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论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32688704 上传时间:2021-12-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5.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论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学论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学论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论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论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 要】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党的十 六届四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高校是培养社会 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地方,作为社会这个大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就必然带着 社会的特征,必然带着从古到今人们探索的问题而存在。【关 键字】高校和谐以人为本社会学认为,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特殊群体形式,是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 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它的特征之一就是具有和谐性。和谐社会就是 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在中国哲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这就是儒、道所讲的“和”。所谓“和” 是指无论两事情完全相同或者两事情不相

2、同,在一定的社会关系范畴内都要讲一 种和谐关系,即世间万物归根结底都是要向着和谐的方向发展的。我国古代思想 家孔子曾提出“和为贵”的观点,并将“仁”作为其哲学思想的核心,主张“恭 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其政治理想 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把治国理政的视野拓展 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的发展各个方面,并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政 策和道德等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高校作为培 养社会主义人才的地方,和谐在这里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建立校园和谐也就理 所当然的被看作现代大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校园和谐也成了现代大

3、学的重要标 丿忐O一、“和谐校园”的解读和谐校园就是学校通过深入改革、创新机制、调动一切 积极因素,激发全校的创造活动,使学校的领导者、教职工、学生等各类主体, 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相互协调、和谐相处。和谐校 园要求学校的制度健全、管理有序、安全稳定;学校拥有极强的创造活力和凝聚 力,师生员工积极向上、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和睦融洽。和谐校园应该是各项 规章制度健全并得到切实落实的校园,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学校管理的校园,应 该是教师教的积极性和学生学的积极性都得到充分调动的校园。在和谐校园里, 师生应该和谐相处。在和谐校园里,各种组织机制应该健全,教育教学管理应当 完善,

4、教育教学秩序要保持良好。在和谐校园里,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应该相得 益彰。各种设施摆放有度、各种建筑错落有致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校园里的 每个人都自觉维护良好的校园环境。二、“和谐校园”应当具备如下特征1. 优美的校园环境。包括和谐、合理的校园空间,宽敞、明亮的教室,环保的 建筑材料。2. 优质的学习环境。校园规划设计要“以人为本”,为学生提供安全、舒适、 安静的学习环境和完备的配套教学设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学生要爱护学习 环境,真正做到“校园是我家”。3. 浓郁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校园风气。和谐校园以其丰富的校园文化和良好的 学习气氛吸引学生学习,陶冶学生性情。师生对校园事务广泛参与,共建

5、和谐家 园。4. 完善的管理体系。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文明公约等,通过制度的形式规范师 生的行为,打造“和谐校园”。5. 畅通的沟通渠道和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加强学生与教师、教师与学校、学 校与家长、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沟通。当然,还包括与其他学校之间进行交流。三、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建立高校和谐校园高等教育扩招以来,培养了大批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但是也随之出现了诸多不 和谐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与高等教育发展需求不协调;人才 培养与人的全面发展不协调;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实际要求不协调;社会经济进 入转型期后,融资难与还款压力高、与资金经费使用效能不高等不协调;人才培 养体系包括模式

6、、内容、方法、手段,师资、硬件等条件与学生成人成才、与社 会实际需求不协调;服务社会的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不协调。因此,建 立和谐校园,解决高校发展中的不和谐问题,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1. 构建和谐校园,关键在于形成统一的价值取向。建设和谐社会,核心是以人为本,其关键在于“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为此必 须推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而教育则是实现这一历史目标的基础。语云:“和 而不同”。和谐校园并不是铁板一块,死水一潭,它必然也必须如海纳百川,包 容各种教育方式。但是这种包容并不是绝对的并不排斥的整合,而是需要建立起 必要的张力。社会主义中国校园必须有一个普遍认同的基本价值取向,那就是

7、坚 持以人为本,培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教育的核心问题永远是培养什么人 的问题,不能在正确的价值理念上取得共识,和谐校园就失去了精神支柱。要在 教育中体现以人为本,我们必须在三个维度上取得共识:在知识方面,坚持崇尚 真理,追求科学;在行为上,致力献身社会、服务人群;在精神上,提倡学术自 由、思想解放。有了这样的共识,才能实现校园建设与社会发展同步在和谐社会 中孕育出和谐校园。2. 构建和谐校园,要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是指学校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 及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即校园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它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化的 场所,也是重要的育人阵地。良好的

8、环境有一种特殊的教育功能,教育环境在以 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活动 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当前社会环境的消极面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 响不可低估的形势下更是如此。校园环境是社会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一种 特殊的环境,在学生的“五育”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因为它是按照社会的 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故具有优越于其它教育环境 的一些功能和特征。文明向上的校园氛围,造诣优美的学校环境,对师生具有重 要的陶冶作用。它可以使学生心旷神怡,情感得到净化,思想境界得到升华,兴 趣爱好得到生发。这是一种“无声之教”,“随风潜入夜”,“

9、润物细无声”。 这种不知不觉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暗示作用,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3. 构建和谐校园,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校园制度。校园制度包括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应遵循的规章制度、校园绿化,卫生和秩序管 理制度、师生日常行为准则及长期沉淀的道德规范等。这些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起着控制作用,从而不断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 规范的行为习惯,一靠规章制度的效力,是每个任命群自己的行为准则;二靠舆 论宣传的力量,引导人们正确地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提高道德生活的自觉性。 所以,校园环境由于校园人合乎共同的准则而有序,这种有序又使每个人自觉地 服从和适应这种环境的制约,因而使校园环境

10、走向高雅、文明、健康的发展轨道, 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摇篮。4. 构建和谐校园,要建设一支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育人育才的辛勤园丁。学是师之骨,德为师之魂。 教师应认识到自己肩负的教书育人的重任,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把师德修养放 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文明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 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建设一支品德高尚、精于 教学、科学育人、热情为学生服务的教职工队伍,保证师生关系良好的发展。在 当前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办好学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的重要条件。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

11、关系是社会主义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的反映。 师生之间无论从政治上,还是从人格意义上都是平等的。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建 立的是一种“我”与“你”的对话关系,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独立思考,转 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在坦诚的对话与感情交流之中, 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5. 构建和谐校园,要建立学校、家庭教育的和谐关系,促进师生关系进一步和 谐。协调好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三者间的关系,使三方教育“目标一致、功能互补、 配合密切”,是构建和谐校园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从广义的教育来说,儿童最 先得到的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学校整体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之一。学 校应充分发挥家庭教

12、育所独具的优势,进行亲情教育、感恩教育、日常行为规范 教育、劳动教育等等。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关心他人的意识,自理、自立的生 活能力。另一方面,指导家庭,帮助家庭建立起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 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召开家长会,建立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综合素质和教育 水平,使家长积极有效地配合学校教育,将有利于提高教育效率。总而言之,校园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家园,精神的乐园,是人才的摇篮。和谐可以 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必将为 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发展注入活力。我们要更加珍惜团结和谐的局面,始终用 和谐的音符推动学校稳定持续的发展,以发展增和谐、以改

13、革促和谐、以公平求 和谐、以稳定保和谐,把高校建设与发展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让我们响应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号召,全力构建稳定、法治、公平、有序、文明、向上、 宽松、协调、包容的和谐校园,培养身心和谐,健康成长的合格人才,为建设和 谐的社会主义社会贡献一份力量。注释:1选自论语的阳货篇。【参考文献】1. 宫希魁.论社会更加和谐济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14卷第1期2. 徐飞鹏.建设和谐社会核心是以人为本.北京日报.2005年3月3. 赵恒平.庞艳桃.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建材高教理论与 实践.1995年3月4. 田伟宏.简论马克思的和谐思想.济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14卷第1期5. 马克斯恩格斯全集6. 张建鹏.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思考.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6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