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科技人员创业意向模型构建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5.60KB
约7页
文档ID:232649458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科技人员创业意向模型构建_第1页
1/7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科技人员创业意向模型构建摘要:本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首先对科技人员创业意向的态度、 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三个关键变量构成内涵以及影响它们的突显信 念进行了界定与分析通过研究,我们得出:行为态度包括内生态度和外 生态度;主观规范主要指示范性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由自我效能感和控制 力构成,并进一步探讨其突显信念在此基础上,最终构建科技人员创业 意向的模型关键词:科技人员;创业意向;计划行为理论;突显信念1引言21世纪初期,随着全球经济与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新一轮的世界产业 结构调整正在全球迅速展开甘智龙(2008)指出在新的产业结构下高科 技产业的一个新特征就是市场竞争通常是由高科技企业科技型员工创业 所导致的[1];例如深圳是科技人员创业的密集区,在深圳90%以上的科技 人员和研发机构在企业,80%以上的科技投入来自企业,全市绝大多数科 技成果和专利也是由企业完成的截止到2012年,以科技成果转化为现 实生产力为例:,新增产值超过250多亿元,新增利税近50亿元,创汇3 亿多美元;申请专利2500多项[2]那么促进或阻碍科技人员创业的因素 有那些呢?它们的作用机理又如何呢?遗憾的是从搜索到的文献看,目前 专门针对科技人员创业的研究还很少,尤其是针对其创业意向决定因素的 研究更是凤毛麟角。

本论文借鉴计划行为理论对科技人员的创业意向的决 定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展开系统研究,并构建了科技人员创业意向的模型2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综述目前对员工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刚入职的大学生和 企业中的普通员工上,主要表现在个体特质、个体背景因素、创业效能感 三个方面研究证实个体特质对于创业意向有显著影响,例如前瞻性人格 (Krueger, 1994)、内控倾向(Brockhaus, 1975)、模糊容忍度(Dollinger, 1983)对员工创业意向的产生具有促进作用;钱永红(2007)认为风险承 担是创业者所具备的首要条件,只有具备冒险勇气的人才能迎接挑战,投 入时间、精力和财力并承担可能的损失[3]创业者个人背景因素主要指性别、年龄、家庭背景等,例如Brenner 等(1991)研究证实了性别差异对创业的影响,指出男性比女性更易于拥 有创业倾向;另外如果父母具有创业经验,子女更容易选择创业道路 (Schereretal, 1989?Reynolds, 1997);年龄方面,范巍和王重鸣(2004) 研究认为一般25岁以下或者25〜30之间的创业倾向都会显著高于30岁 以上的个体[4]。

创业效能感对员工创业意向具有显著影响,Gartner (1991)等根据 研究提出个体愿向选择成为创业者是由于拥有更高的创业效能感;Boris (2006)研究创业效能感对创业意向的作用并证明了创业效能感是比文化 价值更能影响创业意向的因素[5]3计划性为理论及其应用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是由理性行为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TRA)发展而来,认为个体对某项行为的 态度、主观规范和认知行为控制三项因素共同决定其行为意向[6]计划 行为理论以三个阶段来分析行为的形成过程:第一阶段,行为决定于个人 的行为意向;第二阶段,行为意向受该行为的态度、行为主观规范、知觉 行为控制三者或其中部分的影响,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从 概念上可完全区分开来,但有时它们可能拥有共同的信念基础,因此它们 既彼此独立,又两两相关第三阶段,个人以及社会文化等因素通过影响 行为信念间接影响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并最终影响行为 意向和行为其中,行为意向处于创业过程中的孕育阶段,是整个创业过 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本研究对人员的创业意向展开研究。

4科技人员创业意向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三要素构成 及突显信念的界定将计划行为理论应用于某一行为,首先要将它们在这一行为中的构成 内涵进行界定同时Ajzen (1991)认为引出突显信念是整个研究最重要 的一环,它们是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的认知与情绪基础[7]因此,本文对于科技人员创业意向的突显信念进行界定,通过突显 信念来分析计划行为理论的三个主要变量,以探索其创业意向的影响模 型4. 1科技人员创业的行为态度及突显信念行为态度是个体对执行某特定行为喜爱或不喜爱程度的评估(Ajzen, 1991)科技人员创业意向的行为态度是指科技人员对于创业所持的积极或消极的态度,即创业对科技人员具有的吸引力的大小已有研究证实个 体的前瞻性人格(Grant 1995)>认知偏见(Bamn, 1998)对创业意向有正 相关作用在前瞻性人格量表上的高分的人,不受情景阻力的制约,会主 动采取行动改变外部环境具有认知偏见的人或采取经验思维的人更容易 选择创业的道路程智辉(2010)指出过分自信(Trevelyan, 2008)、控 制幻觉(Simon et al, 2000)会影响到他们对创业的态度和可行性的评 估,该思维方式引诱他们产生创业意向[7],各种认知偏见都能对个人是 否选择去创业的决策有影响(Simon etal, 2000, Baron, 2004)o Shapero(1982)和P. H. Phan (2002)和指岀挑战、成就、权利、财富、社会认可、 独立将影响创业者的态度。

成就、他人的认可等精神方面的激励,能够满 足个体名望、被他人赞美等精神需要,这将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产生 更多的创业行为薪酬、奖励等外部物质激励将满足个体的物质需要,从 而激发了科技人员对创业的积极性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科技人员创业的行为态度由两方面构成,一 方面是由个体特质引起的对成就的需要,本研究命名为内生态度,前瞻性 人格、认知偏见是内生态度的突显信念;另一方面是由财富、声誉等外部 需要促进了创业意向的产生,本研究命名为外生态度,精神需求和物质需 求是外生态度的突显信念 4. 2科技人员创业的主观规范及突显信念规范,是指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标准主观规范是个体在决 策是否执行某特定行为时感知到的社会压力,它反映的是重要他人或团体 对个体行为决策的影响(Ajzen, 1991)科技人员创业的主观规范可以理解为促使科技人员产生创业意向的各方面压力首先家庭背景对创业意向 具有很大的影响,成长在不同家庭环境的个体,由于信息来源和富裕程度 等不同,会对创业产生不同的合意性和可行性感知;同时父母或亲属创 业成功的示范效应,也会导致个体对于创业持不同的态度[8]例如 Krueger ( 1993)在创业研究中证实了主观规范对意向存在重要影响。

Bulter & Herring (1991)发现如果父母原本就是创业者,这对创业者 的创业意向影响更大,因为创业者的父母会在其子女的早期教育灌输独 立、成就感与责任的观念[9]其次榜样示范也可以影响科技人员的创业 意向,例如Scherer (1989)的研究表明,35%-70%的企业家是由其创业 成功的社会成员激发了他们的创业欲望,并且在创业实践中得益于学习 社会网络中取得创业成功的成员的创业经验和知识(Dyer, 1994)创 业成功者的榜样作用如能改变个体的创业信心,那么也会影响个体的创 业意向(Howard 等,2006)通过上述分析,科技人员创业意向的主观规范主要来自于家人、朋友 及成功的创业者的示范作用,本研究命名为示范性规范,家庭背景、榜样 示范是示范性规范的突显信念4. 3科技人员创业意向的知觉行为控制知觉行为控制是个体感知到执行某特定行为容易或困难的程度,它反 映的是个体对促进或阻碍执行行为因素的知觉(Ajzen, 1991)科技人员 创业意向的知觉行为控制是指科技人员对于创业的想法提出、并付诸实践 难易程度的感知研究显示创业能力(李永强等,2008)、内外控倾向(程 智辉,2010)等因素对科技人员创业意向具有显著影响。

Hornaday (1971)研究了成功创业者的特点,发现他们具有较高的内控倾向另外, Brockhaus (1975)发现具有创业意向的个体也有较高的内控倾向另外 政策环境对科技人员创业意向的产生具有相关性包括创业基金、税收优 惠激励、个人想法及革新的保护、降低进入障碍等政策可以促使科技人员 创业意向的产生通过上述分析,科技人员创业意向的知觉行为控制主要来自内部和外 部两方面:内部是指科技人员对完成创业的信心,本研究命名为自我效能 感,创业能力、内外控倾向是自我效能感的突显信念;外部是指外部环境 资源对创业的控制能力,本研究命名为控制力,政策环境为控制力的突显 信念5结论我们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科技人员创业意向产生 的影响因素的模型,其结构方程模型如图2所示该模型分析了行为态度、 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能够影响科技人员的创业意向从图2我们可以 看到:态度被分为内生态度和外生态度,它们的突显信念分别为主动性人 格、认知偏见和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主观规范主要是指示范性规范,它 的突显信念是家庭背景和示范性榜样;知觉行为控制包括自我效能感和控 制力,创业能力和内外控倾向是自我效能的突显信念,政策环境是控制力 的突显信念。

参考文献:[1] 甘智龙•工作嵌入对高科技员工离职创业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 学,2008.[2] 谢兰凤.科技人员给力企业省部合作深入推进一〃省部企业科技 特派员行动计划”成效显著[J].中国科技产业,2011 (02): 49-51.[3] 钱永红•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 ( 4) : 35-41.[4] 范巍,王重鸣.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4, 27(5): 1087-1090.[5] Boris U.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rainbow nation: Effect of cultural values and ESE on intentions[J]. Journal of Developmentai Entrepreneurship, 2006, 11 (3): 171-186.[6] Ajzen I.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ur [J]. Organizationalbehaviou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991, 50: 179-217.[7] 程智辉,创业意向归因研究[D],武汉大学,2010.[8] 马占杰,国外创业意向研究前沿探析[J] •国外经济与管理,2010 (4): 13-14.[9] Butler J, Herring C. Ethnicity and entrepreneurship inAmerica: Toward an explanation of racial and ethnic group variations in self employment [J].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s , 1991, 34 ( 2) :79-94.第一作者简介:赵斌(1972-),男,河北省武强人,天津理工大学管 理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