中受到了重视,但在课改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统计教学是日常生产生活中常用和实用的工具,因此学习统计初步知识是小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基于小学生的年龄及其原因,小学阶段的统计较为简单,加之统计的教学较为枯燥无味,教师容易轻视于统计的教学,忽略学生这一方面的能力的培养。那么,怎样才能教好统计知识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强化统计的作用,培养学生学

2、习统计的兴趣。 统计对于初学的小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这一点对于教师来讲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如果处理得不好,学生对之毫无兴趣,丧失学习兴趣,从而被动学习;如果处理得好,学生学习兴趣极浓,往往效果很佳。 如:在刚教学统计时,教师先出示一张中国地图,问学生:“这是一张什么地图?”学生回答后,又问:你知道我国的领土的面积吗?在学生说出大概的数目基础上,教师准确的说出中国人口数将突破十三亿 ,并介绍这是我国最近人口普查统计出的结果。此时学生已经对人口普查产生了兴趣,老师可趁机导入新课,“人口普查内容项目很多,但无论哪一项都需要运用到统计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你们想学不想学?”接着就在学生强烈的求

3、知欲下揭示课题。 这样,既使学生认识到统计的作用,强化了统计在学生脑中印象,又让学生去实际调查,极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加强动手实践操作,进一步掌握统计方法 动手实践操作是统计教学中的重点,新大纲强调统计教学要从以前的注重调查结果转变为重视调查的过程,即要重视实践操作,因为实践操作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统计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使学生熟练掌握操作的方法。 如:在教学“步测和目测”时,教师于课前在操场上量好50米的距离,并每隔10米插一根标杆。上课后,用一点时间介绍步测和目测的意义以及步测和目测的条件和方法,然后让学生按照教师所讲方法去实际测出自己的每步的大小。接着

4、在此基础上先目测一段指定距离,再步测这一段距离,并做好每一次记录,最后通过卷尺的测量出准确的距离,评出步测和目测的最接近实际距离的学生,并加以表扬。 这样教学,既可使枯燥无味的统计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统计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加深学生对操作方法的掌握。 三、联系实践,不断增加难度和密度 小学生的无意注意高于有意注意,往往对新事物产生兴趣,不喜欢机械的重复,因此每次实践操作不能总是老一套,应循序渐进,适当加以难度和密度,使学生不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如:在布置学生实践调查中,教师第一天让学生调查在中午12301300之间进入校门的男女同学有多少人

5、;第二天让学生调查在中午12301300之间进入校门的穿皮鞋、运动鞋、其它鞋的同学各有多少人;第三天让学生调查在中午12301300之间进入校门的每个年级同学各有多少人;第四天让学生调查在中午12301300之间进入校门的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各有多少人这样教学不但培养了学生动手、交际等多种能力,同时又使学生不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掌握。 总之,在教学统计时,老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加强学生统计中的动手实践操作训练,同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并逐步加大难度和密度,如此长期下去,必将有利于学生对统计的掌握,使学生轻松地掌握统计这种常用而又实用的数学工具。四、 在实践中培

6、养统计观念 1、现实生活中的事情是复杂的,由它所构成的问题不可能千篇一律,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多样的,其中有一些问题需要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用数据的描述来解决。让学生面对一些实际问题,感悟到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应该进行“统计”。如,学生要解决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各有多少时,想到要用分类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去解决,使学生产生统计的愿望,进入统计的角色。 2、使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 “观念”的建立需要人们亲身的经历。要使学生逐步建立统计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中: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进行交流、评价与改进等。如,标准在第一学段中

7、列举了这样一个活动:“调查一下你跑步后脉搏跳动会比静止时快多少,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与同伴进行交流。”学生在从事这一活动时将体会到数据能使自己了解脉搏在运动前后的变化情况;将考虑如何收集数据、用什么图表来展示数据、数据据,以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 3、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影响。 要培养学生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在课程和教学中着力展示统计的广泛应用,使学生在亲身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如,我们可设计这样的统计活动:“班上想在元旦购买一些大家喜欢的水果开一个联欢会,应该买些什么水果,各买多少才适合呢?”要解决这个题,问学生会意识到首先必须调查每个同学喜欢吃的水果,然后统计喜欢吃某种水果的人数,再作出买什么水果、买多少的决策。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亲身经历统计活动,得出数据,从而作出决策。 总之,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数学的统计学习应当使学生体会统计的基本思想,认识统计的作用,既能有意识地、正确地运用统计来解决一些问题,又能理智地分析他人的统计数据,作出合理的预测和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